普通高中/音樂(二)丙版/第12章/漫遊音樂史/臺灣流行音樂/混血歌曲〈孤女的願望〉/華語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校園民歌〈橄欖樹〉/搖滾歌曲〈亞細亞的孤兒〉/新臺灣意識歌曲〈向前走〉
收藏、儲存、分享專案
收藏喜愛的專案、日後方便再次瀏覽。如果想微調、編輯可「儲存專案」至我的專案。
利用各大社群分享讓專案內容的能見度更加曝光,同時宣傳作者。
技術高中/音樂丙版/第16章/音樂知識/臺灣流行音樂
普通高中/音樂(一)丙版/第12章/漫遊音樂史/臺灣客家系音樂/客家山歌〈老山歌〉/創作歌曲〈種樹〉/三腳採茶戲《桃花過渡》
普通高中/音樂(二)丙版/第8章/漫遊音樂史/音樂劇/音樂劇《悲慘世界》
隨時隨地掌握教育資訊與動向
{{msg}}
普通高中/音樂(二)丙版/第12章/漫遊音樂史/臺灣流行音樂/混血歌曲〈孤女的願望〉/華語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校園民歌〈橄欖樹〉/搖滾歌曲〈亞細亞的孤兒〉/新臺灣意識歌曲〈向前走〉
漫遊音樂史 臺灣流行音樂
臺灣的流行音樂自19世紀以來不斷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如日本殖民統治時期50年遺留的「東洋風」,戰後駐臺美軍帶來的「西洋風」,國民政府遷臺傳入的「上海風」,80年代風行的「搖滾風」的影響與衝擊,混合臺灣本地的「本土風」,逐漸產生豐富多元的音樂文化形式。
日本殖民統治時期(1930-1950)
臺灣流行音樂起始於1930年代的日本殖民統治時期,日本政府採取「同化」政策,雖然高度限制傳播媒體的言論與創作自由,但是對於民間音樂文化則採取懷柔政策。
1932年上海的黑白默片《桃花泣血記》輸入臺灣,由詹天馬作詞、王雲峰作曲,創作臺語的電影同名宣傳曲,受到極大的歡迎。
純純
〈桃花泣血記〉
臺灣第一首流行歌曲
〈桃花泣血記〉
此時期臺灣的唱片市場多由日資唱片公司所主導,各唱片公司網羅本土音樂人才,創作許多膾炙人口的歌曲,如鄧雨賢與李臨秋的〈望春風〉、鄧雨賢與周添旺的〈雨夜花〉等,此時期的臺灣流行歌曲與臺灣新文學結合,成為極具文藝氣息的臺灣新音樂。
2012年10月,臺北市文化局於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舉辦「河邊春夢—周添旺先生紀念特展」。右為周添旺長子周宜文手持〈雨夜花〉手稿,左為策展人鄧泰超,是鄧雨賢長孫。
鳳飛飛
〈望春風〉
(最前面那段是原唱者純純的版本)
電視劇《歌謠風華 初聲》
宣傳影片
〈望春風〉篇
鳳飛飛
〈雨夜花〉
電視劇《歌謠風華 初聲》
宣傳影片
〈雨夜花〉篇
1937年,日本政府的政治措施轉為高壓的「皇民化」政策,涵蓋語言、音樂、文化與思想等一系列的同化政策,不但禁止臺語說唱,並限制華語歌曲進口,試圖利用音樂控制人民思想。
日本政府挑選當時最流行的〈月夜愁〉和〈雨夜花〉進行改造工作,將原先哀怨緩慢的小調,改造為激昂雄壯的進行曲,勸說臺灣人民為保衛日本而戰。處於全盛時期的臺灣流行音樂急轉直下,使臺語流行歌曲一蹶不振。
鳳飛飛
〈月夜愁〉
電視劇《歌謠風華 初聲》
宣傳影片
〈月夜愁〉篇
渡邊濱子
〈軍夫の妻〉
(原曲為〈月夜愁〉)
霧島昇
〈誉れの軍夫〉
(原曲為〈雨夜花〉)
霧島昇
〈大地は招く〉
(原曲為〈望春風〉)
連續劇《歌謠風華 初聲》
搶先看
臺灣歌謠的故事
國民政府遷臺時期(1950-1970)
1949年,國民政府遷臺,同年宣布戒嚴,強烈管制歌曲的內容,愛國歌曲與軍歌盛行。國民政府透過華語教育與控制媒體的政策,壓制臺語流行歌曲的發展,臺語被劃上低俗的等號,人們大量以臺語翻唱日本演歌,成為混血的「翻唱歌曲」,雖然其中不乏反映社會人心的佳作,但卻扼殺了臺語音樂創作者的生機。
文夏
〈黃昏的故鄉〉
(原曲為〈赤い 夕陽の 故鄉〉)
〈赤い 夕陽の 故鄉〉
混血歌曲〈孤女的願望〉改編自〈花笠道中〉,以一個初入社會的少女為主角,訴說對繁華都市的憧憬與未來的期待;全曲旋律明朗,節奏輕快。
陳芬蘭
〈孤女的願望〉
黃乙玲 & 張秀卿
〈孤女的願望〉
美空雲雀
〈花笠道中〉
在華語流行歌曲方面,1949年香港接收上海娛樂事業,成為當時中國電影、文化與流行音樂重鎮,此時期的華語流行歌曲多為經香港傳入的「上海風」,直到1962年臺視開播,製播歌唱節目「群星會」,由臺灣創作的華語流行音樂便逐漸崛起,此時期膾炙人口的華語歌曲有〈綠島小夜曲〉、〈不了情〉、〈月亮代表我的心〉等。
史逸欣
〈綠島小夜曲〉
顧媚
〈不了情〉
選自電影《不了情》
華語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由翁清溪所作,經過鄧麗君的詮釋,為全球華人所喜愛。
鄧麗君
〈月亮代表我的心〉
翁清溪被譽為「群星會時期的音樂教父」,1981年以〈原鄉人〉獲金馬獎「最佳電影主題曲獎」,1999年更獲金曲獎「終身成就獎」。他作有五百餘首的暢銷流行歌曲,曲曲動聽,抒情感人。
鄧麗君
〈原鄉人〉
〈月亮代表我的心〉超過50個翻唱版本,包含演唱版,以及鋼琴、古箏的演奏版,甚至還有外國歌手翻唱的版本,堪稱翻唱版本最多的華語歌曲。
張國榮
〈月亮代表我的心〉
劉德華
〈月亮代表我的心〉
海莉 & 信
〈月亮代表我的心〉
2009年高雄世運開幕典禮
1950年代,隨著美軍駐臺而出現的俱樂部、酒吧以及廣播電臺,成為美國文化進入臺灣的重要管道。
美國《告示牌排行榜》的暢銷歌曲以及英國披頭四樂團的魅力橫掃全球,美國著名民謠搖滾歌手狄倫(Bob Dylan)更以音樂挑戰政治與社會現象,深得年輕人的喜愛。
臺灣對於西洋流行音樂的鑑賞,成為1970年代「校園民歌運動」的伏筆,也埋下1980年代臺灣搖滾音樂創作的種子。
狄倫
〈Blowin' in the Wind〉
校園歌曲的創作時期(1970-1980)
1971年臺灣退出聯合國,國際空間遭受壓縮,國內則逐漸醞釀「民族主義」的意識型態,政府鼓勵創作激勵人心的歌曲。同年中視推出「金曲獎」音樂節目,喊出「創作我們自己的歌、演唱我們自己的歌」。
1975年楊弦在臺北市中山堂舉辦「現代民謠創作演唱會」,結合流行音樂與現代詩歌,掀起校園民歌運動。
1977年新格唱片主辦「金韻獎歌唱比賽」,鼓勵大學生創作、演唱自己的歌,掀起一股校園民歌新浪潮。
楊弦為「現代校園民歌運動」的先驅。
金韻獎(一)
全曲目
2011年寬宏藝術主辦,彙集當年金韻獎民歌手演唱的「民歌高峰會」。
2015年「民歌40」演唱會報導
校園民歌在80年代逐漸被商業化的流行歌曲所取代,但它的支流仍舊延續,受過古典音樂訓練的李泰祥結合通俗歌曲與藝術歌曲,提升流行歌曲的層次,代表作有〈橄欖樹〉。
校園民歌〈橄欖樹〉述說一場年輕的流浪夢想,象徵人們所追尋的理想,由創作大師李泰祥與作家三毛共同操刀,創造出全新的流行曲韻,引起人們內心的共鳴。
齊豫
〈橄欖樹〉
校園民歌運動造就臺灣流行樂界的重要人材,本土唱片公司積極發展制度化的產銷體系,培育出許多創作人才,為臺灣流行音樂產業建立基礎,促成日後唱片工業的發展。
西風東漸的搖滾時期(1980-1990)
60年代的西方搖滾樂風潮,於1980年代影響臺灣流行音樂的創作,羅大佑的專輯《之乎者也》掀起一股黑色旋風的搖滾熱潮。
羅大佑專輯《之乎者也》。
羅大佑
〈之乎者也〉
收錄在第二張專輯《未來的主人翁》中的主打歌〈亞細亞的孤兒〉,歌詞影射臺灣自鴉片戰爭到戒嚴時期的悲情歷史,以及受到政治壓迫人民的無奈心情。
搖滾歌曲〈亞細亞的孤兒〉創作靈感來自臺灣作家吳濁流的小說《胡志明》。故事敘述一名臺灣青年,在家鄉飽受日本殖民者的欺壓,從日本留學歸來卻被鄉人排擠,赴中國大陸又被視為外來人,在天地間無所適從。
羅大佑以此意象描繪出臺灣百年來既無奈又悲哀的歷史,曲中加入嗩吶配器,有別於一般搖滾樂團使用的電吉他,創作出具有臺灣意識的音樂曲風。
羅大佑
〈亞細亞的孤兒〉
多元風格的融合時期(1990-2000)
1987年,臺灣解除長達38年的戒嚴,興起的地下樂團藉由音樂創作表達對過去政治壓抑的不滿,掀起一股「新臺語歌運動」,其中黑名單工作室的《抓狂歌》,為臺語歌曲掀起新狂潮。專輯中的音樂,融合西方搖滾與饒舌風格,摻雜華語和英語的元素,歌詞描繪小市民的率真,跳脫出傳統臺語歌曲的悲情,影響之後的樂團,如陳昇新寶島康樂隊的發展。新臺語歌曲的代表作有林強的〈向前走〉、伍佰 & China Blue的〈少年吔,安啦!〉等。
黑名單工作室專輯《抓狂歌》。
黑名單工作室
〈抓狂歌〉
新寶島康樂隊
〈鼓聲若響〉
伍佰 & China Blue
〈少年吔,安啦!〉
新臺灣意識歌曲〈向前走〉,引用西洋搖滾樂風,打破臺語歌曲苦情、江湖味的印象,成為既時尚又流行的新音樂。歌詞描寫生長在鄉下的臺灣囝仔,為了討生活離開故鄉,前往都市追求希望和理想。
曲中以「啥物攏不驚」(甚麼都不怕)的振奮歌詞,表現出90年代新新人類的活力四射,自由又叛逆的個性,為臺語歌曲開啟全新的局面,也帶動流行樂界的「新臺語歌運動」。
林強
〈向前走〉
90年代可說是臺灣流行音樂的融合時期,除了本土新臺語流行歌曲興起之外,國際五大唱片集團看好華語流行音樂的發展,紛紛進駐臺灣,以全球化的商業觀點與雄厚的資金,積極併購本土唱片公司,重新整合臺灣的唱片市場。
在五大唱片集團強力的包裝宣傳下,將歌手如周華健、張惠妹等,成功地打入亞洲華人市場,在兩岸三地和東南亞等華語區域發行專輯。
有「國民歌王」之稱的周華健,1991年發行的華語專輯《讓我歡喜讓我憂》,銷量逾200萬張,同名主打歌迅速紅透整個華語地區,奠定他的巨星地位。
周華健
〈讓我歡喜讓我憂〉
1999年初,張惠妹在香港商業電臺舉辦的1998年度叱吒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中奪得「叱吒樂壇女歌手金獎」,並於香港無線電視(TVB)舉辦的1998年度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中奪得「亞太區最受歡迎香港女歌星」,成為了至今唯一一位能奪得這2項大獎的非香港籍也非香港出道的歌手。
張惠妹
〈牽手〉
此時期的歌手風格多元,除了本土歌手外,尚有港陸歌手、星馬歌手、日韓歌手以及美籍華裔歌手,如李玟、王力宏、陶喆等。
張學友,香港著名歌手、演員,在華語地區有「歌神」的美譽。1993年發行華語專輯《吻別》,推出後分別在臺灣、香港、中國大陸、新加坡、馬來西亞,以及美國和加拿大等地區賣出滿堂彩,在臺灣以136萬的銷量成績位居歷年唱片銷量榜第一,並囊括亞洲多國音樂獎項。
張學友
〈吻別〉
巫啟賢,馬來西亞著名歌手,在1993-1994年,憑歌曲〈太傻〉的作曲、演唱及銷量,成為首位獲得美國《告示牌排行榜》頒發的亞洲傑出藝人獎。1997年8月,獲馬來西亞政府公開表揚頒贈「馬來西亞歌神」的榮譽,是華語樂壇歌手中唯一得到國家政府認證的「歌神」。
巫啟賢
〈太傻〉
金完宣,本名金緩宣,韓國女歌手,曾於1980年代中期至1990年代初期於韓國歌壇紅極一時,被譽為韓國歌壇跳舞女歌手的始祖。1993年,宣布與寶麗金唱片簽署大中華地區唱片合約,成為首位與國際唱片公司簽署大中華地區合約之韓國女歌手。1994年,宣布在大中華地區藝名定名為「金元萱」,1994-1996年在臺發展期間,一共發行3張華語專輯。
金元萱
〈莎喲娜啦〉
李玫出生於香港,8歲時移民美國加州舊金山,1994年在臺灣發行首張個人專輯出道。1998年發行的第6張華語專輯《DiDaDi暗示》,在全亞洲突破180萬張的銷量。
李玟
〈Di Da Di〉
王力宏出生於美國紐約州,是具有美國與中華民國雙國籍的音樂家,1995年在臺灣發行第一張專輯《情敵貝多芬》出道。以1999年專輯《公轉自轉》及2006年專輯《蓋世英雄》兩度獲得金曲獎「最佳國語男演唱人獎」。
王力宏
〈公轉自轉〉
陶喆15歲到美國,定居加州,1997年在臺灣發行第一張同名專輯出道。1999年發行的第二張專輯《I'm OK》,試圖加入除R&B之外的其他音樂元素,獲得第11屆金曲獎「最佳專輯製作人獎」。
陶喆
〈小鎮姑娘〉
1992年日本偶像劇《東京愛情故事》在臺灣播出後,隨著各式日劇主題曲在臺灣火紅,日本流行音樂(J-Pop)在臺灣造成旋風,偶像歌手如小室哲哉、安室奈美惠、濱崎步等,亦將觸角擴及臺灣,臺灣成為日本流行音樂的重要市場。
小田和正
〈ラブ・ストーリーは突然に〉
日劇《東京愛情故事》主題曲
恰克與飛鳥
〈Say Yes〉
日劇《101次求婚》主題曲
小室哲哉,日本音樂製作人、作詞家、作曲家、鍵盤手、樂團globe創立人。合作過的知名歌手有TRF、華原朋美、鈴木亞美與安室奈美惠(早期)等,其作曲之單曲總銷量突破7000萬(歷代第二), 作詞之單曲總銷量突破4200萬(歷代第三),而由他製作之唱片在日本國內的總銷量突破1億7000萬(歷代第一),是1990年代對日本音樂界影響最巨大者之一。
日本歌手安室奈美惠於1992年以女子組合Super Monkey's成員身分出道,1995年加入小室家族單飛發行個人專輯。1997年的單曲〈Can You Celebrate?〉以近230萬張高居日本女歌手史上銷量最高單曲紀錄,這首單曲也成為近代日本人非常喜歡使用的婚禮音樂。
安室奈美惠
〈Can You Celebrate?〉
日本歌手濱崎步以1998年發行的單曲〈Poker Face〉邁入歌壇,1999年的單曲〈Boys & Girls〉被譽為濱崎步的成名曲。
濱崎步
〈Boys & Girls〉
臺灣唱片市場銷售量在1997年達到顛峰,在亞洲排名第二,此後逐年下滑。因應市場的變化,滾石唱片公司引進「韓國翻唱曲」策略模式,針對偶像派及實力派歌手做企業化包裝,藉著華人歌手大量翻唱韓曲,再透過媒體的密集播放,來增加市場熟悉度與買氣,使得韓國流行音樂(K-Pop)在臺灣造成風潮。
徐懷鈺於1998年初以首張個人EP《飛起來》站上歌壇;同年3月,發行第一張個人同名專輯締造百萬唱片銷售紀錄。收錄於專輯中的多首歌曲翻唱自韓國歌曲,如〈飛起來〉、〈妙妙妙〉、〈愛像一場重感冒〉。
徐懷鈺
〈妙妙妙〉
(翻唱自酷龍〈City Escape〉)
酷龍
〈City Escape〉
百花齊放的流行音樂市場(2000至今)
進入21世紀後,唱片公司營運模式已從販售音樂,轉型為以藝人價值為核心,推展經紀事務與提供跨媒體的音樂娛樂服務為主要業務。此外,獨立音樂也逐漸和商業接軌,帶給樂迷們更多元化的視聽感受。另一方面,兩岸三地的選秀節目興盛,為華語流行歌壇注入新的生命力。
「超級女聲」簡稱超女,是中國大陸湖南衛視於2004-2006年間針對女性的大眾歌手舉辦的選秀賽,每年一屆。
李宇春 & 周筆暢 & 張靚穎
〈想唱就唱〉
2005年超級女聲總決選
「超級星光大道」是臺灣一個電視歌唱選秀節目,每一屆(季)各與不同的唱片公司合作,每屆冠軍可以得到一張唱片合約與新臺幣100萬元獎金,第三屆獎金更加碼到新臺幣300萬元。
林宥嘉
〈Last Order〉
第一屆超級星光大道總決賽
2000年,周杰倫的首張專輯《Jay》,其大膽創新的音樂風格,成為新世代華語音樂的指標性人物。
周杰倫
〈娘子〉
從MTV歌唱比賽脫穎而出的蔡依林,專輯《舞孃》充滿國際風情,其多元化的曲風、精進的舞曲詮釋,使她獲得第18屆金曲獎「最佳國語女演唱人」的獎座。
蔡依林
〈舞孃〉
此時期優秀的團體,包含五月天、信樂團、蘇打綠、南拳媽媽等。
其中五月天的專輯《時光機》加入印度西塔琴、美式龐克及日系復古風等音樂元素,不僅奪得第15屆金曲獎「最佳樂團」的獎座,也奠定「臺灣第一天團」的地位。
五月天
〈雌雄同體〉
蘇打綠
〈小情歌〉
電影《六號出口》主題曲
南拳媽媽
〈香草把噗〉
請輸入您的會員 Email 帳號,我們將寄送重設密碼的連結給您。
密碼重設信件已寄送,請儘速前往信箱查看。
感謝您申請成為吉寶知識系統的一員,請前往您剛才輸入的信箱中查收信箱驗證信。
您輸入的電子郵件已經被註冊了,有可能是您之前已經註冊過,你可以
緣會員有意願吉寶知識系統(本系統),經註冊本系統表示您同意會員合約:
雙方合意專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