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搜尋專案、作者
透過關鍵字、作者名稱快速找尋內容。
觀看專案
翻閱簡報可由下方進度欄位的左右鍵調整或是由右側欄位快速瀏覽上下頁面。
想要放大視窗吉寶也提供全螢幕瀏覽喔!
普通高中/音樂(二)丙版/第11章/漫遊音樂史/臺灣當代音樂/江文也管弦樂曲《臺灣舞曲》/郭芝苑歌曲〈紅薔薇〉/馬水龍《梆笛協奏曲》/蕭泰然管弦樂曲《1947序曲》
收藏、儲存、分享專案
收藏喜愛的專案、日後方便再次瀏覽。如果想微調、編輯可「儲存專案」至我的專案。
利用各大社群分享讓專案內容的能見度更加曝光,同時宣傳作者。
普通高中/音樂(二)丙版/第12章/漫遊音樂史/臺灣流行音樂/混血歌曲〈孤女的願望〉/華語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校園民歌〈橄欖樹〉/搖滾歌曲〈亞細亞的孤兒〉/新臺灣意識歌曲〈向前走〉
普通高中/音樂(一)丙版/第11章/漫遊音樂史/臺灣福佬系音樂/宜蘭民謠〈丟丟銅仔〉/恆春民謠〈思想起〉/江湖調〈勸世歌〉/歌仔戲《薛平貴與王寶釧》/嗩吶曲牌〈風入松〉
普通高中/音樂(一)丙版/第12章/漫遊音樂史/臺灣客家系音樂/客家山歌〈老山歌〉/創作歌曲〈種樹〉/三腳採茶戲《桃花過渡》
普通高中/音樂(二)丙版/第8章/漫遊音樂史/音樂劇/音樂劇《悲慘世界》
普通高中/音樂(一)丙版/第10章/漫遊音樂史/臺灣原住民音樂/阿美族歌曲〈老人飲酒歌〉/魯凱族歌謠〈鬼湖之戀〉/排灣族歌謠〈來甦〉/布農族祭典〈祈禱小米豐收歌〉/賽夏族祭典《矮靈祭祭歌》
普通高中/音樂(二)丙版/第6章/漫遊音樂史/爵士樂/紐奧良爵士〈聖人進城來〉/搖擺樂〈歌唱吧〉/咆勃樂〈我掌握節拍〉
普通高中/音樂(二)丙版/第11章/音樂知識/臺灣當代音樂家/江文也/陳泗治/呂泉生/郭芝苑/史惟亮/許常惠/盧炎/蕭泰然/馬水龍/李泰祥/賴德和/潘皇龍/錢南章/金希文
普通高中/音樂(一)丙版/第8章/漫遊音樂史/亞洲音樂/日本雅樂《越天樂》/韓國散調《伽倻琴散調》/印度西塔琴樂曲《卡非》
作者於 2017年09月08日 加入吉寶系統,喜歡他的創作就關注他吧!
隨時隨地掌握教育資訊與動向
{{msg}}
第11章 漫遊音樂史 臺灣當代音樂
漫遊音樂史 臺灣當代音樂
17世紀後半,荷蘭、西班牙侵臺,在臺灣設教堂、建學校,是臺灣與西洋音樂的第一次接觸。 鴉片戰爭之後,西風東漸,西洋音樂傳入臺灣,經由傳教士和日本殖民統治時期教育的啟蒙,之後更有留學歐美的作曲家為之貢獻心力,開啟現代音樂的里程碑。這些優秀的作品,凝聚不同世代的共同記憶,也見證歷史的珍貴時刻。 百餘年來,臺灣現代音樂從零到有,顯示出音樂家們的耕耘與努力,先後歷經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的開拓期、光復之後的發展期,以及80年代之後的百花齊放期,臺灣當代的音樂家,用行動和樂章寫下歷史的真實見證。
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的開拓期 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戰敗,清廷簽訂《馬關條約》,將臺灣和澎湖割讓給日本,從此臺灣進入長達50年的日本殖民統治時期。 日本人推行日語教育,設立以西方音樂為基礎的音樂課程,學習西方音樂的風氣逐漸開啟。此時期的音樂家幾乎都到日本深造,如張福興、江文也、陳泗治等作曲家。
第一位留日音樂家張福興,致力於音樂教育的傳播、推廣,並採集民謠、跨足流行音樂的製作,開啟臺灣新音樂史。重要作品有《水社化番的杵音與歌謠》,是本省最早一篇土著族音樂的田野採譜;漢族民間音樂樂譜《女告狀》,被學者譽為「本省第一本工尺譜與五線譜對照之漢族民間音樂」,對於漢族音樂推廣與傳承,功不可沒。
張福興採集之日月潭原住民杵音歌謠樂譜之一:〈落成式祝宴ノ歌〉。
張福興漢樂採譜手稿之一:〈呆徒富貴〉。
張福興佛曲採譜手稿之一:〈爐香讚〉。
張福興創作音樂手稿之一:〈臺北第一高等女學校校歌〉(臺北第一高等女學校即今日的北一女)。
玲瓏會是1920年由張福興(前排左一白西裝者)與其私淑弟子所組織創設的臺灣第一個管弦樂團,成員約有數十人。
作曲家江文也(前排右二)、陳泗治(後排中)、呂泉生(後排右二)等。
1949年台灣省音樂文化研究會會員簽名簿。
留學日本的臺灣作曲家,1930年代已在國際樂壇上嶄露頭角。 1936年,江文也以管弦樂《臺灣舞曲》獲得柏林第11屆奧林匹亞國際音樂比賽作曲獎,兩年後又以鋼琴曲《斷章小品》再獲威尼斯第4屆國際音樂節作曲獎,躍身為國際級的大師。
江文也是首位享譽國際樂壇的東方作曲家。
第一位揚名國際的臺灣作曲家江文也,以《臺灣舞曲》贏得奧林匹亞音樂競技作曲第四名。
黃裕翔 江文也鋼琴曲《斷章小品》
管弦樂曲《臺灣舞曲》,以緬懷故鄉的詩作為創作靈感,以五聲音階的和聲架構而成。全曲為單樂章、ABACA的輪旋曲式,充滿濃厚的臺灣鄉土色彩。 A段的主題由木管吹出,充滿飄渺虛無的氛圍。
之後弦樂奏出B段的主題,描繪詩中莊嚴華麗的樓閣殿堂。 全體樂器再度奏出A段旋律,宣告夢幻的破裂。 在長休止符後,C段的主題由法國號奏出,再由雙簧管應答,在問答之間有著無限的感嘆。 最後樂曲回到A段,在主題完整呈現後,由低音號吹出結束樂句;低沉的五聲音階反覆地演奏,留給聽眾無限的悵然。
張己任指揮 東吳大學音樂系交響樂團演奏 江文也管弦樂曲《臺灣舞曲》
顧豐毓指揮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 民族管弦樂團演奏 江文也管弦樂曲《臺灣舞曲》 國樂版
奧運音樂獎 江文也
光復之後的發展期 1945年,國民政府接收臺灣,設立交響樂團,並成立音樂系所,培養專業人才,但是音樂創作直到60年代之後才真正開展。 1959年,留法作曲家許常惠返國,帶回前衛的作曲技法,為保守的臺灣音樂界注入新活力。他創辦製樂小集,與郭芝苑、陳泗治等作曲家,以「中國的、民族的、現代的」為口號,為臺灣音樂創作注入新的認知。
許常惠大學就讀於省立臺灣師範學院(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主修小提琴。
製樂小集成立於1961年,至1972年共舉辦八次發表會,參加第一次發表會之作曲家,左起侯俊慶、許常惠、陳懋良、郭芝苑。
2016年4月17日,財團法人許常惠文化藝術基金會延續許常惠1961年發起之製樂小集音樂會,邀集優秀國人演奏家演出國人作曲家作品,同時也演出許常惠作品,懷念故人。
余道昌小提琴 高炳坤大提琴 潘家琳《...之間》 2016年製樂小集音樂會
陳泗治與德明利共同創辦純德女中音樂專修班。
郭芝苑歌曲〈紅薔薇〉原由詹益川以臺語創作: 「紅薔薇呀!紅薔薇!微微春風搖花枝,花枝就是伊歌語,歌語開花紅薔薇。」 為了能刊登於《新選歌謠》月刊,呂泉生委託盧雲生將歌詞譯成華語: 「紅薔薇呀!紅薔薇!夜來園中開幾蕊,開在枝頭照在水,吩咐東風莫亂吹。」 華語版的〈紅薔薇〉被編入音樂教材中而大為流行,在當時被譽為「臺灣的小夜曲」。
郭芝苑是臺灣現代民族音樂的先驅,在臺灣接觸西洋古典音樂之初,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
石易巧 郭芝苑〈紅薔薇〉 臺語版
郭芝苑〈紅薔薇〉 臺語及華語版
1995年臺中市立文化中心中山堂舉辦郭芝苑作品〈紅薔薇〉音樂會。
國寶音樂家 郭芝苑
許常惠有感於臺灣傳統的民間音樂不受重視,與史惟亮發起「民歌採集運動」,搶救逐漸消失的民族音樂,啟發作曲家以現代的作曲手法來表現傳統音樂的精神。
許常惠(左)畢生投入民間音樂採集,恆春說唱藝人陳達(右)也是在此時被發掘的。圖為當時他錄製陳達自彈自唱的情景。
許常惠(右)點燃臺灣現代音樂火種,並參與臺灣原住民音樂採集。
1983年3月,許常惠等人前往新竹及苗栗賽夏族部落,了解族人對矮靈祭之祭歌、詞保存的看法。
本次採集賽夏族民歌的採譜與分析。
適逢民歌採集運動50年 傳藝中心辦特展
昨自海上來 許常惠
此時期創立的雲門舞集委任作曲家創作,產生如史惟亮《琵琶行》、馬水龍《廖添丁》、《梆笛協奏曲》,以及賴德和《紅樓夢》等極具民族風味的作品。
賴德和為雲門舞集十周年舞作《紅樓夢》創作出極具民族風味的作品。
羅惠真 史惟亮《琵琶行》 河洛漢文版
羅惠真 史惟亮《琵琶行》 現代中文版
雲門舞集 《紅樓夢》 演出片段
馬水龍《梆笛協奏曲》,以西方古典音樂的架構,結合中國傳統音樂的精神內涵,開創出新一代中國音樂的風貌。
馬水龍是第一位於美國紐約林肯藝術中心發表整場個人作品的臺灣作曲家。
1983年4月,羅斯托波維奇(Mstislav Rostropovich)於臺北國父紀念館指揮《梆笛協奏曲》,與作曲家馬水龍合影。
梆笛是梆子戲的主要樂器,音色高亢清亮,兼具抒情與豪邁兩種截然不同的性格。 全曲以連貫的二個樂章串成,將梆笛迷人的音色與亮麗的風格展現地淋漓盡致。 第一樂章由樂團奏出序奏,雄渾沉穩的聲響,描繪出漢民族的雄風與堅忍不拔的民族精神。接著,梆笛以鮮明輕快的音色奏出活潑的主題。
黃新財指揮 陳中申梆笛獨奏 南瀛青少年管弦樂團演奏 馬水龍《梆笛協奏曲》 第一樂章
第二樂章為優雅的慢板,低音弦樂聲部展現前一樂章的主題,梆笛以委婉輕柔的語調,吹出悠揚遠闊的音樂線條,最後音樂進入高潮,逐漸地結束此樂章。
邱誓舷指揮 王煜凱梆笛獨奏 愚韻室內管弦樂團演奏 馬水龍《梆笛協奏曲》 第二樂章
音樂補給站 馬水龍的《梆笛協奏曲》榮獲73年度金鼎獎「最佳作曲獎」,以及84年度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作品」。1990年代中國廣播公司的整點報時音樂,便是來自《梆笛協奏曲》的序奏部分。
看見音樂聽見畫 馬水龍
80年代之後的百花齊放期 80年代文建會成立,國家音樂廳和國家戲劇院開始啟用,提供國內音樂家們更好的表演場地,也吸引大量國際級的藝術家來臺演出,增加國際交流的機會。 臺灣社會由於更加開放與民主化,創作的環境也隨之自由與多元化,作曲家在創作上更以本土的史地與文化出發,產生如錢南章《臺北素描》、馬水龍《關渡隨想》、賴德和《北管的聯想》、潘皇龍《陰陽上去》等作品。蕭泰然更打破禁忌,以228事件為題材,創作史詩《1947序曲》。
王美齡鋼琴獨奏 台北愛樂管弦樂團演奏 馬水龍《關渡隨想》
林玉卿 潘皇龍《陰陽上去》 〈乞丐身,皇帝嘴〉
此時期的作曲家以臺語詩詞為題材,創作許多臺語藝術歌曲及合唱曲,如金希文的「關懷臺灣系列組曲」作品、郭芝苑《臺灣頌》以及蕭泰然的《玉山頌》等。
金希文指揮 音契合唱管弦樂團合唱演奏 金希文「關懷臺灣系列組曲」 《無言之歌》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 郭芝苑《臺灣頌》
邱君強指揮 台中市合唱團 & 台中室內合唱團 & 新世紀合唱團演唱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演奏 蕭泰然《玉山頌》
被譽為「臺灣的拉赫瑪尼諾夫」的蕭泰然,自小即接觸教會音樂與西洋音樂;之後跟隨許常惠學習,種下創作臺灣音樂的理念。 管弦樂曲《1947序曲》為蕭泰然有感於228事件的平反所作的史詩,強調以愛戰勝仇恨、以希望擴展未來的信念。全曲分為兩大部分,分別為管弦樂曲以及兩段大合唱作品。
蕭泰然集鋼琴家、指揮家、作曲家於一身,致力於臺灣本土音樂融入西方音樂創作。
《1947序曲》樂譜手稿。
第一部分一開始銅管齊鳴,波濤洶湧的音樂氣勢,向世人宣告臺灣的悲情歷史;接著以詩畫般的樂音描繪臺灣的美麗山河。 第二部分的大合唱曲以詩人李敏勇的〈愛與希望〉開始,唱出教人驚艷的福爾摩沙。第二段落以鄭兒玉牧師的詩作〈台灣翠青〉為藍圖,表達臺灣人民渴望和平、追求自由的心願。
《1947序曲》第二部分大合唱〈台灣翠青〉作詞者鄭兒玉牧師(左)及作曲者蕭泰然教授(右)。
國立實驗合唱團演唱 國家交響樂團演奏 蕭泰然管弦樂曲《1947序曲》 〈台灣翠青〉
許瀞心指揮 王望舒獨唱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交響樂團 蕭泰然管弦樂曲《1947序曲》
音樂補給站 蕭泰然的《1947序曲》為音樂會序曲形式,內容具有文學性和描繪性的主題。 蕭泰然於1993年開始創作此曲,期間因心臟大動脈血管瘤破裂而一度生命垂危,痊癒後在1994年完成此作。其中第二部分〈台灣翠青〉,將臺灣民謠融入樂曲中,道出受壓迫的臺灣人心聲。
黑暗的時候看天星 蕭泰然
請輸入您的會員 Email 帳號,我們將寄送重設密碼的連結給您。
密碼重設信件已寄送,請儘速前往信箱查看。
感謝您申請成為吉寶知識系統的一員,請前往您剛才輸入的信箱中查收信箱驗證信。
您輸入的電子郵件已經被註冊了,有可能是您之前已經註冊過,你可以
緣會員有意願吉寶知識系統(本系統),經註冊本系統表示您同意會員合約:
雙方合意專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