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過被壞心情影響的經驗,即使不是你的錯,卻被遷怒,或不小心遷怒別人。
即使是父母,也可能不經意的將在外面遇到的挫折壓力帶回家,造成家人間的衝突,也就是壞心情的循環。
推薦繪本:《好一個吵架天》
每個壞心情的背後,都有一個期待被滿足的需要,例如:媽媽上班好累,希望晚上可以不用煮飯;爸爸工作不順利,希望能被媽媽安慰...
當我們學著發現家人的需要,看見我們的責任,給予關心、肯定、服務及擁抱,家人會因為被愛而有好心情與好關係。
相反的,若我們總在自己的需要上,看見別人的責任,認為自己心情不好是別人的錯,就會產生不好的感受,對人帶出不好的反應與關係。
例如:當媽媽不讓我玩電腦,我就覺得心情不好,我認為媽媽應該要為我的壞心情負責,所以我就對媽媽口氣不好,媽媽也因此心情不好。
不論你所面對的家人是好心情或壞心情,你都可以決定,要成為帶出好心情/好關係的人,或是壞心情/壞關係的人。
關鍵在於發現家人愛的需要。
因為每個人都有被愛的需求,也有愛人的能力,不論是父母,或是孩子。
「影片:父母衝突」幫助我們瞭解,在父母衝突時,我們可以對父母表達關心,使他們有愛的力量,去解決問題,帶出愛的循環。
(來源:新北市家庭教育中心)
青少年正值生理成長、身心變化最急遽的時期, 此時他們所面臨的不僅是體型、外貌、第二性徵等生理方面的改變, 更表現於認知、情感、情緒、價值觀、社會關係等心理方面的發展。
心理學家艾瑞克森(E. Erikson) 認為青少年時期正處於自我認同(self-identity)與自我混淆(self-confusion)的發展關鍵, 面臨自我角色統整的危機,若發展順利,則自我觀念明確,追尋目標肯定; 若否,則失去生活方向,時感徬徨與迷失。
然而,有時父母不瞭解孩子的轉變,沒有即時調整自己的心態與角色,或是他們的經驗和現在的風氣不同,以致於意見時常與青少年相左。
推薦影片:《我們這一家-馬上給我回來》
絕大多數的父母都非常努力的想親近孩子,只是因為彼此的不瞭解與錯誤的溝通技巧,造成衝突及隔閡。
推薦歌曲:《我想更懂你》
因此,當與父母產生衝突時時,青少年可以試著給予父母愛與肯定的訊息,適度忽略父母情緒化時說的話、以及嘗試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其中,「我訊息」便是一個很好的溝通方式。
「你訊息」所表達出來的語氣,多是在貶低、批評、責怪對方。
X不要把襪子放在沙發上!要講幾次你才會聽呀!
X電視關小聲一點!你沒看見我在講電話嗎?真是不懂事!
「我訊息」是我們將內心的感覺與掛慮表達出來,信任對方會尊重我們感受。
O 看見你把襪子亂丟,我覺得很沮喪,我是很用心要把家裡整理好的。
O 音樂的聲音這麼大,我感覺很難過。真的聽不見電話的另一頭在講什麼耶!
青春期是我們與家人成長的新階段,學習用我訊息說出真心話,會讓彼此因著瞭解而靠近,因著體諒而接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