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過「社區總體營造」嗎?
那你又知道什麼是地方文化館嗎?
白米木屐村是臺灣社造最具代表性的案例之一
社區總體營造
「社區總體營造」政策在多年努力推動下,已成功帶動各地居民自發參與地方事務,發揚及保存地方文化,考量藝術文化必須扎根於社區,居民必須有自由對話與交流的場域。
地方文化館
地方文化館便是以歷史建築、閒置空間再利用等概念,結合文化觀光與旅遊資源,由在地文史工作團體、政府及民間的資源投入,轉化館所建物成為具有鮮明特色的展覽空間,並以文化活動的推廣,激發社區自主意識。
1. 確保文化平權與民眾參與
不僅是地方文化資源與藝文活動參與之重要管道,同時作為大眾文化活動類型的發展平臺或場域,以促進平等的文化參與權利(文化公民權)。
恆春民謠館
關西台紅茶業文化館
2. 促進地方文化資源整體發展
結合地方歷史、觀光、產業與交通之周邊資源,以主題式角度策畫行銷活動,活絡在地產業、帶動地方人流,促進區域社會價值和經濟效益成長。
3. 推動博物館事業的多元發展
文化館一方面不僅發揮博物館之專業性、延伸與跨大其影響範圍,同時也結合博物館之社會功能,融合更多資源以帶動文化議題之蓬勃多元發展。
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
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
4. 強化博物館之專業功能
強化博物館之典藏、展示、教育,與研究功能,促使博物館社群專業化、提升博物館素質,並與區域相互合作進而帶動其餘潛力館舍之能量。
5. 建立地方文化事業永續經營機制
透過地方文化資源(產業、休閒、娛樂、教育、觀光)的整合實施,吸引新元素與人才的進駐,建構文化經濟的發展平台,達到永續經營的目標。
阿緱地方文化館
主題性在哪?
對地方文化館的發展與推廣來說,「主題性」絕對是需要首先去思考的問題。這主題可能是關於地方的特產,或是一個明確的空間經營風格,例如針對兒童或年長者、或者是主打地方歷史與關懷等等。
為了更了解上述較為抽象的概念,接著讓我們來看看一個案例!
來去雲林故事館
雲林故事館為木造日式官舍建築,建築工法與設計完全按當時日本典型的官舍建築物所建造。民國九十四年著手整修,九十五年八月完成,也是雲林縣第一個歷史建築再利用的案例。
故事導向
雲林故事館希望能以口述、文字、圖畫、戲劇等方式記錄與展演地方故事,預計將成為口述歷史與文學、繪本創作的新據點。
在地生活
館內也典藏了台灣本土作家的文學創作,舉辦文史、台語、地方故事志工的培訓課程,讓民眾與在地的故事有一個相互了解、溝通的平台。
發展目標
雲林故事館希望能讓「故事」的核心價值,轉化為珍貴的文化資產及成長資源,開闊個人視野,並能達到永續文化的傳承與紮根的工作。
帶著故事去旅行
雲林故事人團隊自2010年起,帶著雲林社區素人創作的故事,巡迴走讀雲林20鄉鎮、台灣11個縣市、100多個社區及150多所學校,把故事的魅力分享到資源較不足的偏鄉及部落。
Go 台灣 Read 馬來西亞
雲林故事館也開始結合政府新南向政策的資源,讓馬來西亞也體驗到台灣故事文化的底蘊,透過故事的分享,把人與人之間的過去、現在、未來緊緊地相繫。
結論:地方文化館3.0
地方文化館從社區總體營造的「草根性」長起,推動「公民文化權」,使飄渺的「文化」落實為一種普遍的參與。除了打出在地品牌並營造地方形象,也希望為地方實質帶來就業機會和經濟效益。
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地方文化館會如何踏出屬於他們的下一步吧!
用影像說地方故事
地方文化館與在地的特色行銷往往越來越脫不了關係,請先觀賞由桃園市文化局所拍攝的微電影,注意一下他們是如何透過文化館進行宣傳的呢?
請說說看這支影片是怎麼試圖將地方文化館的在地特色融入劇情之中?但是你有「被」它們所行銷到了嗎?
如果有,是哪些地方打動了你?
如果沒有,你認為是哪裡出了問題?
而你所居住的縣市是否也有存在著未曾被深入發掘的地方文化館?
若要你拍攝一支行銷短片,你會想透過什麼方式來呈現? 請從概念→腳本→分鏡的思考流程來著手試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