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國家競爭力的前瞻投資項目中影響最全面、也最根本的 一項,一旦教育的創新不再與時俱進,我們很快就會從國際競爭的浪尖落下、而且甚至跟不到下一波浪潮的興起。
90年代之前,產業發展與資訊取得的門檻相對高,各種知識垂直聚焦發展 (cluster),自然而然 衍生出權威式的專業和壟斷式的企業,競爭是排他性的零合,資源也多瓜分或寡佔的形式,當時的教育著眼於專精發展,科目之間壁壘分明,這可說是教育1.0的時代,大約也就是以Michael Porter 為代表的競爭理論仍是顛撲不破的真理的年代。你的人脈資本產品是我沒有的、我的技術服務洞察是他需要的,於是供需形成,世界是依專業而分工、競爭也以壟斷為目標,學校基於為社會育才,走專業科目導向有其時代背景。
隨著冷戰結束、國際間合作取代對立、世界愈來愈平,資訊的傳遞以及新 事物的出現不再是 「能不能」的特許、而是「快不快」的競合,Internet的出現令訊息的樣貌日益多元,服務設計的興起促使各行各業開始接軌用戶體驗,教育也進入2.0世代、充滿百花齊放的創意。科技一日千里,造成人與人之間的分工微型化、也衍生許多無謂的階層管理,我們對於世界如何運作的認知開始碎片化,權威式的專業和壟斷式的商模都變得愈來愈困難; 資訊爆量泛濫,更多的難題是焦慮和莫衷一是,知與不知都令人焦慮,於是知識服務應運而生,莫衷一是則源於整體社會的想像力貧乏,我們以有限的人類智力面對無窮的科技更迭,整個世代對於經營生活以及解讀生命的自信心似乎正在全面潰堤,面對這樣的困境,學習要能更結合生活出發、而教學更是應該為學習而設計,教育的架構面臨根本變革、而目前單向性的學校體制一籌莫展,「教」與「學」兩端都需要更動態及時地跨領域互動進行。
萬物聯網加上人工智慧的蓬勃發展帶來了令人振奮的曙光,強大的智能後援開始無處不在,我們終於又可以靜下來心來好好思考身為人的價值所在,以前我們是以人類有機的智力為中心看世界,萬物聯網本是為了擷取更多的訊息、做為我們進一步思考的基礎,然而愈來愈成熟的人工智慧終將承擔這類最優化抉擇的思考骨幹,人,反而得以回歸整個智聯網絡末梢「知覺」的再進化,如果我們能夠善用數位科技的原生特點、順勢而為, 這個世界有機會可以更加美好。
「教」是目前的教育瓶頸
教育1.0以前的時代,教學進行是絕對的單 向,老師是權威性的專業,師必須賢於弟子。然而經過教育2.0以來的多樣化 演繹,我們看到教學的進行其實是雙向甚至多向的教學者(instructor)的角色經常需要從講授(teach)轉變成更偏向引導(conduct),弟子不必不如師,教學者的專業維繫需要綜理多方資訊、整合多樣資源、帶動多重學習。
這是巨大的改變,更是極大的挑戰,在此架構下教師必須能夠結合產業現況與教學現場,但對於現今科技的迭代更新愈來愈快,很多專業上的點與線不斷消長,老師站在這樣劇變的浪頭上,現今的政府與學校體制幾乎無法給予任何協助。在世界已經透過 Internet 高度互聯的當下(connected),我們的教學場域超過一半以上還是完全孤立(isolated),學校聯合採購的教材在送審與修訂的同時,世界又已經進入了新的時代。
當課綱導入即時議題,老師首先面臨教學專業背景不足的困境,再者要面對學校與政府所希望協助的行政代辦事項,實質可以上課的時間少之又少, 更不用說協助學生發揮所長、個別輔導。各方資源即使存在,卻也無法多方、及時地在教學場域整合, 越多的外部資源進入校園對老師都是巨大的學習備課時間耗損, 導致現今教學只能進行線性、單線、齊頭式地推進,迫使老師對學生的差異化需求視若無睹,教學進行的主題以微觀堆疊、循序漸進為主,寄望學生自己參透頓悟宏觀格局,授課過程重在通關、而非融會貫通,教學進展與成果驗收仰賴評分、而非提出分析論述或價值主張,如此的教學體制,再加上高中與大學的過度擴編,學生所學與就業市場的幾乎無法銜接,與國家競爭力的前瞻佈局根本脫節。教育應該幫助學生認知彼此的差異化需求、協助學生創造自身價值、進而銜接國家的核心競爭力藍圖。
認知
在互聯網的時代, 一切事物的認知都可能在一周內的時間被改變,也可能因為地域不同而變化, 因此教師應先掌握宏觀架構理念和多維應用、追求學生判斷邏輯的建立,而非固定的解答。在此架構下,老師必須認知到自己的角色為引路者,萬事萬物並非有固定的答案,每個人都可以依據自己的邏輯進行判斷與行為,教師應以文化與邏輯為導向,帶領學生產生判斷力與創造力面對未來瞬息萬變的世界。
技術
我們需要獲得各方最新專業的協助,教師應該加強生活面向的多元橫向實踐,學校主動帶入外部的專家與教師協作,使教師成為理論與實作的銜接者,因為長時間與孩子相處的是老師而非校方或是外來的職人專家, 唯有老師有能力在眾多學生中找尋各自的價值,將適合的孩子交替與專業的人,而非寄望老師本身變成各種專家。
教育1.0時代,因為社會與職業的單純性,大多的學習都是賭博式的壓注在某些一開始學生可能並不明確有志趣的主題上,藉由學生進入社會後的一段時間自行進行學科與產業的融合,而現今教育結構中,學習主題和教學重點往往也因為教師與教授的主修項目而有所偏頗,最常產生的問題就在於畢業之後的就業問題,幾乎受限於舊時代產業發展的類別,主流、非主流的學科分類也因而出現。出國追求非主流或他國主流科目的學生造就了他國的競爭力 而留在台灣為當時的產業盡心盡力的學生最終面臨世代淘汰,產業創新永遠必須從國外引進新知和人才,而我們的教育成果永遠落後他國好幾個世代...
教育的目標不可以只是為了張揚單純學科的艱深知識,教育的目標應該要帶動國家和產業中長期的國際競爭力。
「創客學習」是目前很適合推廣的一種選擇
完整的創客學習包含了 Hacker、Maker、Broker 三階段的實踐
Hacker 階段重在運用各方資源解構某個有趣的主題
Maker 階段重在整合想像發展理念以及建構概念雛型
Broker 階段重在提出應用主張、創造價值
這三個階段並非線性單線地推進,而是不斷遞迴進化的。創客學習從一開始就串聯學用兩端,其間不斷導入必要說明輔助,務求融會貫通具體實踐,尤其傳統英數理化文史地等等基礎理論學科,更需要學用合一的引導、幫助學生能夠活用在未來無數可能開展的議題上。傳統教學方式以學科為導向, 經由細節堆疊、積砂成塔,寄望學生自行領悟全貌並且融會貫通,但學生往往在過程當中因為內容艱深或與生活距離過遠而精疲力盡、自我放棄。
創客學習藉由分解問題、建立方案、創造價值來於幫助學生先掌握問題的核心、再逐步深入探究細節、進而創造屬於自己的模式與價值,在這模式之下,學生由自身需求來解決問題進而知其所以然,因此學習成為有目的的主動學習,自主的學習才能達到真正的高效學習,在他有興趣的項目下反而更能彰顯針對知識細節精益求精,藉由優秀老師的引導,學生為了創造屬於自我的價值,更容易由單學科的熱誠擴散到其他學科之中。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