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蘇繡
特色:精細雅潔、圖案秀麗,色澤文靜,針法靈活,繡工細緻,形像傳神
三大系列:傳統精緻細繡、 仿真繡、亂針繡
技巧特點: “平、光、齊、勻、和、順、細、密”八個字。針法有幾十種,常用的有齊針、搶針、套針、網繡、紗繡等
2006年被列為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二. 粵繡
特色:布局滿、圖案繁茂、場面熱烈、用色富麗、對比強烈、大紅大綠
兩大流派: 廣州為中心的廣繡和以潮州為代表的潮繡
粵繡亦稱“廣繡”。泛指廣東近2、3個世紀的刺繡品而言。粵繡歷史悠久,相傳最初創始於少數民族,與黎族所製織錦同出一源。粵繡的構圖繁而不亂,色彩富麗奪目,針步均勻,針法多變,紋理分明,善留水路。一般多作寫生花鳥,富於裝飾味,常以鳳凰、牡丹、松鶴、猿、鹿以及雞、鵝等為題材,混合組成畫面。婦女衣袖、裙面,則多作滿地折枝花,鋪絨極薄,平貼紬面。配色選用反差強烈的色線,常用紅綠相間,眩耀人眼,宜於渲染歡樂熱鬧氣氛。
廣繡包括真絲繡、線繡、珠繡和釘金繡等四大類繡種,具有構圖飽滿、形象傳神、紋理清晰、色澤富麗、針法多樣與善於變化的藝術特點。真絲絨繡以蠶絲為繡材,表現力強,是歷史最為悠久、技藝傳承最為完整的粵繡品種;金銀線繡的針法獨具特色,有平繡、編繡、繞繡、凸繡、墊繡、貼花繡、織錦等七大類六十多種;珠繡屬於广繡的新品種,最近幾十年才由广繡藝人開發應用。
潮绣針法則有墊、繡、拼、綴等100多種(也有200多种的说法)。主要有二针龙鳞转针、旋针、过桥针、凹针绣、垫筑绣等60多种钉金针法及40余种绒线绣针法;工艺有钉金绣、绒绣、线绣三大类;用料有绸缎、金线、绒线、银线、棉絮、纸丁等。潮绣中的“垫、浮、勾、勒、通”的刺绣工艺流传至今仍采取手工操作。[1]最特別之處,是在明朝嘉靖年間開創的「凸繡」方法。凸繡是用棉絮、翎毛或紙屑等材料墊在繡面上,把繡面墊成凸面,再以金、銀絨線精工刺繡,繡出來的製成品圖案凸起,甚富立體感。
三. 湘繡
特色: 色彩艷麗,圖案紋飾裝飾性強、強調真實立體感
技巧特點: 針法有70多種,一個繡品都是通過不少於七八種以上針法配以粗細、濃淡的各色的絲絨線繡製而成,如旋紋針、迴旋針、花遊針、齊毛針和摻針等針法。
雙面繡,即在一幅布的兩面繡出兩個完全不同的圖案,畫面典雅,無任何針線痕跡,為湘繡極品。
湘繡是以湖南長沙為中心的刺繡品的總稱。是在湖南民間刺繡的基礎上,吸取了蘇繡和粵繡的優點而發展起來的。湘繡的特點是用絲絨線(無拈絨線)繡花,劈絲細緻,繡件絨面花型具有真實感。常以中國畫為藍本,色彩豐富鮮豔,十分強調顏色的陰陽濃淡,形態生動逼真,風格豪放,曾有“繡花能生香,繡鳥能聽聲,繡虎能奔跑,繡人能傳神”的美譽。湘繡以特殊的鬅毛針繡出的獅、虎等動物,毛絲有力、威武雄健。
湘繡繡品主要用真絲絲線在真絲織物上繡製圖案,它既有名貴的欣賞藝術品,也有美觀適用的日用品。
四. 蜀繡
特色: 嚴謹細膩、光亮平整、渾厚圓潤、色彩淡雅、水墨格調
技巧特點: 蜀繡以軟緞、彩絲為主要原料,有自己獨特的運針方法和刺繡技藝。據統計,蜀繡的針法有十二大類,一百二十二種,是四大名繡之最豐富者,而七十餘道衣錦線更是蜀繡所獨具。
以四川成都為中心,又名「川繡」,為四大名繡之一。蜀繡以軟緞、彩絲為主要原料,蜀繡的繡工相當獨特,作品看起來有張有弛、濃淡適度、密疏得體,因而,蜀繡多有水墨寫意畫的藝術效果。常見的題材有芙蓉鯉魚、公雞、熊貓等,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與蜀錦一起被稱為「蜀中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