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宗慶打擊樂團致力於拉近打擊樂與民眾的距離,一方面向下扎根開發本土觀眾,另一方面與跨界藝術合作、挖掘擊樂潛能。
銘傳大學基礎素描課程講義
隨時隨地掌握教育資訊與動向
朱銘(1938年-) ,台灣苗栗縣人,本名朱川泰。台灣土生土長的國際知名雕刻家,將個人對於土地、人間的眷戀以創作呈現。代表作品為《太極系列》、《運動系列》、《人間系列》等作品。
本土藝術雕刻大師
朱 銘
楊英風
奠定藝壇地位
朱銘於1976年於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首次個展,創作〈同心協力〉等以台灣鄉土為題材且又富含生命力的木雕作品,當時為台灣文化主體性的議題沸揚之時,因此受到了藝文界熱烈的迴響。
朱銘,同心協心,1975, 173x75cm,樟木
作品描繪山洪過後,農人搶撈浮木的情形,四位農人傾注全力從河邊堆起一車沉重的木材,水牛與農人的腳踝還深陷在泥淖裡,強烈地傳達出巨木的重,必須同心協力方能將巨木推送上坡。
1970年代後期,朱銘為健身而學習的太極拳使他逐步發展出「太極系列」(當時以「功夫」命名之)。融合文化精神與太極招式的「太極系列」作品,更確立他在雕塑界的地位。
1938-1967 傳統工藝師傅 朱銘
1968-1979 藝術學子 朱銘
1980-1998 藝術家 朱銘
1999- 迄今 藝術大師 朱銘
再創高峰
1980年,朱銘暫別妻兒,隻身赴美闖天下,在紐約的小車庫中,克難地解決製作上的各種問題,紐約的生活正是觸發了彩木人間出現的關鍵,發展出「人間系列」。
80-90年代是朱銘全面發展其藝術創作的時期,就作品而論,此時「太極系列」與「人間系列」並行發展。
自1977年在日本的首次海外個展開始,朱銘積極地前往亞洲、歐美等國外舉辦展覽,加上1997年應邀至法國巴黎中心的梵登廣場以及在其他國家的公共空間的戶外展出,成就了朱銘在世界藝壇的地位。
朱銘巴黎大展,是現任法國總統席哈克在巴黎市長任內,親自促成的。朱銘為此,特以1年多的時間,再創作了25件大型作品。加上曾在英國南岸中心展出的17件雕塑,共40多件作品中,選出37件。
2007年,朱銘獲頒第18屆福岡亞洲文化獎藝術文化獎,用以表彰他對於亞洲文化創造的貢獻,成為繼侯孝賢導演後,第2位領得這個獎項的台灣文化人。
「福岡亞洲文化獎」是日本福岡市為弘揚亞洲文化于1990年設立的獎項,旨在保護和發展亞洲文化,並為亞洲人民互相學習和廣泛交流奠定基礎。
創作觀點
朱銘對於自己作為一個「人」,以及一個「藝術家」,他最感謝的是自然。不管淵源於主題、材料、觀念所造成風格上的變化,而唯一不變的是-他從自然生命中所領悟出的創作態度,一股自由無拘束的壯闊氣概。
代表作品
傳統木雕
同心協力
太極系列
單鞭下勢、太極拱門
人間系列
科學家、運動、游泳、 彩繪木雕、三軍等、囚
立方體
傳統木雕
朱銘早期的作品,源自他的出身背景和學徒生活的磨鍊。在農村長大,又當過牧童的朱銘,由於早年和接觸,使他對自然始終抱有大地和畜類的一份親切感。作品自然融合了個人對鄉土和傳統文化的愛慕與承續香火之情。
玩沙的女孩(36×26×41 cm,1961,木)是朱銘早期作品,也是他創作歷程中重要的轉折作品。並在日後因此作得到楊英風的青睞,而有機會拜楊氏為師。
作品描寫朱銘的新婚妻子蹲著玩沙的情景。女孩神情專注,平靜之中散發出少女心中點點柔情。透過樸素、恬靜的形象,朱銘把內心對妻子的無盡鍾愛形象刻鑿了出來。
太極系列
楊英風鼓勵朱銘學太極,以便強身磨練意志,在學習過程中,他領悟了身、心、力量的來源與制衡,以及矢人合一,物我兩忘的哲理,創作一系列的太極作品。
朱銘將「人」視為自然的一部分,非與自然的對立,「太極系列」從人的本性出發,去接觸和模倣宇宙中自然的現象,藉此追求人與自然溝通之路,所謂師法自然、處處有禪機。
太極系列-單鞭下勢,467×188×267 cm ,1986,青銅 作品取自太極武學單鞭下勢的動作,將人體動作細節省略,化繁為簡,取其意、重其氣。
太極系列
太極拱門
2000年,此為太極系列創作的完結。朱銘從這20件作品當中,挑出最為喜愛的一件放大,使用材質為青銅,長15.2公尺、寬6.2公尺、高為5.9公尺;於2000年9月19日朱銘美術館兩週年慶當天對外公開,作為送給美術館的生日禮物。
太極拱門是由兩人對招的太極推手演化而來,以前的「推手」兩個個體還有間距;而新創作的「太極拱門」則將雙手連接起來,一氣相通,合為一體,較之先前,人物圖像形態己不復存在,作品進入了一種完全由抽象量塊所構成的造型領域。
朱銘 Ju Ming,太極系列 - 太極拱門,1520×620×590 cm,2001,青銅 Bronze
人間系列
朱銘到紐約期間,受美國普普藝術的影響,創作-「人間系列」,反映朱銘對俗世人間形色人物的透觀和呈現
2005年12月朱銘回饋家鄉通霄一尊銅鑄藝術品,是他的「人間系列─回家」﹔目前放置在鎮公所門前,雖然造型樸實,卻讓人有深深的感受。
朱銘的人間創作,媒材上多元:木質材料,陶土、海綿、青銅、不鏽鋼等等,題材上含括了俗世人物的眾生百態,三姑六婆、摩登女郎、運動員等對象。
「人間系列—彩繪木雕」的快速刀法透露出朱銘創作間即時性巧思,局部塊面色彩描繪出人物的服飾、領帶、帽子等服飾配件,帶有裝飾性效果,賦予木刻現代性特徵,同時扮演辨識身分的符號象徵。
得之於古文物上色器物表面的靈感,在木頭上塗上鮮艷的紅、綠、藍,創作手法更活潑自由。
造形不分古今中外,有東方溫文儒雅的紳士,也有西方粗獷活潑的婦女。人物或站或坐;或直或斜,無不流露悠然自得的神情,表達出一種樂天知命的人生觀。
朱銘 1999 年在「人間系列」裡的拼貼系列,多以人物為主要題材,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及周遭環境息息相關。
朱銘採繪畫與真實物件併用,以寫意的線條勾勒及色塊表現人物形象,人物的衣著則以1999年時總統大選各候選人的競選旗幟以及相關報紙碎片,進行現實碎片的拼貼。
朱銘,人間系列,尺寸待測,1999 本作呈現於美術館的入口長廊處,完成於1999年,使用拼貼技法,呈現男女老少的人間縮影。
人間系列
運動員
運動員系列作品,囊括運動項目有跳傘、騎腳踏車、跳高、跳遠、高爾夫球等。 這一系列作品都是利用海綿翻銅技巧,海綿的柔軟性質在麻繩加壓下產生變形從而進行造形。特殊媒材充分表現出運動員的肌肉線條、彈性及活力。
左圖作品(122×52×108 cm,1987,青銅)描寫體操運動瞬間狀態,身體面部朝下,腰部往後折曲,雙腿持平,形成一個優美U形曲線,展現競技體操本身的獨特性及優美性。
人間系列
游泳
朱銘的「人間系列」以豐富大面向的人間關注及材質的多樣性受到歡迎,透過形式的趣味性,及技術性的挑戰,展現了他在不鏽鋼材質創作的新思考、新表現。
人間系列
三軍
2005年正式發表,這批達三百多尊的等身軍人雕塑以描述抗戰英雄及現代陸、海、空三軍為主題。向英雄致敬,是朱銘三軍作品重要的理念。
創作三軍是朱銘繼續其「人間系列」的使命-描繪紀錄人間形色。
朱銘曾表示,三軍的創作來自當兵年代累積的記憶和閱讀大刀部隊資料之認識,大刀部隊是抗日時期的英雄,而三軍人員平時肩負起捍衛人民生命財產之重責,對於他們的付出深感認同,創三軍表達肯定與崇景之意,並以此實踐雕刻藝術、裝置藝術、行動藝術結合為一的三合一藝術理念。
人間系列
囚
「人間系列──囚」乃朱銘2009年創作之新作,繼2010年7月於北京中國美術館發表之後,朱銘美術館為台灣地區首次對外發表之場域。
此系列作品是朱銘創作美學觀發展的延伸,三件一組創作,象徵囚人、被囚乃至自囚的三種人生哲學縱向。
立方體
朱銘從「立方體」出發,進而論述人類文明進展下,以「立方體」所擴及之外在空間建築、制度與社會,以及人類整體深層的內在思想。
透過「立方體」切入面相,回歸反思「人與人之間」以及「人與自然之間」的相互關係。開創朱銘首度結合人文與自然科學的跨界思維。
「人類創造立方體,卻被立方體所框」-朱銘
結語
如今,年過七旬的朱銘,歷經人生轉折,仍然以旺盛的精力,獻身修行於藝術。「藝術即修行」是朱銘的美學體悟,也是他的人生信仰。
朱銘的作品表現中深藏東方之精神性,融合傳統與現代的獨特藝術表現,對於創作不斷追求革新的旺盛企圖,為台灣美術界相當重要的藝術家。
漢光教育基金會,將古典詩詞用舊詞新曲創新演譯 提供老師們備課使用 內容包含: 1.歌詞(古詩詞+少許新詞) 2.現場歌唱比賽影片 3.古詩吟唱影片(部分演示) 4.阿卡貝拉演唱影片(部分演示) 5.詩詞賞析 6.鋼琴/吉他譜 7.合唱譜(部分演示)。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國歷史上繼秦漢二朝之後的另一個盛世。共歷289年,22位皇帝。由唐高祖李淵所建立,與隋朝合稱隋唐。唐室出身關隴集團,先祖李虎在南北朝的西魏是八柱國之一,封為唐國公。其後代李淵為隋朝晉陽(在今山西太原西南)留守,在隋末民變時出兵入關中以爭奪天下,於618年受隋恭帝楊侑禪位建國唐朝,在唐朝統一戰爭中統一了天下。唐朝的首都為長安(今陝西西安)。並設東都洛陽、北都晉陽等陪都。其文學發展達到高峰,以詩最有興盛。當時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等。且有推行古文運動的韓愈。其史書與傳奇(小說的前身)也十分發達。由於吸收了西域特徵與宗教色彩,唐朝藝術與前後朝代都迥然不同,其壁畫、雕刻、書法與音樂都很發達。唐朝聲譽遠及海外,其歷史地位深重,到明清時期海外多稱中國人為「唐人」。
漢光教育基金會,將古典詩詞用舊詞新曲創新演譯 提供老師們備課使用 內容包含: 1.歌詞(古詩詞+少許新詞) 2.現場歌唱比賽影片 3.古詩吟唱影片(部分演示) 4.阿卡貝拉演唱影片(部分演示) 5.詩詞賞析 6.鋼琴/吉他譜 7.合唱譜(部分演示)。 宋朝(960年2月4日—1279年3月19日),根據首都及疆域的變遷,可再分為北宋與南宋,合稱兩宋。因國君姓趙,又為區別於南北朝時期之南朝宋,故亦稱「趙宋」。又因五德終始說,宋朝為火德,故又別稱「火宋」、「炎宋」。北方政權遼國和金國以宋朝位處其南方,稱其為「南朝」,並自詡為「北朝」,西夏又因宋朝位於其東南,特稱其為「東朝」。宋朝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經濟與文化教育最繁榮的時代,唐宋八大家六位出自宋朝,儒學復興,社會上瀰漫尊師重道之風。
FischerDieskau(John Steane,二十世紀名歌手第一冊)大師教學 (05:53)[巴洛克時期畫作][留聲機雜誌]魔王 (04:15)[德國柏林景觀]他在十六歲時與著名巴哈作品演唱家葛奧格‧華爾特 (Georg Walter) 學習聲樂,之後進入柏林高等音樂院,師承赫曼‧懷森伯恩 (Hermann Weissenborn)。1943 年因為服役加入軍旅,參加戰爭被捕,且落在義大利美國戰俘營,期間仍自學聲樂,直到 1947 年獲釋。 [約翰尼斯.布拉姆斯][朱賽佩.威爾第]德意志安魂曲 (09:41)唐卡羅斯 (04:28)[左下 位於歐洲西北的大不列顛島][右下 湯馬士畢勤][上 愛丁堡城堡][古斯塔夫.馬勒][理查.華格納][費雪迪斯考]流浪者之歌 (04:17)[李爾王與弄人畫像][班傑明.布列頓][奧本.貝爾格銅像]李爾王 (09:09)[法蘭茲.舒伯特][胡果.沃爾夫]舒伯特名曲 (04:36)冬之旅 (02:09)[沃夫剛.阿瑪迪斯.莫札特][約翰.賽巴斯帝安.巴哈][舒瓦茲.可芙]巴哈名曲 (08:11)
undefined◎色彩與文化:東亞與南亞文化和習俗形成了人文色彩之間的地域別與特色。歷史、文學、藝術、文化景觀、民族精神、地理環境都是建構人文色彩的重要因素。同時,色彩本身也傳遞和展現著各構成要素的精隨。◎東亞地質地貌與生態氣候 中國、日本、韓國等屬於東亞地區,東亞地域廣闊,氣候特徵豐富,亞洲既有大自然的雄偉氣象,如山川、瀑布、荒漠、巨峰;也有其豐潤優美的一面,如湖泊、溪流、丘陵、竹林。東亞的植物種類眾多,雨量較豐沛,色調大都以明、弱頓為主,色相以暖綠為主,色彩相對比較弱。◎中國文化藝術與民風民俗色彩 以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來說,含蓄與燦爛是其文化的特色,從色彩優雅的瓷器、詩一般的水墨畫、溫潤內斂的玉器到古樸雄厚的青銅器,無不表現”含蓄”的色彩。而妍麗工整的織錦、絢麗華美的法藍彩、濃墨色彩的金碧山水、華麗優雅的工筆花鳥,則表現中國色彩燦爛的一面。 中國有五種基本色紅、黃、黑白、青綠。這些顏色與中國的五行(火、金、木、土、水)和五福、五德、五惡和信仰的五戒都有相關。不同朝代崇尚不同色彩,秦朝為黑色、漢朝為、宋朝為褐色、明朝為綠色、清朝為黃色。皇帝祭祀時、拜天身穿藍色、拜地身著黃色。帝王簽署法令時用的是朱砂墨。皇帝子孫乘坐的轎子是紫色、高級官員乘坐的是藍色、低級官員則乘坐綠色。在中國戲劇中,聖人是紅臉,惡棍則是白臉。在中國喜慶時大都會以紅色作為裝飾,以婚禮為例:新娘會穿著紅色的衣服,被紅色的轎子抬著,轎子四周都會以紅燈籠裝飾,新娘也會撐一把紅色的油紙傘,並點燃紅色的爆竹,在婚禮上也會以紅線綁著酒杯,讓新人一起飲用。紅色對中國人來說象徵著喜氣與歡樂,可以為人趨吉避凶,凝聚好的運氣。所以會廣泛出現在節日當中。◎南亞地質地貌與生態氣候 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孟加拉等屬於南亞地區,南亞在地理位置上包含了山脈、海洋、平原、高原和森林。自然條件和氣候生態的極大差異決定了南亞在地質地貌色彩上的多樣化,也決定了其色調濃重、熱烈、質樸、黯沉的特點。◎南亞地質地貌與生態氣候 在色彩意象上可以用溫暖的赤陶色系到中性泥土色系,以及偏冷的藍綠色蓋括整個南亞大陸的地理色彩。豐富的物產充滿了南亞鮮豔的異國情調色彩,熱帶水果特有的絢爛多彩、植物花卉的鮮明媚、礦產寶石的光彩奪目、黃金的耀眼華麗,都代表南亞地質生態的色彩特徵。 ◎南亞文化藝術與民風民俗 在南亞國家,無論是植披,還是人文環境,色彩都十分艷麗,這種熱帶叢林奔放色是南亞文化和藝術獨具民族和地方特色的泉源,建構出形式多樣的外延和豐富獨特的內涵。南亞保持著原始生態的本性和神奇靈動的生命力,成為一個意味濃厚深長的民族符號。◎南亞文化藝術與民風民俗 其民族信仰及醇厚的人性情感,從服飾到食物,神話到藝術、都充滿神秘、熱情的生命力與活力。紗麗、香料、寶石、細密畫、黃金、雕塑,無一不是明亮純粹又濃厚的色彩集合。白色象牙和閃石、藍綠的天青石、純淨而熱烈的紅寶石與紅瑪瑙、五彩珍珠、色彩火辣的香料,以及金碧輝煌的特色建築。
請輸入您的會員 Email 帳號,我們將寄送重設密碼的連結給您。
密碼重設信件已寄送,請儘速前往信箱查看。
感謝您申請成為吉寶知識系統的一員,請前往您剛才輸入的信箱中查收信箱驗證信。
您輸入的電子郵件已經被註冊了,有可能是您之前已經註冊過,你可以
緣會員有意願吉寶知識系統(本系統),經註冊本系統表示您同意會員合約:
雙方合意專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