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搜尋專案、作者
透過關鍵字、作者名稱快速找尋內容。
觀看專案
翻閱簡報可由下方進度欄位的左右鍵調整或是由右側欄位快速瀏覽上下頁面。
想要放大視窗吉寶也提供全螢幕瀏覽喔!
東市場大約在1935年(昭和10年)間興起,最初只是竹管棚架搭建市集。後來利用1953年建造西螺大橋時的剩餘木料改為現今形式,鋼筋混凝土結構部份則是1965年才完成。 透過修復整備環境、低度再利用與引進優質文化產業等方式進行活化再利用,原廣場空間規劃為民眾休憩、小型戶外展演的文化場所,販賣區則是西螺地區特產的文化新市集
收藏、儲存、分享專案
收藏喜愛的專案、日後方便再次瀏覽。如果想微調、編輯可「儲存專案」至我的專案。
利用各大社群分享讓專案內容的能見度更加曝光,同時宣傳作者。
文化園區基本的前提是文化生產與消費活動的呈現,文化產業的核心內容是創意,而創意靈感的獲得往往來自於與其他同行相互接觸的刺激,在眾多的活動中特別是多樣化文化聚會地點的出現,通常能充分提供人們之間的相互交流以獲取靈感。因此,文化產業園區的發展策略通常會考慮到是否能發揮出群聚效應。
台北市松山文化創意園區,簡稱松山文創園區(原松山菸廠)位於台灣台北市信義區,建於1937年,前身為台灣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專賣局松山菸草工場」,1945年更名為「台灣省專賣局松山菸草工廠」,1947年又更名為「台灣省菸酒公賣局松山菸廠」,1998年停止生產,2001年由台北市政府指定為第99處市定古蹟,並於2010年正式轉型定名「松山文創園區」。松山菸廠在戰後種植大量植栽,景觀優美,停產後已經成為台北市東區最大的綠地。除 松山文創園區,松山菸廠舊址目前還有臺北文創大樓及興建中的台北大巨蛋,與松山文創園區分屬不同管理單位;且臺北文創大樓為BOT模式獨立經營,不屬於松山文創園區營運範圍,兩者亦互不隸屬。
臺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簡稱台中文創園區),佔地5.6公頃,1914年創立的民營「赤司製酒場」為此區最初前身,1947年後為台中酒廠。2002年文建會接收後即定位為文創園區。園區內的日治時期歷史建築及製油機具設備,是目前全台灣各酒廠工業遺址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個。
十鼓為鼓樂藝術成立主題文創園區的創舉,不但讓工業遺產及台灣鼓樂的發揚,有了重要基地,也讓廢棄糖廠搖身一變成為文創及極限體能運動場域,更貼近民眾的生活。
宮原眼科生機勃勃,除眼科醫院外,曾為臺中衛生院、第一性病醫院、北方餃子館、中大理髮廳全泰計程汽車行、合德紙業公司、青年戰士報、聖林補習班、東洋計程汽車行、遊覽車出租公司及台灣日報營業處等。 當觀念普遍尤執著於保存舊建物應整舊如舊時,宮原眼科打破「原樣復原」迷思,改採「現況保存」、「新舊並置」、「新舊共融」的交叉方式建構,其著眼不再凍結時空和保持過去,而在於延續過去,賦予建築物的新的生命力,尤其以當代建築元素與舊建築元素並列,告訴後人以前到現在發生什麼事?此即文化資產保存的最大意義。
作者於 2016年03月14日 加入吉寶系統,喜歡他的創作就關注他吧!
隨時隨地掌握教育資訊與動向
東市場小檔案
歷史沿革
東市場大約在1935年(昭和10年)間興起,最初只是竹管棚架搭建市集。後來利用1953年建造西螺大橋時的剩餘木料改為現今形式,鋼筋混凝土結構部份則是1965年才完成。
建築風格
「東市場」分為前棟臨延平老街一條龍的店屋之建築型態,樸素的外表融合了台灣與日本風格的舊木料建築,其代表象徵則為正面牌樓的女兒牆。
社區活化
透過修復整備環境、低度再利用與引進優質文化產業等方式進行活化再利用,原廣場空間規劃為民眾休憩、小型戶外展演的文化場所,販賣區則是西螺地區特產的文化新市集。
祕密角落
現在的東市場裡,已經全部都是藝術家的工作室,每一家店都朝向文創市集經營規劃。透過市集活化再造,加上整個藝文進駐,每到假日就充斥著愛好藝文的遊客。
老街跟老屋的故事
老街的故事
東市場在過去的西螺是面積最小、人口密度卻最高的區塊,但因國家產業經濟的發展方向,造成地方人口大量外移,如今竟成當地最寂寥的地方。
老街再興 Step 1
東市場文創市集的策略是先為空間定調,藉由辦理駐地藝術家活動,邀請藝術家用各種藝術表現,以「文創市集」的方式把空間玩起來。
老街再興 Step 2
第二個部分,是有條件的租金放寬,即讓租戶試營運,前八個月都不收租金,營運狀況沒問題才簽約,承租戶僅需支付微薄的租金(依大小,每間約一千多至三千元)。
老街再興 Step 3
第三個部分就是要以內需打造外需,賣在地人會買的,而不是符合觀光客要的商品,而且一定是自己原創的,才能突顯在地特色、與眾不同。
老屋的故事
永豐米糧行的前身為建於昭和十六年(西元1941年)的廣合商行。過去最早是在經營雜貨、鹽糖與布疋生意,現在則主要販賣在地的農產品,並也提供專屬老屋時光的下午茶。
案例討論:永豐米糧行
商行本身保留了內部主體性及特色,將三層樓間的隔板全部拆除,讓原已留在古厝上的斑駁與痕跡在陽光恣意的撒落下展現老建築之美。日常所吃的豆類不僅在此成了具有藝術氣息的視覺展售,店內也在各個角落擺放著各式骨董小物,令人不僅回憶起過往時光。
動動腦
假如你身邊有一棟閒置已久的老房子可供你任意改造,你會想怎麼樣好好地使用它?你所居住的地方又有甚麼在地特色呢?你是否可以設計一個藝術小物來呈現故鄉的文化與風采?
請輸入您的會員 Email 帳號,我們將寄送重設密碼的連結給您。
密碼重設信件已寄送,請儘速前往信箱查看。
感謝您申請成為吉寶知識系統的一員,請前往您剛才輸入的信箱中查收信箱驗證信。
您輸入的電子郵件已經被註冊了,有可能是您之前已經註冊過,你可以
緣會員有意願吉寶知識系統(本系統),經註冊本系統表示您同意會員合約:
雙方合意專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