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搜尋專案、作者
透過關鍵字、作者名稱快速找尋內容。
觀看專案
翻閱簡報可由下方進度欄位的左右鍵調整或是由右側欄位快速瀏覽上下頁面。
想要放大視窗吉寶也提供全螢幕瀏覽喔!
技術高中/音樂丙版/第8章/音樂欣賞/拉赫瑪尼諾夫的大型鋼琴作品
收藏、儲存、分享專案
收藏喜愛的專案、日後方便再次瀏覽。如果想微調、編輯可「儲存專案」至我的專案。
利用各大社群分享讓專案內容的能見度更加曝光,同時宣傳作者。
拉赫曼尼諾夫 Sergey Rachmaninoff 謝爾蓋·瓦西里耶維奇·拉赫曼尼諾夫(1873年4月1日-1943年3月28日)是一位出生於俄國的作曲家、指揮家及鋼琴演奏家,1943年臨終前入美國籍。他的作品甚富俄國色彩,充滿激情、旋律優美,其鋼琴作品更是以難度見稱。
拉赫瑪尼諾夫曾因《第一號d小調交響樂》試演時評價不佳而情緒崩潰,面臨無法提筆創作的情況,後來在達爾博士的催眠療法之下才逐漸痊癒,並寫下了經典的曲目。
《聖經》中〈啟示錄〉對末日審判的恐怖描述,啟發許多作曲家創作出戲劇張力十足的音樂作品,而極具震撼力的旋律更讓拉赫瑪尼諾夫為之著迷,成為他創作靈感的重要來源,其中交響詩《死之島》受到畫家畢克林同名畫作的感動而作,與拉赫瑪尼諾夫性格中深藏的憂鬱相吻合。
技術高中/音樂丙版/第2章/音樂欣賞/帕海貝爾〈D大調卡農曲〉
技術高中/音樂丙版/第9章/音樂欣賞/音樂劇《悲慘世界》
普通高中/音樂(二)丙版/第4章/漫遊音樂史/西洋20世紀音樂(一)/德布西鋼琴曲〈棕髮少女〉/拉赫瑪尼諾夫《第二號鋼琴協奏曲》/拉赫瑪尼諾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拉赫瑪尼諾夫《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
葛拉夫曼是音樂神童,3歲學鋼琴,7歲就破格進入寇蒂斯音樂院,第一次登台就與奧曼第(Eugene Ormandy)合作,年僅 21 歲就贏得列文崔特獎 (Leventritt Award),此後便成為世界知名樂團如紐約愛樂、芝加哥交響樂團爭相邀約的演奏家。
技術高中/音樂丙版/第12章/音樂欣賞/印度西塔琴音樂〈卡非〉
作者於 2016年03月14日 加入吉寶系統,喜歡他的創作就關注他吧!
隨時隨地掌握教育資訊與動向
{{msg}}
第8章 音樂欣賞 拉赫瑪尼諾夫的大型鋼琴作品
音樂欣賞 拉赫瑪尼諾夫的大型鋼琴作品
俄國作曲家拉赫瑪尼諾夫的大型鋼琴作品,是20世紀出色的鋼琴名作,深沉浪漫的旋律深受樂迷的喜愛。 拉赫曼尼諾夫的時代是電影起步的時代,這些激情淒美的曲調雖不是為電影量身定做,但是由於具有動心訴情的魅力,曾出現在七十餘部電影中,成為極受歡迎的配樂。 其中《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用於電影《相見恨晚》、《七年之癢》;《第三號鋼琴協奏曲》出現在電影《鋼琴師》;《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則用於電影《似曾相識》、《今天暫時停止》等。
拉赫瑪尼諾夫攝於史坦威鋼琴前。
電影《相見恨晚》。
電影 《七年之癢》。
拉赫瑪尼諾夫《第二號鋼琴協奏曲》 選自電影《七年之癢》
電影 《今天暫時停止》。
爵士版《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 選自電影《今天暫時停止》
後浪漫主義大師─拉赫瑪尼諾夫 拉赫瑪尼諾夫出生於俄國,1917年蘇維埃政權成立,拉赫瑪尼諾夫藉出國巡演的機會逃亡,終生未再重回故土。之後定居美國,以鋼琴家、指揮家、作曲家的身分活躍於美國樂壇。 他的曲調抒情甜美,帶有俄式厚實綿延的手法,追求色彩豐富的管弦樂法,延續浪漫樂派的風格,其鋼琴協奏曲被譽為鋼琴作品的最高傑作。
《第二號鋼琴協奏曲》 拉赫瑪尼諾夫個性嚴謹,對自我的要求十分嚴苛,《第一號d小調交響曲》的挫敗,使他自信全失,長達三年時間無法作曲,後來在心理醫師的治療下,完成《第二號鋼琴協奏曲》,重拾創作的信心。 圖:拉赫瑪尼諾夫《第二號鋼琴協奏曲》 封面。
此曲結構嚴謹、曲調炫麗,具有濃烈的俄羅斯風味。 其中的第二樂章持續的慢板,將拉赫瑪尼諾夫的抒情發揮到淋漓盡致。
電影《相見恨晚》中用此旋律描繪一段沒有結果的戀情,女主角在哀愁幻夢的旋律中迷失自己,心中充滿眷戀難捨的澎湃思緒,此曲的細密練達與影片的內心掙扎相互呼應。
拉赫瑪尼諾夫《第二號鋼琴協奏曲》 選自電影《相見恨晚》
Martin Panteleev指揮 Anna Fedorova鋼琴獨奏 西北德愛樂演奏 拉赫瑪尼諾夫《第二號鋼琴協奏曲》
1929年拉赫瑪尼諾夫親自演奏 《第二號鋼琴協奏曲》 第一樂章
1929年拉赫瑪尼諾夫親自演奏 《第二號鋼琴協奏曲》 第二樂章
1929年拉赫瑪尼諾夫親自演奏 《第二號鋼琴協奏曲》 第三樂章
《第三鋼琴協奏曲》 《第三鋼琴協奏曲》綿密厚實,沉穩有力,表現堅毅的俄羅斯精神與強大的生命力,被譽為世界難度最高的十首鋼琴曲之一,令許多演奏家望而卻步,複雜而龐大的樂團是更是指揮家功力的極大挑戰。
榮獲奧斯卡金像獎的電影《鋼琴師》,描述澳洲鋼琴神童赫夫考傳奇的生命故事,以極具挑戰的《第三鋼琴協奏曲》為貫穿電影故事情節的主題音樂,描繪年輕鋼琴家如何在此曲中挫敗、崩潰後又重回舞臺的真實故事,是感人肺腑的勵志作品。 圖:電影《鋼琴師》的主人翁赫夫考。
拉赫瑪尼諾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 選自電影《鋼琴師》
Thomas Dausgaard指揮 Alexander Gavrylyuk鋼琴獨奏 BBC蘇格蘭交響樂團演奏 拉赫瑪尼諾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 2017年BBC逍遙音樂節
赫夫考 拉赫瑪尼諾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 第一樂章
赫夫考 拉赫瑪尼諾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 第二樂章
赫夫考 拉赫瑪尼諾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 第三樂章
赫夫考 〈Flight of the Bumblebee〉 1997年奧斯卡頒獎典禮
古樂新風貌 音樂史上作曲家詮釋自己作品,並留下完整錄音的屈指可數,其中1939年由拉赫瑪尼諾夫演奏《第三號鋼琴協奏曲》,與奧曼第指揮費城管弦樂團的錄音堪稱本曲的最佳詮釋版本。雖然背景略有雜音,但聽眾依然能感受他獨特而激進的演奏方式。 拉赫瑪尼諾夫碩大的身材、卓絕的演奏天分以及驚人的記憶力,使他成為20世紀出色的鋼琴家,他以驚人的演奏實力,以及層次清晰的音樂表現,令聽眾為之瘋狂,顯露此錄音的稀有與珍貴。
拉赫瑪尼諾夫(右)與奧曼第。
1939年拉赫瑪尼諾夫親自演奏 《第三號鋼琴協奏曲》1/4
1939年拉赫瑪尼諾夫親自演奏 《第三號鋼琴協奏曲》2/4
1939年拉赫瑪尼諾夫親自演奏 《第三號鋼琴協奏曲》3/4
1939年拉赫瑪尼諾夫親自演奏 《第三號鋼琴協奏曲》4/4
《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 此曲取材於19世紀小提琴巨匠帕格尼尼的《24首小提琴隨想曲》,技巧複雜精深、氣勢輝煌,為浪漫主義音樂炫技一派的絕響。 全曲共有24段變奏,其中以第18段細膩柔美,最膾炙人口。優緩的行板,質樸平和的曲調在各個樂器中逐步增溫,隨後發展成浪漫激情的頌歌。 圖:小提琴巨匠帕格尼尼。
崔弗諾夫 拉赫瑪尼諾夫 《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 第18段
以時空相距70年為背景的電影《似曾相識》,男女主角以《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的第18段變奏定情,除了聆聽上的感動,其創作時間也是解開時空謎團的鑰匙。 女主角:「這麼好聽的音樂,是誰的作品?」 男主角:「拉赫瑪尼諾夫。」 女主角:「拉赫瑪尼諾夫?我也喜歡他的音樂,可是我怎麼沒有聽過這首曲子?」 原來男女主角在1912年相遇,因時空的因素分離,直到1972年才又重逢。女主角在1934年《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發表後才頓悟:愛人其實來自未來世界。受時間阻隔的兩人,沒有背叛、沒有移情,只能期待死亡之後的永恆。
拉赫瑪尼諾夫 《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 選自電影《似曾相識》
史蒂芬.賀夫 拉赫瑪尼諾夫 《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 2013年BBC逍遙音樂節
課本沒教的事 你喜歡看電影嗎?總是被電影中優美的配樂感動嗎?電影配樂有些是原創,有些來自古典音樂,可能原本被視為沉悶的古典音樂素材因與劇情完美的契合而有了新生命。請提供你的典藏,或透過資料查詢後寫下叫好又叫座的電影配樂,大家一同討論、分享。
請輸入您的會員 Email 帳號,我們將寄送重設密碼的連結給您。
密碼重設信件已寄送,請儘速前往信箱查看。
感謝您申請成為吉寶知識系統的一員,請前往您剛才輸入的信箱中查收信箱驗證信。
您輸入的電子郵件已經被註冊了,有可能是您之前已經註冊過,你可以
緣會員有意願吉寶知識系統(本系統),經註冊本系統表示您同意會員合約:
雙方合意專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