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科學結果,論「樂聖」貝多芬之死因
1827年春天,15歲的猶太裔小男孩希勒(Ferdinand Hiller, 1811-1885)與作曲老師胡麥爾(Johann Nepomuk Hummel, 1778-1837)一同從威瑪前往維也納,胡麥爾聽說,他的老友,也是競爭對手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病重,即將不久於人世,他希望能在貝多芬死前見上一面,重敘舊誼。
柏林室內管弦樂團演奏
希勒《e小調交響曲》
第一樂章
Robert Frear小號獨奏
Cole Conservatory Symphony
Orchestra at CSULB演奏
胡麥爾《降E大調小號協奏曲》
3月8日,他們見到貝多芬,和貝多芬聊了好幾個小時,那時貝多芬已經被疾病折磨了許久,前室裡有高櫃數只,並堆滿成捆的樂譜。
貝多芬隨身放著一疊四開普通寫字紙和幾隻鉛筆,方便隨時與人交談,他抱怨道:「我已經在這裡躺了四個月……最後一定會把耐性給磨光的……」。
3月13日,兩人再次拜訪貝多芬,發現他的狀況又差了些,當天貝多芬也收到了一些禮物,有海頓出生的房舍繪製圖,讓他心情愉快,也有英國倫敦愛樂協會送來的100英鎊,這意外之舉讓貝多芬更加開心,不但大大地稱讚英國人,也表示:「我要為他們寫一首大型序曲,還有一首交響曲。」
3月23日,當他們再度拜訪貝多芬時,貝多芬已經躺在床上,氣若游絲,不時還深深嘆氣;胡麥爾夫人這次有隨行,她拿出手帕為貝多芬拭去前額的汗水,當貝多芬渙散的眼神投以感激的一瞥時,15歲的希勒留下了永難忘懷的印象。
3天之後的星期一晚上,他們得知貝多芬過世的消息,隔天再度前往被稱為「黑西班牙人之屋」(Schwarzspanierhaus)的貝多芬居所。
被放置在棺木中的貝多芬,他的面容已經變了,蒼白的臉已轉變為藍紫色,臉的兩側沉陷,長髮也已被梳理過,頭襯著絲製白色枕頭,戴著一只白玫瑰編成的花冠。
驗屍工作由病理學家華格納醫師(Dr. Johannes Wagner)主導進行,他們發現:
貝多芬的肝臟嚴重萎縮,只有常人的一半大,而且硬如皮革,表面長滿小瘤;脾臟韌而硬,且成黑色,卻是常人的兩倍大;腎臟裡有結石無數;聽覺神經已經萎縮,從解剖結果與當時的病理科學程度,並無法解釋為何貝多芬會耳聾。
年幼的希勒 「可能」問過胡麥爾,能否剪下一撮貝多芬的頭髮;或許胡麥爾低聲答允,我們無從得知,但希勒拿出身上帶的剪刀,撩起一撮貝多芬濃密的長髮,剪了下去。將近半世紀後,希勒已經是歐洲知名的音樂家、作曲家與科隆的宮廷樂長,他向德國人陳述了當時他剪下貝多芬頭髮,與最後幾次探視貝多芬的過程細節。或許要到事過境遷後,他才覺得能夠「安心」地說出一切。
這撮傳說中的貝多芬遺髮在歷經一百多年之後,經過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輾轉由歐陸流浪到丹麥。1996年,頭髮被轉到美國的化學顯微鏡專家麥克隆手中,並取出貝多芬部分頭髮進行最頂尖的科學化驗。
我們知道,貝多芬生前飽受各種疾病折磨:除了耳聾之外,還有風濕症、重眼炎、肺炎、肝炎、腹痛、結節炎、腹部腫脹、黃疸、背痛等,而檢驗頭髮之後的對照結果,發現貝多芬頭髮樣本中的鉛含量超出一般樣本「42倍」之多,這項證據顯示貝多芬在臨死前已嚴重鉛中毒,且推測可能中毒有數十年之久。
貝多芬死後被希勒所剪下來的頭髮,收藏於Ira F. Brilliant Center for Beethoven
Studies。
值得一提的是,有人曾懷疑貝多芬身染梅毒,當時的醫學界是以汞作為梅毒的治療劑,但經檢驗,貝多芬的頭髮中完全沒有「汞」成分,還了貝多芬一個清白。
文字精選節錄於羅素.馬丁。徐昭宇、吳家恆譯。貝多芬的頭髮。臺北:時報出版社(民國9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