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復興巨匠 : 米開朗基羅
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 (1475-1564)
米開朗基羅-簡介
米開朗基羅,全名米開朗基羅·迪·洛多維科·博那羅蒂·西蒙尼(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 米開朗基羅是文藝復興時期傑出的雕塑家、建築師、畫家和詩人,與李奧納多·達文西和拉斐爾並稱「文藝復興藝術三傑」 以人物「健美」著稱,即使女性的身體也描畫的肌肉健壯。
米開朗基羅-簡介
米開朗基羅1475年生於佛羅倫斯共和國卡普雷塞,1564年在羅馬去世,時年88歲。他的風格影響了幾乎三個世紀的藝術家。
米開朗基羅脾氣暴躁,不合群,和達文西與拉斐爾都合不來,經常和他的恩主頂撞,但他一生追求藝術的完美,堅持自己的藝術思路。
米開朗基羅
拉斐爾
李奧納多·達文西
米開朗基羅-簡介
曾有史學家說:如果把達文西的藝術比作『不可知的海底深處』,米開朗基羅的作品就是『高山崇峻的峰頂』,拉斐爾的畫則是『廣闊開展的平原』。這就是三位畫風的特點,也道出米開朗基羅的天才。
圖左分別為李奧納多·達文西、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
藝苑掇英米開朗基羅
作品介紹
作品特點:充分發揮人體.表現力量之美。不同於充滿深遂智慧之美的達文西的藝術,米開朗基羅的作品以力量和氣勢見長,具有一種雄渾壯偉的英雄精神。
作品分可分為三大類
1.雕刻 2.繪畫 3.建築
雕刻作品
米開朗基羅在從事人像雕刻時,是從各個具有含意的角度去捕捉人體多樣的姿勢,這種創作觀念對於後世的藝術家有相當深的影響。 米開朗基羅一生中創作了許多裝飾陵墓的雕刻和壁畫。例如:《垂死的奴隸》﹝Slave (dying)﹞、《摩西像》﹝Mose﹞。 其他作品:《聖殤》﹝Pieta﹞「麥迪奇家族墓碑」﹝The Medici Tombs﹞上的《夜、晝、晨、昏》﹝Night、Day、Dawn、Twilight﹞等。
《垂死的奴隸》
西元1513年,高229釐米,法國巴黎 盧浮宮博物館
《垂死的奴隸》又名《入睡的奴隸》,是米開朗基羅為羅馬教皇朱理二世陵墓創作的成對雕像之一
摩西像﹝Mose﹞
1515 年
大理石,高 235 公分
聖彼得教堂,羅馬﹝Rome﹞,義大利
摩西像取自出埃及記,根據聖經記載:相傳摩西是古代猶太人領袖,也是一位理想化的民族英雄。
摩西像
摩西像﹝Mose﹞ 1515 年 大理石,高 235 公分 聖彼得教堂,羅馬﹝Rome﹞,義大利 摩西像取自出埃及記,根據聖經記載:相傳摩西是古代猶太人領袖,也是一位理想化的民族英雄。
義大利大衛像
《大衛像》
大衛像﹝David﹞ 1504 年 大理石,高 434 公分 學院藝廊,佛羅倫斯﹝Florence﹞,義大利 這尊雕像被認為是西方美術史上最值得誇耀的男性人體雕像之一。
米開朗基羅生活在義大利社會動盪的年代,他在藝術創作中傾注著自己的思想,同時也在尋找著自己的理想,並創造了一系列如巨人般體格雄偉、堅強勇猛的英雄形象。《大衛》就是這種思想最傑出的代表。
《聖殤》
聖殤﹝Pieta﹞ 1499 年,大理石,高 174 公分,底座寬 195 公分,聖彼得大教堂,梵蒂岡﹝Vatican﹞
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painter-wt/michelangelo/michelangelo.htm
繪畫作品
他曾說,他繪畫時「不是用手,而是用腦」。 代表作品有《創世紀》﹝Genesis﹞的巨型天頂畫。 壁畫《最後的審判》﹝The Last Judgement﹞ 晚年所作梅迪西陵墓雕像《晨》﹝Night﹞、《暮》﹝Twilight﹞、《晝》﹝Dawn﹞、《夜》﹝Night﹞等。具有冷靜而沉鬱的悲劇性質,顯示出人物心情的激動與意志的矛盾。
西斯汀禮拜堂內景
西斯廷小堂與壁畫
西斯廷小堂(義大利語:Cappella Sistina;也稱為西斯廷禮拜堂)是一座位於梵蒂岡宗座宮殿內的天主教小堂,緊鄰聖伯多祿大殿,以米開朗基羅所繪《創世紀》穹頂畫,及壁畫《最後的審判》而聞名。這裡也是教宗選舉的舉行處 。
《創世紀》
1508年5月至1512年10月,米開朗基羅在西斯廷教堂大廳天頂的中央部分按建築框邊畫了連續9幅宗教題材的壁畫。 從米開朗基羅作畫順序看,他從教堂大廳的入口處畫起,先是《大洪水》和諾亞,然後是有關創造人類的一組,最後是創造天地萬物 這組畫均取材於《聖經》中有關開天闢地直到洪水方舟的故事,分別名為《神分光暗》,《創造日、月、草木》,《神分水陸》,《創造亞當》,《創造夏娃》,《原罪-逐出伊甸園》,《諾亞獻祭》,《大洪水》,《諾亞醉酒》。
西斯汀教堂天花壁畫
《創世紀》穹頂畫
西斯汀禮拜堂拱頂 ﹝The Sistine Chapel Ceiling﹞1508 ~ 1512 年,濕壁畫,拱頂裝飾畫,1300 x 3600 公分,西斯汀禮拜堂,梵蒂岡﹝Vatican﹞米 開朗基羅為此花費了四年的時間。
整幅壁畫一共畫了343人,畫的是舊約裡的故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創造亞當
創造亞當﹝The Creation of Adam﹞1510 年 濕壁畫,拱頂裝飾畫,280 x 570 公分,西斯汀禮拜堂,梵蒂岡﹝Vatican﹞
大洪水﹝The Deluge﹞1508 ~ 1509 年,濕壁畫,拱頂裝飾畫,280 x 570 公分,西斯汀禮拜堂,梵蒂岡﹝Vatican﹞
此畫描繪著一群逃難者躲藏在被上帝的閃電擊中的帳篷下面,閃電是上帝大發雷霆的象徵。
德耳菲女先知 ﹝The Delphic Sibyl﹞1509 年,壁畫,拱頂裝飾畫,350 x 380 公分,西斯汀禮拜堂,梵蒂岡﹝Vatican﹞
《德耳菲女先知》畫中形象是女預言家系列中最受人崇拜的一幅。
原罪與逐出樂園﹝The Fall and The Expulsion from Paradise﹞1509 ~ 1510 年,濕壁畫,拱頂裝飾畫,280 x 570 公分,西斯汀禮拜堂,梵蒂岡﹝Vatican﹞米開朗基羅將《原罪》和《逐出樂園》兩個故事情節安排在同一幅中,兩個故事既連貫,又從居中的生命之樹得到平衡。
《最 後 的 審 判》
米開朗基羅在1513年完成了曠世巨作 "創世紀" 的天花板濕壁畫之後的24年,1537年,62歲,應當時的教宗 保羅三世 的邀請 再度來到羅馬. 他再一次進入西斯汀小堂,為教庭創作另一幅偉大的濕壁畫 "最後的審判".它是被畫在創世紀下的一面牆上 這幅壁畫的中心主題是人生的戲劇,人注定要不斷背離上帝,罪孽深重,但終將得到拯救。
米氏以耶穌基督的告戒,將來會有一個大審判,義人將升天,惡人將入地嶽。
最後的審判﹝The Last Judgement﹞,1534 ~ 1541 年,濕壁畫,1370 x 1220 公分,西斯汀禮拜堂,梵蒂岡﹝Vatican﹞
構圖以4個部份表示
上層:是天使
中層是耶穌(中間 背後有黃色光環的),左右為使徒及聖人,
下層(第三層)是審判,注意,耶穌的右下(我們看去是左邊)是義人,是升天的,耶穌的左下是惡人,會下地嶽
最下面一層(第四層)是地嶽的景像
《最後審判裡的基督》185x210mm
象徵末日來臨時,基督將行使至高無上權力,舉起右手審判世人,擷取自米開朗基羅繪於西斯汀禮拜堂的《最後審判》,由現存義大利國寶級濕壁畫大師安東尼奧.德維托(Antonio de Vito)臨摹繪製。
米開朗基羅在1536年至1541年間所繪壁畫最後的審判。
圖示部分為巴爾多祿茂手提人皮,人皮的面部是米開朗基羅的自畫像。
勞倫先圖書館﹝Laurentian Library﹞,1524 年佛羅倫斯﹝Florence﹞,義大利
建築作品
米開朗基羅設計的建築物,層次豐富,立體感很強,光影變化劇烈,風格剛勁有力,洋溢著英雄主義精神。
他也善於把雕刻同建築結合起來。是矯飾主義的開創者。巴洛克建築的建築師們也把他奉為導師之一。
聖彼得大教堂圓頂
聖彼得大教堂聖壇部分的平面是根據布拉曼帖的原來設計加以修改而成的。米開朗基羅完成了圓頂的模型,它原來是一個短臂十字形平面的集中式建築,當圓頂下的鼓座造完時米開朗基羅便逝世了,後來由姜康默繼續完成圓頂的建造。
圓頂內景
圓頂的直徑有 41.9 公尺,頂點高 137.8 公尺,是人類最偉大的工程之一。圓頂的輪廓飽滿而有張力,12 根肋加強了這個印象。鼓座上的壁柱、斷折檐部和龕造成明確的節奏,並有聖壇牆面上的壁柱等建築元素與之呼應。
康比托利歐廣場﹝Piazza del Campidoglio﹞,1538 ~ 1650 年羅馬﹝Rome﹞,義大利
特展介紹
文藝復興巨匠再現-米開朗基羅特展
有史以來獨步亞洲,第一次完整介紹文藝復興巨匠米開朗基羅的特展,105件展品,深入且完整地探討米開朗基羅一生成就軼事!
展覽簡介
此次展品內容分為五大單元,包括:
一、不為人知的米開朗基羅(有關其形象、私生活與工作室)
二、米開朗基羅的雕刻與繪畫(原寸7公尺高的《大衛》、《聖殤》以及濕壁畫摹作)
三、米開朗基羅的建築與詩文
四、文藝復興王者之爭:達文西vs.米開朗基羅
五、米開朗基羅故居博物館手稿真跡。內容豐富精采,將引領觀眾進入並發掘米開朗基羅血汗交融的的藝術生命與心靈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