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蘭踢躂舞文化&歷史
愛爾蘭踢躂舞最早要追溯到十六世紀曾被英格蘭統治的四百年期間,當時,愛爾蘭的傳統樂器被統治者禁止彈奏,因此許多愛爾蘭的家庭,都由父母以手腳打著拍子, 以嘴模擬樂器聲音,用類似爵士口技手法代代傳授傳統音樂及舞蹈。 在統治期間,為了不讓巡查的英格蘭軍隊隔窗發現愛爾蘭人的節慶聚會,發展了上半身不動而以透過下半身的足部舞蹈來紓解民族情懷。
『大河之舞』追尋河流生命循環…
關於大河之舞
一開頭的祈願歌叫『雲歌』:大雨落下,供給河流,河流孕育生命,流經大地,最後奔流入海;那裡雲朵成型,回到大地,滋養,再生,復興大地;重複的疊句「尤伊斯 唄莎」意思是「生命的泉源」,表演從輕柔的歌唱開始到舞者跟著節拍的踢踏,重朔河流匯集力量,最後流入大海。舞蹈依此循環為根基,女舞者獨舞,她的軟鞋舞著喚起河流流動,當她橫跨土地,男舞者代表的地球甦醒,在舞台前方爆發出力量,河流的力量集結,舞者也集合,象徵新生命與力量,直到『大河之舞』所有舞者站成一線滿溢舞台,正如河流匯入海洋,接著地球與河流合諧共舞,是生命泉源再生大地。
『大河之舞』追尋河流生命循環…
關於大河之舞
河流,從雲到海再生成雲,代表生生不息的生命循環,也是愛爾蘭移民與重建歷史的回覆:人們離開家園,漂洋過海,一九九Ο代才又回到家鄉,憑著智慧與異地學習到的經驗,富裕愛爾蘭。『大河之舞』即是以此為中心主旨的表演,不只愛爾蘭,『大河之舞』探索移民以自身獨特的文化、音樂與舞蹈豐富了現居國家內涵,文化不再有疆界。
關於大河之舞
大河之舞的原著作家,比爾‧惠南,他改編的吉爾伯特及沙利文的作品「HMS Pinafore」曾搬上舞台,反應熱烈。 比爾. 惠南的管弦樂作品「賽維亞組曲」於賽維亞劇院作全歐洲首演。 在「大河之舞」中,也節錄了組曲最後一個樂章的演出。 「大河之舞」在最初是為了1994年歐洲歌唱大賽中場節目而創作,並配合愛爾蘭 踢踏舞蹈演出,向歐洲3億電視觀眾轉播。 隨後,此曲雄據愛爾蘭暢銷榜首達18個星期,又在英國十大流行榜佔一席位。 比爾.惠南於1997年榮獲葛萊美獎 「最佳音樂演出大碟」。
《大河之舞》|
“Heartland” 1995 (06:07) Michael Flately & Jean Butler
《大河之舞》|
Riverdance Live From Geneva - Thunderstorm (02:39)
關於火焰之舞
《火焰之舞》—史上最磅礡壯闊的踢踏舞劇,是愛爾蘭踢踏舞王麥可‧佛萊利舞蹈生涯中的經典鉅作。1998年《火焰之舞》於倫敦海德公園的轟動首演,瞬間引爆踢踏舞熱潮,緊接著2000年於匈牙利布達佩斯的演出,更讓現場超過十萬群眾為之沸騰。《火焰之舞》憑著爆發力十足的舞台氣勢,不僅擄獲了全球舞迷,更在踢踏舞劇史上刻下了不朽的傳奇。
關於火焰之舞
《火焰之舞》集結了上百名舞者演出,舞台上設置超大螢幕,還使用四層升降舞台,聲勢浩大,劇中麥可佛萊利穿著特製銀跟舞鞋登場表演精彩的獨舞,展現他舞王的風采,銀跟舞鞋自此成為他的個人特色。受到各國觀眾歡迎的《火焰之舞》曾經兩次來台演出,2009年演出時創下票房紀錄,幾乎場場爆滿。
當黃昏灑落在倫敦海德公園的國王大道上, 一場世紀之舞即將展開…
《火焰之舞》
倫敦海德公園 (1998)
《火焰之舞》的這個現場版本是1998年在倫敦海德公園的現場實況,這是一場相當大規模的戶外演出,由兩個舞蹈團共84位舞者參加演出,有25,000多名觀眾觀看了這場精彩的表演。
《火焰之舞》| 1998 (03:11) 倫敦海德公園的現場實況
《火焰之舞》
倫敦海德公園 (1998)
為了使《火焰之舞》呈現最佳的效果,舞劇的表演選擇了海德公園的國王之路(Route of Kings)廣場,這個場地橫跨海德公園的寬廣視野,是最突出的舞台背景。
這部現場演出的《火焰之舞》給觀眾帶來的不僅僅是一場踢踏舞的表演,它所展示的愛爾蘭文化內涵和獨特舞蹈語匯,的確是一部值得珍藏的舞蹈佳片。此次,特別擷取其中著名的音樂去除踢躂舞的聲音,完美忠實呈現火焰之舞的絕美音色。
在這個空闊的表演場中,還特別安排了25台攝像機同時收錄,以呼應場地各段的精彩演出,整個表演過程令人有如進入夢幻奇境般不禁沉浸其中。
《火焰之舞》| 1998 (03:04) 倫敦海德公園的現場實況
《火焰之舞》倫敦海德公園 (1998)
舞劇中不僅可以欣賞到精彩的踢踏舞,還有獨唱、小提琴合奏、風笛等其它表演作為輔助手段。可以說這是一場集合燈光、音樂特效及高度舞蹈技巧的綜合性表演,堪稱是踢踏舞的又一精品力作。
這場表演是為了要慶祝舞王的最後一場巡迴表演,因此整個舞劇都是由邁克弗萊利親自設計、編舞並帶領演出,它純熟的舞技及充滿魅力的舞姿展現出踢踏舞登峰造極的完美境界,展示了愛爾蘭舞蹈的民族內涵。
舞劇的燈光、舞美、服裝美輪美奐,舞劇的內容和形式精彩豐富,而鏡頭的切換和拍攝的手法更是讓觀眾充分領略到舞蹈的精妙所在。
《火焰之舞》| 1998 (03:48) 倫敦海德公園的現場實況 (小提琴合奏)
《火焰之舞》| Cry Of The Celts (02:36)
《火焰之舞》| The Warriors (03:)
《火焰之舞》| Lord Of The Dance (05:15)
《火焰之舞》
| A Dangerous Game (10:04)
《火焰之舞》| Stolen Kiss (03:38)
踢踏舞王 - 麥可.佛萊利
麥可·瑞恩·佛萊利(Michael Ryan Flatley,1958年7月16日)生於美國,是美國踢踏舞者、作家、長笛手、編舞家與偶時的電視主持人,以音樂劇大河之舞、舞王及火焰之舞聞名國際。麥可在1994年歐洲歌唱大賽的幕間休息時間一舉成名,並有「踢踏舞王」美譽。麥可常說:「世上所有的人都會告訴你這不可能做到的!每當我聽到這句話,我就知道我接近成功了。」 他的母親與外婆,都是愛爾蘭舞蹈比賽的冠軍。外婆在麥可四歲的時候,帶著他踏出舞蹈的第一步,並且總是鼓勵他堅持自己的心與理想。 在麥可十一歲的時候去愛爾蘭舞蹈學校上課。一開始,學校把他送回家,因為以他年紀才開始學舞太老了,但麥可執意要學。因為他不能讓一個挑戰落空。以十七歲的年齡成為第一個贏得世界愛爾蘭舞蹈大賽冠軍的美國籍舞者。
踢踏舞王 - 麥可.佛萊利
1983 - Michael Flatley與吉格舞專家Jean Butler至 Mayo5000節目中表演
1994 - 20人團體表演一首由Michael Flatley所編長達七分鐘的吉格舞,取名為「大河之舞」River Dance
1995 - 首場二小時之大河之舞在都柏林演出
1996 - 邁克與舞團經紀人合約談判破裂 ,另組 「火焰之舞」FlameDance舞團,開闊另一片天空,後來再演出「舞王」The Lord of The Dance
1996 - Michael Flatley的「舞王」於都柏林的焦點劇院Point Theatre首演
踢踏舞王 - 麥可.佛萊利
《火焰之舞》| Finale (10:15) Michael Flately
《Lord of The Dance》| Finale (07:50) Michael Flately
Whispering Winds (03:35) Michael Flately flute solo
《火焰之舞》| Finale (10:15) Michael Flately
《Lord of The Dance》| Finale (07:50) Michael Flately
Whispering Winds (03:35) Michael Flately flute solo
火焰之舞 2009年來台演出
2008年陣容龐大的《火焰之舞》首度造訪台灣,引人入勝的絢麗舞蹈,為其締造了亞洲區最佳票房的傲人紀錄。《火焰之舞》將愛爾蘭踢踏舞精髓完美地融入開創性的舞劇編制,在舞王麥可‧佛萊利的帶領下,近百位舞者整齊劃一、純熟俐落的精湛舞技,加入作曲大師羅南‧哈德曼淋漓盡致的配樂襯托,架構出《火焰之舞》撼動人心的踢踏舞傳說。這是唯一一次,舞王麥可‧佛萊利親自領軍在台灣演出火焰之舞,但也將是最後一次在台灣演出!
《火焰之舞》| 2009年12月抵台排練現場 (09:29)
《火焰之舞》火焰舞王麥可佛萊利 復出第一跳 (02:11) 新聞
見證不朽傳奇 史上最偉大踢踏舞劇「火焰之舞」台北場(02:44)
舞王 六月將再度來台表演
愛爾蘭踢踏舞「舞王」,6月要來台演出,這齣舞碼改編自愛爾蘭民間傳說,加入許多現代元素,觀眾掌聲不斷,俄羅斯總理蒲亭還曾經到後台,親自向演出舞王的麥可佛萊利致意。蒙面的黑暗之王,帶領邪惡入侵,想要奪取舞王王位,用踢躂舞呈現決鬥場景,可是「舞王」的經典橋段,神秘的愛爾蘭古老部落,小精靈吹出清脆的笛音,彷彿甜美動人的夢境,時而激昂動感、時而優美感傷。愛爾蘭踢躂舞,要用視覺和聽覺感動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