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原住民族中,琉璃珠飾品僅見於排灣、魯凱及卑南等三族,可能與三族在傳統社會階級的劃分制度有關,其中以排灣族最為有名。現今排灣族人們已無法確知琉璃珠由來的年代及地點,僅知是祖先代代留傳下來。色彩豐富的大型管狀琉璃珠是其中最為珍貴的,每顆不同的珠子都擁有不同的名字、性別與傳說,只有貴族家族才能擁有,平日仔細收藏在古陶壺中,不輕易使用,只有在婚禮或是重大祭典時才會取出配戴。
收藏、儲存、分享專案
收藏喜愛的專案、日後方便再次瀏覽。如果想微調、編輯可「儲存專案」至我的專案。
利用各大社群分享讓專案內容的能見度更加曝光,同時宣傳作者。
臺灣的原住民族屬於南島語系民族,南島語系民族的起源,傳統多認為來自亞洲大陸東南沿海,約6000年前到達臺灣,並從5000年前開始,依序往四周擴散。
概述臺灣原住民各族的音樂形式、特色與唱法。
技術高中/音樂丙版/第14章/音樂知識/臺灣原住民音樂
隨時隨地掌握教育資訊與動向
{{msg}}
在臺灣原住民族中,琉璃珠飾品僅見於排灣、魯凱及卑南等三族,可能與三族在傳統社會階級的劃分制度有關,其中以排灣族最為有名。現今排灣族人們已無法確知琉璃珠由來的年代及地點,僅知是祖先代代留傳下來。色彩豐富的大型管狀琉璃珠是其中最為珍貴的,每顆不同的珠子都擁有不同的名字、性別與傳說,只有貴族家族才能擁有,平日仔細收藏在古陶壺中,不輕易使用,只有在婚禮或是重大祭典時才會取出配戴。
臺灣原住民族琉璃工藝
琉璃珠的源起
世界上最古的玻璃珠出土於埃及,判斷製作年代為西元前3500年。中國的琉璃珠(戰國珠、蜻蜓眼)則出現於戰國時代(西元前403-221年),而臺灣的「原住民族琉璃珠」,特別是指以排灣族為代表(含魯凱族)具有原住民族風格的「古琉璃珠」,是六、七百年前排灣族遷居臺灣時所攜入而代代相傳的,另外還有在1970-1990年代,由原住民排灣族琉璃珠之父巫瑪斯(Rulandeng Omass,漢名雷賜)為復興傳統文化參考新竹的燈炬作業所研發的「近代琉璃珠」。
由於排灣族古琉璃珠屬於東南亞琉璃珠的形式,且相似於婆羅州北部土著(Kelabit)所擁有的琉璃珠,又臺灣鵝鑾鼻(Kelabits)名稱與之相似,可以判斷排灣族可能就是其後裔。而琉璃珠的來源可能是南洋地區透過與歐洲交易所得,再隨著排灣族群的遷移而進入臺灣。排灣族人遷入臺灣後,曾先後從異族處得到不同的琉璃珠,但這些琉璃珠的數量並不多,而且在樣式、色澤,以及質地等各方面都不及遷臺時所攜入的古琉璃珠。
琉璃珠因其紋樣像蜻蜓的眼珠而有其他的稱呼,例如「蜻蜓珠」、「蜻蛉玉」等等,排灣族人稱之為Baliutus。排灣族人視琉璃珠為貴重的財寶,稱其為族人的三寶(青銅刀、古陶壺、琉璃珠)之一,其社會、宗教與文化的意義遠超過裝飾性的意義。
在傳統中,琉璃珠是頭目與貴族才能擁有的寶物,不僅是世世代代相傳的珍寶,也是婚姻中的貴重聘禮、土地所有權的憑證。
琉璃珠材質及類型
材質
「古琉璃珠」的材質主要為陶胎及含鉛玻璃,而「近代琉璃珠」的材質有鉛玻璃、鈉玻璃,以及由巫瑪斯所開發有如玉石的「晶土」。
類型
琉璃珠可依以下幾種類型來區分:
形狀:珠形主要以圓筒、球形、鑽石、南瓜、算珠為主,其中以圓筒形最多。
紋樣:珠體紋樣多,有幾何紋、圓點紋、眼睛紋、螺旋紋、條紋、波浪、鋸齒等。
色彩:有單色琉璃珠及多彩琉璃珠之分。
大小:分為大型、中型、小型及細小型。
以下再依不同尺寸來說明:
大型:大型琉璃珠除了少數單色珠之外,大部分是多彩珠,是屬於較貴重的琉璃珠,長度約10-20公釐。單顆上有各色紋樣,形式各不同,且有透明與不透明程度之分,每顆都有古老的神話傳說流傳於部族群間,並有男珠、女珠之別。大型琉璃珠有一定的串組次序和位置,以顯珠子的價值,主要見於項飾下擺的中央位置。
中型:中型琉璃珠有單色珠也有多彩珠,長度為5-10公釐,見於項飾與手環的次要位置,作為大型多彩琉璃珠的陪襯。
小型:小型琉璃珠為單色珠,主要有橙、黃、綠、赭等四色珠,長度約3-5公釐,常見於項飾中,也用於首飾、耳飾及小孩腳飾。
細小型:細小型琉璃珠為單色珠,主要有橙、黃、綠、白、黑等色,長度約1-2公釐,常綴飾於服裝上。
這四類琉璃珠經常一起併用,如複串式飾品。單串胸飾或項飾則大多由大型與中型穿串而成。琉璃珠的排列位置以中央位置者為最重要。
琉璃珠傳說
琉璃珠的名稱因色彩與紋樣的不同而有別,且流傳著不同的神話故事,更藉由這些神話故事賦予琉璃珠生命與神聖意義。
綜合文獻及屏東縣來義鄉古樓社區的kalaygay女士(屬於中排灣系統)的口述,有關琉璃珠的傳說有以下幾種:
高貴漂亮之珠(Mulimulidan)
是琉璃珠中最貴重的珠子,象徵尊榮與富貴,是頭目身分的代表。當頭目結婚時,聘嫁禮須有高貴漂亮之珠(或少數與之同等貴重的珠子,如太陽的眼淚)等重禮,才能顯示身分地位的尊貴。
孔雀之珠(Kurakuraw)
是高貴漂亮之珠的一種,屬於高貴漂亮之珠中的上品,象徵男女之間浪漫的愛情。
相傳有孔雀要娶頭目的女兒,自天空拋下此珠而把頭目的女兒帶走。
太陽的眼淚(Lozegnagadaw)
代表懷念和不捨之意。
傳說以前太陽很低,就在屋頂上,不像現在那麼的高高在天,因此酷熱異常。後來人們熱得受不了,於是拿五粒小米來煮,小米滾開的時候產生了熱氣,太陽就隨著熱氣慢慢升到天空上面,太陽要離開地面時,所掉下的眼淚成為太陽的眼淚。
高貴漂亮之珠與太陽的眼淚同樣是貴重的琉璃珠,但高貴漂亮之珠種類多、較常見,只是貴重程度不同;而太陽的眼淚則不多見,且全為男珠,沒有女珠。
眼睛之珠(Pumacamaca)
眼睛之珠具有看守保護防止被偷之意。眼睛之珠的珠子,最明顯的特色在於具有象徵「眼睛」的代表性圖紋。傳統琉璃珠項飾中都串有眼睛之珠,兩邊各為一男珠、女珠,互相對稱,一起守護,以防項飾被偷。
傳說以前有偷項飾者,後來家道衰落潦倒,即為眼睛之珠的神靈懲戒之故。
土地之珠(Cadacadagan)
相傳很早以前,有很多隻螞蟻不停的搬物品和珠子到某頭目處,頭目好奇,跟隨螞蟻想探究螞蟻是從哪裡搬來的。後來見螞蟻從石下的大洞出來,便令人由洞口沿著螞蟻的途徑挖掘,一直挖下去,所挖的土地都屬於頭目所有,挖到盡頭,看見許多珠子,即螞蟻不停搬送的珠子,於是頭目幫忙螞蟻把珠子搬過來,在盡頭的那邊與自己的這邊各為螞蟻築窩,而從盡頭那邊到頭目這裡的土地即全部屬於頭目的。螞蟻所搬運的珠子即土地權的證明。
手腳之珠(Makazaigao)
代表智慧與靈氣。
相傳一位臺東的頭目與遠地的女子結婚,但婚後生下來的孩子卻是個「柚子」。他們把他放在箱子裡,一個禮拜後,柚子旁邊生出了許多手腳之珠這種珠子,但柚子尚未長開。由於媽媽生下來的是柚子而不是一般小孩,因此大家都嘲笑她,看不起她,媽媽也不好意思見人。後來柚子一天天大起來,珠子也一天天多起來,珠子成為手腳四肢與柚子的身軀連成一個小孩,為頭目之子,非常聰明伶俐,人見人愛。
這種珠子意味著:雖然頭目之子一出生時又醜又怪,但不要一開始就看不起他,長大後說不定變得很漂亮,具有頭目風範,因此不要隨便瞧不起人。
綠珠(madak或machak)
為綠色之珠子(不同於小型綠珠),顏色單一、無其它彩紋,屬於古珠,雖為單色但貴重性不亞於彩珠。
傳說以前有一條河流很深,其中有個大石頭,每到三更半夜就會變成男人,這個男子帶著綠珠,會移動到屋子旁邊(即到陸地上,探視各家),天亮後再回到河中。他想娶頭目的女兒,頭目家因為喜歡綠珠,所以其女兒願意嫁他,兩人就變成百步蛇游到水中,珠子遂留在大頭目家中。
護身之黃珠(vuraw或varaw)
黃色古珠,也很貴重。一般而言,綠珠與護身之黃珠的男珠皆較具色澤,女珠則否。
護身之黃珠的意思是代表與骨頭一樣硬,不會怕別人的欺負。
傳說昔日在山上有吃人的妖怪,但看到護身之黃珠會害怕,不敢傷人,因此頭目需配戴以護身。
橙珠(pula或kata)
排灣族最貴重的琉璃珠之一,是一種呈暗橙色的古珠,上面並無任何彩飾花紋。
橙色古珠,依其大小形制又分為數種貴重程度的等級。最貴重的長而粗,色澤古老,因數量有限,是排灣族極為珍視的古琉璃珠;次一級的橙珠,色彩稍亮,孔洞較大。小形橙珠也算其中一種等級。而所有橙珠中,價值最次者則為形制最小的。橙珠數量不多,在項飾中也不如黃珠、綠珠常見。
最次級之橙珠
雖然是最次級的橙珠,但仍然是貴重的。
傳說,有一次頭目的女兒要結婚時,頭目以最次級之橙珠作成鞦韆。此舉使神不悅,因為它不是普通物品,乃貴重之物,而頭目竟不懂珍惜,隨便用來造鞦韆。因此當頭目的女兒在乘鞦韆玩時,神為了懲罰頭目,就使雲層反覆翻騰轉繞,把公主與鞦韆一起帶走。過了一個禮拜後,鞦韆被送回來了,但頭目的女兒卻沒有回來,因此,以後再也不以最次級之橙珠作鞦韆了。
琉璃珠飾
琉璃珠在貴族家庭通婚的過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常是訂婚時由男方送出家中最有價值的兩條琉璃珠飾,給女方家族的大家長過目,必須在地位與財富上都展現出足以令人信服的深刻印象,婚事才能順利進行。排灣族的繼承特色是由最長的孩子接管家族,不分男女,因此要如何將珍貴的琉璃珠留在家中,同時又能與有力、甚至身分更高的家族結親,成為一種需要技巧的人際角力。
本件為由八條單串琉璃珠所組成的複串項飾,將中、大型的多彩琉璃珠集中串組於下緣中央位置,兩側對稱排列黃、橙、綠色中型的單色琉璃珠。本件的特色在於上端兩側各綴數條長度較短的琉璃珠串,穿戴時此部分會如流蘇般的披掛於肩上。本件為排灣族最高階級的貴族女子所配戴,僅在重要的儀式與婚禮中才會佩戴。
本件胸飾的中央從外至內分別為12至5顆的多色彩琉璃珠並列,再分別以綠珠、黃珠、橙珠、綠珠、黃珠、橙珠、綠珠、黃珠、橙珠相對稱而成,最尾端則以橙、黃、綠三色的相併串珠而成,尾端則用麻線作為綁帶。
這件琉璃珠串在傳統上屬於排灣族的複串頸鏈,稱為btzagala,在三地村另有不同稱呼buzu-ulu。除了排灣族之外,魯凱族亦採用類似的珠串結構。這種項飾過去僅限用於男性,而現在不分男女皆有配戴。本串項飾的結構是三串項鏈平行排列組成的複串頸飾,三串式常見於排灣族群,而魯凱族則偏好四至五串的並聯形態。本串配飾的材質主要是多彩琉璃珠、單色琉璃珠與白色貝板。其中白色貝板共有14片,主要是作為隔珠(spacer)之用,可以間隔不同的區塊,排灣族稱之為kaliba,魯凱族稱likitlu。無論是哪一個族群,這些琉璃珠都被分成最重要的七個區塊。在排灣族中,每一個區塊各有不同的名稱,除了最重要的七個區塊之外,還有主要過渡區與邊緣過渡區,部分亦有特殊的名稱。
本件頸飾長約35公分,寬約3公分,為魯凱族女、男皆可用的項鍊。魯凱族少用綠珠,也可以此作為與排灣族琉璃珠間的差別。本件作品中央則以4到3顆不等的多色彩琉璃珠穿串而成,並以獸骨相隔橙色及黃色的琉璃珠,而此類型的琉璃珠以三串的形式為最常見的,尾端則用黑色麻線作為綁帶。使用時多緊繫著脖子。
這件琉璃珠串在傳統上屬於排灣族使用的單串胸飾,稱為vintsin,在三地村另有不同稱呼zana,日籍學者宮本延人的紀錄則為benechin。這種項飾於傳統僅限用於女性使用。本串項飾的結構是由14個區塊排列組成,材質主要是多彩琉璃珠與單色琉璃珠。
此物件為排灣族男子三排頸鍊,以貝片區隔有圖紋的琉璃珠和單色色珠,男子盛裝時穿戴。
排灣族女子耳飾傳統上為母親為孩子準備的成年禮,也是未婚女性的符號。
排灣族女子腕飾又名處女腕飾,與耳飾同為排灣母親為孩子準備的成年禮,也是未婚女性的符號。過去僅未婚女性方能穿戴此類飾品,現在即便已婚,為表示個人擁有如此資產,仍會穿戴此類腕飾或耳飾。
排灣族肩飾為一條長條形的飾品,以棉或毛線織成的帶子為主,在布面上利用白、紅、綠、藍、紫、黃等各色的細小琉璃珠,採綴珠技法,構成三角形、橢圓形、發散紋等圖樣。有的會在長邊兩側縫接銀鍊,或於中央位置穿縫子安貝或切割磨製成之圓形白色貝板。肩飾兩端縫接綁帶,可作為繫綁之用。穿戴時佩掛在盛裝服飾的外部,從右肩斜掛穿過左腋下,繫綁於左腰側。此類肩飾有時亦可當作額飾使用,纏繞頭巾的外圍數圈後再將綁帶相繫於腦後。
琉璃燒製
琉璃在不同溫度下,具備不同特性,所以工匠必須十分了解琉璃細微的質地變化。攝氏800度時,琉璃變得像麥芽糖,開始以肉眼可見的方式緩慢流動;攝氏900度時,琉璃具備可以提供吹製的空氣張力;攝氏1000度時,工匠可以自由將柔軟的琉璃牽絲型塑;攝氏1300度,琉璃已可恣意流動;攝氏1450度,則達到琉璃的沸點。
在燒製過程中必須非常專注,如果稍有分心,沒有讓珠子保持在火點上的話,珠子一經冷卻後又再進到高溫,破掉的機率會非常高。由於是純手工燒製出來琉璃珠,製作完成後並不是每顆珠子都能使用,也許會因為在等待冷卻的過程中降溫不均而破掉,所以每顆珠子都是獨一無二的。
一般的琉璃通常是透明無色的,顏色的形成是因為在燒製原料時,加上少許的金屬氧化物,不同的氧化物,會呈現出相異的顏色。而每種不同顏色的琉璃在燒製時所使用的溫度也會不同,溫度太高的話有可能會讓琉璃燒過頭而變色或燒焦(表面看起來不光滑透亮)。
燒製珠子的火溫高達攝氏800-1200度,所以身體、手及頭部都盡可能不要從火點上方越過,以免灼傷。過程中也應盡量避免直視火光,因為燒製所使用的火溫相當高,相應地火光對眼睛便會造成一定程度的負荷,必要時燒製人員需戴上護目鏡以策安全。
以下為琉璃珠燒製步驟:
琉璃珠達人
排灣族的「近代琉璃珠」,由於巫瑪斯的研發與推廣,創立「三地門珠串工房」,不斷地努力研發更接近古琉璃珠的技術,兼顧仿古與傳承創新。影響所及,施秀菊創設「蜻蜓雅築珠藝工作室」,以彩色鮮豔的玻璃棒燒製出光鮮亮麗而晶瑩剔透的琉璃珠,創造出具現代風格的琉璃珠飾品。原住民族琉璃珠的傳承與創新受到國內外人士的欣賞,不僅僅在臺灣生根,更在臺灣開花結果。
施秀菊(蜻蜓雅築)
出身單親的琉璃珠達人施秀菊,了解有太多的部落父母為求生計,必須離鄉背井到外地工作,隔代教養、父母離異都是部落常見的家庭型態。過去在學校教書的日子,常常孩子們到了學校,聯絡簿沒簽、衣服沒換、鞋子沒穿,甚至還可能餓著肚子沒有好好吃飯。
「這都不是孩子的錯。與其打罵,不如將琉璃珠技術留在部落,能留十個,就是十個家庭,能留五十個,就是五十個家庭。父母親有了工作,一個家,才能穩定下來。」便是如此信念,讓施秀菊將自己對琉璃的情感,經營成一個為部落帶來尊嚴與希望的「蜻蜓雅築」。
電影《海角七號》的賣座,讓提供片中琉璃珠的「蜻蜓雅築」也廣獲大眾關注,這個契機並沒有讓施秀菊忘記自己的初衷,而是藉由知名度的加持,網羅聘僱更多婦女一同加入工藝生產的行列。她盼望自己的工作室,不只提供部落婦女一份安家的工作,更給予她們一項生存的技能、一股生命的暖流。
代表作品
「蜻蜓雅築」以當地文化與觀光做結合,除了有手工製作空間外,另有琉璃DIY教學與咖啡屋,施秀菊還在這裡設計出了與客人互動的琉璃款式。
〈舞動生命十二篇〉即是依一年十二個月為主題設計,讓客人在DIY燒製琉璃時,可依四季、星座及生活的紀念做發揮,想像出創作的元素。
〈舞動生命十二篇套裝組〉是〈舞動生命十二篇〉的組合完成品,運用的是主題行銷概念。在攝氏1200-1400度高溫淬煉下的琉璃珠,豔麗奪目的色彩,似乎鼓動了生命的熱度,暗喻色彩繽紛才是精彩的人生。
〈圓滿琉璃桌〉則是以原住民族昔日用的大鐵鍋延伸出的作品。施秀菊先畫上圖案,再將琉璃珠一一串上去,最後覆以玻璃,桌子大小足足可容納八個人,是「蜻蜓雅築」的鎮店之寶。作品中間豔紅如花的是太陽,它綻放光芒護祐族人,並照耀出排灣族群之美;周圍的菱形圖騰與大地色彩做互動,交織出粗獷的線條與動感,傳達出原住民族樂天知命的純樸性格。
施秀菊的排灣族名字叫日夢日縵,〈日夢日縵的彩衣〉即依其名創作。作品中藍色晶透的琉璃珠流竄著孔雀斑麗的彩紋,透過二度燒壓製成扁平狀,珠子後方皆以磁鐵固定,再附著於鐵絲衣上。如此,藍色琉璃珠的衣身,搭配白色小串珠作成的帽子與衣袖,形成了美麗的華衣。該件作品曾獲得原住民族手工藝比賽第二名。
在電算機尚未發明前,中國人以算盤作為計算工具,因為求學時代學過算盤,因此施秀菊以懷古的心情,用「土地之珠」琉璃串出〈數算智慧〉。土地之珠代表的是財富,但是,這個財富並非現實生活中的金錢。她認為,智慧與能力不是金錢所可以架構,而是透過心靈的提昇才能獲得的。
電影《海角七號》琉璃珠
電影《海角七號》劇中女主角友子送給樂團團員每人一款琉璃珠,這些琉璃珠因具有特殊意義,正好映照著劇中人物的生命歷程和希望。
友子送給男主角阿嘉「勇士之珠」,是部落頭目對英勇戰士的讚賞,也是男人力量的符號象徵;警察勞馬因對妻子之愛戀戀不捨,他自行戴了「淚痕之珠」,友子則為他買了「孔雀之珠」,意表他堅定不移的愛情;而大大戴的「祖靈的眼睛」是保護身體健康與成長;馬拉桑的「蝶蛹之珠」表彰的是勤勞帶來財富;茂伯的「日光之珠」則顯出其獨有的光芒與尊榮。
請輸入您的會員 Email 帳號,我們將寄送重設密碼的連結給您。
密碼重設信件已寄送,請儘速前往信箱查看。
感謝您申請成為吉寶知識系統的一員,請前往您剛才輸入的信箱中查收信箱驗證信。
您輸入的電子郵件已經被註冊了,有可能是您之前已經註冊過,你可以
緣會員有意願吉寶知識系統(本系統),經註冊本系統表示您同意會員合約:
雙方合意專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