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布西森林
由金馬影后桂綸鎂、陸弈靜主演,法國凱撒獎入圍、旅法台灣導演郭承衢首部劇情長片。曾獲2014年金馬創投CNC大獎,集合台灣、歐洲兩地堅強幕前幕後演職員通力合作完成,全片於全台山區森林實景拍攝,歡迎進來感受台灣自然之美,歷經一趟前所未有的心靈之旅。
劉思涵演唱《一個人的森林》,電影概念主題曲
透過思涵富有情緒感染力的聲線呈現主人公在遭遇一場變故後的情緒轉變,透過在迷茫的現實與夢境中尋找自我的呢喃口氣拉開序幕,勇於面對現實的對話、情勢急轉而下的內心掙扎、而後是自我面對的坦然釋懷,皆通過音樂製作、編曲、歌詞與思涵的語氣拿捏完整道出女主角不同階段的情緒轉折。
桂綸鎂飾演的女兒是一位鋼琴家,
此角色與音樂的關係非常直接,她如何詮釋?「音樂本身其實很多是來自於大自然的聲音,我們在電影中看見的藤蔓、樹枝、樹葉等景象,是導演想用暗喻的方式表現音樂,可能是五線譜或音符。當這位鋼琴家失魂地站在樹木前面時,她會聽見那些以往彈過的曲子,從這些很原始的生命傳出來的聲音。」
陸弈靜 憑《德布西森林》
一片五度入圍最佳女配角項目(20年來分別在2009《一席之地》、2005《深海》、2001《你那邊幾點》與1997年的《河流》各入圍一次),片中作為一位帶女兒入山林躲避仇家追殺的母親,是不食人間煙火似的音樂家女兒在森林裡唯一能讓觀眾理解的溝通對象,且舉凡食住盥洗等事務也都有她打理助理,是故無論精神面或實質面都是一個大地/女孩之母的形象的存在。
《德布西森林》走進來,找自己
丈夫與兒子發生什麼事並非重點,桂綸鎂該如何「走出去」的過程才是導演最想說的話。只是這樣的想法有點破碎,或許將想法藏的太過隱晦,才是這部片最根本的問題,就如同德布西的音樂一樣,極為抽象而超脫現實,替導演冒冷汗卻也不得不給予鼓勵。
《德布西森林》配樂家 艾格尼・葛佩林
有古典音樂背景的艾格尼,因為熱愛電影,在莫斯科音樂學院就讀時,大量的看各類型的電影,不管是藝術片,或商業片他都喜歡。
艾格尼提到,《德布西森林》裡一共使用了三種不同的聲音元素,一是德布西的鋼琴曲,二是森林的各種音效,三是原創的配樂。他認為三者之間的交融,建構出電影裡的自然世界。
由桂綸鎂飾演的《德布西森林》為什麼名稱會加入法國作曲家德布西的名字?
德布西自幼年起即受到印象派藝術的薰陶。他在法國音樂傳統的影響下,結合了東方音樂,西班牙舞曲和爵士樂的一些特點,將法國印象派藝術手法運用到音樂上,創造出了其別具一格的和聲,而其中相當知名的鋼琴曲《月光》也涵蓋這一層面。
德布西所寫的《月光》,從原本的浪漫逐漸轉變成懸疑,與故事本身緊緊契合,這對母女過著與世隔絕的日子,女兒(桂綸鎂飾)的精神狀態脆弱又無助,彷彿對周遭的一切了無生趣。
對山林環境相當熟悉的母親(陸弈靜飾),帶著女兒、拋下一切,躲到了深山裏,堅信這是能夠保護女兒讓她好好活下去的唯一可能。
聽聽看德布西的『月光』,聽完後,問自己:「你是否只有聽到浪漫?」
影片以法國名作曲家德布西之名,除了女主角的職業背景有關之外,德布西的創作不僅為現代音樂帶來革命性的影響,他喜歡從自然環境獲得靈感,以音樂創作捕捉其模樣和氣氛的手法,也成為呼應影片的內在精神與靈魂。
《德布西森林》
電影名稱是否就像德布西的曲風融合了許多元素來完成的作品呢?
如果我們將森林象徵成社會,母親理解社會的運作,因此她能用知識與經驗保護女兒,女兒對自己的人生、婚姻、家庭抱有強大的憧憬,如同「月光」浪漫般的未來,因森林當中多種無法預知的因素,浪漫全都暴露成現實,當女兒的浪漫幻滅,也只有母親能幫助她活下去。
全片配樂以弦樂為主
森林更是電影主角之一,電影配樂必成為森林的代表為它發聲,在配樂編曲形式介於德布西諧和的音樂氛圍和現代古典樂。
從兩個女人面對世俗煩惱的逃避與反抗,拍到一個人面對自我的心靈之旅,藉由德布西音樂的代表意涵,表達兩位女主角面臨整個社會轉變的過渡期,藉此呼應電影的內在精神與靈魂。
黑娃娃步態舞(Golliwog's Cakewalk)
作曲著德布西,是法國印象派作曲家,在那個年代的歐洲正受到遠在美國早期爵士樂的影響,許多音樂家對於這樣新奇的曲風使感到好奇,所以 在創作中也採用了一些爵士樂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