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搜尋專案、作者
透過關鍵字、作者名稱快速找尋內容。
觀看專案
翻閱簡報可由下方進度欄位的左右鍵調整或是由右側欄位快速瀏覽上下頁面。
想要放大視窗吉寶也提供全螢幕瀏覽喔!
阿美族分布在臺灣東海岸的濱海沼澤、平原、淺山,從低海拔山區到海邊,其得天獨厚的生存環境也使得阿美族在飲食資源的取用比其他族群更加廣泛,囊括「山」珍及「海」味。除了農耕,阿美族也十分善於採集,從山上到海岸都皆是阿美族的冰箱,今天就一起來了解阿美族的飲食內涵。
收藏、儲存、分享專案
收藏喜愛的專案、日後方便再次瀏覽。如果想微調、編輯可「儲存專案」至我的專案。
利用各大社群分享讓專案內容的能見度更加曝光,同時宣傳作者。
布農族是廣泛分布於臺灣中央山脈的族群,食物以農耕為主要來源,狩獵與漁撈、畜養與採集為輔助來源,傳統布農族平常只吃澱粉類食物與豆類、野菜,有慶典時才會食用肉類。接著就來看看布農族的傳統飲食內容吧!
臺灣原住民族的三餐就是環境盛產什麼就吃什麼,而泰雅族生活在中北部山區,傳統生活以小米、番薯等為主食,另以南瓜、野菜、豆類等為副食,獵肉、魚、蝦等只在農閒狩獵有所捕獲時才可享用。現在就來看看泰雅族有哪些食材,哪些吃法吧!
在臺灣,除了能吃到各個國家的風味美食,臺灣本身更是美味國度!外省族群的山東大餅、饅頭及多種麵食是早期外省族群帶進臺灣的美食,更別忘了客家族群的鹹菜、封肉、擂茶等等。在餐飲選擇琳瑯滿目的今天,享用各國各族群的美食皆非難事,那麼,你知道臺灣原住民族他們吃什麼?怎麼吃嗎?今日就讓我們來一窺排灣族飲食美學。
想到北美飲食文化, 你會先想到什麼? 漢堡、薯條? 來看看到底有什麼!
undefined美 國 飲 食 文 化究竟 什麼是美國料理(American Cuisine)?是漢堡加薯條? 是牛排加卡馬鈴薯? 是熱狗加酸菜? 就傳統而言, 大家習慣把美國料理 視為如同其文化一般是「大熔爐」, 也就是將當地的食材和民族, 與來自世界各地的食材相融合在一起美國料理既然可稱為「移民料理」, 其形成自然可歸因於來自世界各個角落的移民,他們各自將加西的食材與佐料, 烹飪方法與技巧,烹飪器皿與工具, 帶到新大陸(一)美國原住民印地安人: 他們長期食用的玉米類豆類及南瓜類,成為美國本土料理的神聖「三位一體」 (二) 歐裔美國人 烹飪技巧如烘培、燉煮、悶煮及煎炸 英格蘭:雞肉派 蘋果派 布丁 法國:影響了湯類、醬汁製作荷蘭:油煎螺旋餅圈、甜甜圈、華夫餅; 德國:各式豬肉製品、香腸、熱狗; 義大利:各種義大利麵及披薩、番茄肉醬… 黑眼豌豆!還有火腿肘加上辣椒醬(三)非裔美國人: 鐵鍋烹調、各式辛辣醬料製作、西瓜、秋葵、黑眼豆…(四) 墨西哥人/拉丁裔美人: 美國西南部加州新墨西哥州及德州原為墨西哥所轄,在1848年美墨戰爭結束之後才歸美國所有,因此這些地方的菜色與墨西哥菜有許多相似之處 大量運用玉米豆類及辣椒;莎莎辣醬、 酪梨醬、玉米脆餅、法式達、龍舌蘭酒等 (五) 亞裔美國人: 炒、燻、蒸等烹飪技巧; 許多種類的香料及米食 中國:湖南四川廣東料理,豆腐類及醬油 日本:鐵板燒、天婦羅、壽司、生魚片 東南亞:椰奶、魚露、各式酸辣醬汁 餐飲趨勢與食材新走向 美國長久以來由於各國移民 融入的關係,一直是最大的飲食文化出口國 但同時由於其強大的政經與文化力量,透過全球媒體與跨國連鎖餐飲業的拓展,已成為最具影響力的飲食文化出口國故其飲食與餐飲演變之軌跡與趨勢,可作為預測台灣餐飲未來發展之參考指標 一、美國人外食消費比例日增 二、異國餐飲普受歡迎 三、中國菜地位不再,日本菜 東南亞 菜異軍突起 四、健康飲食風興起五、速食業面臨瓶頸,休閒速食業茁壯 六、高檔餐廳降價,平價、外賣餐廳受歡迎 七、開放式廚房蔚為風潮八、兒童餐飲市場受到重視 九、餐飲通路多元化與整合https://read01.com/zh-tw/d47nBO.html#.WxTVbe6FPIU 十、美國餐飲食材新走向 十一、千禧世代成為美國餐飲市 場的主要顧客群
職業學校/音樂/第12課/音樂導聆/阿美族歌曲〈老人飲酒歌〉
普通高中/音樂(一)/第9課/音樂導聆/阿美族歌曲〈老人飲酒歌〉
技術高中/音樂丙版/第14章/音樂欣賞/阿美族歌曲〈老人飲酒歌〉
作者於 2017年02月13日 加入吉寶系統,喜歡他的創作就關注他吧!
隨時隨地掌握教育資訊與動向
阿美族的飲食
by 布朗
吃的聯想
臺灣,除了能吃到各個國家的風味美食,臺灣本身更是美味國度!外省族群的山東大餅、饅頭及多種麵食是外省族群帶進臺灣的美食,更別忘了客家族群的鹹菜、封肉、擂茶等等。在餐飲選擇琳瑯滿目的今天,享用各國各族群的美食皆非難事,那麼,你知道臺灣原住民族他們吃什麼?怎麼吃嗎?今日我們就來了解臺灣東部阿美族的飲食美學。
阿美族的分布
阿美族主要分布區域為花蓮至臺東一帶。日據時代以來,根據所分布的地理區域與部落遷徙事實,可將阿美族分為南勢群、秀姑巒群、海岸群、臺東群(卑南),以及恆春群共五大群(如右圖所示)。不過,也有另一分法是直接將阿美族分為北、中、南三大群。
吃的環境
阿美族分布在臺灣東海岸的濱海沼澤、平原、淺山,從低海拔山區到海邊,阿美族得天獨厚的生存環境也使其在飲食資源的取用比其他族群更加廣泛,囊括「山」珍及「海」味。除了農耕,阿美族也十分善於採集,從山上到海岸都皆是阿美族的冰箱(右圖為阿美族風味餐)。
阿美族主食 從小米到水稻
阿美族居住區域大多處於平原及丘陵,因此農業相當發達,傳統以小米、高粱及旱稻為主食,在1930年代日本政府引進水稻並鼓勵種植之後,阿美族逐漸改採水稻耕作,取代傳統的小米為主食的習慣。其它如地瓜、芋頭等也是阿美族經常食用的主食。
花蓮縣豐濱鄉傍海種植海稻米的阿美族部落:港口部落
阿美族吃山 野菜採集
臺灣原住民族是善於採集的族群,而阿美族的採集活動中,最讓人驚訝的是對野生植物的辨識能力,因此有人開玩笑說「阿美族可以把整座山的植物給吃光」。阿美族也自稱吃草的民族,在阿美族人在日常生活中可食用的野菜至少超過兩百種以上,其野菜文化可謂是原住民族飲食文化具特色和代表性。
阿美族擅食野菜,也愛喝湯,因此野菜湯是阿美族餐桌的常見菜餚,以當日採集各式野菜搭配魚或肉,煮成一鍋滋味豐富的湯品。
阿美族吃海 海岸採集
海岸邊的採集,包含海藻、海貝、海螺、海膽等生物,而海邊採集仰賴對海洋的熟悉與經驗的累積,才能掌握海洋生養各種生物的規則,例如什麼時節在哪塊海域大致出現哪些生物,以及不同種類的海藻偏好生長的潮間帶位置及生長期。
阿美族人擅長在海濱討生活,海菜、海貝都是他們的好食材。(圖/謝龍田)
阿美族採集行為看原住民族傳統智慧
作家方梓曾在其作《野有蔓草》中幾次提及曾見阿美族婦人在鄉野間採食野菜的情景,採集是阿美族獲取飲食相當重要的手段,但並非是奪取自然資源,相反地是為了維持自然資源所做的經營,依循生物生長週期在不破壞自然環境的情況摘採,以保持永續的生態環境,是原住民族祖先的智慧。
阿美族的狩獵
肉類也是阿美族的主食之ㄧ,而取得方式以狩獵為主而非圈養。在阿美族裡狩獵是男性的專業,尤其在豐年祭前所舉辦的全部落性的焚獵為最盛大的活動。而阿美族主要狩獵的動物有:山鹿、黃鼠狼、山貓、山豬、山羊、雉雞、山羌、松鼠等。阿美族在狩獵的主要方式可分為火獵、圍獵等幾種方式(黃貴潮,1998;張炳楠,1972)。
阿美族的漁撈
漁撈除了河川捕魚,部分居住在海邊的阿美族人也會乘坐竹筏結隊出海捕魚,而無論是至河邊或者出海從事漁撈的工作主要仍以男子為主,女子則協助在旁捕捉或挖掘貝類食物或海藻。海邊或河畔的阿美族人發展出一套獨特的三角網捕魚技術(圖右即為三角網),到現代更發展擅長的潛水射魚等多種技能。
風味菜
前面介紹了阿美族人獲取飲食來源的方式,接著就一起來看看阿美族都些吃些什麼?有哪些豐盛菜餚。
野菜主義者
善食野菜是阿美族飲食中最大的特色,阿美族人野菜字典中可食用的野菜除了包含龍葵、野苦瓜、過溝菜蕨、山蘇、昭和草、豆瓣菜、黃藤嫩心、檳榔心、檳榔花等等。而野菜料理多以清炒或煮湯為主,但像是野苦瓜及檳榔心亦有涼拌做法。
上圖為藤心湯。阿美族吃藤心,大多少鹽少油簡單調味煮至熟透,或加入排骨煮成藤心排骨湯。
情人的眼淚 雨來菇
雨來菇是下雨天才會長在山地草原上的一種野菜,處理起來挺費工,吃起來像海菜、燕窩也有點像木耳,以涼拌、快炒或煮湯 (右圖為清炒雨來菇)。
在阿美族的傳說中,有一對愛侶因為得不到父母的認可而私奔,在逃到一片大草原時體力耗盡,兩人以淚洗面並相擁離世,而這對情侶落下眼淚的地方長出了雨來菇,阿美族人稱其「情人的眼淚」。
阿美族便當 阿里鳳鳳
阿里鳳鳳是阿美族人傳統的便當,昔日阿美族的傳統社會中,丈夫外出耕種時,妻子便蒸煮「阿里鳳鳳」給心愛的丈夫。
先將林投葉邊的利刺去掉後編織成盒,將糯米置入,也可加入醃製過的肉類,水煮或蒸煮一小時即可。
林投除了葉子去刺後製成阿里鳳鳳外,阿美族人亦喜採其髓心作為菜餚。
杜侖(糯米糕)
花東地區的名產阿美麻糬其實就是阿美族傳統的美食「杜侖」。將蒸熟的糯米放入木臼中以木杵搗打,將糯米到打均勻並增加其黏性,即可吃到香Q的杜侖。
以往吃杜侖是不加任何佐料的,偶而配上希撈(醃肉)已是人間美味,而現代則經常佐以花生粉食用。
希撈
希撈是阿美族的醃製生豬肉(舉凡肉類、魚類皆可醃製),這是祭典或節慶時招待賓客的上等食材。作法是用鹽搓揉生豬肉,然後放在陶罐中,倒入適量的小米酒,約一個月後可食用。「希撈」又鹹又帶點香甜,風味獨特,是招待賓客的經典佳餚,可搭配小洋蔥食用,亦可一口杜侖一口希撈,感受鹹甜口味,或在劍筍湯內加入「希撈」,增加鮮美口感。
山上的牛肉--蝸牛
大雨過後的季節,是蝸牛最多的時候,族人會利用這個時間速速前往採集蝸牛。食用蝸牛的臺灣原住民族不僅僅是阿美族,但阿美族愛吃蝸牛,更是發明了多種吃法,可以乾烤、煮湯,以及大火快炒(如右圖),是最好的下酒菜。
石頭火鍋
先將河邊撿來的麥飯石(或蛇紋石)起火後燒紅,以檳榔鞘做成盛裝的容器,放入清水,再將燒得通紅的石頭放入將水燒滾。接著放入魚蝦、野菜等,在這過程當中,要不斷地把容器裡面逐漸冷卻的麥飯石取出,再把燒紅的麥飯石放進去取代,直到煮出一鍋美味的湯。
鄰近海岸或河邊的阿美族人,在捕捉漁獲之後也常以此方式現吃新鮮的漁獲。
阿美族飲食特色
阿美族文化工作者以撒克•阿復曾歸納阿美族飲食的幾個特色︰「海鮮水產類的食物、野菜文化、風味特殊的醃生肉(包含動物和魚類)、以及喜好苦味(阿美族飲食文化特色)。長期食用,阿美族人的味覺對這四類食物已經有了生理和身體上的依賴,產生飲食情感的慣性,致使特殊飲食習慣成了一種文化認同的標識。」這些飲食特色其實反映了其居住環境,由於傍海依河而居,除了漁獵,其他海洋生物如貝類、藻類等的採集也是阿美族重要的食物來源;而阿美族喜食的野菜雖部分滋味鮮美,但卻不少帶有苦味。下次若到阿美族地區旅遊,或認識阿美族新朋友,不妨觀察看看他們的飲食習慣。
請輸入您的會員 Email 帳號,我們將寄送重設密碼的連結給您。
密碼重設信件已寄送,請儘速前往信箱查看。
感謝您申請成為吉寶知識系統的一員,請前往您剛才輸入的信箱中查收信箱驗證信。
您輸入的電子郵件已經被註冊了,有可能是您之前已經註冊過,你可以
緣會員有意願吉寶知識系統(本系統),經註冊本系統表示您同意會員合約:
雙方合意專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