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舞臺的種類
常見的舞臺有以下幾種類型:鏡框式舞臺、伸展式舞臺、中心式舞臺、實驗式劇場與移動式舞臺等,其中在臺灣以鏡框式舞臺最為常見。
鏡框式舞臺
鏡框式舞臺為ㄇ字型的「單面式」舞臺類型,舞臺上方為燈光及布幕懸吊系統,兩側翼幕、地板設置道具機關,觀眾坐在缺口處,於臺下觀賞臺上的演出。音樂演出用途為主的鏡框式舞臺,舞臺上方通常設置音響反射之設備,舞臺後面的後臺為演出者休息和準備的空間。戲劇用途為主的鏡框式舞臺,舞臺的下舞臺區下方通常設置樂池區,舞臺的上舞臺區後方,則有天幕和布景區。臺北的國家音樂廳、國家戲劇院、全臺的文化中心,以及學校的禮堂,大多屬於鏡框式舞臺。
2008年歌劇《黑鬚馬偕》在國家戲劇院首演,為鏡框式舞臺的演出,舞臺的周邊裝置各式設備,展現變化豐富的布景。此劇是2002年由文建會委託作曲家金希文、編劇邱瑗創作,故事以宣教士馬偕博士一生的事跡改編而成,並邀請德籍導演漢柏斯、指揮家簡文彬,以及國內外頂尖的歌劇人才共同演出,是一部臺灣優秀的藝術創作。
知識補給站 馬偕的生平
留著濃密黑鬍子的加拿大牧師馬偕,10歲便立志成為宣教士,他在完成神學與醫學教育後,離開家鄉到東方宣教。
馬偕於1872年抵達淡水,以當地為家,與放牛牧童學習閩南語,並娶臺灣女子張聰明為妻,走進平埔族村落,深入熟番地界,創立北臺灣基督教長老教會。他興建淡水馬偕醫館(馬偕紀念醫院的前身),治癒許多人的疾病,為臺灣打下深厚的醫療基礎。他創立牛津學堂(真理大學的前身),以及臺灣第一間女子學校淡水女學堂,為臺灣的現代教育奠立根基。1883年中法戰爭爆發,法軍進犯北臺灣,他放棄回國的機會,選擇和臺灣人民生死與共。1901年因罹患喉癌而病逝家中,他的足跡遍及臺灣島嶼,留下珍貴的人文地理紀錄,對臺灣的影響顯著而深遠。
伸展式舞臺
伸展式舞臺的特色在於舞臺以開放的方式伸展至觀眾席,觀眾圍坐於舞臺三面,又稱為三面式舞臺,是「開放式舞臺」的一種。由於此類舞臺必須兼顧三面觀眾的視角,所以視覺更為立體。伸展式舞臺座位不多,每個座位的高度距離舞臺不超過65呎,縮短了表演者與觀賞者的距離。宜蘭縣演藝廳、模特兒伸展臺、演唱會場等多為伸展式舞臺。
愛爾蘭女聲重唱團體天使女伶是近年來掀起風潮的女子重唱團體,音樂曲風橫跨古典、流行與民謠。2010年在愛爾蘭都柏林艾爾寶格莊園的大型演出《美麗心靈》,以伸展式舞臺的設計,與觀眾形成零距離的接觸。影片中可看到藉由燈光、乾冰、煙火等元素,將13世紀的古堡營造唯美華麗的演出氛圍。演唱會中的歌曲〈奇異恩典〉,由愛爾蘭風笛伴奏,極具特色。
知識補給站 富包容性的伸展式舞臺
伸展式舞臺的上舞臺區保有類似鏡框式舞臺翼幕舞臺形式,舞臺的下舞臺區則伸入觀眾席中。演員之上下場,由伸展式舞臺的左右臺口,融合鏡框式舞臺的遮蔽性與中心式舞臺的開放性,是極富包容性的舞臺。
中心式舞臺
中心式舞臺為表演者在舞臺中央演出,四面環形圍坐著觀眾,舞臺有四方形、長方形或圓形,因結構因素自觀眾區的出入口進出,也沒有臺幕,又稱為「環形劇場」。中心式舞臺的特點是觀眾與演員之間的互動密切,觀賞者容易進入劇情的想像空間。體育館、小巨蛋、美國華盛頓的環形劇場以及義大利維洛納露天劇場皆為典型的中心式舞臺。
《威尼斯城市藝術假期》是新近崛起的影視節目,結合世界各地頂尖的藝人,在歐洲的各大城市錄製,呈現城市與藝術結合的新面貌。其中的《驚奇威尼斯》,以義大利 「水都」威尼斯的著名景點為舞臺背景,在90分鐘的節目中,包含五十多項不同的演出內容,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其中由加朗斯基兄弟演出的〈保特瓶的古典世界〉,聆賞羅西尼歌劇《威廉泰爾序曲》與威爾第歌劇選粹《阿依達凱旋進行曲》。導演以俯視全景角度及特寫鏡頭的拍攝手法,使環形舞臺的設計了然入目。
知識補給站 露天中心式舞臺特色
露天中心式舞臺是古代環形劇場的復甦,打破藝術在室內空間的限制,使參與的民眾在欣賞藝術的同時,也能觀賞自然的景觀。露天中心式舞臺受到天候的影響,表演環境不如室內場地細緻,但戶外的空間與景觀構成和諧的環境,提供現代人另一種結合音樂藝術與戶外生活的表演空間。
實驗式劇場
實驗式劇場又稱為「黑盒子」或「黑箱」,為四周漆成黑色的劇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產物。在黑盒子劇場中,表演區和觀眾區的距離、大小和高低,可因需求的不同而調整,機動性極強,可作為多元化的演出場所。國家戲劇院的實驗劇場、皇冠小劇場、臺東黑盒子劇場都屬此類舞臺形式。
成立於2004年12月的驫舞劇場,是熱愛舞蹈的全男子舞團。舞碼《速度》,描繪舞者在遊戲中探索速度,並發展出對時間、空間與演進的觀點,透過舞臺燈光明暗的對比,音樂與舞者的肢體相互對話,帶領觀眾在遊戲中探索速度的意義。
《速度》自2007年於國家戲劇院的實驗劇場展開4場首演,2008年獲第6屆台新藝術獎之表演藝術類大獎。《紐約時報》舞評:「驫舞劇場的作品猶如一場饗宴,各個舞段爭奇鬥艷,舞者展現輕快敏捷的肢體與精湛的戲劇天賦。」
驫舞劇場以「速度」為共同創作主題,編舞者透過騎腳踏車、射飛鏢、水中悶氣等遊戲,各自得出對速度的新見解。此為騎腳踏車的舞蹈表演場景。
知識補給站
驫舞劇場名稱的由來
驫舞劇場(驫:ㄅㄧㄠ,眾馬也)由書法家張梅駒命名,展現此男子舞團的衝勁與爆發力。在陰盛陽衰的臺灣舞壇,他們對舞蹈的熱情與摯愛,創造出獨樹一格的舞蹈語彙,透過作品展現新生代編舞家與舞者的創意和活力。
移動式舞臺
移動式舞臺又稱為「行動舞臺」,可裝載舞臺、燈光、錄影錄音、升降階梯等設備,由大型貨櫃車改裝,其特色是只要開車到定點後,按下車內開關,貨櫃車隨即可變為側掀式行動舞臺。移動式舞臺也是可任意移動與收納的舞臺,通常用在大型戶外演出,如流行音樂或因應當地的民俗表演,常出現在廟會演出、婚喪喜慶的場合或戶外公園的晚會等。演區規劃的設計,除了可以規範表演者的舞臺走動位置外,也可以妥善運用視覺空間,創造出立體概念的畫面。
創於2009年的「金門坑道音樂節」,是為金門特有地形所設計的坑道音樂節。翟山坑道於1961年開挖,原為軍事用途所建,內分為坑道與水道,費時五年才完工。曾經是海軍運輸補給品的祕密水道,現在成為表演的場地,噱頭創意十足,成功塑造成為金門重要的觀光景點。
坑道內渾然天成的花崗岩音箱,配合U字形路徑,音響效果飽滿。演奏家以平臺船作為舞臺,隨著船在水域上緩緩移動,音樂在坑道中自然迴盪,配以坑道外的海潮聲,讓聆賞的觀眾如痴如醉。
知識補給站 金門坑道音樂節的起源
「金門坑道音樂節」緣起於2009年10月25日,適逢「金門古寧頭大捷」六十週年,金門國家公園以音樂表達和平理念,將當年古寧頭戰役的場地,變成表演藝術的殿堂,成為金門的重點觀光項目,吸引許多國內外遊客的目光。
換你DIY 展演場所經驗分享
你看過什麼形式的舞臺呢?請寫上心得感想!
如果你曾經有舞臺的演出經驗,請分享自己展演經驗,並描述當時的燈光設計、音樂設計、音效設計、舞臺設計理念與構想。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