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流行音樂產業
收藏、儲存、分享專案
收藏喜愛的專案、日後方便再次瀏覽。如果想微調、編輯可「儲存專案」至我的專案。
利用各大社群分享讓專案內容的能見度更加曝光,同時宣傳作者。
6 流行音樂產業
8 音樂與文化
1 音樂與空間
2 音樂與感知
2 音樂與感知/二、音樂與生活
7 音樂與觀光
3 音樂與展演
4 音樂與電影
隨時隨地掌握教育資訊與動向
{{msg}}
6 流行音樂產業
一 流行音樂文化
流行音樂文化是以詩、歌、曲反映民間生活的音樂文化,加上商業機制與傳播媒體的推廣,逐漸形成流行音樂產業,自19世紀愛迪生發明留聲機以降,隨著工業發展的腳步,進入人們的生活。經過百餘年的演進,各式音樂的元素交互影響,交織出今日豐富多元的流行音樂文化。20世紀初期,由於科技的進步,以及傳播媒體的普及,人們開始追求「純音樂」以外的表演形式。
1980年代之後,以音樂結合影像的音樂錄影帶逐漸風行,成為唱片行銷的重要策略。進入21世紀,隨著網路科技的發達,各式各樣的音樂元素在衝擊、融合、變化後,激盪出更多具特色的音樂類型,造就流行音樂百家爭鳴的空前盛況。
海納百川的爵士樂
(1890-1950)
20世紀初期,美國的音樂喜劇和黑人的繁音拍子在歐洲受到喜愛。自此,西方流行音樂的發展以美國馬首是瞻,美國紐奧良地區的黑人將複雜的非洲節奏融入西方和聲,發展出融合多種音樂元素的新樂種─爵士樂。
20年代,爵士樂手多往北方大城市的夜總會駐場,發展成為大樂團形式。30年代,隨著收音機的普及,流行音樂的傳播更加快速,唱片成為欣賞音樂的重要途徑。此時期的流行音樂受到搖擺樂的影響,出現許多知名的藝人,如阿姆斯壯,他以情感豐沛的沙啞歌聲,將爵士樂的元素注入流行音樂之中。40至50年代的爵士樂發展快速,開創出全新的音樂風格。
艾靈頓公爵
〈It Don’t Mean a Thing〉
商業化的搖滾樂(1950-1960)
二次大戰之後,青少年取代成年人成為流行音樂的主要聽眾。此時期興起的搖滾樂,是一種融合爵士、藍調、鄉村等多種曲風的新音樂,由於歌詞反映校園戀情,演唱方式激情狂熱,受到年輕人的喜愛,取代爵士樂成為流行音樂的主流。
在電影、電視、廣播、唱片的推波助瀾下,搖滾樂手開始跨足歌唱、影視,塑造出許多天王級的巨星,其中最耀眼的當屬美國的「貓王」普里斯萊。
他的曲風廣泛,結合鄉村音樂、白人福音歌曲、黑人節奏藍調,創造出「白人演唱黑人音樂」的新風格,他所主演的電影《鐵血柔情》,其同名的主題曲在電影上映前即熱銷百萬,在其22年的傳奇演藝生涯中,共賣出88張金唱片、67張白金唱片、1100場演唱會、10億張全球唱片總銷售的驚人佳績,成就無人能及。
普里斯萊
〈鐵血柔情〉
音樂錄影帶的出現(1960-1970)
60年代許多電視音樂節目相繼出現,如英國的《流行尖端》、美國的《叫囂》,使之蔚為風行。英國搖滾團體披頭四發行史上第一部音樂錄影帶宣傳影片〈平裝書作家〉,隨著影片在電視上大量曝光,此宣傳手法成為唱片行銷的重要策略。〈平裝書作家〉的成功引起風潮,其中以披頭四〈永遠的草莓園〉的拍攝技術最為創新,其子母畫面的穿插,為當時的典範。
美國ABC電視臺音樂節目《叫囂》,普里斯萊多次擔任節目的特別來賓,此節目於1966年停播。
宣傳影片〈平裝書作家〉
〈永遠的草莓園〉
音樂電視網的成立(1970-2000)
70年代由於音樂錄影帶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各國電視頻道開始增加音樂性節目。1981年全球第一個全天候專門播放節目的音樂電視網在紐約成立,帶動此產業的蓬勃發展。1984年音樂電視網頒發「MTV音樂錄影帶獎」,為流行音樂工業的重要獎項。
80年代音樂錄影帶的蓬勃發展,成為唱片宣傳的主要媒介,創造出許多家喻戶曉的流行歌手,其中以瑪丹娜和傑克森最具代表。1984年,瑪丹娜因〈宛若處女〉的音樂錄影帶獲獎,影片中的「馬甲造形」使她成為流行時尚的指標。
傑克森更藉由音樂電視網的宣傳播放,打破白人壟斷的流行音樂界,將黑人音樂帶入主流音樂市場。專輯同名單曲〈顫慄〉為史上第一支有故事劇情的音樂錄影帶,占據美國音樂排行榜冠軍達37週,並在榜內停留長達122週,是史上唯一連續兩年拿下年度冠軍的唱片。此專輯結合他標誌性的「月球漫步」舞步,以劇中劇方式拍攝。整部音樂錄影帶雖長達13分鐘,但在音樂、音效、服裝、化妝、道具、燈光、氛圍、劇情的設計,無不環環相扣,高潮迭起!
傑克森
〈顫慄〉
80年代之後,集歌、舞、劇於一身的音樂劇,成為人們生活中的重要娛樂,劇場的燈光、布景特效,充滿的感官刺激。音樂劇結合古典與流行音樂元素,取材多元,讓人耳目一新,不但成為20世紀的重要文化產業,音樂劇中的單曲,也成為廣受歡迎的流行歌曲。
知識補給站 流行音樂的翹楚─傑克森
傑克森是美國流行音樂樂壇極具影響力的歌手,一生共獲得19座葛萊美獎、26座全美音樂獎、17張美國告示牌百強單曲榜的冠軍、2次諾貝爾和平獎提名,以及2次進入「搖滾名人堂」等殊榮,全球累積超過七億五千萬的唱片銷售成績。他長年投入慈善事業,固定資助39個慈善機構,贊助總金額達三億美元,是全球捐助慈善事業金額最高的藝人。
網路音樂錄影帶的時代(2000至今)
90年代之後更由於科技的突破,開啟網路媒體的時代,藉由網路影音播放平臺,網友們可將喜愛的音樂錄影帶上傳,供人點閱參觀,經此途徑成名的藝人及音樂錄影帶有威瑟樂團的〈豬肉與豆子〉、30秒上火星樂團的〈國王與皇后〉。音樂錄影帶之后當屬女神卡卡,單曲〈羅曼死〉的音樂錄影帶點閱率是YouTube播放次數非常高的影片。
威瑟
〈豬肉與豆子〉
30秒上火星
〈國王與皇后〉
知識補給站 重要的網路影音平臺
目前全球重要的網路影音播放平臺有〈痞客邦〉(Pixnet)、〈聚友網〉(My Space)、〈臉書〉(Facebook)、〈優吐〉(YouTube)、〈土豆網〉(Tudou)、〈我的影音部落格〉(I'm Vlog)。其中〈優吐〉於2006年被全球最大的搜尋引擎公司─谷歌(Google)併購,成為全球最大的視頻共享社區。
常見的網路影音播放平臺〈聚友網〉〈臉書〉及〈優吐〉
流行樂壇百變天后─女神卡卡,以音樂關注人權、校園霸凌、愛滋病等當代社會議題,為社會弱勢族群發聲,成為新新人類的流行新指標。2011年專輯同名歌曲〈天生完美〉,在發售3小時16分鐘後即登上美國iTunes數位銷售冠軍,又在24小時內榮登23國iTunes數位銷售冠軍,是iTunes史上最暢銷的歌曲,也是告示牌流行榜第1000首冠軍曲。此曲融合多元化的音樂元素,如電子樂、搖滾樂、聖歌、重金屬,以及地下舞曲樂風。卡卡以充滿自信的歌聲訴求人權的平等,跨越種族、語言、信仰、性別、性向的籓籬。
女神卡卡
〈羅曼死〉
知識補給站 新興人類的時尚潮流─女神卡卡旋風
顛覆時尚、逆轉潮流的流行歌手女神卡卡,以前衛的「生牛肉裝」造形出席2010年美國MTV音樂錄影帶獎的頒獎典禮,只為宣告「人權的重要」,引發全球熱切的討論。自2008年首張專輯《超人氣》至今,已創下多項世界紀錄,包括蟬聯英國單曲排行榜156周,打破美國告示牌17年來的點播紀錄,囊括「最佳流行女歌手」等5座葛萊美獎,2010年更入選《富比士》雜誌「全球最具影響力人物」。
女神卡卡榮獲2010年美國MTV音樂錄影帶獎最佳女歌手
二 臺灣流行音樂文化
1895年的甲午戰爭清朝戰敗,在《馬關條約》中將臺灣割讓給日本,百餘年來,臺灣不斷受到外來文化,如日治時期五十年遺留的「東洋風」;戰後駐臺美軍帶來的「西洋風」;國民政府遷臺傳入的「上海風」;80年代風行的「搖滾風」的影響與衝擊,混合臺灣本地的「本土風」,逐漸產生豐富多元的音樂文化形式。
日本殖民統治時期(1930-1950)
臺灣流行音樂起始於1930年代的日治時期,日本政府採取「同化」政策,雖然高度限制傳播媒體的言論與創作自由,但是對於民間音樂文化則採取懷柔政策。1932年上海的黑白默片《桃花泣血記》輸入臺灣,由詹天馬作詞、王雲峰作曲,創作臺語的電影同名宣傳曲,以輕快的「七字仔」來敘述電影劇情,受到極大的歡迎。《桃花泣血記》的成功,使得臺語的電影宣傳曲蔚為風尚,成為唱片界的主流音樂。
此時期臺灣的唱片市場多由日資唱片公司所主導,除了少數日語翻唱歌曲外,各唱片公司也網羅本土音樂人才,強調保有「臺灣味」的創作,產生許多膾炙人口的歌曲,如鄧雨賢與李臨秋的〈望春風〉、鄧雨賢與周添旺的〈雨夜花〉等,此時期的臺灣流行歌曲與臺灣新文學結合,成為極具文藝氣息的臺灣新音樂。
鳳飛飛
〈望春風〉
(最前面那段是原唱者純純的版本)
1937年,日本政府的政治措施轉為高壓的「皇民化」政策,禁止臺語說唱,並限制華語歌曲進口,試圖利用音樂控制人民思想。日本政府挑選當時最流行的〈月夜愁〉和〈雨夜花〉進行改造工作,將原先哀怨緩慢的小調,改造為激昂雄壯的進行曲,勸說臺灣人民為保衛日本而戰。處於全盛時期的臺灣流行音樂在「皇民化」政策中急轉直下,使臺語流行歌曲一蹶不振。
國民政府遷臺時期(1950-1970)
1949年,國民政府遷臺,同年宣布戒嚴,強烈管制歌曲的內容,愛國歌曲與軍歌盛行。在冷戰局勢背後的美國文化成為維持國民黨政權的重要力量。1950年代,美國文化成為進步、新潮的象徵,隨著美軍駐臺而出現的俱樂部、酒吧以及廣播電臺,成為美國文化進入臺灣的重要管道。美國《告示牌排行榜》的暢銷歌曲以及英國披頭四樂團的魅力橫掃全球,深得年輕人的喜愛,開啟臺灣對於西洋流行音樂的鑑賞,成為1970年代「民歌運動」的伏筆,也埋下1980年代臺灣搖滾音樂創作的種子。
國民政府透過華語教育與控制媒體的政策,壓制臺語流行歌曲的發展,在政府的威權下,人們大量以臺語翻唱日本演歌,如改編自〈花笠道中〉的〈孤女的願望〉、改編自〈故鄉夕陽紅〉的〈黃昏的故鄉〉等,使臺語流行歌曲的創作出現斷層並逐漸萎縮。
在華語流行歌曲方面,1949年香港接收上海娛樂事業,成為當時中國電影、文化與流行音樂重鎮,此時期的華語流行歌曲多為經香港傳入的「上海風」,直到1962年臺視開播,製播歌唱節目《群星會》,由臺灣創作的華語流行音樂便逐漸崛起。
知識補給站 華語流行音樂的鼎盛時期
1962年臺視開播,所製播的《群星會》是臺灣電視史上第一個歌唱節目,自開播至1977年結束,共1283集,歌壇進入電視歌星時代。《群星會》時代成名的歌曲有〈綠島小夜曲〉〈不了情〉〈月亮代表我的心〉等。從《群星會》中發跡的歌手有紫薇、謝雷、青山,以及童星鄧麗君等。《群星會》開創華語流行歌曲的盛世,並將音樂版圖擴展至東南亞華人地區,奠定臺灣成為華人流行音樂的中心。
電影插曲片段
〈不了情〉
校園歌曲的創作時期(1970-1980)
1971年臺灣退出聯合國,相繼與美、日斷交,國際空間遭受壓縮,國內則逐漸醞釀「民族主義」的意識型態,政府推行淨化廣播和電視節目的新規定,鼓勵創作激勵人心的歌曲。同年中視推出「金曲獎」音樂節目,喊出「創作我們自己的歌、演唱我們自己的歌」。
1975年楊弦在臺北市中山堂舉辦「現代民謠創作演唱會」,結合流行音樂與現代詩歌,掀起民歌運動。1977年新格唱片主辦「金韻獎歌唱比賽」,鼓勵大學生創作、演唱自己的歌,掀起一股民歌新浪潮。
民歌運動同時也帶動臺灣文壇的「鄉土文學」運動,作家黃春明、簡上仁等,進行田野調查、撰文出書或創作新歌,將老歌如〈農村曲〉〈望你早歸〉〈補破網〉等申請解禁,透過傳播介紹後,再度盛行於民間。
民歌在80年代逐漸被商業化的流行歌曲所取代,但它的支流仍舊延續,受過古典音樂訓練的李泰祥結合通俗歌曲與藝術歌曲,提升流行歌曲的層次,代表作有為歌手齊豫量身定做的〈橄欖樹〉。
民歌運動造就臺灣流行樂界的重要人材,本土唱片公司積極發展制度化的產銷體系,培育出許多創作人才,為臺灣流行音樂產業建立基礎,促成日後唱片工業的發展。
西風東漸的搖滾時期(1980-1990)
60年代的西方搖滾樂風潮,於1980年代影響臺灣流行音樂的創作,羅大佑的專輯《之乎者也》掀起一股黑色旋風的搖滾熱潮。而收錄在第二張專輯《未來的主人翁》中的主打歌〈亞細亞的孤兒〉,歌詞影射臺灣自鴉片戰爭到戒嚴時期的悲情歷史,以及受到政治壓迫人民的無奈心情,曲中更加入嗩吶配器,有別於一般搖滾樂團使用的電吉他,創作出具有臺灣意識的音樂曲風。
知識補給站 〈亞細亞的孤兒〉的創作靈感
歌曲〈亞細亞的孤兒〉創作靈感來自臺灣作家吳濁流的小說《胡志明》。故事敘述一名臺灣青年,在家鄉飽受日本殖民者的欺壓,從日本留學歸來卻被鄉人排擠,赴中國大陸又被視為外來人,在天地間無所適從。羅大佑以此意象描繪出臺灣百年來既無奈又悲哀的歷史。
多元風格的融合時期
(1990-2000)
1987年,臺灣解除長達三十八年的戒嚴,興起的地下樂團藉由音樂創作表達對過去政治壓抑的不滿,興起一股「新臺語歌運動」,成為80年代至90年代臺灣流行音樂的新指標,其中由黑名單工作室所發行的專輯《抓狂歌》,為此時期的臺語歌曲掀起新狂潮。
專輯中的音樂,融合西方搖滾與饒舌風格,摻雜華語和英語的元素,歌詞描繪小市民的率真,跳脫出傳統臺語歌曲的悲情,影響之後的樂團,如陳昇新寶島康樂隊的發展。新臺語歌曲的代表作有林強的〈向前走〉、伍佰的〈少年吔,安啦!〉等。
90年代可說是臺灣流行音樂的融合時期,除了本土新臺語流行歌曲興起之外,國際五大唱片集團看好華語流行音樂的發展,紛紛進駐臺灣,以全球化的商業觀點與雄厚的資金,積極併購本土唱片公司,重新整合臺灣的唱片市場。被併購的唱片公司轉為唱片製作單位,製作旗下歌手專輯。
在五大唱片集團強力的包裝宣傳下,將歌手如周華健、張惠妹等,成功地打入亞洲華人市場,在兩岸三地和東南亞等華語區域發行專輯。此時期的歌手風格多元,除了本土歌手外,尚有港陸歌手、星馬歌手、日韓歌手以及美籍華裔歌手,如李玟、王力宏、陶喆等。
自1992年日本偶像劇《東京愛情故事》在臺灣播出後,「哈日風」逐漸在臺灣成形。隨著各式日劇主題曲在臺灣火紅,日本流行音樂也在臺灣展開。小室哲哉的「小室家族」、安室奈美惠,以及傑尼斯旗下的藝人在臺灣造成旋風,日本偶像歌手大舉入侵臺灣的流行音樂市場。有「日本流行教主」稱號的濱崎步亦將觸角擴及臺灣,成為日本歌手在臺灣唱片銷售的常勝軍。
濱崎步
〈Boys & Girls〉
90年代後期,臺灣唱片市場急速萎縮,滾石唱片公司引進「韓國翻唱曲」策略模式,針對偶像派及實力派歌手做企業化包裝,藉著華人歌手大量翻唱韓曲,再透過媒體的密集播放,來增加市場熟悉度與買氣。徐懷鈺歌曲〈妙妙妙〉翻唱自韓國歌曲〈脫離城市〉,開啟韓國流行音樂的新風潮。
百花齊放的流行音樂市場(2000至今)
進入21世紀後,唱片公司營運模式已從販售音樂,轉型為以藝人價值為核心,推展經紀事務與提供跨媒體的音樂娛樂服務為主要業務。此外,獨立音樂也逐漸和商業接軌,帶給樂迷們更多元化的視聽感受。另一方面,兩岸三地的選秀節目興盛,為華語流行歌壇注入新的生命力。
2000年,周杰倫的首張專輯《Jay》
,其大膽創新的音樂風格,成為新世代華語音樂的指標性人物。從MTV歌唱比賽脫穎而出的蔡依林,專輯《舞孃》充滿國際風情,其多元化的曲風、精進的舞曲詮釋,使她獲得第18屆金曲獎「最佳國語女演唱人」的獎座。
此時期優秀的團體,包含五月天、信樂團、蘇打綠、南拳媽媽等。其中五月天的專輯《時光機》加入印度西塔琴、美式龐克及日系復古風等音樂元素,不僅奪得第15屆金曲獎「最佳樂團」的獎座,也奠定「臺灣第一天團」的地位。
此時期唱片公司的行銷策略以「藝人包裝」為首。由韓國紅進臺灣的男子團體Super Junior以熱門舞曲風格攫取全球年輕人的心;女子團體少女時代則是以輕快舞曲風,外搭修長美腿竄紅,成為年輕人爭相模仿的對象。
三 網路數位時代的流行音樂
流行音樂的興起,源自於留聲機發明後而產生的唱片工業,藉由廣播技術的成熟,廣播電臺成為流行音樂傳播不可或缺的載體。二次大戰後,由於電視的普及,更讓流行音樂行銷發展至前所未有的榮景。而流行音樂的儲存媒介,隨著工業技術的發展,產生唱片、卡帶、雷射唱片等不同階段的演進。
然而,伴隨著網路科技的日新月異,以及音樂壓縮編碼技術MP3的出現,實體唱片被不當轉檔於網路流通的情形日趨嚴重,導致全球實體唱片銷售量出現萎縮,其商業利益面臨極大挑戰。面對流行音樂網路數位時代的來臨,唱片公司從「發行專輯」轉為「製作單曲」概念,開始與數位音樂平臺,如美國的i-Tunes、臺灣的KKBOX、ezPeer等業者合作;同時也自行推出數位音樂平臺,開啟線上付費下載數位音樂內容的機制;此外,更與電信業者合作,推出單曲、手機鈴聲、來電答鈴等下載服務,以各式平臺與載體的數位服務,迎接新時代的挑戰。
隨著實體唱片銷售的逐漸減少,利潤不再是來自於唱片流通的邏輯,經紀公司利用實體與虛擬通路,多角度行銷歌手。近年來更與電視公司合作,舉行選秀比賽,如《英國有人才》《美國有人才》《美國偶像》,臺灣早期的《五燈獎》,以及近年的《超級星光大道》《超級偶像》等節目,藉由電視的播出營造話題,成為行銷素人歌手的助力。
知識補給站 素人歌手的崛起
2007年,英國手機銷售員帕茲在英國選秀節目《英國有人才》中演唱著名歌劇詠唱調〈今夜無人能睡〉,奪得當年度冠軍頭銜,一夕間從「素人」成為當紅歌手。2009年,47歲的波爾,在同一節目中演唱音樂劇名曲〈星光圓夢〉掀起全球素人英雄旋風。「只要有實力,美醜沒關係」,選秀節目藉由評審的質疑、嘲諷,到被優美歌聲震懾而肯定其能力的過程,將「不以貌取人」的概念發揮的淋漓盡致,充滿娛樂效果。
在數位媒體興盛的時代,許多流行音樂歌手或樂團,在數位媒體行銷上大放異彩。觀察歐美市場,音樂影片播放場域逐漸從音樂電視網轉移到YouTube,音樂消費模式也從唱片行轉換到iTunes、Spotify(類似KKBOX的串流音樂)等數位音樂商店。這類的數位科技服務,將影片行銷到雲端音樂平臺,整合建構出整套迥異於過去的行銷邏輯。
知識補給站 關於智慧財產權
隨著科技不斷推陳創新,所衍生之智慧財產權保護,成為各國在推動經濟發展與貿易自由化的過程中,日益重視之問題,更視為國家競爭力之指標。我國於2002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受世界貿易組織協定附件之《與貿易有關之智慧財產權協定》的約束,舉凡生活周遭的音樂唱片、書籍、電影、電腦作業軟體等,其著作權都應受到保護。於民國17年公布的《著作權法》,經歷數次的增修,規範著作、著作人、著作權,以及相關重製、公開口述、公開播送、公開上映、公開演出、公開傳輸、改作、公開展示、發行等項目。自民國86年《著作權仲介團體條例》通過施行之後,臺灣地區目前有:
三家音樂著作仲介團體:
兩家錄音著作仲介團體:
一家音樂視聽著作仲介團體:
換你DIY 流行音樂聆賞的心情記事
音樂無國界,現代人欣賞的音樂種類繁多,由於音樂儲存媒介的便利,以及網路科技的發達,聆賞流行音樂成為許多人生活中重要的娛樂。請同學分享自己最喜愛的(本國或外國)流行音樂歌手與歌曲,將自己的音樂心情記錄下來,並與大家分享你對音樂的看法!
請輸入您的會員 Email 帳號,我們將寄送重設密碼的連結給您。
密碼重設信件已寄送,請儘速前往信箱查看。
感謝您申請成為吉寶知識系統的一員,請前往您剛才輸入的信箱中查收信箱驗證信。
您輸入的電子郵件已經被註冊了,有可能是您之前已經註冊過,你可以
緣會員有意願吉寶知識系統(本系統),經註冊本系統表示您同意會員合約:
雙方合意專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