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音樂在展演中的角色
我們的生活中充滿多彩多姿的展演活動,除了純粹的音樂演出外,音樂也常被應用在影像、舞蹈、戲劇等領域中,呈現多元的面貌。
各式各樣的展演,因性質的差異,內容與表現方式也各不相同,例如: 在鋼琴獨奏會、交響樂團等純音樂性質的演出中,展演的主體是音樂; 在舞臺劇演出中,展演的主體為戲劇; 在舞蹈的發表會上,舞蹈和音樂的相互搭配成為展演的核心; 對於歌劇、音樂劇等綜合性藝術展演來說,則是音樂、文學、戲劇、舞蹈等多種表演類別的總合。
生活中常見的展演活動所涵蓋的內容
從表中,我們可以看見音樂在不同性質的展演中,都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即使是在舞臺劇或是舞蹈的演出,音樂的調性明暗、速度快慢、聲量大小,牽動著演員的情緒表達,或是舞者的肢體展現,襯托出強大的戲劇張力,令觀眾為之感動。
喜歌劇
《費加洛的婚禮》
(Le Nozze di Figaro)
神劇
《彌賽亞》(Messiah)
〈哈利路亞唱〉(Hallelujah)
音樂劇
《歌劇魅影》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二 音樂的跨界
所謂跨界,意指不同領域的藝術相互結合,並發生質變,產生出全新的展演類型,創造出無限可能的豐富變化。我們經常可以看見流行音樂歌手,融合流行音樂與古典音樂,產生全新的演出效。
例如英國流行音樂歌手史汀在專輯《迷宮之歌》,以搖滾樂手法重新詮釋文藝復興作曲家道蘭的歌曲,呈現新的風貌。史汀也在專輯《搖滾交響夢》中,使用交響樂團重新編創他具代表性的流行歌曲,表現出不同音樂風格的跨界面貌。
史汀《迷宮之歌》
〈Can She Excuse My Wrongs〉
史汀《搖滾交響夢》
〈Every Little Thing She Does Is Magic〉
音樂與影像的跨界結合
音樂是抽象的時間藝術,樂音在時間軸中產生,也在時間軸中消逝,藉由聽覺引起共鳴;影像則是具象的視覺藝術,藉著視覺引發感受。當音樂與影像相互結合所產生的質變,不但讓抽象的音樂影像化,影像也藉由音樂的律動,超越畫面所能表達的限制。
1995年,華裔大提琴家馬友友邀請庭園景觀設計師、建築師、編舞家、戲劇演員、歌舞伎演員、冰上芭蕾運動家等六種不同領域的專家,分別以巴赫《六首大提琴無伴奏組曲》為素材,讓巴赫深刻的音樂與六個不同領域的藝術互相激盪,激發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並將他們合作的過程與成果,拍成六套音樂影像跨界作品《巴哈靈感》。
以其中〈六個姿態〉為例,馬友友與雙人冰上芭蕾運動家,將〈第六號大提琴無伴奏組曲〉的六個樂章賦予全新詮釋:
●〈前奏曲〉:仰望
●〈阿勒曼德舞曲〉:內省
●〈庫朗舞曲〉:手舞足蹈
●〈薩拉邦德舞曲〉:手搓揉臉
●〈嘉禾舞曲〉:有禮貌的動作
●〈吉格舞曲〉:飛行、重生
六種姿態分別表現六種生命與精神,並藉著影像與雙人冰上芭蕾,讓音樂詮釋更向前一大步。
音樂、舞蹈與科技的跨界結合
長久以來,音樂與舞蹈有著密切的合作關係;舞蹈家藉著身體的姿態以及節奏的計算,展現出律動的美感。當舞蹈音樂從配樂的次要角色,提升到與舞蹈同等重要的地位,再加入科技元素後所呈現的質變,更是令人驚艷。
例如2009年由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兩廳院)主辦的「臺灣國際藝術節」,以「科技之眼」為主題,使科技躍升舞臺主角,帶領觀眾進入一個身處現實與虛擬的實境。
以當年度藝術節的舞蹈跨界製作《春之祭》為例,奧地利多媒體劇場大師歐伯梅耶將俄國作曲家斯特拉溫斯基的芭蕾舞曲《春之祭》加入3D動畫,運用立體攝影機和電腦運算,將舞者轉移到虛擬的三度空間,利用時間秒差所產生的圖層,及特殊視角來重疊和複製,呈現出有如科幻電影的畫面。
當觀眾戴上3D眼鏡,宛如飄浮在外太空中,看見舞者的肢體被支解後重組,形成奇異的舞蹈景觀,進入一個虛擬的時空幻境。
斯特拉溫斯基芭蕾舞曲
《春之祭》
歐伯梅耶主導的3D版
Pina Bausch
製作 3D《春之祭》
Berlinale 2011
知識補給站 20世紀芭蕾的驚世之作《春之祭》
20世紀初,俄羅斯芭蕾舞團的舞蹈家尼金斯基為《春之祭》編舞,以創新的舞步震撼全世界。《春之祭》的題材來自俄國古代異教的獻祭儀式,以少女作為祭品,在祭壇前狂舞至死後,再獻祭給神。〈獻祭之舞〉為全曲的最高潮,爆炸性的節奏與音堆般的塊狀和聲,詮釋祭典中狂熱的氣氛,極不穩定的變化拍子,配上銅管尖銳刺耳的聲響,象徵少女在狂熱舞蹈中死去。
1913年在巴黎首演時,由於觀眾無法接受前衛的音樂與舞蹈,引起暴動。經過首演的震撼後,《春之祭》逐漸被觀眾所接受,成為20世紀重要的舞蹈作品。
《春之祭》首演時的原始照片(左為編舞者尼金斯基)。舞蹈演員粗野笨拙的動作和激動狂放的音樂觸怒首演時的觀眾,並引發暴動。
雲門舞集的舞作《水月》,自首演以來,場場座無虛席,是臺灣舞蹈家林懷民的經典之作。林懷民從佛教偈語「鏡花水月畢竟總成空」中獲得靈感,以太極引導為舞蹈的依據,由舞者的光影帶動,加上舞臺的明鏡、流水效果相互輝映,如同書法中抑揚頓挫的轉折,行雲流水的飄逸,表現出似真似幻的情境。
配樂採用巴赫《第一號大提琴無伴奏組曲》中的第四首組曲,結合古典音樂和太極動作,舞者從丹田呼吸,沉靜中帶出律動,時而漂浮,時而舞動,在虛實之間運轉,帶出一種奧祕的肢體律動,讓觀眾沉醉在鏡花水月的異想世界中。
知識補給站 雲門舞集
1973年,林懷民成立雲門舞集,為臺灣第一個職業舞團,也是華語社會的第一個現代舞團。團名取自《呂氏春秋》,雲門是中國最古老,從黃帝時代就已經失傳的舞蹈,除了用來敘述充滿中國古典風味的舞步外,更表示舞蹈具書法行雲流水的美感,配上古典和現代音樂的組合,齣齣精彩。
雲門舞者融合古典芭蕾、現代舞步、中國武術、京劇身段、太極導引、靜坐冥想等元素,由呼吸吐納帶動身體的韻律,創造出雲門舞者獨特的舞姿。
音樂與戲劇的跨界結合
音樂在戲劇表演中,扮演極重要的角色;劇場演員的肢體言語,配合適切的音樂,能產生更大的戲劇感染力。音樂與戲劇的跨界結合所產生的質變,為創作帶來更多的創意與發想,這種全新的藝術表現可見於現今國際知名的劇場表演或藝術團體的製作,例如韓國的《廚房亂打秀》、英國的破銅爛鐵、臺灣原住民音樂跨界製作《很久沒有敬我了你》等。
韓國《廚房亂打秀》自1997年首演以來,即受到熱烈歡迎,成為韓國代表性的演出。《廚房亂打秀》應用韓國傳統音樂「四物農樂」的特有節奏,將音樂元素與劇場結合,四名廚師以鍋、碗、瓢、盆、碟、刀為樂器,敲、打、切、剁,交替擊出不同節奏群組,再搭配詼諧的劇情、精湛的舞藝、生活化的場景,巧妙地向觀眾傳遞韓國傳統文化。
《廚房亂打秀》的海外公演獲得熱烈的迴響,2004年2月更以第一個進駐百老匯的亞洲劇團之姿,展開長期公演,不但獲得佳評,也被韓國觀光公社評選為「首爾的十大景點」之一,成為每年吸引眾多國際觀光客在韓國旅遊時的必遊行程。
知識補給站 《廚房亂打秀》劇情介紹
故事是在大型廚房的舞臺背景下進行:四名廚師們正要開始一天的工作,苛刻的主管吩咐一項新任務:傍晚6點前要準備好結婚典禮的餐飲,並要求廚師們傳授廚藝給自己的外甥。帶著不滿的情緒,廚師們開始準備婚禮的餐飲,過程中狀況百出,鬧出不少笑話,最後終於完成婚禮中最重要的蛋糕,而婚禮也順利地舉行。在充滿趣味的故事中,演出者以出神入化的擊樂表演,讓臺下的觀眾讚嘆連連。
2010年由國立中正文化中心製作的「兩廳院旗艦計畫」《很久沒有敬我了你》,是一齣融合電影、音樂、戲劇等形式的跨界製作,內容描述一位年輕的指揮家(簡文彬飾),為了尋找記憶中溫暖的歌聲,來到花東海岸的南王部落,展開奇幻的音樂之旅。劇中的卑南原住民音樂,除了原本單純的吟唱外,也改編為管弦樂曲,由簡文彬指揮國家交響樂團演出,搭配傑出的原住民歌手胡德夫、陳建年、紀曉君、南王姐妹花等人的演唱,是臺灣跨界合作的重大創舉。
知識補給站 《很久沒有敬我了你》背景故事
指揮家簡文彬小時候有個原住民保母,工作時常哼唱著原住民的曲調。簡文彬3歲那年,保母回去探望家人,卻一去不回,從此音訊全無,令簡文彬傷心不已,爸媽只好將與保母有關的照片與物品全部銷毀,以免觸景傷情。隨著年歲的增長,簡文彬漸漸淡忘對於保母的記憶,直到後來母親講起,才知道這是他音樂之路的起點,記憶中保母吟唱的歌聲,開啟簡文彬對音樂的熱愛,驅使他成為職業指揮家。
換你DIY 音樂跨界展演經驗分享
音樂跨界演出的種類豐富,音樂可以與影像、舞蹈、戲劇、文學、電玩、商品發表會等類型跨界合作。你曾在什麼地方看過音樂跨界演出?請寫下所觀賞的表演,是哪一類型的跨界結合?描述演出的特色、演出者與觀後心得,並上臺與同學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