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每年5至10月是食品或食物中毒事件發生的高峰期,營養師指出,炎炎夏日到來,不免俗會吃些冰涼飲品、涼拌食品或冷卻的熟食食物,若食物烹煮及保存不當,容易導致細菌滋生,較易發生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的原因包括:細菌性食物中毒、天然毒素中毒、化學性食物中毒、重金屬食物中毒及類過敏食物中毒等因素,不過夏季常見的食物中毒原因,大致可分為食物被致病菌污染、食物本身的細菌孳生繁殖,以及食品準備不當。
特別是台灣高溫潮濕的環境,加上大多食品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等營養物質作為各種細菌生長所需的養分,並且達到細菌生長條件(食物、酸值、時間、溫度、氧氣、水分),致使細菌繁殖速度加快,稍微保存不慎,食品也較易腐壞。
★策略1:避開食物危險溫度帶
約5~60℃是食物危險溫度帶,許多細菌最適合在此溫度區間快速生長。食材或食品的調理與保存應特別注意溫度控制,熱食恆熱、冷食恆冷。
加熱部分:63℃加熱30分鐘或72℃加熱15分鐘,維持食品中心溫度65℃以上;冷藏5℃以下可抑制病原菌生長;冷凍-18℃以下病原菌無法繁殖。
★策略2:遵守2至4小時法則
烹煮好的食物在室溫下勿超過2小時,應盡快食用或放置冷藏保存;若烹煮好的食物在室溫下超過4小時,則建議食用前需充分加熱,或直接丟棄。
★策略3:記得食物保存時間
米食類食物放置陰涼處,保存期限約1週~3個月、根莖類(如:地瓜)應儲存於陰涼處或冰箱底層;魚、肉類應適量分裝後放置冷藏或冷凍,魚肉類冷藏時間為1至2天,冷凍時間為1至2個月、雞蛋擦拭乾淨冷藏15天、黃豆類製品儲存像豆干冷藏約3天,傳統豆腐冷藏約5至7天,盒裝豆腐冷藏約30至45天。瓜果、蔬菜為3~5天、綠葉蔬菜冷藏5天;乳品類冷藏5~10天食用完畢。油脂類應存放在乾燥陰涼處,開封後建議標示開封日,使用過的油需另外存放,不可倒入新油中,才可以保持油脂的新鮮。
★策略4: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
食物冷藏應將熟食放於最上層,生食放於下層,以避免交叉污染。
★策略5:維持良好衛生環境
無論是儲藏環境或手上細菌會污染食物,從生食傳到熟食。所以食物冷藏及冷凍環境都應維持乾淨,且定期清潔、調理食物前應徹底洗淨雙手、穿戴手套及口罩,避免因飛沫、手部不乾淨或傷口,造成食品或食材的污染,影響食物保存和產生食物中毒的風險。
夏日高溫潮濕,食物容易腐敗、細菌在低溫下也容易孳生,民眾應注意食物的保存,而並非存放在冰箱的食物就一定安全無虞,食用前更要核對保存期限,才不會誤食遭細菌污染的食物。許多人認為「食物放冰箱,絕對不會壞」,其實溫度管理不當,仍可能造成食物中毒。此外,冰箱不是越大越好,甚至要塞滿食物才符合效益,就算是常溫保存食品,開封後也要冷藏保存,並且盡快食用。
【冰箱管理 謹記4錦囊】
1.加註日期,避免食物過期:食物放入冰箱前,應標記食物的有效日期,一般的包裝食品多半有有效期限,可剪下外包裝的品名、保存日期,一起放入密封袋或貼在保鮮盒外,以供辨識。若是生鮮食品或散裝蛋,則應寫上購買日期。
2.常拿食物放外面,保存放裡面:若需長時間保存的食物盡量放裡面,但注意不可擋住出風口,應保持5-10公分距離,較常使用的食物可放置前段容易拿取,如每日所食用的早餐材料等。
3.分裝保新鮮,放七、八分滿:食用過剩下的食物,建議民眾應該養成以密封袋或保鮮盒分裝食物的概念,而千萬不要把冰箱當成儲藏室,將食物塞得滿滿的。建議放七、八分滿即可。
4.生熟食分開放,每周要清洗:火腿、香腸、烤雞、臘肉等經過包裝的熟食,開封後要盡快食用。如果沒辦法一次吃完,建議可以放在保鮮盒裡保存。而為了防止冰箱出現異味,最好每週檢視冰箱內部,將不要或過期的物品清掉。
1.催吐
如食物吃下去的時間在1~2小時內,可採取催吐法。立即取食鹽20克,加開水200毫升,冷卻後一次喝下;如不吐,可多喝幾次,促進嘔吐;也可用鮮生薑100克,攪碎取汁用200毫升溫水沖服。如果吃下去的是變質葷食品,可服用十滴水(藥名)來加速嘔吐。也可用筷子、手指或鵝毛等刺激咽喉,引發嘔吐。
2.導瀉
如果病人服用食物時間較長,一般已超過2一3小時,而且精神較好,則可服用些瀉藥,促使中毒食物儘快排出體外。一般用大黃30g一次煎服,老年病人可選用元明粉20g,用開水沖服,即可緩瀉。對老年體質較好者,也可採用番瀉葉15g一次煎服,或用開水沖服,也能達到導瀉的目的。
3.解毒
如果是吃了變質的魚、蝦、蟹等引起的食物中毒,可取食鹽l00ml加水200ml,稀釋後一次服下。此外,還可採用紫蘇30g、生甘草10og一次煎服。若是誤食了變質的飲料或防腐劑,最好的急救方法是用鮮牛奶或其他含蛋白的飲料灌服。
4.及時就醫
因導致食物中毒的原因錯綜複雜,臨床中毒症狀的輕重不一,故在簡單的急救處理後,如病人的症狀未見好轉,中毒較重者,應儘快送醫院,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