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
茶,由茶樹的葉加工製成的食物,多烹成茶湯飲用,也可以加入食物中調味又有藥用。
作為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之一,飲茶在古代中國是非常普遍的。
唐代開始茶在中國興盛,並傳播到周邊地區,如日本等地,十七世紀茶被帶進歐洲,隨後傳遍世界。
各個民族和地區之間發展出了不同的茶文化,比如工夫茶、茶道、下午茶等等。現今茶樹在世界各國廣泛種植,目前的產茶大國有中國、印度、肯亞、斯里蘭卡等國。
中國
中國的飲茶歷史,飲茶法有煮、煎、點、泡四類,形成茶藝的有煎茶法、點茶法、泡茶法。
依茶藝而言,唐時期流行煎茶道,宋時在有煎茶道的基礎上又有點茶道,明以後才發明了泡茶道。
中國煎茶法
煎茶法是指陸羽在《茶經》裡所創造、記載的一種烹煎方法,其茶主要用餅茶,經炙烤、冷卻後碾羅成末,初沸調鹽,二沸投末,並加以環攪、三沸則止。
分茶最適宜的是頭三碗,飲茶趁熱,及時潔器。而煮茶法中茶投冷、熱水皆可,需經較長時間的煮熬。煎茶法的主要程式有備器、備水、生火煮水、調鹽、投末、育華、分茶、飲茶、潔器。
中國點茶法
點茶,後人稱點茶法,後衍生為日本之抹茶道,是東亞食茶方式之一種。在中國流行於宋代,為宋代生活中的四藝之一,與花藝、鑑古、品香合稱為「四般閒事」。後傳入日本並延續至今,是茶道的主要茶藝。
點茶在明朝及其以後逐漸式微,現流行於日本一帶。
點茶法流程
點茶前須先溫盞,否則茶粉不易浮起。溫盞後將茶末倒茶盞之中,加入熱開水,以茶筅或茶匙在碗中攪拌,使得茶末和水相互混合成乳狀茶液(即所謂擊拂)。
表面呈現極小的白色泡沫,一碗茶之優劣,即以泡沫之分布來判斷。此時倒出茶液,會極為濃稠的黏附碗邊,綿密的湯花,讓古人形容是「白乳浮盞面,如殊星淡月」。
中國泡茶法
明代後,由於製茶工藝的革新,團茶、餅茶已較多改為散茶,烹茶方法由原來的煎煮為主逐漸向沖泡為主發展。
茶葉沖以開水,然後細品緩啜,清正、襲人的茶香,甘醇的茶味以及清澈的茶湯,更能領略茶天然之色香味品性。
泡茶法介紹
泡茶道蘊釀于元朝至明朝前期,正式形成了十六世紀末葉的明朝後期,鼎盛于明朝後期至清朝前中期,流風至今。泡茶道茶藝包括備器、選水、取火、候湯、習茶五大環節。
1.備器:泡茶道茶藝的主要器具有茶爐、湯壺(茶銚)、茶壺、茶盞(杯)等。
2.選水:明清茶人對水的講究比唐宋有過之而無不及。明代,田藝衡撰《煮泉小品》,徐獻忠撰《水品》,專書論水。明清茶書中,也多有擇水、貯水、品泉、養水的內容。
泡茶法介紹
3.取火:張源《茶錄》「火候」條載:「烹茶要旨,火候為先。爐火通紅,茶瓢始上。扇起要輕疾,待有聲稍稍重疾,新文武之候也。」
4.候湯:煮水的程度叫做「湯候」古人對於「湯候」的要求是 有科學道理的,水的溫度不同,茶的色、香、味也就不同,泡出的茶葉中的化學成分也就不同。
鑑別「湯候」的標準,一是看水面沸泡的大小,二是聽水沸時聲音的大小。
泡茶法介紹
5.習茶:
(1)、壺泡法:據《茶錄》、《茶疏》、《茶解》等書,壺泡法的一般程式有:藏茶、洗茶、浴壺、泡茶(投茶、注湯)、滌盞、釃茶、品茶。
(2)、撮泡法:陳師撰於十六世紀末的《茶考》記:「杭俗烹茶用細說置茶甌,以沸湯點之,名為撮泡。」撮泡法簡便主要有滌盞、投茶、注湯、品茶。
(3)。工夫茶:工夫茶形成於清代,流行於廣東、福建和台灣,是用小茶壺泡青茶(烏龍茶),主要程式有置壺、投茶、淋壺、燙杯、釃茶、品茶…等。
臺灣
茶葉被視為相當正式的飲料。在公開的場合中,通常都會以茶來招待來賓;上等的茶葉也是非常好的饋贈禮品。
順應健康飲食的風潮,茶葉也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出現在市面上。不只是茶葉飲料有相當不錯的銷售量,各種點心、麵包、蛋糕等也紛紛將茶葉融入食品之中,創造出新的口味。
近代在台灣社會流行的泡沫紅茶文化是台灣茶文化中一個新的發展,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代表性茶飲珍珠奶茶,已成為台灣的代表性食物之一。
臺灣珍珠奶茶
是一項於1980年代發明及廣傳於台灣的茶類飲料,為泡沫紅茶、珍珠茶飲文化中的一支,將粉圓加入香醇的奶茶中,也尚有珍珠紅(綠)茶、珍珠奶綠(茶)等變種,由於口感特殊,所以受到廣大的歡迎與回響,也成為台灣最具代表性的飲料與小吃之一。
多年來,已經由台灣流行至東亞、歐洲、美國甚至中東國家等地方,近年也成為了網絡爆紅的對象。
日本
茶文化在公元9世紀時跟隨佛教從中國傳入日本,中國徑山茶宴進入日本之後,日本很快就發展出自己的風格與流派。現在的日本茶道分為抹茶道與煎茶道兩種。
日本文化亦對泡茶非常講究,喝茶之道成為日本傳統中的重要禮儀,由於泡製茶葉的手續比較複雜,逐漸演化出一整套儀式,形成日本茶道的各個流派。
日本玄米茶
日本人喝的茶,除了綠茶為主的煎茶,還有混入炒香了的玄米與綠茶配搭而成的玄米茶,以及混和了小麥的麥茶。
玄米茶,日文名げんまいちゃ。玄米茶它以糙米為原料,經浸泡、蒸熟、滾炒等工藝製成的玄米與日式煎茶拼配而成。外觀勻整,黃綠相間,湯色黃綠明亮,既保持有茶葉的自然香氣,又增添了炒米的芳香,滋味鮮醇、適口,使茶葉中的苦澀大大降低,而且茶湯更香濃,不傷腸胃。
西藏
西藏城市中盛行喝甜奶茶。甜奶茶由紅茶、糖及牛奶製成,是從印度、尼泊爾的商人傳進西藏的。拉薩、日喀則等城市中茶館林立,過去茶館主要是貴族、商人及有錢人去的地方,現在則已經是大部分藏民們休閒的好去處。
早上從寺廟磕完長頭後,藏民會到茶館喝杯茶休息;或叫一碗藏麵配奶茶裹腹;與朋友商討事情時,也會在茶館一角坐下。甜茶館於西藏城市裏的功能,就像台灣目前大街小巷中流行的咖啡館吧!
西藏酥油茶
喝得最普遍的還是酥油茶。至於茶葉,一般選用的是緊壓茶類中的普洱茶、金尖等,因這種茶葉會壓成磚狀收藏,故藏族人又稱之為"茶磚"。
首先要把磚茶砸開,放到水壺中,加清水用火煮,煮沸幾分鐘後,加入食鹽及牛奶、羊奶或酥油,製成酥油茶;有些地區也放核桃碎。奶茶可以幫助消化,因此牧民有一日三餐茶,一頓飯的習慣,每日清晨,家庭主婦都要準備好奶茶。
印度
印度有一種茶品,一般人稱為「Masala Chai」,就是印度香料茶或稱為印度奶茶。
是一種以紅茶葉為主,再加入香料及藥草調味的飲品,其特色為濃郁的香味。源自於印度,目前已為世界所盛行的飲品。傳統以綠色小豆蔻莢、肉桂、丁香粉、薑及黑椒粒與紅茶葉熬煮,但現今已有茶包、沖泡粉及濃縮粉的形式。
土耳其
在土耳其,到處都可見各式各樣的茶店、咖啡室、露天茶座等地方供應土耳其國民飲料—「土耳其紅茶」。
土耳其紅茶用特殊的上下分層茶壺、按一定的比例沖泡開來後,不加奶、杯盤上準備兩顆方糖,這也是土耳其茶特有飲茶文化,再依個人喜好加入甜甜的方糖,就成了一杯聚會用餐、生活或工作閒暇之餘處處可見的飲品。
土耳其蘋果茶
土耳其人愛好甜食,有些人喝茶時甚至先將方糖含在口中,然後再飲茶。愛喝茶的土耳其人在相親時女方當然也要給男方一杯茶,有一個習俗是,當女方鍾情男方時會在茶中加入很多糖示意,相反,則加入鹽巴。
有著溫和果香的蘋果茶是土國人專門招待客人的飲料,其原料來自果乾,也有提煉成即溶粉末狀,前者需要沸水烹煮,後者沖泡方便。
俄羅斯
俄國氣候寒冷,能以隨時可以加熱、保溫的茶炊沖泡紅茶是他們的傳統。
俄羅斯茶炊多為銀製或銅製,功能在於供應泡紅茶時所需的熱水。茶炊的內部有一金屬製的中空導管,使在其中燃燒木炭,以便煮沸茶炊中的熱水。熱水鍋爐上方有導管,可使鍋爐中的蒸氣直通茶炊上方放置的小茶壺,並加以蒸煮,如此便可煮出濃郁的紅茶。
俄羅斯果醬茶
也許是因為氣候使然,俄國人嗜甜,認為「無甜不成茶」,喝茶總要加很多糖,因此在茶桌上除了檸檬片之外,就是不同的蜂蜜與果醬。蜂蜜主要是用來代替糖,而果醬不是直接加入茶中,因為俄羅斯人認為茶會破壞果香,所以正確方式是將果醬裝在小碟子裡,含一口果醬後再喝上一兩口茶,讓果醬的香氣與茶香在口中漸漸融合,讓味蕾有時間慢慢感受兩種香氣相容的滋味。
除此之外,俄國人也會在茶中加入牛奶或鮮奶油,冬天時還會加點萊姆酒或白蘭地。
摩洛哥
摩洛哥地處非洲西北部地區,氣候終年乾燥炎熱,又由於摩洛哥屬伊斯蘭國家,當地人都不飲酒,茶這種既能提神醒腦又可消暑解渴的飲料便成為了他們日常飲品。茶在摩洛哥人的飲食文化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摩洛哥薄荷茶
也被稱為MoroccanWhiskey(摩洛哥威士忌)摩洛哥人喝茶不是沏茶,而是煮茶。先將水倒入壺裡,燒開,然後加入茶。說是「薄荷茶」,其實是由薄荷與綠茶混合調製的。
最正宗的摩洛哥薄荷茶是不放方糖的,而是放摩洛哥當地的糖。這種糖塊的形狀如同一支雪茄,上端細下端粗,一塊大概有2公斤重。泡茶之前,婦女們用一個小錘子把巨大的糖塊敲碎,裝入糖罐里。他們認為,只有這樣的糖,才能做出最好的摩洛哥茶。
英國
英國人多喝紅茶,茶種包括英國早餐茶和格雷伯爵茶,由中國傳入的茉莉茶,以及日本傳入的綠茶,也成了英國茶的標準部分。
英國人喝茶,頗成癡好,也十分隆重,早上一醒來,清晨6點,空著肚子就要喝「床茶」,上午11點再喝一次「晨茶」,午飯後又喝一次「下午茶」,晚飯後還要喝一次「晚茶」。就是說,正規的,一天起碼4頓。
英國下午茶
英國人泡茶是泡茶葉末,連袋一起放在熱水杯裡,不是以水沖茶,而是以茶袋浸入熱水裡,一小袋茶只泡一杯水,喝完就丟棄。
在英國,飲茶的方式多種多樣,但主要的茶飲料仍然是奶茶和檸檬茶。茶在英國也不僅僅是一種飲料,更成為下午茶的代稱。
美國
美國人飲茶講求效率、方便,不願為沖泡茶葉、傾倒茶渣而浪費時間和動作,他們似乎也不願在茶杯裡出現任何茶葉的痕跡,因此,喜歡喝速溶茶,這與喝咖啡的原理幾乎一樣。
除源自於歐洲的西方茶文化外,美國市場上的東方茶(烏龍茶、綠茶等)有上百種,但多是罐裝的冷飲茶(檸檬紅茶)。
美國冰茶
美國人與中國人飲茶習慣不同,飲冰茶可以被認為是美國茶文化中的特徵。冰茶比熱茶更受歡迎。飲用時,先在冷飲茶中放冰塊,或事先將冷飲茶放入冰箱冰好,啜飲涼齒爽口,頓覺胸中清涼。
另外除了預裝茶外,美國很多餐廳也以茶作為主要飲料,而美國人有在任何茶(包括東方茶)加上糖之習慣。
德國
1657年茶葉出現在德國的藥店,但是除了東弗里西亞(今下薩克森)一帶地區之外,沒有贏得德國人太多的興趣。
德國人也買中國茶葉,但居家飲茶是用沸水將放在細密的金屬篩子上的茶葉不斷地沖,沖下的茶水通過安裝於篩子下的漏斗流到茶壺內,之後再將茶葉倒掉。與東方茶相較,德國茶味道較為清淡。有中國人到德國人家做客, 發覺其茶味淡顏色也淺,一問, 才知德國人獨具特色的「動茶」習慣。
德國花茶
德國人喜歡飲「花茶」。但德國的「花茶」與中國花茶完全不同,是用各種花瓣加上蘋果、山楂等果乾製成的,裡面一片真正的茶葉也沒有,追求花瓣之真實,真正是「有花無茶」。德國花茶沖泡後呈現鮮艷紅色,花青素含量十分豐富,但飲時需放糖,否則會有些澀味。
阿根廷
去過阿根廷的人都知道,隨處都可見到阿根廷馬黛茶,這種平民且普遍的馬黛茶是阿根廷的「國寶」,在當地語言中「YerbaMate」就是「仙草」「天神賜茶」的意思,與中國綠茶、咖啡
並稱為世界界三大茶。
阿根廷馬黛茶
阿根廷及其他拉丁美洲人愛喝馬黛茶,馬黛茶是當地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飲料。當地人傳統的喝茶方式很特別。
一家人或是一堆朋友圍坐在一起,一把泡有馬黛茶葉的茶壺裡插上一根吸管,在座的人一個挨一個地傳著吸茶,邊吸邊聊。壺裡的水快吸乾的時候,再續上熱開水接著吸,一直吸到聚會散了為止。
埃及糖茶
喜歡喝濃厚醇洌的紅茶,但他們不喜歡在茶湯中加牛奶,而喜歡加蔗糖。埃及糖茶的製作比較簡單,將茶葉放入茶杯用沸水沖沏後,杯子裡再加上許多白糖,其比例是一杯茶要加三分之二容積的白糖,讓它充分溶化後,便可喝了。
茶水入嘴後,有粘粘糊糊的感覺,可知糖的濃度有多高了,一般人喝上二三杯後,甜膩得連飯也不想吃了。埃及人從早到晚都喝茶,無論朋友談心,還是社交集會,都要沏茶,糖茶是埃及人招待客人的最佳飲料。
南非國寶茶
路易波士茶是一種產於南非的飲品,是由豆科灌木、針葉狀的抗酸性植物製作而成。有改善失眠、舒緩皮膚不適、預防糖尿病等功效,是無咖啡因的天然飲品。
據說在130年前,瑞典植物學家卡爾在採集南非植物品種的時候,曾目睹了土著人採集、發酵茶葉的製作過程。1904年,俄羅斯植物學家本傑明意識到這種土產茶可以作為商品推廣到更大的範圍,而且它的健康功能也將得到證實,因此他將路易波士茶推向了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