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最早的歷史時期,主要的生產工具是石器。而使用石器的時代,稱為石器時代,又可分為舊石器時代與新石器時代。
◎舊石器時代是指用打製的方法製成比較粗糙的石器,人類使用舊石器的時代約長十萬年;新石器則是指在打製的基礎上在加模製過程的石器。
種類
石器主要是利用石頭的刀和尖韌處作為工具使用的,按其用途不同,可分:砍砸器、刮削器、尖狀器等種類,其名稱有石斧、石錛、石鏟、石鋤、石刀、石鎌、石鑿、石矛、石球、石模盤及石膜棒等。
製作
1. 打擊:敲擊斷面始知整齊,以符合所需形狀和用途的要求。
2. 琢製:為了平整或是實用的需字型要。
3. 磨製:為了使之光華美觀及工整、鋒利。
4. 鑽孔:以便裝柄,便於攜帶。
石材選擇
石材的選擇非常注重硬度、形狀和紋理,例如:石斧和石錛的石材硬度較大、石鏃的硬度較小,則是從實用的角度出發,以提高使用率;石斧選用長形的石塊,稍加打磨即可使用;石刀則是片狀,多選自片頁岩,以便於剝物。
◎《詩經》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描寫,這種切、磋、琢、膜,具體地反映了雕刻工藝的製作過程。
◎《考工記》有「刮磨之工五,玉、櫛、雕、矢、磬」:玉、磬是玉石工,雕、矢是石工也是骨工,櫛是骨工或木工。
◎商代的雕刻工藝十分發達,有石雕、玉雕、牙骨雕等等。
◎在殷墟曾發現各種大理石雕刻,有坐人、虎首人參怪獸、虎、牛、鴟鴞、鷺鷥、禪、挖等。這些大小圓雕手法簡樸、形象生動。此外,還有饕餮紋石皿、羊耳夔紋石壺。
◎1950年在安陽五官村大墓出土的虎紋大石磬,它用雙鉤線刻,表現一個張口伸腰的虎形,虎身佈滿裝飾斑紋,是一件精巧的石雕珍品。
商晚期-石調色盤
白大理石類,表面多黃赭色,局部輕微風化。器身琢作一上大下小的方柱體,上面有四個圓筒形凹槽,正中央有一小圓凹。方柱體的外壁,刻兩道各三組凹弦紋。方柱體之下端,有四短足。柱體之一側,伸出一有長頸的牛頭,牛角向後,眼、耳鼻頭的雕琢,簡單自然。整體造形有似一體軀成方柱體的老牛。不確定其真實功能,一般稱之為「調色盤」。
◎漢代的石雕的發展十分興盛,尤其是東漢時期,漢代的石雕,按表現方式可分為「圓雕」和「平雕」兩大類。
◎漢代的石雕,數量很多、題材豐富,多以平雕為主,表現出一定情節內容的,稱之為「畫像石」,實際上是祀堂墓室等建築的裝飾畫,表現出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及思想。
圓雕
◎指具有三空間的立體雕刻,漢代圓雕往往利用石頭的自然形狀,簡單幾筆略加雕飾,既表現出物象的性個特徵,又具有質樸古拙的裝飾效果。
◎其代表作為陝西興平線霍去病墓的石人、石鼠、臥虎、臥牛、奔馬、馬踏匈奴(左圖)等等。
平雕
◎指平面淺雕,有平面陰刻、陽刻等,平面陰刻可以孝堂山石刻為代表,以線條表現物象動態;陽刻則以武氏祠石刻為代表,以保留物象的線或面,而把其餘的部分刻掉。
◎右圖:該石闕由基座、闕身、櫨鬥、闕頂組成。重簷平伸,頂刻四坡瓦壟,傍依單檐子闕,通高4.30米,基座各寬2.58米,厚1.4米,通體刻畫像及花邊紋飾。
◎清代著名的石雕有端硯、歙硯、清田石雕、壽山石雕、菊花石雕等等。
◎端硯產於廣東端州,是歷史悠久的石雕工藝,唐代已是著名的產品,雕課題才有花鳥、蟲魚、雲龍,丹鳳、蝠鼠、山水、人物等。
◎石料除了色彩,如白、青、紫、褐色等,還由於它在石質中天然形成的各種「眼」,即斑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