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畫與一般繪畫相同,彈性空間很大,可以作為學生探索內心世界的藝術表現,也可利用版畫來進行實用性的創作,例如卡片、海報或藏書票等。版畫的多樣、表現技法富變化,能使學生有興趣去嘗試,從製版的辛苦與好奇,到完成印刷的喜悅,往往能使學生找到創作的信心與樂趣。
考慮各校環境與設備的差異,教師可設計適合的版畫媒材與主題從事教學。
以下介紹常用的一些版畫教材:
凸版、凹版、平版、孔版
凸版
(1)木版畫:傳統的木版或三夾版因為版材較硬不易下刀,現在常用密集版來替代,密集版沒有紋路,且材質較鬆,容易雕刻。木版雕刻(橡膠版亦同)常用的刀為三角刀與圓口刀,三角刀適合表現直線與纖細線條,圓口刀適合表現曲線與柔和的感覺。使用這兩類型刀時,刀法向前推刻,要留意刀口向外,以免受傷.斜口刀適合用來表現細線條,平口刀則可用在大面積的推除上。除了上述雕刻刀,鐵釘或其他硬物等,也可以在版上製造出特殊的紋理。木版製版完成後,要以洋乾漆塗布版面,晾乾後再開始印刷。
凸版
(2)橡膠版:橡膠版的材質較為柔韌,所以必須使用較銳利的刻刀,否則不易雕刻。橡膠版的優點在於輕便且容易清洗,相當適合作為單版複刻使用,但缺點在於容易變形、不適合大量印刷。
凸版
(3)紙版與實物版:厚紙版的價格較低,使用美工刀即可割製,是十分便利的版材。
此外紙版易於結合其他實物,例如運用白膠、黏貼其他材質(黏貼高度不宜過厚,不易印刷)製造凹凸肌理,很具實驗性與表現性。
凸版
(4)保麗龍版:奇異筆可以腐蝕保麗龍,利用奇異筆直接在保麗龍版上刻畫製造圖案,壓印水性顏料轉印於紙面上,可以製作書籤、卡片或花紋包裝紙等,是一種十分簡便且可以快速複印圖案的方式。
凹版
凹版以銅版畫最具代表,但是技法較為複雜,材料費昂貴,初學者可以以壓克力版來嘗試凹版創作。準備的工具有壓克力版,刻劃線條的鑽子、鋼針、筆刀等尖銳工具,壓克力版的邊緣宜用銼刀或砂紙磨成45度角,以避免刮傷滾筒或紙面。刻版的方式是直接以銳利的工具在版上刻繪,也可以用砂紙或其他工具在其上作出不同的紋理。製版完成後,要以酒精將版面殘屑清理乾淨,之後再開始印刷。
凹版
以滾筒滾上油墨填滿凹痕部分後,再用舊報紙或漿過的紗布將版面平滑地方的油墨擦拭乾淨;印刷的紙張須先打濕,置於報紙上吸去多餘水分。印刷時先將版置於壓印機上的對位紙,再把紙張覆蓋於版面上,蓋上毛毯後以版畫機壓印。
平版
傳統平版版材以石版和鋅、鋁金屬版為多,石版價格昂貴不易取得,可以鋁版或平版代用紙(Litho Paper)方便學生課堂上使用。
平版版畫繪畫性特別強,能完全傳達繪圖的筆觸、明暗、質感等,可以省去製版時刻版的辛苦。
平版
(1)鋁版:以粗砂紙沾水,將鋁板表面均勻磨粗至金屬版光澤面消失,再把版面晾乾。直接以油蠟筆或油性顏料在版上描繪圖案,圖案描繪完畢後要上一層阿拉伯膠(最好靜置一天)。之後以沾水海棉將親水性阿拉伯膠擦拭乾淨,讓版面留下一層薄而均勻的水分,接著滾上油墨。滾完油墨後可以明顯發現,有水的地方不沾油墨,而原先蠟筆描繪的地方會沾附油墨,經版畫機壓印後,蠟筆畫過的圖形就會顯現出來。這種版的缺點在於無法大量印製。
平版
(2)平版代用紙:用蠟筆或汽水墨在平版代用紙上描繪,接著以海綿沾Litho-Solution(Litho平版代用紙專用之溶劑),全面塗布版面,靜待5~10分鐘化學作用後,以橡膠滾輪將油墨薄塗於版上,來回塗布4~5回,最後再以版畫機壓印即可。如果Litho-Solution溶劑乾了,必須再次塗布。印製過程如畫面需要加筆,必須等版乾了,依循一開始的步驟依序進行。特別注意平版主要利用油水不相融的原理印製,所以印墨必須是油性版畫油墨。
孔版
孔版印刷原理簡單且製版容易,印刷大小不受限制,除平面材料外,曲面物也能印刷,無論水性或油性顏料都能印製,顏色鮮豔易套疊,製版時更不需考慮左右相反的問題,所以許多的應用美術,例如海報、名片、旗幟等,多以絹印為主要版材。
孔版
絹印的主要製作流程如下:
(1)繪製黑稿:將設計好的原稿,在透明膠片或描圖紙上繪製,使圖案部分變黑不透光。
(2)曝光製版:以刮槽將感光乳劑依75度角均勻塗抹在絹網表面,正、反面各一次,之後陰乾備用。將黑稿、絹網、黑布由下而上逐層密合疊起,置於感光檯上進行曝光,曝光時間約60~90秒,曝光完成後將絹網移至水槽沖洗後晾乾,即可製版完成。
孔版
(3)印刷:在絹網內放入油墨,以刮刀將油墨刮過網框,使油墨轉印於被印物。
除了上述曝光製版的方式,也可使用卡點西德代替,做出色塊分明的絹印。只要把圖稿繪製於卡點西德上,將圖案部分刻掉,再將卡點西德牢貼於絹版上,即是製版完成。這是相當簡易、實用性極高的的孔版製作方式。
上述 的版材多為製作方便且較易購買,國內目前有一些版畫工作室,不僅是藝術家創作交流的場所,也提供大眾學習的環境,例如AP版畫創作空間、互動版畫工寮、火盒子版畫工房等。
此外,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設有版畫藝術研究所,定期舉辦各類版畫研習,是老師們學習精進的好地方。
楊柳青版畫
楊柳青年畫為中國著名的民間木版年畫。它繼承了宋、元繪畫的傳統,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畫、工藝美術、戲劇舞臺的形式,採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繪相結合的方法,創立了鮮明活潑、喜氣吉祥、富有感人題材的獨特風格。在中國版畫史上,楊柳青年畫與南方著名的蘇州桃花塢年畫並稱「南桃北柳」。
楊柳青年畫的製作方法為「半印半畫」,即先用木版雕出畫面輪廓線條,然後用墨印在紙上,套過兩三次單色版後,再以彩筆染上顏色。楊柳青年畫既有版畫的刀法韻味,又有繪畫的筆觸色調,形成與一般繪畫或其他年畫不同的藝術特色。楊柳青年畫的題材多樣內容豐富,尤以反映現實生活、時事風俗、歷史故事等題材為特長,所以廣受大眾的喜愛。
桃花塢年畫
桃花塢木刻年畫是中國江南一帶民間木版年畫,因在蘇州桃花塢地方生產而得名。
始於明朝中葉,盛行於清初至太平天國時期,和天津楊柳青年畫齊名,有「南桃北柳」之譽;多在印出墨線後由人工填色而成,色彩誇張,氣氛熱烈。
早期,以反映城市生活為主,風格雅致,受文人歡迎,與明代文人的發展有關係。清代雍正、乾隆年間大量外國傳教士到了中國,蘇州開放、兼容,在保留傳統作品時,又出現了大量銅版西洋繪畫風格的作品;鴉片戰爭後,機器印刷畫進入中國,衝擊木刻年畫,使其逐漸喪失城市市場,走向農村,以反映農民生活為主,比較熱鬧和喜慶。
日本浮世繪
「浮世繪」是日本美術中最具國際代表性的藝術。「浮世」兩字源自於佛教用語,泛指人生世界的林林總總,亦即眼見耳聞的社會百態。浮世之名,描繪當下時代的庶民生活,或者極富情慾的藝妓、歌侶;更重要的是浮世繪結合版畫技術,在畫家完成後,可以刻版複印,大量上市。
浮世繪是以木版刻畫大量印製,價格極為低廉,一向重視包裝藝術的日本商人喜以浮世繪來包裹陶瓷、珍玩實不足為奇。
「最早期的浮世繪便以美人繪和役者繪為主,花鳥、傳統祭祀慶典、歷史故事、神話等也是常見的題材;發展至後期,風景畫成為浮世繪創作的主流。江戶時代的日本人已經很熱愛旅行,風景繪不單是藝術品,也可以說是那個時代的明信片及旅遊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