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史上第一次有人以手繪油畫的方式製作動畫電影,《梵谷:星夜之謎》每一分鐘有12幅油畫呈現動作,透過梵谷自己的畫作詮釋他充滿爭議的一生。
收藏、儲存、分享專案
收藏喜愛的專案、日後方便再次瀏覽。如果想微調、編輯可「儲存專案」至我的專案。
利用各大社群分享讓專案內容的能見度更加曝光,同時宣傳作者。
這是史上第一次有人以手繪油畫的方式製作動畫電影,《梵谷:星夜之謎》每一分鐘有12幅油畫呈現動作,透過梵谷自己的畫作詮釋他充滿爭議的一生。
「蝶古巴特」能令普通乏味的物品變得華麗,甚至令一件沒用的東西或舊物化腐朽為神奇。沒有畫畫天份也可造出漂亮的工藝品,美觀和實用集於一身,因此深受大眾歡迎。
隨時隨地掌握教育資訊與動向
{{msg}}
這是史上第一次有人以手繪油畫的方式製作動畫電影,《梵谷:星夜之謎》每一分鐘有12幅油畫呈現動作,透過梵谷自己的畫作詮釋他充滿爭議的一生。
梵谷:星夜之謎
梵谷:星夜之謎 Loving Vincent
2017安錫影展觀眾票選獎、2017上海電影節最佳動畫。
耗時6年、125位藝術家製作6萬5000幅油畫完成。
梵谷最後一封書信寫道:「我們只能透過繪畫表達自我。」於是藉他的畫作,
講述文森梵谷的真實故事。
片長:95分 上映日期:2017/10/20
2012年,英國的電影工作室BreakThru Films和Trademark Films開始籌拍一部名叫《Loving Vincent》的動畫電影,以梵谷8年來的800封信件、860幅油畫、1026幅素描以及他生命中的20位人物來探索梵古的精神世界與死亡之謎。
劇情簡介:
再沒有別的藝術家像梵谷一樣,擁有這麼多的戲劇性的傳說。關於他的真實樣貌,人人眾說紛紜,有人描述他為殉道者、是好色之徒、無所事事的傢伙、既是瘋子也是天才。而我們唯一能藉由他與弟弟西奧及親友間的往來信件一窺他真實的樣貌,但由於時間的推演,實情也越發撲朔迷離。
在梵谷的最後一封書信中他寫道:「事實是,我們只能透過繪畫表達自我。」於是我們決定遵循他的話語,藉由他的畫作講述這段關於文森梵谷的真實故事。
幕後製作
全手工油畫製作,其耗時耗費之龐大是可以想像的;他們會先讓演員們在綠幕上演出,將演員的動作描繪成黑色輪廓、並投影到畫家的畫板上;畫家們在繪畫過程,一邊以相機拍攝,之後將畫作集結起來加以剪輯,史上第一部油畫動畫電影於是誕生。
這部以油畫製成的迷人之作,讓你帶著梵谷為何而死的懸念尋找線索,拼湊出他為何而生的戲劇化人生。
如果你還有著易受觸動的善感思維,與感性略勝理性一籌的浪漫細胞,或許你會愛上《梵谷:星夜之謎》。
延伸參考: http://app2.atmovies.com.tw/eweekly/XY1710203327/
文森·威廉·梵谷(荷蘭文: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是位荷蘭後印象派畫家。他是表現主義的先驅,並深深影響了二十世紀藝術,尤其是野獸派與德國表現主義。梵谷的作品,如《星夜》、《向日葵》與《有烏鴉的麥田》等,現已擠身於全球最具名、廣為人知與昂貴的藝術作品的行列。
梵谷的早期生活,堅決投身於從事藝術品商人的工作。經歷了短暫的教職生涯後,他成了貧困的傳教採礦工人。直到約莫27歲時,梵谷才開始了他的畫家生涯;然而,在他生前的最後十年間,卻創作了超過二千幅畫,包括約900幅油畫與1100幅素描。梵谷早期只以灰暗色系進行創作,直到他在巴黎遇見了印象派與新印象派。
早期作品
《吃馬鈴薯的人》 (The Potato Eaters) 這幅畫裡,梵谷用粗陋的模特兒來顯示真正的平民。畫家自己說,“我想傳達的觀點是,借著一個油燈的光 綫,吃馬鈴薯的人用他們同一雙在土地上工作的手從盤子裏抓起馬鈴薯 - 他們誠實地自食其力”。該畫作 是梵谷在北布拉班特居住時的作品,也是畫家自認爲其最好的作品。
1885 年 油彩‧畫布,82 x 114 公分 梵谷博物館,阿姆斯特丹﹝Amsterdam﹞,荷蘭
巴黎時期
梵谷融入了他們的鮮豔色彩與畫風,創造了他獨特的個人畫風,1886 年,梵谷回到巴黎和弟弟西奧一起工作,由於西奧當時主持的畫廊全力支持新派畫,因此他認識了土魯茲-羅特列克﹝Toulouse-Lautrec﹞、畢沙羅﹝Pissarro﹞、竇加﹝Degas﹞和高更﹝Gauguin﹞,同時也接觸到許多印象派畫家作品。因此這時期,他繪畫的題材和用色有了全然的變化;他採用印象派畫家的技法,曾一度傾向秀拉﹝Seurat﹞的點描法,題材則轉向花卉、巴黎景物、人像畫及自畫像,這種轉變使他嘗試到新的觀念。
阿爾時期
1888 年,梵谷前往阿爾﹝Arles﹞,他畫了很多色彩明亮、生動、充滿情感及對光的表現的風景畫和人像。不久高更也前去同住,使他的作品明顯受到綜合主義﹝Synthetism﹞的影響,其特色是造型簡化,少用混色。1888 年 12 月,梵谷精神變得錯亂,一直到他去世之前,不斷遭受間歇性精神病的折磨。在聖雷米﹝St Remy﹞和奧文斯﹝Auvers﹞,梵谷完成的作品中使用鮮活的色彩、陰鬱而如火焰般的筆法,充分顯露出他深受折磨的精神狀態。
1890年7月27日傍晚,散步时用左輪手槍自杀,29日傷口感染而死,终年37歲,7月30日葬于瓦茲河畔歐韋的公墓。一生在支持文森特的弟弟西奧由於過度悲痛和精神失常在1891年1月25日逝世,死後葬於其兄墓旁。
梵高一生中的核心人物是他的弟弟西奧,其從不間斷、無私的提供梵谷經濟資助。有種說法是梵高生前出售的畫作《紅色的葡萄園》也是由他的弟弟拜託友人購得。他們終生的情誼可於他們在1872年8月前往來的多封書信間查證。
割耳事件
梵谷在1888年2月赴法國南部的阿爾旅居。他租賃房屋,此建築出現在同名畫作《黃房子》中,高更於10月來訪,12月離去,隨後梵谷的左耳於1888年12月聖誕節被割去一大半。普遍認為,梵谷由於與好友高更發生爭執,高更憤怒之下離他而去。梵谷因情緒激動而導致精神失常,於12月23日晚揮刀割掉自己的左耳。關於割耳事件的原委,學術界也有不同說法。但此一論點爭議性頗高,因此此事件目前尚無任何可靠解釋。
他在1890年5月21日去巴黎北部村莊瓦茲河畔歐韋接受保羅·嘉塞(Paul Gachet)醫生的醫治。
老者頭像 Head of an Old Man
年 份:1885 畫 作:油彩.畫布 Oil on canvas 尺 寸:44.5 x 33.5 cm 藏 處:荷蘭阿姆斯特丹梵谷美術館 Van Gogh Museum, Amsterdam
含著香煙的骸骨 Skull of a Skeleton with Burning Cigarette
年 份:1886 畫 作:油彩.畫布 Oil on canvas 尺 寸:32 x 24.5 cm 藏 處:荷蘭阿姆斯特丹梵谷美術館 Van Gogh Museum, Amsterdam
陶器和瓶子
Still Life with Earthenware and Bottles
年 份:1885 畫 作:油彩.畫布 Oil on canvas 尺 寸:39.5 x 56 cm 藏 處:荷蘭阿姆斯特丹梵谷美術館 Van Gogh Museum, Amsterdam
飛狐 Flying Fox
年 份:1885 畫 作:油彩.畫布 Oil on canvas 尺 寸:41 x 79 cm 藏 處:荷蘭阿姆斯特丹梵谷美術館 Van Gogh Museum, Amsterdam
蒙馬特的假期 Holiday at Montmartre
年 份:1887 畫 作:畫布上油彩 Oil on canvas 尺 寸:34.5 x 64.5 cm 藏 處:荷蘭阿姆斯特丹梵谷美術館 Van Gogh Museum, Amsterdam
農舍 Farmhouse in Provence
年 份:1888 畫 作:畫布上油彩 Oil on canvas 尺 寸:46.1 x 60.9 cm 藏 處:美國華盛頓區國家畫廊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at Washington,DC
在阿爾的臥室(The Bedroom at Arles)
1887 年 油彩‧畫布,72 x 90 公分 梵谷博物館,阿姆斯特丹﹝Amsterdam﹞,荷蘭
咖啡店女老闆 Agostina Segatori in the Cafe du Tambourin
年 份:1887 畫 作:油彩.畫布 Oil on canvas 尺 寸:55.5 x 46.5 cm 藏 處:荷蘭阿姆斯特丹梵谷美術館 Van Gogh Museum, Amsterdam
雨中橋 The Bridge in the Rain (after Hiroshige)
年 份:1887 畫 作:油彩.畫布 Oil on canvas 尺 寸:73.0 x 54.0 cm 藏 處:荷蘭阿姆斯特丹梵谷美術館 Van Gogh Museum, Amsterdam
坦根畫像 Le Pere Tanguy
這是巴黎時期末的作品。關於唐基老 爹的肖像畫,除此之外尚有兩幅,其中的一幅是在同一時期畫的,有同樣的姿勢,相似的背景; 而稍後所畫的另一幅唐基老爹,使用深藍與紅褐色,背景的浮世繪配置方法跟這一幅也不同,整個的感覺更為強烈(尤其是色調和彩度)。這幅畫的構圖較有統一感,與浮世繪的柔和調子和下端的裝飾圖案非常調和。唐基老爹是當時蒙馬特的小畫具商,他的性格親切而溫和,對於未成名的畫家時加關照,他的店時常成為印象 派畫家停留的所在,包括畢沙羅、塞尚和高更也常在他的店裡出放。唐基老爹在店內也懸掛了梵谷的畫。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kxJaEj.html
年 份:1887 畫 作:油彩.畫布 Oil on canvas 尺 寸:92 x 73 cm 藏 處:法國巴黎羅丹美術館 Musee Rodin, Paris
夜晚露天咖啡座
(Cafe Terrace at Night) 1888 年創作的「夜晚露天咖啡座」,在畫面中南法炎熱的夏夜,煤氣燈照耀下的橘黃色天蓬,與深藍色的星空形成同形逆向的對比,好像在暗示著希望與悔悢,幻想與現實的心態,這也可說是梵谷在此時的精神狀態已出現巨大的掙扎與不安。
1888 年 油彩‧畫布,81 x 65.5 公分 克羅勒‧米勒國立美術館,歐特羅﹝Otterlo﹞,荷蘭
梵谷酷愛南方天空層次不同的藍色,一如陽光下大地泛出的明麗黃色,他在阿爾的作品經常混用這兩種顏色,使畫面明亮絢麗。這裡,梵谷描繪了咖啡館的外景,館內明亮的燈光灑在屋外鵝卵石鋪成的廣場上。在深藍色的夜空中,群星閃爍,宛如朵朵燦爛的燈花。整個氣氛溫馨恬適,與他筆下的咖啡館內景形成了鮮明對比。
1888 年 油彩‧畫布,81 x 65.5 公分 克羅勒‧米勒國立美術館,歐特羅﹝Otterlo﹞,荷蘭
十二朵向日葵
Still Life: Vase with Twelve Sunflowers
年 份:1888 畫 作:畫布上油彩 Oil on canvas 尺 寸:91 x 71 cm 藏 處:德國慕尼黑新皮納克提美術館 Neue Pinakothek, Munich
花瓶裏的十四朵向日葵 Sunflowers
年 份:1888 畫 作:畫布上油彩 Oil on canvas 尺 寸:92.1 x 73 cm 藏 處:英國倫敦國家畫廊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自畫像》 (Self-Portrait) 1889 年九月,梵谷畫了他的最後一幅自畫像。這幅半身像中,畫家以微側的正面出現,背景是藍、綠、灰色混合的漩渦、水紋狀連續線條,穿在無領白襯衣外的外套幾乎和背景的顏色相同,這些細節與他緊張的面部表情和深暗、呆滯的目光形成強烈的對比。這種眼光似乎要把一個人的心事看透。
背景中悸動的紋路是傳達亢奮的符號,並非由固定的節奏或一成不變的圖案所構成;這些紋路傳達了他對生活的環境所具有的排山倒海式的感情。
然而這些澎湃的感情卻被鎮壓在凝固的形式之下,並且被統合在井然有序的構圖內,如同事先被選定的元素;儘管畫面充滿流動與不安,一股巨大的平衡力量仍主宰著一切。
1889 年 油彩‧畫布,65 x 54 公分 奧賽美術館,巴黎﹝Paris﹞,法國
《星夜》 (The Starry Night) 在這幅名為《星夜》的畫中,畫面上的線條差不多一樣的粗細,一排排地列在山上,像從左邊向右邊進行,帶來動勢的感覺。
這些線條,除了房屋及高聳入雲的教堂外,都是這樣的,並且向後曲捲著,越捲越高。畫面左邊的是插入天空的絲柏,伸向天際,象徵著梵谷患了精神病的孤寂靈魂。
畫面下方是聖雷米的街景,沈睡在深夜裡。畫面上方則是藍色的寧靜星空,佔了畫面三分之二的位置。看來有如太陽一般發出強烈光線的月亮,與閃爍的十一顆星星,浮現在夜空中,雲彩像漩渦。梵谷的星空,不只是自然現象的形象化,而是他的幻想與意志的顯現。 梵谷所畫的月亮及星群都具有眩人的光彩,閃耀在天空,他用極鮮艷的線條,使月亮及每一顆星星旋轉著,連接著,表示它們正在橫越銀河。
1889 年 油彩‧畫布,72 x 92 公分 現代美術館,紐約﹝New York﹞,美國
奧維的教堂
(The Church at Auvers) 藝評家崔伯特對梵谷以教堂為背景的創作,有以下的說法:「因為背景前的路面左右分開是關鍵性的道路……這條路右側通往墳場,左面有一背向觀眾向前行的女人,似乎也象徵著從此遠離教堂。」梵谷畫無門的教堂的後方,似乎也可象徵他生涯中為教堂背棄的痛苦。
《奧維的教堂》是在他死前約一個月所畫的,使用上下起伏的獨特筆法,把天空描繪得像深海一樣地劇烈翻騰,由於這座教堂到現在還保持原樣地聳立在當地,所以,它是梵谷當年描繪的對象,似乎毫無疑問。可是,從畫面左下方道路上行走的婦人背影,由她頭上所戴的帽子來看,應該是梵谷誕生地荷蘭的服飾。
梵谷是一位很少憑空描繪想像之物的畫家,至少,在來到奧維以前是如此。隨著死亡的迫近,才開始憑藉著想像來畫畫。梵谷是否一邊讓心靈飄向遠方的故鄉,而一邊畫著晝呢?
1890 年 油彩‧畫布,94 x 74 公分 奧賽美術館,巴黎﹝Paris﹞,法國
奧維教堂實景
日本花瓶中的玫瑰花
Still Life: Japanese Vase with Roses and Anemones
年 份:1890 畫 作:畫布上油彩 Oil on canvas 尺 寸:51 x 51 cm 藏 處:法國巴黎奧塞美術館 Musee d`Orsay, Paris
聖雷米院館
Corridor in the Asylum
年 份:1889 畫 作:畫布上油彩 Oil on canvas 尺 寸:65.1 x 49.1 cm 藏 處:美國紐約大都會美術館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New York
高更坐椅 Gauguin`s Chair
年 份:1888 畫 作:油彩.畫布 Oil on canvas 尺 寸:90.5 x 72.5 cm 藏 處:荷蘭阿姆斯特丹梵谷美術館 Van Gogh Museum, Amsterdam
向日葵 Sunflowers
年 份:1889 畫 作:油彩.畫布 Oil on canvas 尺 寸:95.0 x 73.0 cm 藏 處:荷蘭阿姆斯特丹梵谷美術館 Van Gogh Museum, Amsterdam
隆河的星夜
Starry Night Over the Rhone
畫面中的人物與船,和星夜裡的星光和燈光,以及天空跟水都是「大小對比」關係,是一種對照之美!而藍色調的夜跟黃色調的燈火、星光映在隆河產生的波折,綠與藍綠、綠藍的部分則是「調和」的藝術創作原則,換句話說,它呈現出調和之美。
至於整幅畫作裡的藍色主調本身,也是逐漸在變化,充滿單一色調的層次轉變,在藝術創作原則中稱為漸層,使得畫面較具活潑性。
年 份:1888 畫 作:油彩.畫布 Oil on canvas 尺 寸:72.5 x 92.0 cm 藏 處:法國巴黎奧塞美術館 Musee d`Orsay, Paris
在隆河河畔的星空中,畫中的橋是位於梵谷在亞爾勒的住宅黃色小屋附近,他在隆河畫了許多作品,這時其的星空與晚期在聖雷米的星空之夜有相當大的差異,當時他的精神是處於不穩定的狀態,也或許正因為如此,在他感性超越理性的時候,才能這麼鮮明的把他的情緒融入畫中。
此時,梵谷的內心並不平靜,因為畫作得不到別人肯定,身體的疾病又困擾著他,所以他的不安及焦慮明顯的流露在畫面上。他用短短的筆觸,排列成螺旋狀的造形來表現畫的主題。
梵谷把天上的星星和月亮,畫得好像在燃燒一樣的散發著燦爛光芒,整個畫面似乎因為那些短筆觸的排列,及藍色和橘黃色這兩個對比色而不停的搖動著,感覺有種強烈的對比!
延伸參考: 梵谷筆下最有故事的25幅名畫
請輸入您的會員 Email 帳號,我們將寄送重設密碼的連結給您。
密碼重設信件已寄送,請儘速前往信箱查看。
感謝您申請成為吉寶知識系統的一員,請前往您剛才輸入的信箱中查收信箱驗證信。
您輸入的電子郵件已經被註冊了,有可能是您之前已經註冊過,你可以
緣會員有意願吉寶知識系統(本系統),經註冊本系統表示您同意會員合約:
雙方合意專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