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音高
音樂和生活息息相關,許多音樂家創作的靈感來自日常小事,比如GlassDuo利用不同水量及大小的玻璃杯奏出樂音,古希臘哲學家、數學家、同時也是音樂理論家的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 約西元前570-495),也在散步時發現了音律的奧妙。他聽見打鐵店傳來多個音高的悅耳聲響,好奇前去探究店內發出聲音的鐵鎚,發現四個鐵錘的重量比恰為12:9:8:6,兩兩一組敲打時,都發出和諧的聲音,於是他開始研究和諧音高的產生方法。
GlassDuo 是來自波蘭的玻璃音樂演奏團體,將玻璃水杯當成樂器一般,進行二重奏表演。
據傳德國音樂家韓德爾(George Friderich Handel, 1685-1759)以這段有趣的故事為靈感,採集英國鄉村民謠,結合成旋律,應用在《第五號大鍵琴組曲》(Suite No.5 in E Major, HWV 430)中的主題,創作出熟為人知的〈和諧的鐵匠〉(The Harmonious Blacksmith)主題與變奏曲。此曲常被翻譯為〈快樂的鐵匠〉,如果對照這段傳說,那麼譯為〈和諧的鐵匠〉更為貼切。
這首為大鍵琴所寫的小品包含了主題與五段變奏,具有簡潔明快的風格。各段變奏忠實地循著主題的旋律線加以變化改寫。
聲音與音高
音高的產生
不同的音高到底是如何產生的呢?從物理的概念來看,聲音是物體振動而產生的波動,物體振動的頻率不同,聲音音律也就有所不同。
前面提到畢達哥拉斯開始研究和諧音高的產生方法,他在弦樂器上進行試驗,興奮地證實了相同的邏輯:當兩根繃得一樣緊的弦,弦長比是2:1,就會發出相差八度的音;如果兩條弦的弦長比是3:2時,短弦發出的音會比長弦發出的音高五度。
在反覆試驗後,證實此音律的奧祕之處:音高關係為八度、五度、四度及同度音程,除了在聽覺上產生好聽的和諧聲響之外,在振動的樂器質量,或是振動物體長度上,會呈現簡單的整數比。這種以規律的數學計算,將音樂的聽覺結果,量化成數學關係的理論,對後世的音樂發展及研究音律的學者們樹立了非常重要的數據標準。
物體的振動與頻率
物體因為振動而產生聲音,不同的頻率會產生不同的音高。但是某個物體振動時,除了全體振幅所發的基礎音外,同個時間點,振動體上的各種等分也會一起振動發音,也就是說樂音產生時,會同時發出許多不同的振動頻率與音高,因此我們將樂音視為複合音。
物體在振動時所發出的聲響頻率不只有一種,而是物體同時分為二等分、三等分、四等分等等在振動,產生多種頻率聲響的複合音。
樂器上的泛音使用
依照物理原理,同材質的發聲物體,質量、體積、長度,或是能振動面積越小的,發出來的音高越高,反之則越低,這就是造成音高差異最基本的原因。而一般演奏樂器所發出來的音高,還牽涉了物體的共振與其共振產生的泛音(harmonics),好聽和諧的樂音有一定的音律規則,接著就來了解什麼是泛音列(harmonic series)。
基音(第一泛音)對照物體振動等分與泛音列之間的關係
演奏樂器發出的任何一個音稱為基音(fundamental tone),每個基音都伴隨著一系列在它上方並與它有固定音程關係的其他泛音,稱為「高泛音」(upper partials或upper partial tones),這一連串的音由低至高順序排列後,就是泛音列。
而泛音列中最低的音(基音)是第一泛音,其次為第二泛音,依此類推。基音上方的高泛音,與基音之間的音程是固定的。通常樂器上發出的每個音都是基音和高泛音的複合音。
1. 弦樂器的泛音演奏
提琴演奏家時常利用泛音來調音及應用於音樂演奏。以小提琴為例,當輕觸最低音G弦的三分之一位置演奏時,振動被截為弦長的三分之一,改變了G弦原有頻率而發出D音,可達到與另一條D弦校正音調的效果。另外,中國的古琴也常使用泛音演奏。
提琴演奏者經常運用泛音原理 ,校正四條弦之間的相對音高。
右手彈撥古琴後,以左手大拇指輕敲三分之一的琴弦,演奏出不同於基音的泛音音高。
2. 管樂器的泛音演奏
管樂器發聲時,除了利用樂器上排列的音孔來改變管長,造成音高的差異之外,因各樂器的體積(長度)固定,演奏家還會利用超吹(overblow)增加能吹奏出來的音高,擴展音域範圍。
管樂器的超吹是指:透過嘴唇張力變化、加速吹入樂器的氣息等演奏方式,增加簧片或嘴唇的頻率,讓樂音在產生基音時利用共振現象,進而加強了泛音列中的其他泛音,產生其他音高,也就是以同樣的指法,不同的吹奏方式,就能增加演奏的可能性。例如有些銅管樂器僅有三或四個按鍵能改變演奏時的管長,但透過超吹,能奏出數個八度以上的音域。
聲音的頻率與波形
不同樂器的泛音和基音強度組合各異,合成產生複合音之後,聲音波形也不相同,因此雖然各式樂器可發出同一個音調,但音色還是有所不同。
法國號(French horn)演奏者利用嘴唇的張力與送氣的速度,改變吹奏出來的音高。
音高與音階組成
泛音現象除了幫助理解樂器產生音高的原理之外,也影響了旋律。一般而言,旋律都是循泛音列上的音高,進行不同的排列而成,這樣的聲響有著較為和諧的聽覺效果,同時能讓樂曲聲響豐富,也就是說,樂音旋律聲響的悅耳程度,並不單是個人的聽覺與主觀感受,在感性之外,亦能符合理性的物理聲學。
旋律與音階
旋律是音高不同的一連串音符之連續進行,有組織地排列而成。
音階則為依照音高順序排列而成的一系列音符,根據音樂學廣義的概念來說,音階是一個足夠長度的序列,可以明確定義一種調式、調性或某種特殊的線性結構,通常有個主要音擔任開始或結束音的位置。
漫步音樂雲
因為振動頻率的不同,得以辨別聲音的音高差異。世界各地也因文化差異,發展出該地所屬的音樂喜好,有著在地特色的音階。
音樂學者採集、研究各地方歌謠時,發現地方特色往往也呈現在音階內音高的選用上。欣賞由各種不同音階所組成的曲目,便得以感受不同風情,也能打開聽覺上的「視野」。
中國五聲音階
中國五聲音階僅由五個音:宮、商、角、徵、羽(音)排列而成,我們可以在不同音高上構成各調式的排列,不同調式的五聲音階之主要區別,在於樂曲最後的終止音安排。
〈搖嬰仔歌〉【譜例3-1】 為搖籃曲,創作於1945年,由人稱「臺灣合唱之父」的呂泉生(1916-2008)譜曲,二戰時呂泉生擔心空襲,將妻兒送回臺中老家,因思念而請求岳父蕭安居(1874-1964)牧師寫詞供其譜曲。除了岳父寫的詞,還加上當時父母常常唸來哄嬰兒入睡的「嬰仔嬰嬰睏,一暝大一寸,嬰仔嬰嬰惜,一暝大一尺。」在1965年被選入《新選歌謠》第五期時,由盧雲生(1913-1968)改寫了部分歌詞。
刺繡為中國古代女子日常進行之事,以「繡」為題的民歌在中國各地都有,歌詞和旋律因當地風土民情不同而有所變化。〈繡荷包〉【譜例3-2】 一曲在清朝中期已十分盛行,女性在刺繡時,一邊唱出所繡之物,一邊唱出對愛情及未來生活的憧憬。此曲為山西民歌,曲風明快熱情。
歌仔戲為臺灣本土發展出來的劇種,有敘事及抒情的唱腔,〈哭調〉用來傳達悲淒之情,演唱時可帶有哭腔,〈宜蘭哭〉【譜例3-3】 為〈哭調〉的一種,也有人稱為〈正哭〉或〈新哭調〉。唱詞以七言四句為主,常加入感嘆的虛字及襯字,主要以「文場」的絲竹為伴奏的樂器。不同的〈哭調〉常成套演唱,且有不同的速度變化,其中〈宜蘭哭〉速度較快。
〈茉莉花〉【譜例3-4】 為世界上最廣為人知的中國民歌,別名〈鮮花調〉,於清朝乾隆年間流傳至西方,源於明朝時期的曲牌〈雙疊翠〉或〈蓮花落〉。旋律被浦契尼(Giacomo Puccini, 1858-1924)寫進歌劇《杜蘭朵公主》(Turandot)中。歌詞原型最早可追溯至乾隆35年(1770年)出版的《綴白裘》中所收錄之梆子腔《花鼓》一劇中。目前大家所熟悉的歌詞為現代改寫而來。
〈天黑黑〉【譜例3-5】 為福佬語系念謠,在臺灣、福建、浙江及廣東都有不同版本流傳,主題圍繞在「鯽魚娶親」和「弄破鼎」,臺灣地區的〈天黑黑〉最早於1917年由日本人平澤丁東(Tedo Hirazawa)採集出版。
日本都節音階
日本所使用的音階很多種,都節音階是日本近代國樂及一些民謠所使用的一種,「都節」是取自上原六四郎所著之《俗樂旋律考》內的用語。
〈櫻花〉(Sakura)【譜例3-6】 一曲可追溯至德川幕府時期(1853-1869),為江戶(現在的東京)孩童們學習彈奏古琴的樂曲。
譜例3-6
藍調音階
藍調與現代流行音樂發展密不可分,也是眾多現代流行音樂的源頭之一,具有特定的曲式與音階,以下為傳統的藍調音階組成。
現在藍調音樂多被視為一種懷舊、復古的音樂類型,藍調音階在各種音樂類型中皆被廣為使用,藍調音樂的和聲運用對爵士樂有重大影響,許多靈魂歌手受到早期藍調的演唱方式啟發,藍調音樂中的吉他演奏,更深深影響後來的電吉他演奏。藍調實已透過各種形式擴散到全世界。
請欣賞這首緩慢(小調)藍調〈激情已逝〉(The Thrill Is Gone) ,是由霍金斯(Roy Hawkins, 1903-1974)和達內爾(Rick Darnell, 1929-2008)於1951年創作,1970年成為比.比.金(Riley Ben King, 1925-2015)的熱門曲目。
比.比.金
藝名 "B. B. King" 來自 "Blues Boy" 的縮寫,生於美國密西西比州,是史上最偉大的藍調音樂家之一,人稱「藍調之王」,身兼吉他手和歌曲作者。他創造與推展了電吉他推弦、揉弦的技法,1987年被引入搖滾名人堂(Rock and Roll Hall
of Fame),在2011年的《滾石雜誌》(Rolling
Stone)百大吉他手排名第6。
1994年葛萊美最佳傳統藍調專輯:比.比.金的
《藍調高峰盛會》(Blues Summit)。
放膽玩創意
旋律樂高
選擇本課漫步音樂雲裡介紹過的音階,或以自己喜歡的音高設計排列,為第一課放膽玩創意「填詞活動」的作品,譜上新旋律。例如【譜例3-7】 。
譜例3-7
〈青花瓷〉
華語創作歌手周杰倫(1979-)的作品,旋律以中國宮調式五聲音階所譜寫而成,搭配作詞人方文山(1969-)廣徵博引的詞句,讓此曲無論在文字的內涵或是聽覺的曲調上,更顯得柔情綿綿,含蓄委婉地道出這段輪迴不斷的愛戀與思慕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