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13 廚房新手料理趣/一、Cooking小當家
單元1 家政生活頻道/三、家政行家大集合
單元1 家政生活頻道/一、家政思想起
單元1 家政生活頻道/二、家政面面觀
單元15 愛的狀況劇
單元11 生命階段的飲食對「位」
單元18 綠化In House
單元3 服飾買家不敗家
發現天賦,創造自我,形塑每一個人的獨特價值!面對青春洋溢的學生,教育的重點之首是協助他們啟動夢想。華興就是老師們的最佳夥伴,不只為學生找到熱情,更提供全方位協助,讓未來的每一步都走得更加踏實。
發現天賦,創造自我,形塑每一個人的獨特價值!面對青春洋溢的學生,教育的重點之首是協助他們啟動夢想。華興就是老師們的最佳夥伴,不只為學生找到熱情,更提供全方位協助,讓未來的每一步都走得更加踏實。
隨時隨地掌握教育資訊與動向
單元十三 低碳綠飲食
低碳綠飲食
在人類有能力遷移到其他星球之前,我們唯一要記住的是:「我們只有一個地球!」。
「民以食為天」,吃,是我們每天最重要的生理活動之一,也是維持生存的必要手段。美國攝影師門采爾(Peter Menzel, 1948-)與妻子達里西奧(Faith D'Aluisio)曾經造訪世界各地24個國家、30個家庭的廚房與餐桌,以影像記錄不同家庭一星期所消耗的食物,完成《Hungry Planet: What the World Eats in a Week》攝影集。
門采爾和達里西奧記錄各地家庭飲食內容、伙食費及喜愛的食物
不丹:生活在Shingkhey村的Namgay一家/一週伙食費:5.03美元/12人/喜愛的食物:蘑菇、起司和豬肉
門采爾和達里西奧記錄各地家庭飲食內容、伙食費及喜愛的食物
德國:生活在Bargteheide鎮的Melander一家/一週伙食費:500.07美元/4人/喜愛的食物:油炸馬鈴薯配洋蔥、燻肉和青魚,油炸麵條配雞蛋和起司,以及披薩
門采爾和達里西奧記錄各地家庭飲食內容、伙食費及喜愛的食物
日本:生活在Kodaira市的Ukita一家/一週伙食費:317.25美元/4人/喜愛的食物:魚類、水果、蛋糕
門采爾和達里西奧記錄各地家庭飲食內容、伙食費及喜愛的食物
查德:生活在布裹德金難民營的Aboubakar一家/一週伙食費:1.23美元/6人/喜愛的食物:鮮羊肉湯
門采爾和達里西奧記錄各地家庭飲食內容、伙食費及喜愛的食物
埃及:生活在開羅市的Ahmed一家/一週伙食費:68.53美元/12人/喜愛的食物:黃秋葵和羊肉
門采爾和達里西奧記錄各地家庭飲食內容、伙食費及喜愛的食物
美國:生活在北卡羅來納州的Revis一家/一週伙食費:341.98美元/4人/喜愛的食物:義大利麵、馬鈴薯
除了看出不同國家的飲食內容大異其趣之外,也能發現經濟狀況的差異大大影響著飲食內容:一週伙食費越高昂的地區,食物種類越豐富、數量多,且常出現肉製品、加工製品和進口商品;相對地,伙食費越低廉的地區,不只食物種類有限、份量少,內容也以主食、在地蔬果為主。這樣的結果造成族群差別待遇、身體健康狀況差異,工業化之後,隨著各國經濟狀況改善,漸漸崇尚吃肉、加工食品、進口食品,使得高血壓、高血脂的患者增多,也加重地球的負擔。解決之道,建議從「低碳飲食」、「慢食、慢漁與底食」及「減剩好食」開始著手。
學習目標
一、低碳飲食
所謂「低碳飲食」是指食物從生產到進入消費者肚子的歷程中,盡量將排放的溫室氣體減少到最低。要達到此目標,可以由食材選擇及烹調方式兩大面向來著手。
(一)食材選擇
依循本地生產、時令新鮮、精簡包裝、多素少肉、適量採購等方向來努力。
1.本地生產
運送,無論如何都會增加耗能,因此應該以在地生產為首要考量,盡量少買進口產品,才可以減少食物運輸的耗能及碳足跡。另外,因為在地食材從採收到送至消費者手中的時間極短,不太需要額外保鮮手段,就能收自然新鮮、營養高保留之效,一舉兩得。
本地生產的小農鮮乳
2.時令新鮮
當季盛產的食材經過物競天擇,是最適合當時氣候、環境的產物,農藥及肥料的用量可以大幅減少,降低身體負擔。而且因為是當季,不需要調節產期,就不用冷藏或保溫,相對又省下許多能源。例如日本的研究發現:當季生產和非當季生產的食材,光是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就相差了10倍,可見「享」當季就是綠色好選擇。
選擇當季農產品,健康又環保
3.精簡包裝
如果包裝是為了保護食材,本就無可厚非,也能減少食材受損的浪費;但如果是為了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欲,而進行過度或不必要的包裝,雖然可以增加附加價值,但卻會對環境造成極大的破壞,尤其如果使用了大量的塑膠製品,光是處理這些包裝廢料,就會產生巨量的碳排放。
只要加入設計巧思,簡單包裝也可以很有質感
4.多蔬少肉
根據世界農牧研究單位報告指出:溫室氣體排放總量中有14.5%是由牲畜製造出來的,其中大多數來自牛肉的生產,光是生產1公斤的牛肉,就會產生36.4公斤的二氧化碳,這樣的能量足以讓一顆100瓦的燈泡持續亮20天。其次,像是豬、鴨、羊、雞等牲畜,從飼養、屠宰、運輸,最後到消費者手中,都需要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再加上肉類烹調的時間通常比較長,也會增加耗費的能源。因此要減碳,不妨從多吃蔬果、粗糧開始,少吃點肉類,尤其是耗能的牛肉。
沒有肉類的餐桌一樣很豐盛
5.適量採購
臺灣近年來大賣場林立,常常可以看到消費者的手推車裡堆擺著滿滿的食物。不妨想想,三口或四口之家,真的需要這麼多備糧嗎?如果是因為「想要」而非「需要」,一旦買了過多食物,就要額外花費冷凍、冷藏的電能,甚至因為購買太多,導致過期或腐壞,只好再花心力打包、丟棄。
所以,採購食物前,應先查看家中存糧,列出清單,再依人數估算分量,養成「吃完再買」的習慣,才能吃到最新鮮的東西。商家的促銷廣告若不符合實際需求,切不可貪小便宜而多買,造成另一種浪費。
即便有促銷活動,也要酌量購買
(二)烹調方式
選擇適當的能源、烹調器具與合宜鍋具,縮短烹飪時間,就能減少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量。例如:多用瓦斯、少用電力,讓烹煮過程更有效率、更低碳。因為電力是經由複雜的能源轉換而來的,而且需要經過長距離的傳送,效率自然較差。
鍋具方面,壓力鍋是極為理想的節能鍋具,由於烹煮食物時,壓力鍋的鍋體內部會承受2.4倍的大氣壓,促使沸點提高,甚至到達125℃(註:此溫度壓力會受到爐具及鍋內食材種類、份量而有所變動),便可以短時間將食物烹煮完成,所以是低碳生活的好選擇。
壓力鍋
微波爐也是低碳烹煮的好幫手,其烹調原理是利用微波段的電磁波,加熱食物中的主要成分為水分子,所以食物內部只要有含水的部分便可以快速升溫,熱能不太會散失在鍋具及容器中,達到加熱快速、省電的雙重功效。雖然一般家用微波爐的功率不低(大約1000瓦),但是烹調所需要的時間很短,所以只需要極少的電能就可以做到。
微波爐
對於認為煮飯很麻煩的人而言,還有另一個低碳飲食的好撇步:燜燒罐。只需要先將煮沸的水與食材放進燜燒罐,利用其良好的隔熱效果,不需要一直供給熱量,便可以使罐內長時間保持高溫,經過足夠的時間,自然就能將食物煮熟了。
燜燒罐
全球化的時代,牽一髮動全身,既然身為世界公民的一份子,每一個人應該設法盡力降低碳排放量,這不只是為地球永續發展,也是為自己的幸福生活著想!從食材選擇及烹調方式兩大面向來努力,方法既簡單又實用,而所累積的效果,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大得多!小動作,大影響,現在就開始吧!
課間活動一:今日綠生活好行動—燜燒罐料理
每天的午餐除了外食、學校熱食部,還能選擇方便又節能的燜燒罐料理喔!現在就來試做看看!
燜燒罐料理(一)玉米魚片粥
❶用具:500ml燜燒罐1個。
❷材料:白米80克、玉米30克、魚肉80克、薑絲適量、煮沸的柴魚高湯(或沸水)適量。
❸調味料:鹽少許、白胡椒粉少許。
❹作法:
(1)將白米快速洗淨、瀝乾。魚肉切薄片或2cm小丁備用。
(2)將薑絲、米及玉米放入燜燒罐中,加入沸水至8分滿,旋緊蓋子,預熱1分鐘後將水倒掉。
(3)將魚肉加入燜燒罐,再加入煮沸的柴魚高湯(或沸水)至安全線下1公分,旋緊蓋子上下搖勻,燜90分鐘,加入調味料即可(中途再上下顛倒搖動一次罐子,有助於受熱均勻)。
玉米魚片粥
燜燒罐料理(二)溫泉蛋與溏心蛋
❶用具:500ml燜燒罐1個、透明杯1只。
❷材料:常溫有機雞蛋6顆、柴魚片少許、七味粉少許、蔥花少許、沸水適量。
❸綜合調味料: 日式醬油露3大匙、味醂2大匙、清酒1大匙、冷開水(或昆布柴魚高湯)3大匙,全部調合成綜合調味料。
❹作法:
(1)雞蛋表面清洗乾淨。
(2)注入沸水至燜燒罐的一半高度,加入常溫雞蛋2顆,加入沸水至安全線下1公分處,加蓋燜6至7分鐘(視雞蛋大小調整)。
(3)取出一顆雞蛋,敲入透明杯內,加入綜合調味料1.5大匙,再灑上柴魚片、七味粉、蔥花,即成溫泉蛋。
(4)燜燒罐倒出1/2的熱水,重新加入沸水至安全線下1公分 處,加蓋再燜3至4分鐘(視雞蛋大小調整),取出雞蛋泡冷水,剝殼後對切,即成溏心蛋。
溫泉蛋與溏心蛋
燜燒罐料理(三)醉蝦
❶用具:650ml燜燒罐2個。
❷材料:蝦子12隻、檸檬3片、鹽1茶匙、沸水適量。
❸調味料:紹興酒半杯、冰水半杯、冰塊半杯、魚露2大匙、鹽1/4小匙。
❹作法:
(1)檸檬切成薄片,蝦洗淨、剪去尖刺、抽腸泥備用。
(2)燜燒罐加入蝦子、檸檬,注入沸水預熱1分鐘,倒出熱水,加鹽,再度注入沸水至安全線下1公分處,加蓋燜5分鐘。
(3)取另一個燜燒罐,加入所有調味料,加蓋轉搖三下,燜1分鐘,快速倒入作法(2)濾出的蝦子,加蓋燜20分鐘即可(醉蝦湯汁可冰在冰箱,留做醉雞使用,也可用來炒青菜、炒麵)。
醉蝦
資訊補給站:燜燒罐料理的步驟與注意事項
❶準備食材
放入燜燒罐的食材為了容易煮熟,一定要切成小塊、小丁或細絲狀。
❷注入熱水
注入的水一定要保持滾燙狀態。加水過程千萬不要過度搖晃,以免溫度過高,水瞬間噴出造成燙傷。
❸攪拌一下
將食材放入燜燒罐內,再注入熱水淹過食材,攪拌一下,讓食材能夠均勻受熱。
❹浸泡濾水
食材略浸泡,讓中心溫度達60℃後濾掉熱水。
❺重新注水
再重新注入滾沸的熱水至罐身的螺旋狀底線下1公分,千萬不要太滿,否則空氣熱脹之後無法流動,容易打不開蓋子。
❻蓋上蓋子
將燜燒罐蓋子確實蓋好並務必轉緊,才不會因熱度流失而導致燜燒失敗。
❼加調味料
食用前再加調味料,避免影響熱的傳導,使食物不易熟。
資料來源:上班族的燜燒罐便當(楊桃文化)https://blog.ytower.com.tw/食譜/上班族的燜燒罐便當/
二、慢食、慢漁與底食
(一)慢食運動
漫步在現代化的都市街道上,舉目四望往往是國際化的速食店、連鎖餐廳,而具有當地食物特色的傳統餐廳及小吃店則日漸凋零。有鑒於此,義大利人佩特里尼(Carlo Petrini, 1949-)提出了慢食運動(Slow Food),目的除了對抗日益盛行的跨國速食文化之外,更重要的是保有具當地特產、生態自主及環保健康的飲食文化。
為了推廣這項運動,國際慢食協會(Slow Food)於1989年創立,倡導三大原則:一、優良:食材新鮮、低碳飲食、滿足本地生產的季節性飲食。二、清潔:維持環境平衡和人體健康的生產方式,結合傳統農業耕作的有機種植。三、公平:提供在地小農合宜的生產環境和農務報酬,消費者付出合理的購買價格。基於此三項原則,慢食運動不但可以促進當地飼養業發展及農、漁業復甦,創造具有當地特色的美食藝術,並且還能實踐低碳永續的環保精神,使每個人都享有優質、潔淨和平衡的新生活。
國際慢食協會的商標以蝸牛象徵慢食精神
(二)慢漁與底食
相對於其他國家,臺灣算是一個海洋資源相當豐富的島嶼,黑潮在海底形成了湧升流,將底層的浮游生物帶到表面,使得大量的魚群聚集。但由於過度捕撈,很快就會面臨海洋資源枯竭的窘境。於是專家提出「慢漁」和「底食」做為拯救臺灣漁業生態的唯一選擇。所謂「慢漁」指的是減少流刺網與底拖網的過漁捕捉;「底食」則是指消費時,應以食物鏈下層的海鮮取代上層的大型魚類。
為了有永續海鮮,按照中央研究院臺灣漁類資料庫的分類,臺灣海域的海鮮分為「避免食用」、「斟酌食用」及「建議食用」三類:
1.避免食用
過度捕撈而野生數量遽減的物種。通常這類海鮮的成長很緩慢、數量不易恢復,而且位處食物鏈的較高層,大多是定棲性的生物。或者,如果漁民捕撈方式會破壞該物種的棲息地或造成魚種混獲,也會為了海洋資源永續而建議消費者不要食用,例如:烏賊、野生石斑、珊瑚礁魚類、黑鮪魚、鰻魚等。
2.斟酌食用
如果是養殖的海鮮,因為養殖餌料來自於小魚,或者是捕撈的漁業管理未盡完善、資源量較少或撈捕方式有疑慮,以至於當市場需求增多時,會造成過度消費而造成海洋資源失衡,所以需要想清楚有沒有必要食用這類海鮮,例如:海蝦、紅蟳、養殖石斑、鱸魚、鮭魚、鱈魚、鮪魚、旗魚等。
3.建議食用
大多是吃天然浮游生物或植物性餌料的海鮮,由於野外資源尚屬豐富,在食物鏈中屬於較底層的海鮮、洄游性魚類,而且漁民撈捕方式相對友善,若是比較符合永續經營的養殖漁業,則可以安心食用。例如:文蛤、九孔、軟絲、龍蝦、櫻花蝦、竹莢魚、秋刀魚、白帶魚、吳郭魚、虱目魚、養殖淡水魚等。
基於上述理念,下次有機會上市場、賣場購買海鮮時,不妨依循下列幾大方向進行綠色海鮮採購(此處以「>」代表「優於」):
1.養殖魚>海洋捕撈魚,例如:吳郭魚>鮭魚。
2.常見種>稀有種,例如:秋刀魚>鸚哥魚。
3.銀白色魚種>有色彩的魚種,例如:白帶魚>紅石斑。
4.洄游種>定棲種,例如:竹筴魚>鰻魚。
5.泥沙棲性物種>岩棲性物種(後者種類多但數量少),例如:沙鮻>金鱗魚。
6.不買長壽的掠食性魚類,例如:黑鮪魚。
7.不買養殖的蝦、鮭、鮪(其餌料為魚粉或下雜魚)。
8.購買養殖的吳郭魚、鯉魚(其餌料為植物性餌料)。
9.購買食物鏈底層的海鮮,例如:文蛤、牡蠣。
10.不買非使用永續漁法撈捕的漁獲。
臺灣四面環海,海岸線長約1730公里,擁有各式各樣美麗豐富的生態系,過往我們追求蝦要大、魚要肥,若不改變,哪天掏空了海洋,也等於掏空了自己未來的食材場。因此,跟著臺灣海洋生態吃海鮮,只吃「建議食用」的魚種,並且拉著家人、親人、朋友、同學一起響應,如此才能保護臺灣的海洋環境,同時滿足不時喜歡嘗鮮的味蕾,讓這片藍色海洋及靠它維生的普羅大眾生生不息。
課間活動二:我的生態好餐點
在第一欄分享你喜愛且常吃的海鮮餐點,並依序檢視其食材與烹調是否符合臺灣海洋生態的飲食原則?
※請於學生學習手冊作答
資訊補給站:選購當令蔬果
每種蔬果都有最適合生長的季節,稱為「當令蔬果」。隨著農業技術的進步,臺灣幾乎四季都可以吃到各種蔬果。但是,不是當令的蔬果由於生長在不適合的季節,通常體質較弱,就需要使用較多農藥與肥料,而且價格又較昂貴,所以最好選擇當令蔬果,既省錢,又能為健康把關。
資料來源:有機農業全球資訊網http://info.organic.org.tw/supergood/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spend-22
資訊補給站:慢漁底食海鮮選擇
資料來源:臺灣海鮮選擇指南http://fishdb.sinica.edu.tw/chi/seafoodguide.php
三、減剩好食
食物的生產與消費鏈中,最怕受到自然或人為因素的影響,造成生產過剩或不足的現象。在臺灣,從產地到餐桌,處處可見食物不斷地被拋棄、浪費,甚至廚餘占了一般家庭垃圾量的二至三成。
食物銀行將被丟棄的可食用物資收集再分配
雖說廚餘能回收再利用,變成家畜的飼料、植物的肥料,許多先進國家還將廚餘轉化為生物沼氣,作為車輛燃料,據說比石化燃料碳排更低,而且更安靜。但是,我們也不能因此拿它當藉口,隨意對待食物。
廚餘新智能:以色列廚餘發電
截至目前為止,全球每年有1/3的食物被浪費,保守估計,光是臺灣,一年被浪費掉的食物就有百萬噸以上,這些能讓多少人免於飢餓啊!我們有幸豐衣足食,「有食」當思「無食」之苦,除了自己身體力行,如果能進一步鼓勵家人進行計畫性採購,購買適量食物;外食時考慮食量,適度點餐或取食;善用蔬果皮製作酵素或堆肥;減少廢棄食材並提升廚餘回收率,才能讓臺灣的經濟與環保維持雙贏局面!
淘汰食物多元再利用的優先順序
課間活動三:剩食變美食
社會企業家李銘煌曾經和果農合作,把生產過剩水果製成「春一枝冰棒」;小農潘世屆則將許多NG水果升格為果醬、果乾、法式軟糖等,藉以創造農商的共好雙贏。對於有機耕作生產的安全醜食物、切割食材剩下的根莖葉皮籽,請上網尋找一些老祖先、新行者的智慧,好為它們還可以被利用的部分找到第二春!
※請於學生學習手冊作答
資訊補給站:惜食小動作
❶計畫性消費
出門採買食材前,先確認冰箱裡的剩餘食材,根據自己的購買頻率列好清單,除了可以避免遺漏外,也不易受誘惑而買了過多無法消化的東西。
❷善用即期品
一般商店會以先進先出的原則將產品上架,若是準備於當天料理,請挑選期限近一點的吧!
❸給醜蔬果一個春天
外表或規格不佳的蔬果,本質及營養不變,不妨善用巧思料理這些格外品,讓醜蔬果也能有春天。如果口感可以接受的就帶皮直接烹煮,或者將蔬果皮熬成湯底,渣滓轉為堆肥。以柑橘來說,清洗乾淨後將果皮剝下來,烘乾後可泡茶增添風味;最常被削掉的鳳梨皮,可熬成甜香的鳳梨水,大人小孩都愛喝。
❹做好冰箱管理員
家中冰箱一樣掌握先進先出的原則,尤其是冷凍庫食材的擺放,往往順手把新買回來的食材放在最前面的空位,舊食材則冰存在深處而被遺忘了;生鮮蔬果必須考量易熟爛、不耐久放的時效性。思考今日菜單時,將家中即期品優先納入菜單,抓住最後保鮮期。
資料來源:潘嘉慧。〈五個簡單小動作,讓「惜食」成為生活習慣〉。《綠主張》。161期。2017年3月。
課後活動:21天綠色新生活提案
「綠能減碳」與「生態家園」是未來世界趨勢,身為地球公民的我____________(姓名)願意從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開始,完成「21天養成綠生活好習慣」的挑戰,做到革新生活愛地球的超級任務!我樂意並會努力完成下表所列的綠生活好事。
綜觀之,我對自己實踐綠色生活的省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請於學生學習手冊作答
請輸入您的會員 Email 帳號,我們將寄送重設密碼的連結給您。
密碼重設信件已寄送,請儘速前往信箱查看。
感謝您申請成為吉寶知識系統的一員,請前往您剛才輸入的信箱中查收信箱驗證信。
您輸入的電子郵件已經被註冊了,有可能是您之前已經註冊過,你可以
緣會員有意願吉寶知識系統(本系統),經註冊本系統表示您同意會員合約:
雙方合意專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