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雖然能貢獻的有限,也不一定是家庭中主要準備食物的人,卻可以藉由了解各生命階段不同的營養需求及飲食原則,敏銳察覺到家人的特殊需要,利用用餐機會提供餐飲建議,以行動表現我們對家人的體貼與關懷。
一、Baby飲食秀
周歲以前,嬰兒的生長速率不但是人類出生後最快速的一個時期,也是一生身心發展的根基。
周歲至12歲都可以稱為兒童期
又可細分為兩階段:
第一階段
幼兒期(周歲至6歲間),又稱學齡前期
第二階段
學齡期(6~12歲間)
兒童期的生長速度雖然不像嬰兒期那麼快速,卻能促使各種生理活動更臻成熟,更是智能發展的關鍵時期,所以營養的補充同樣不可小覷。
學齡期
學齡期的兒童食慾增加,對食物的接受度也提高。
對食物的選擇已有獨立的判斷力,但仍易受環境左右,所以要避免受廣告影響而攝取大量零食,或是養成吃速食的習慣。
另外,兒童開始上學以後,應提供營養均衡的飲食,不可不吃早餐就去上學,以免血糖過低致使精神無法集中而影響學習效果。
成年期是生命期的中心,有許多的人生任務需要完成,比如:立業、擇偶、婚姻、生養子嗣、奉養父母等。
這個階段的身體少有病痛,使很多成年人容易忽略身體的需求,一味沉耽於事業、家庭兼顧的衝刺,這不但可能種下老年慢性病痛的種子,更可能「過勞」而危及生命。因此,除了留意生活形態的負面影響之外,成年期在飲食部分,如果能夠盡可能依循下列原則,就比較能常保健康:
出生之初,最好的食物是母乳,因此,懷孕及產後母親的營養狀況,將奠定孩子未來的健康。
懷孕期
雖然俗語說「一人吃兩人補」,但懷孕初期,胎兒還很小,其實熱量攝取並不需要增加,要到中期以後,才需要每天比未懷孕時每天多攝取300大卡。而且,在整個懷孕過程中,只有原來體重過輕的母親適合增加多一點的體重,一般體重增加以9~11公斤為宜。在飲食方面,為了胎兒的成長,孕婦要多攝取優質蛋白質,而且每天最好喝二杯牛奶、優酪乳或是豆漿等,多吃豆製品、小魚乾以得到足夠的鈣質。此外,鐵質、葉酸亦需要適度的補充,所以要多吃深綠色蔬菜、蛋黃、紅色肉類、豬肝等食物,必要時也可以請醫生開給營養補充劑。至於煙、酒、咖啡、濃茶,或是刺激性的調味料則少選為妙。
哺乳期
產後,母親需要授乳也需要調養身體,所以此時熱量攝取應比懷孕前多增加500大卡,並且最好廣泛地選擇各類食物。為了確保每天有足夠的乳汁分泌,母親每天應喝2~3杯牛奶,多攝取水分多的食物。除此之外,哺乳期還需要注意蔬菜、水果的攝取,一方面可以獲得維生素與礦物質,另一方面可以獲得膳食纖維,預防便祕。 我國婦女在產後有「坐月子」的習俗。在坐月子的飲食中,常會加入大量米酒,為了避免嬰兒間接攝取到酒精,授乳期的母親最好減少攝取此類食物,要不然就要叮嚀備餐者烹調時盡量設法讓酒精揮發後再食用。另外,授乳期的母親如果需要服用藥物,一定要經過醫生的指示及處方,千萬不可自行用藥。
隨著年齡增長,身體機能難免日漸走下坡,即便如此,保持良好的營養狀態,以積極、樂觀的態度迎接老年生活,還是可以幫助我們的祖父、祖母延緩老化,並減少疾病侵襲。
綜合活動
住在南部的奶奶北上來家裏小住幾天,如果找了一家餐廳請奶奶吃飯,順便請懷孕的姑姑作陪。此時全部家庭成員有奶奶、爸爸、媽媽、自己、弟弟(小學五年級)、懷孕的姑姑及她的小孩(3歲的表妹)。那麼,應該怎麼點菜才能顧及每個人的特殊需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