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1 家政生活頻道/三、家政行家大集合
單元1 家政生活頻道/一、家政思想起
單元1 家政生活頻道/二、家政面面觀
單元15 愛的狀況劇
單元11 生命階段的飲食對「位」
單元13 廚房新手料理趣
單元18 綠化In House
單元3 服飾買家不敗家
發現天賦,創造自我,形塑每一個人的獨特價值!面對青春洋溢的學生,教育的重點之首是協助他們啟動夢想。華興就是老師們的最佳夥伴,不只為學生找到熱情,更提供全方位協助,讓未來的每一步都走得更加踏實。
發現天賦,創造自我,形塑每一個人的獨特價值!面對青春洋溢的學生,教育的重點之首是協助他們啟動夢想。華興就是老師們的最佳夥伴,不只為學生找到熱情,更提供全方位協助,讓未來的每一步都走得更加踏實。
隨時隨地掌握教育資訊與動向
單元十四 樂活綠食妙主張
樂活綠食妙主張
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統計資料顯示:臺灣國、高中生早餐、午餐的外食比例都超過80%,又因受限於餐費,以小餐館、自助餐、小攤販、便利商店的餐點為主。成人的外食比例沒有那麼高,卻也幾乎超過50%,即便餐費較寬裕,礙於用餐時間有限,也經常在上述地點草草解決。外食狀況嚴重,導致家人少有機會共餐以外,國人健康也深受外食良莠影響。
偏偏這類飲食商店的餐點,一直以來都存在著主食過於精製、主菜分量太大、蔬菜量嚴重不足,又多油、多鹽、多油炸,及加工醃漬品的問題,而且未能考慮個別需求,這不免使得悠悠外食人口,即便有心,也不容易取得健康的外食!
面對這類生活型態轉變衍生的飲食議題,除了責成法令加強對餐飲業者的管理與要求,我們也應該為自己和家人尋找更積極的出路。
既然現代生活壓力大、步調快,沒有太多心力培養複雜的料理本領,不如朝著簡單、樸實、紓壓、共享來努力。例如,只需要切洗、簡單調味,將各式食材填入透明玻璃罐,就可以製成賞心悅目又充滿愛心的罐沙拉,為自己和家人的飲食健康大大加分;或是利用假日買點種子,和家人一起孵芽菜,增進家庭親密、品嘗耕作成果,不但環保又紓壓,還能享受滿滿成就感。
若行有餘力,把料理時切下來的蔥根,或是發芽的蒜頭、馬鈴薯,找個回收的容器種在廚房窗檯上,俯拾間就能品味加菜、綠化環境的驚喜。種出心得後,陽臺上東放一盆小番茄、西放一盆綠韭菜,夏天時再來點攀藤的絲瓜或是四季豆,便成就了居家小田園;興之所至,學著歐 美廚房,在花盆裡栽種薄荷、紫蘇、薰衣草等香草植物,下午茶點心、飲品的食材即唾手可得,徹底實踐「從田園到餐桌」的理想,居家環境簡直就像是夢世界裡的桃花源。
學習目標
一、繽紛健康罐沙拉
隨著樂活風尚吹襲,竄紅於歐美、日本上班族的罐沙拉(salad in a jar)料理儼然成為一種綠食餐飲的新形式,尤其將新鮮而多樣的食材堆疊在杯罐中,既能享受創作的快意,又很容易就能展現營養豐富、色彩多樣的飲食魅力,加上製作簡單、容易攜帶的優點,無怪乎很快就成為野餐、派對、早午餐的新寵。所謂一罐在手,各成千秋,與其看著別人的繽紛讚嘆,不如翻翻冰箱、找找櫃子,也許立刻就能完成意想不到的專美罐沙拉。
罐沙拉是簡單方便又賞心悅目的輕食選擇
課間活動:今日綠生活好行動—繽紛罐沙拉DIY
請根據喜好挑選材料與醬汁,完成自己專屬的罐沙拉,並填寫下列內容。有經驗以後,如果可以針對家人的口味製作愛心罐沙拉,那就更值得按「讚」了!
起手式建議:香草油醋醬+芽菜/自製優格+水果果醬甜點。
貼心提醒:罐沙拉的特色是多樣化,必須將各種食材層層堆疊在罐中,呈現美觀與美味,可參考資訊補給站提供的祕訣!
※請於學生學習手冊作答
資訊補給站:繽紛罐沙拉的步驟與注意事項
❶最底層先加入醬汁
液體醬汁必須擺在最底層,確保不會在食用前就滲透到其他食材當中,導致食材因為浸泡過久而影響口感。醬汁可用植物油做底,加上帶酸味的水果或醋,混和天然辛香料來提味,例如:3份橄欖油加1份醋或檸檬汁,再加少許黑胡椒碎、海鹽,混和均勻即是油醋醬。醬汁可依喜歡的口味自行變化,如要甜味也可改成優格加果醬或蜂蜜。
❷下層加入耐浸漬或不怕壓的水果、根莖類食材
此層食材會直接接觸醬汁較久,所以可將硬質的蔬果,如:蘋果、青花菜、西洋芹、豆類、黃瓜、胡蘿蔔等切塊放入,而番茄、洋蔥因可增添醬汁風味,也可以鋪墊在醬汁上。
❸中間層適合加入蛋白質、澱粉類食材
若要增加飽足感,可以在中層放入米飯、義大利麵、麵包丁、藜麥等,並可加入蛋白質來補充營養,如:鮪魚、雞肉、海鮮、起司等都很適合。
❹上層放置果乾、堅果、葉菜類
可於上層撒上果乾和堅果,增添香氣和口感,然後在最上面一層擺放脆弱的葉菜、芽菜、軟質的水果類,避免它們被其他食材壓爛,而能保留最初的口感。
最後,裝填時建議利用蔬果把瓶子裝滿甚至稍微超出瓶口,可以減少空氣氧化作用,同時分層的食材也比較不容易移位。
註:因為生食,需格外注意刀具、砧板的衛生,若無法立即品嚐,宜冷藏保存,並儘快食用。
資料來源:〈網路流行的罐裝沙拉,原來要這樣疊才是對的〉。《自由時報》。2017年。http://food.ltn.com.tw/article/4933
二、芽菜孵育自己來
食安風暴以來,食品安全廣受關注,連帶使得無汙染食材的價值水漲船高,「芽菜孵育」遂成為養生界大力推崇的新運動。芽菜是植物新生命的起點,蘊含生命所需的所有精華,是一種營養相當高的食物。孵育芽菜不需要土壤,只要有種子、淨水及不透光的環境,就能成功培育,因此常成為小學生的作業,也是居家耕種的最佳起點。種植步驟如下:
苜蓿芽成長過程
day1:泡水一夜後,可放入預定栽種的容器內置於陰暗處
苜蓿芽成長過程
day2:已經開始冒出短短的芽了
苜蓿芽成長過程
day3:新芽已經有1cm
苜蓿芽成長過程
day4:大約有2cm高,發芽後的苜蓿,很快就會開始脫殼
苜蓿芽成長過程
day5:已經有4cm,喜歡吃短芽的,可以開始收成一部分,以免一次收成太多吃不完
苜蓿芽成長過程
day6:殼脫落之後,葉子便會開始陸續張開
參考資料:董淑芬。《好吃好玩種子盆栽》。臺北:麥浩斯。2012年。
(一)醒種
首先,要選擇新鮮的種子(或者紅豆、黃豆等豆類),清洗數次後泡水3小時,然後將水及浮在水面上的種子(或豆類)倒掉,並瀝乾至不會滴水的程度,重複3至5次浸溼與瀝乾的步驟再播種。
(二)栽培
這是為期最長的部分,除了耐心等待,還需要掌握下列步驟與實施重點:
(三)採收
芽菜長到足夠的長度就可以直接採收。每種芽菜有不一樣的最佳採收期,像黑豆、綠豆大約長到5公分左右就是最佳賞味期。芽菜賞味時還要先將堅硬的外殼剝除,才能獲得較佳的口感。有些豆類(如豌豆),因為基部大、營養夠,往往剪下豆苗後還能繼續孵芽,進行二次採收。
採收完成的芽菜,可泡水清洗後,做成美味沙拉!
苜蓿芽的清洗方式為浸泡並用流水沖洗數次,是絕佳的沙拉食材
三、剩材大復活
料理時,難免會剩餘一些食材,處理方式除了單元十三資訊補給站的「給醜蔬果一個春天」,善用剩才,巧手變出美味料理,例如清脆蘿蔔葉漬、爽口鳳梨皮汁等。重新栽種,也是很棒的點子,以下介紹一些好種又可以再次採收的蔬菜,不但能減少廚餘量,更能在家享用最鮮甜的滋味。
(一)蔥白
蔥、薑、蒜是中西式料理少不了的辛香料,在烹調時具有畫龍點睛的妙用。使用青蔥時,如果留下前端約2.5公分左右的蔥白及其根部,放置在一個盛有少許清水的小玻璃杯中,再將杯子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勤加換水,青蔥便能再長起來。
蔥白再種圖示
(二)紅蘿蔔
削紅蘿蔔時,切下3公分左右的帶皮梗頭,放在加了清水的容器中,常常換水、照日光,就會長出茂盛的羽葉,其嫩葉富含維生素C,採收下來無論生食、醃漬、炒食都很美味。不過,若採收後蘿蔔開始腐壞,就要丟棄,再換新的栽種。除了紅蘿蔔以外,西洋芹、白菜等,都可以如法炮製:切出底部,放置在浸水的容器中,勤加換水並提供足夠的陽光,都會在中間長出新鮮葉子,像聚寶盆一樣供人食用!
紅蘿蔔再種圖示
(三)薑、地瓜與馬鈴薯
這類根莖類作物放久了可能會發芽,如果是馬鈴薯,發芽了就不堪食用,此時,不妨將它埋在土壤裡,就可以再長出下一代。只是,在家裡栽種這些植物時,必須特別留意土壤的排水性,否則根莖部很容易因為連日下雨而腐爛掉。也要注意放置的位置,以免大雨沖散土壤,母株基部外露而影響生長。萬一遇到這種狀況,只要充分覆土,完全蓋住塊莖、塊根,數個月後,葉子自然枯黃凋萎,就可以採收了。
馬鈴薯再種圖示
(四)紅蔥頭與蒜頭
這兩種球莖類辛香料,一旦發了芽就會大失其味,往往被人棄之如敝屣。此時,不妨將它們放在土裡,種在廚房窗邊,兩種小芽都不太需要特別照顧,只要澆澆水,自然就會長得很好,個把月之後就會變成珠蔥和蒜苗,可隨時剪取,少量就能提升料理的香氣與美味。
蒜頭再種圖示
四、耕讀田園餐桌
耕作雖然不免辛苦,但對忙碌而少有機會親近大自然的現代人而言,光是一抹新綠就足以讓人神清氣爽,澆水、修枝、剪葉亦可紓壓療癒,尤其,藉由雙手,感受自己的能耐、看見土壤的豐腴,除了能認識在地糧食、品嚐到最新鮮的食物,更能深深體會「從產地到餐桌」的安全與踏實。
如果想踏出居家小農的第一步,盆栽種植應該是最容易、最可行的,因為種植的盆器隨手可得,也不受居家空間大小限制,可以隨著作物生長所需要的氣候條件靈活移動位置,是很容易上手的種植方式。接下來就依照選土、播種與扦插、澆水、施肥、除蟲一步步開始學習。
(一)選土
「土」攸關植物的存活率。建議新手購買市售調配腐葉土及肥料的優質土壤,有經驗以後,若想自家調配用土,可以依照「壤土:堆肥:腐葉土:蛭石=4:4:1:1」的比例調配,以獲得養分、透氣性與排水性都較佳的土壤。
資訊補給站:常用的土壤
常用的土壤有以下幾種,也可施用堆肥(樹皮、牛糞等有機物經發酵而成)到土壤中。
❶壤土
土壤顆粒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適中的土壤。質地介於黏土和砂土中間,兼具黏土和砂土的優點,是理想的農業用土。
❷赤玉土
排水性、通氣性、保水性都很優質的火山土。家庭中種菜主要以赤玉土為主。
壤土
赤玉土
❸腐葉土
植物枝葉在土壤中經過微生物分解發酵後形成的營養土。通氣性、保水性、保肥性較好。
❹蛭石土
蛭石是礦物質之一,蛭石土具有質輕、通氣性好、保水性強、保肥性好的特點。
腐葉土
蛭石土
(二)播種與扦插
播種時需要挑選新鮮的種子,並考量「播種適期」,才能擁有適合農作發芽、生長的溫度與日照等條件。每種植物的選種季節即是大自然的奧祕之處,如果加以忽略,不是無法發芽,就是成長緩慢而且容易有病害。例如:苦瓜、空心菜適合在夏天栽種,而香菜、茼蒿則是適合冬天栽種的作物。關於環境條件,建議在日照充足的地方種植辣椒、九層塔、薄荷等需要長日照的植物,若環境的日照不足,則不妨選擇皇宮菜、萵苣、檸檬香蜂草等比較不需要日照的植物。初次嘗試種菜者,選擇好種、少蟲、四季皆可收成的種類,像是地瓜葉、紅鳳葉等,比較容易有成就感。
蔬菜栽培播種適期
蔬菜栽培播種適期
蔬菜栽培播種適期
除了播種之外,許多農作物也適合用扦插的方式來種植。一般而言,扦插法適合在春、秋兩季進行,先剪取大約10公分含有芽點的枝條,斜插覆土後等待其發根成長。
播種與扦插的種植方式詳述於下:
1.播種法步驟
(1)種子先泡水4至8小時有助發芽。
(2)盆底網剪成一小塊(大於盆底洞的大小),置於盆底洞上。
(3)在盆底鋪上一層石頭。
(4)視需要加入肥料。
(5)把土裝進去,放至距盆邊2至3公分高。
(6)挖洞播下種子。
(7)覆蓋約0.5公分厚的土。
2.扦插法步驟
(1)自植株頂芽部分剪下10公分左右的枝條。
(2)摘除靠近底部(5公分以下)的葉片。
(3)將剪下的枝條浸泡於水中2至3天,以提高發芽率。
(4)用水澆溼培養土。
(5)將泡過水的枝條斜插入土中,深度至少3公分,待植株生根發芽。
參考資料:〈美食科普系:香草種植指南〉https://read01.com/E8k4R2.html#.W6RmhOgza70
(三)澆水、施肥
澆水的頻率視天候與土壤狀況而定,務必定期巡察,表土乾了就該澆水,而且每次都要澆透,就是澆到容器底部有水流出為止。種植過程中也需要即時追加肥料,特別是小型盆栽作物,隨著植株生長,會更容易消耗土壤中的養分。
此時,除了可以直接購買有機肥添加,也可以利用洗米水、燙青菜水、稀釋過的鮮奶,或是優酪乳、碎蛋殼、魚鱗等,沿著盆栽的邊緣處施放,或是用瀝乾的果皮、落葉或雜草,混合生物性堆肥菌種,一層層堆疊到密閉的桶子裡,等到大約3個月後自然腐爛發酵,就可以得到營養的堆肥添加到土壤裡。
煮飯剩下的廚餘,可以混合成營養的堆肥
(四)除蟲
很多農耕植物容易招引蚊蟲,所以可以選擇一些氣味比較重的植物(例如九層塔、辣椒、蔥、蒜等辛香料)與其他蔬果一起合植,這類植物的味道有助於驅蚊避蟲。如果蟲害很嚴重,不妨在盆栽上罩上一層紗布,或是噴苦楝油、辣椒水、蘇力菌來緩解。
資訊補給站:自製辣椒水除蟲
❶將辣椒放入果汁機中。
❷加入5倍的水量,攪打一分鐘。
❸過濾後,以等倍的水稀釋,裝入噴瓶。
❹連續三天噴灑於葉片。
參考資料:尼克。《家有香草超好用》。臺北:麥浩斯。2012年。
五、香草種植滿室香
除了蔬菜以外,香草也是居家種植的好選項,無論盆器或陽臺,不拘空間大小,只要日照、氣候等環境條件適宜,都很容易上手。現代人常倚賴市售現成的醬汁、調味料,不僅可能吃下一堆化學加工品,其高鹽、高鈉的風險更會危害健康,不如以自家耕種的香草代替,既新鮮、營養又別具風味。
香草的種類很多,應用性也很廣,不只可以用來料理、泡茶、泡澡、美化、綠化,甚至還可以防蚊驅蟲,可視需要選擇種類。
由於臺灣地處亞熱帶,最適合栽種的香草有九層塔、辣椒、芳香萬壽菊、薄荷、紫蘇、檸檬香茅等。至於一些來自溫帶地區的香草,像是薰衣草、迷迭香、香蜂草、百里香、巴西里等,喜好涼爽的氣候,不喜歡潮濕與悶熱,如果想要嘗試種植,就需要特別照顧,做好避暑措施。
香草植物易種好養、用途廣泛
要吃才能活,「能好好吃飯的,就是在好好生活」。要好好吃飯,第一步就是選擇健康無汙染的食材,因此,選用好食材並親自下廚,就是照顧自己、家人、環境的具體實踐。另外,居家種植不只是最自然的方式,更是履行「從產地到餐桌」的最短路徑,本單元介紹的蔬菜製作與種植,不但容易實施,更能造就無毒食材,維護環境保健康,還可以免去颱風季時高價哄抬、施藥搶收的風險,實在是一舉多得。
課後活動:今日綠生活好行動—寶特育苗瓶
想要在小空間種菜,可以善用回收寶特瓶,它是居家環境常見的廢棄物,隨手撿來加工變成植栽瓶,不但廢物利用,還可以打造家中專屬的菜園或花園!請依照下列步驟,製作至少一個寶特育苗瓶(此處以芫荽子為例)。
利用寶特瓶種芫荽子
❶材料與工具:大寶特瓶、美工刀、錐子、紗網、剪刀、紙袋提把或粗棉線、煉石、優質培養土壤、芫荽子(或其他種子與菜苗)。
寶特育苗瓶所需材料與工具
❷製作步驟
(1)寶特瓶對半切,將上半放入下半中,瓶口距瓶底1/4瓶高。
(2)上半部用錐子在近瓶口處先刺4個洞為第一圈,於第一圈上方交錯再刺4個洞。
(3)將紗網剪成長寬約4公分的正方形,正中央用剪刀戳小洞備用。
(4)取一段粗棉線(或將紙袋提把剪下利用),其長度需比組合後的寶特瓶長。
(5)在棉線或提把1/3處打結,再將2/3的長端穿過紗網中間的洞,讓結卡在紗網上方。
(6)紗網放瓶口內,棉線或提把短端從瓶口穿出。
(7)依序放入煉石(助排水)及培養土壤(供營養),線的長端請拉直不要壓在底部。
(8)在表層中間挖一小洞,放入芫荽子,再鋪上一層薄土,澆水保持土壤溼潤。
(9)定期施肥,每三至五天澆水並檢查棉線或提把底部是否有水。
參考資料:〈瓶罐農場,打造小菜園〉。《蘋果日報》https://tw.appledaily.com/lifestyle/daily/20140214/35639114/
請輸入您的會員 Email 帳號,我們將寄送重設密碼的連結給您。
密碼重設信件已寄送,請儘速前往信箱查看。
感謝您申請成為吉寶知識系統的一員,請前往您剛才輸入的信箱中查收信箱驗證信。
您輸入的電子郵件已經被註冊了,有可能是您之前已經註冊過,你可以
緣會員有意願吉寶知識系統(本系統),經註冊本系統表示您同意會員合約:
雙方合意專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