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1 家政生活頻道/三、家政行家大集合
單元1 家政生活頻道/一、家政思想起
單元1 家政生活頻道/二、家政面面觀
單元15 愛的狀況劇
單元11 生命階段的飲食對「位」
單元13 廚房新手料理趣
單元16 當愛情遇到婚姻/一、我的理想情人
單元18 綠化In House
發現天賦,創造自我,形塑每一個人的獨特價值!面對青春洋溢的學生,教育的重點之首是協助他們啟動夢想。華興就是老師們的最佳夥伴,不只為學生找到熱情,更提供全方位協助,讓未來的每一步都走得更加踏實。
發現天賦,創造自我,形塑每一個人的獨特價值!面對青春洋溢的學生,教育的重點之首是協助他們啟動夢想。華興就是老師們的最佳夥伴,不只為學生找到熱情,更提供全方位協助,讓未來的每一步都走得更加踏實。
隨時隨地掌握教育資訊與動向
單元十六 環保綠衣裳
環保綠衣裳
2018年世界盃足球賽,32個參賽國家中有16個國家穿著臺灣生產製造的機能性運動衣。而且,不只2018的世足賽,其實早從2014、2010年,「臺灣製造」的機能性運動衣就已經打入世足賽,而且也是奧林匹克運動會、NBA的常客。
為什麼這麼多優秀的運動員,在激烈競爭的運動場上選擇穿著MIT(Made in Taiwan)的機能性運動服飾?因為臺灣生產製造的運動衣不但有吸溼、排汗的功能,讓球員即使揮汗如雨,也不會越跑衣服越重,還具備輕量、抗紫外線的功能。更重要的是這些運動衣的纖維100%是環保紗,其中還包括以海洋廢棄寶特瓶再製而成的「海洋回收紗」。加上無縫技術織縫,減少球員因為皮膚與縫線的摩擦而影響實力,品質優越到連英國在台辦事處都特地在臉書上發文感謝臺灣的球衣。
臺灣環保球衣在2018世足賽大獲好評
為什麼要這麼在乎服飾的機能性?答案顯而易見:要維持安全與舒適。尤其,在特殊狀況,例如大量運動、流汗或是處在極端氣候環境時,更是如此。也就是說,服裝穿著,除了塑造自我形象以外,更基本而重要的是維持個人身上「小氣候」的舒適與自在,尤其面對全球氣候極端化,如何透過穿著,讓身體冬天不必冷、夏天不必熱、日出不怕曬、下雨不怕淋,便是時尚穿著的重要議題。除此之外,隨著「快時尚」吹襲,服裝產業對環境的侵害也快速譁然,提醒我們在「買」與「不買」、「天然纖維」與「人造纖維」之間,必須有更廣泛的學習與更深刻的自覺,才能成為時尚而明智的「消費綠行者」。
學習目標
一、服裝材質的革命
禦寒蔽體是服飾最原始的功能,從環境取材,毛、絲、麻、棉等天然纖維自然就成為最先、也最被廣泛使用的纖維。石化科技發達以後,人造纖維崛起,隨著需要滿足被精緻化,服飾材質有著日進千里的突破,例如,針對上述「冬天不必冷、夏天不必熱、日出不怕曬、下雨不怕淋」至少發展出下列四種機能衣飾:
TITAS展出各種機能服飾
(一)發熱衣
這類服飾是將中空纖維、丙烯酸酯類纖維或含羊毛之複合紗製成布料,穿著時,如果汗氣、水氣接觸到這類纖維,纖維就會吸收凝結的濕氣並釋放出凝結熱,使衣服達到發熱的效果。另一種被普遍用來使服飾升溫的技術叫做「遠紅外線放射性」,是在製衣纖維中加入遠紅外線陶瓷成分,如碳化鋯、氧化鋯等,能夠反射人體發出來的遠紅外線,而且能將可見光轉成遠紅外線並釋放熱能。
(二)涼感衣
製作時,在合成纖維的紡紗過程中添加礦石粉、玉石粉等材料,並織成較疏鬆透氣的針織,以提升通風排汗的效果。因為礦石的熱傳導快,穿上此類衣物進到冷氣房,就能快速將熱量傳導到周圍,達到快速降溫的效果。另一種涼感衣則是大量混用吸水性好的紡織材質,如棉、黏液嫘縈、銅銨嫘縈等紡織纖維,或是在合成纖維上增加親水化加工處理,使得這類型的涼感衣因為有良好的吸汗功能而能維持衣服表面涼爽,很適合高溫潮溼的熱天穿著。
(三)防曬衣
紫外線對人體的傷害在醫界已有定論,一件真正的防曬衣就像太陽防護傘一樣,要能夠隔離95%以上的紫外線光,其中,深色服飾的效果要比淺色者來得好。至於製作原理,主要是將布料摻合二氧化鈦、氧化鋅等可吸收或散射紫外線的原料,或是在染整後浸染紫外線吸收劑。臺灣抗紫外線布料的技術是世界數一數二的,目前製造的防曬等級已經高達50+,UPF織物抗紫外線係數更是超過1000。
(四)防水透溼衣
所謂「防水透溼衣」是一種能阻隔雨水進入,同時又能將身體的汗水、溼氣排出的服飾材質,製作時主要有兩種方法,其一是在布料表面以聚胺酯甲酸基、鐵氟龍薄膜、熱塑樹酯等材料塗佈,或是以軟膠膜貼合加工,使得樹脂或薄膜的表面形成數以萬計的微孔,這些微孔遠比水滴要小,卻又比水蒸氣大得多,因此即使在壓力之下也能阻擋水分滲透,又能讓內部的汗水、溼氣穿過薄膜的微孔排出,保持皮膚的乾爽、透氣與舒適。不過,由於微孔容易被灰塵、鹽分、纖維、表面活性劑(如清潔劑)等堵塞,因此清理、保養時一定要按照說明步驟進行,才能延長使用壽命。
另外一種常見的「防水透溼衣」,例如新保適(Sympatex),是採用一種無孔、親水性好、無色而透光的共聚多醚酯膜,利用人體與外部環境的溼度和溫度差,促使水蒸氣分子由溼度高的地方向溼度低的地方對流。當毛孔排出溼氣時,水分子處於氣態,分子各自獨立,像雲一樣運動自由,此時,衣服內外的溫度、溼度差,推動著一個接一個的水分子氣體穿過薄膜向外走,像玩撞球一般。當外面下雨時,水分子處於液態,分子會緊密結合在一起,無法穿透薄膜,從而就起了防水的作用。由於沒有微孔,這類材質相對較不會因為灰塵或油脂堵塞而影響防水透溼性能。
除了上述四種機能性材質,織物科技還針對不同用途發展出抗起毛毬、富彈性、免熨燙、抗靜電、抗菌及消臭、抗電磁波、防蚊、維他命保溼、負離子等機能織物,產品包羅萬象,除了供應日常穿著所需,許多高性能的紡織品也廣被應用於各類產業上,例如各類補強用高強力纖維,可增加複合材料、混凝土的堅韌度;還有許多耐熱及耐火纖維、醫療用纖維、絕緣纖維、吸附用纖維、導電纖維等,大大提升身體保護功能。
二、友善環境的衣著選擇
課間活動:服飾消費幕後大追擊
現代人逛街、朋友聚會、校慶、營隊,都會拿出新衣服穿,一件衣服往往穿不到幾次就丟進舊衣回收箱。從生產、製造到丟棄、回收,過程中有什麼故事呢?讓我們一起來幕後大追擊。
註:每個細格請先閱讀文字再閱讀數字,如:少購買一件衣服可以減少的碳排放量是4.2公斤。
❶透過網路搜尋資料,找出上圖空格中應該填入的數字。
❷一組共用一份上圖表格(請剪下學生學習手冊的表格),剪開每一個細格,根據其議題屬性分類,並為每一個議題命名。
❸與組員討論並選出「印象最深刻」的細格,及「覺得最需要立刻處理」的議題。
❹將結果分享給全班同學。
❺聽完所有組別分享之後,寫下自己的學習心得與感想。
※請於學生學習手冊作答
資料來源:教材教法研究團隊。〈家政教學錦囊第13袋—國際數字遇見生活閱讀〉。家政學科中心。
近年來全球人口不斷增加,專家預估,當全球人口突破110億時,地球負荷量將達到極限。在資源限制下,除了享受服飾消費帶來的穿著快樂與滿足,也應該要關心服飾消費產生的環保問題,並重新省思我們的服飾消費行為。
(一)選擇有機棉織物
棉花向來是衣料的主要纖維之一,其柔軟、舒適的觸感及低過敏性,深受大家喜愛。但是,傳統棉花種植因不斷增加的需求,大量使用化學肥料與農藥。
根據統計,生產3公斤的傳統棉花,需耗用1公斤的化學肥料和農藥;製造一件純棉T恤,需要使用將近1/3磅的農藥,而全球棉花田的殺蟲劑及農藥使用量分別占全世界的25%及10%,嚴重影響環境與傷害人體健康。有鑒於此,近年來有機棉織物逐漸受到青睞。有機棉田不只友善土地,在棉花生長時可以吸收及儲存大量二氧化碳,有效減少溫室氣體,對減緩全球暖化也有極大的幫助。
有機棉是友善土地的好選擇
(二)拒絕全氟化合物服飾
材料科學的發展,帶動服飾產品材質不斷推陳出新,但是也帶來潛在危機,例如市面上許多標榜可以對抗低溫、潮溼、寒冷天氣的外套、褲子或鞋子,往往在表面塗上全氟化合物(PFCs)。但是這種化學物質一旦釋放到空氣、飲水中,經過食物鏈循環累積在人體,不但會影響生育能力和內分泌系統,更可能致癌。目前為止,雖然業者已經努力尋找替代塗料,但是製成的衣物薄膜依然有難以被環境分解的問題,因此不得不慎重選用。
(三)慎選奈米微粒製作的衣物
「奈米」是近年來材料科學的新寵,一個奈米約是十億分之一公尺,材料新科技將奈米微粒填充在服飾纖維,讓纖維具備多種對人體健康有益的功能,包括抗靜電、抗菌、抗紫外線、遠紅外線等機能性纖維,使市面上可見的奈米紡織製品,從上衣、下裳、外套、內著,甚至到窗簾,幾乎無所不包。但是奈米粒子極小,其實潛藏著極大的風險,在製造過程或穿戴使用時,很容易進入肺部而引起發炎反應;如果進入血液中,經過循環還會在腦部累積。因此,對於奈米機能性纖維,與其過度迷信,倒不如持保留態度,只在確實需要時才慎重而節制地選用。
科技纖維簡介
科技纖維簡介
三、認識環保綠製衣
除了採用傳統棉、麻、絲、毛等天然纖維,服飾材料科學也積極在尋找其他綠色織製的可能性,希望能降低對上述天然纖維、毛皮及石化原料的依賴,使得回收再生的環保紡織品蓬勃發展。
(一)寶特瓶製衣
早在2014年世界盃足球賽,法媒就曾以「臺灣踢贏世界盃」為專題報導臺灣製造、生產的環保球衣。其中有一部分環保球衣還是來自廢棄的寶特瓶!臺灣在全球寶特瓶(PET)布料市場占有率高達七成,將各地回收來的寶特瓶,經清洗、切碎、加熱融化、重製成聚酯纖維布料後,不只髒臭垃圾搖身一變成為「綠金」,平均約8支寶特瓶,就可製成一件球衣,也使得相較於用石油全新聚合抽紗,最高可減少77%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及84%的能源消耗。雖然回收寶特瓶製成的環保布料成本比一般布料貴二到三成,但是製造出來的衣服重量更輕,吸溼、排汗功能更好,還可以節能減碳,這使得寶特瓶回收的應用大有可期,舉凡提袋、家飾、醫院床單、汽車椅套等,都是可能的應用。
(二)咖啡渣製衣
將煮過的咖啡渣炒乾、磨細、除去油脂後,與聚酯纖維融合進行抽絲製成「咖啡紗」,是臺灣近年來另外一項環保纖維成就。只要回收3杯咖啡的渣和5個寶特瓶,就可以製成一件T恤,12個寶特瓶可製成一件禦寒衣。而且,因為咖啡渣表面有許多孔洞,有絕佳的吸附效果,還可以用來吸附皮膚排放的代謝物,使得它快乾、吸臭及抗紫外線的優點應用廣泛。
咖啡紗的功能和效果
(三)其他天然材質製衣
除了傳統天然纖維,近年來許多衣料研發單位也利用玉米、小麥等澱粉原料,經發酵轉化成乳酸,再經聚合、紡絲而成聚乳酸纖維,具有絲織品的天然光澤和懸垂感。另外有一種新材質也很特別,原料是從廢棄的甲殼類(例如螃蟹殼)而取得,經由嫘縈及甲殼素混合成具有抗菌及防臭的纖維,由於其低過敏性,非常適合敏感肌膚使用。這兩種新的天然纖維材質,丟棄時可以自然分解,所以不致汙染地球。
當越來越多消費者購買以上這些織物製品,就能刺激更多生產、製造公司願意響應,甚至帶頭發展這樣的「綠色」概念,這使得未來織物新材質精彩可期,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
四、快時尚服飾vs.理性消費
截至2017年為止,全球人口約有75億人,但是全球每年生產的衣服竟然超過 800億件,這樣大量的服飾生產看似帶來經濟發展,其實正在危害我們的生態與健康。
「快時尚」促進時裝大量生產
首先,紡織原料在生產過程必須消耗許多天然資源,這不但加速全球溫室氣體排放,製衣加工過程中,大量洗滌劑、染料等有毒化學物質的使用,嚴重破壞空氣、水資源及土壤等自然環境。研究顯示,時裝業帶來的汙染僅次於石化業,是破壞生態的第二大劊子手。以牛仔褲為例,棉花生產地來自印度,送至巴基斯坦製成布料後,再運往全球牛仔布料的最大加工區與集散地的中國,工人必須在高汙染的環境中將牛仔布料染色與刷白,造成的工業汙染讓人怵目驚心。牛仔布料製成後,再送到土耳其裁剪與洗滌,而牛仔褲的其他配件(如拉鏈、鈕扣)可能來自日本,最後再運至世界各地販賣。經過計算,光是一條牛仔褲的製造,就歷經了6.5萬公里的旅程,花費7000公升的水,其碳排放及對生態系統的衝擊,最後又會回歸到食物鏈中。
由於服飾強調流行風潮,快速時尚品牌的市場趨於飽和,促使新崛起的對手為了競爭,更竭盡所能地壓低成本、犧牲環境與壓榨工人。世界人權組織曾經深入這些血汗代工廠實地訪查,發現「裡面到處是易燃物且十分擁擠,作業環境惡劣,工人在裡面簡直猶如動物一般」。所幸,近年來隨著消費者素養提升,許多人開始反思快時尚的代價,檢討「速食時裝」、「過季即扔」的消費習慣對環境的衝擊,改為適度選購需要及實穿的服飾。
快時尚產業背後的真相之一:血汗工廠及染劑汙染
衣服在製造的過程中,從纖維紡紗、織布到染整,會加入許多化學藥劑,包括均染劑、滲透劑、柔軟劑、靜電防止劑、防縐防縮加工劑及染料等。其中,甲醛常用來做衣物染色藥劑;而螢光劑最常使用在白色衣物上,讓衣服看起來潔白無瑕,以刺激消費。兩者都容易殘留在衣物上,使得長時間接觸的人產生皮膚過敏,甚至引發呼吸道的問題。所以,明智的消費者千萬不要陷入潔白的迷思,對於產地標示不明或是色彩過度鮮豔豐富的服飾,也要先確定來路與顏色的牢固性,並聞一聞有沒有不尋常的味道,再決定是否消費。
在服飾維護方面,由於乾洗劑對環境和身體都會造成傷害,採購只能乾洗的衣物,不但危害自己,也成為汙染環境的幫兇。此外,水洗衣物的洗劑選擇也很重要,市售合成清潔劑,其緩慢生物分解的特質會嚴重造成水質環境公害,也會破壞皮膚的保護作用、刺激眼睛,積囤在身體裡造成肝臟、腎臟的負擔,嚴重者甚至會致癌。在使用清潔劑之前,還是要慎重選擇對環境破壞性較低的清潔劑,並且節制用量。如果可以,以肥皂或天然物質代替合成清潔劑則是更好的選擇。
至於不合穿的服飾,可以透過再利用,創造新價值,例如:將厚棉衣物製作成餐具餐墊布、廢棄襪子製作保溫瓶袋等,或是將衣物贈送親友、舉辦或參與二手交換市集,以達到物盡其用或是投入舊衣回收箱。
參與跳蚤市場或將舊衣回收可創造新價值
資訊補給站:何謂「快時尚」?
快時尚又稱快速時尚(Fast Fashion),是全球化、民主化、年輕化和網路化這四大社會潮流共同影響下的產物。快時尚具有兩個條件:一是「快速回應」,指縮短從設計、原料取得、製造、配銷、上架的前導時間;二是「強化設計」,指提供具高度時尚感的產品設計。因為以低價、款多、量少為特點,可激發消費者的興趣,最大限度地滿足消費者需求。
資料來源:1. 王晶。〈快時尚芻議(A)〉。《服飾導刊》。武漢:武漢紡織大學。2013年。https://wiki.mbalib.com/zh-tw/快時尚。2. 柯有澤。〈快速時尚產業經營模式—以ZARA及H&M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13年。
課後活動一:今日綠生活好行動—褲管提袋DIY
❶材料:牛仔長褲1件、紙提袋提把2條(可配色)。
❷用具:珠針、手縫針、縫線、切割板、剪刀、尺、美工刀、鉛筆。
❸製作步驟:
(1)把長褲翻至反面,以褲管口為提袋口,取適當長度(如22cm)再加1.5cm縫份後剪下。
(2)以半回針或全回針縫把兩層縫在一起,每針目長0.3cm至0.4cm。
(3)取褲管口縫份中央從左右兩邊約6cm處做提把打洞記號(此位置可依個人或褲型不同而調整)再用美工刀割0.5cm,洞不可過大。
(4)將提袋穿過提把。
(5)在反面用針線將提把縫牢。
❹完成品:可收納隨身用品,出門一拎就走!
褲管提袋完成品
簡單縫製,就能將舊衣物再利用,打造獨一無二的環保提袋。
課後活動二:今日綠生活好行動—厚棉環保餐具餐墊布DIY
❶材料:平織厚棉布31cm× 42cm 1塊、橙色棉布20cm× 19cm 1塊、淺綠色天鵝絨(或刷毛布)10cm×11cm 1塊、上蠟棉繩長90cm 1條。
❷用具:珠針、手縫針、縫線(橙、淺綠)、剪刀、尺、鉛筆、草稿紙。
❸製作步驟:
(1)確定平織棉布四邊的經緯紗為垂直無偏斜,剪除不完整、偏斜之紗線。
(2)將平織棉布的四邊進行抽紗,抽的寬度約0.5cm至1cm。
(3)依照圖案紙型剪下3片葉子和2片胡蘿蔔用布,胡蘿蔔用布的縫份為1cm,每針目長0.3cm至0.4cm劃記,葉子不需要留縫份。
※提醒:圖案可自由設計,要留湯匙、筷子的置入口,並且要使其順利放入,避免太寬鬆或過小無法放入。
(4)在葉子的預定位置先以珠針固定,再以平針縫,每針目長0.3cm至0.4cm縫葉脈。
※提醒:縫線的結要隱藏於葉子和餐墊之間。
(5)胡蘿蔔用布正面對正面相疊,以半回針或全回針縫,每針目長0.3cm至0.4cm縫一圈,並於胡蘿蔔右下角落留一個5cm缺口不要縫。
(6)將胡蘿蔔翻至正面之前,先把縫份依照完成線折好,並以指甲刮平,或用熨斗燙平。接著從5cm缺口處翻至正面,將缺口對針縫,每針目長0.3cm至0.4cm。
(7)在胡蘿蔔的預定位置先以珠針固定再以藏針縫,每針目長0.3cm至0.4cm將胡蘿蔔縫牢,但胡蘿蔔上端約7cm至8cm是湯匙、筷子的放置口,不可縫住。
(8)以全回針縫,每針目長0.2cm至0.3cm將棉繩固定於餐墊另一邊的反面、長度的一半,寬度為抽紗不算,距離布的邊緣約1cm處。
❹完成品
環保餐具餐墊布
可收納筷子、湯匙,也能當成餐墊使用。
總之,現代公民在面對環境快速惡化的年代,要實踐綠色服飾消費的理念,從計畫採購、服飾保養以及服飾資源的再利用,都要符合「可回收、低汙染、省資源」的理念。
請輸入您的會員 Email 帳號,我們將寄送重設密碼的連結給您。
密碼重設信件已寄送,請儘速前往信箱查看。
感謝您申請成為吉寶知識系統的一員,請前往您剛才輸入的信箱中查收信箱驗證信。
您輸入的電子郵件已經被註冊了,有可能是您之前已經註冊過,你可以
緣會員有意願吉寶知識系統(本系統),經註冊本系統表示您同意會員合約:
雙方合意專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