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1 家政生活頻道/三、家政行家大集合
單元6 幸福UP!UP!/四、愛家好心情守則
單元6 幸福UP!UP!/六、家庭倫理大進擊
單元6 幸福UP!UP!/五、家人Talk秀
單元1 家政生活頻道/一、家政思想起
單元1 家政生活頻道/二、家政面面觀
單元15 愛的狀況劇
單元11 生命階段的飲食對「位」
發現天賦,創造自我,形塑每一個人的獨特價值!面對青春洋溢的學生,教育的重點之首是協助他們啟動夢想。華興就是老師們的最佳夥伴,不只為學生找到熱情,更提供全方位協助,讓未來的每一步都走得更加踏實。
發現天賦,創造自我,形塑每一個人的獨特價值!面對青春洋溢的學生,教育的重點之首是協助他們啟動夢想。華興就是老師們的最佳夥伴,不只為學生找到熱情,更提供全方位協助,讓未來的每一步都走得更加踏實。
隨時隨地掌握教育資訊與動向
單元六 探索家庭世界好去處
探索家庭世界好去處
在不同地區生存的人有著不同的文化差異,卻又一樣展現高度發展智慧,以至於文化之間沒有優劣高低之分,只有他山之石能不能攻錯之別!在全球化趨同化的今日,探「知」文化差異本身,就會帶給家庭旅遊極大的樂趣,若是還能用來借鏡,體悟、面對、處理、解決家人衝突與矛盾,或是提升家庭凝聚力,更是一舉數得。
近年來,陸續有許多「有名的忙人」放下工作,帶著家人到世界各地去旅行,短則一個月,長則半年、一年,都用「慢慢遊」的方式,因而激盪出許多「家庭旅遊品質」與「家庭旅遊方式」的討論。在討論過程中,發現絕大多數的青少年希望安排出國旅遊時,家長能採納他們的意見,不過礙於缺乏經驗,考慮多半不夠周詳,加上臺灣父母不希望影響子女課業學習,子女也不想要用心規劃後被家人嫌棄,以至於實際上只有部分青少年和父母出國旅遊時,會參與規劃家庭旅遊。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如果能先廣泛收集世界各地的資料,再借重小組員一起努力,開發出一個家庭旅遊企劃,不只能減輕家長壓力,也能向家人證明我們有把事情做好的能力。
學習目標
一、世界飲食地圖
隨著交通、科技、媒體發達,世界各國交流頻繁,我們更容易窺見世界各地的生活文化。其中,「飲食」往往是最直接、最占篇幅、最吸引人,也最令人想要體驗的文化活動。所謂「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受限於地理環境、氣候條件的差異,各地出產不同的作物、畜產,造就各異的飲食內容,加上歷史淵源、宗教信仰、人際倫理的薰陶,使得各個國家、地區形塑出不同的飲食文化。
舉例來說:日本之所以興吃生魚片,是因為四周環海,海鮮物產豐富;中東人吃羊肉串而不吃豬肉,是與信仰有關。馬來西亞娘惹糕則帶著遷移的印記:五、六百年前移民到馬來西亞的中國人,當他們和馬來西亞女子婚配生出來的混血兒,女生稱為娘惹(Nyonya),男生稱為峇峇(Baba)。至於韓國人為什麼吃泡菜?因為韓國的冬天非常寒冷,為了讓冬天仍舊有蔬菜可以食用,就在其中加入大量辣椒和糖,除了延長食用時間,也可以增加身體的熱量。印度人愛吃咖哩飯配甩餅的主因是盛產香料,也因為氣侯炎熱而藉刺激性食物增進食欲。
各國飲食深受其地理、歷史、文化影響
印度咖哩飯因為香料盛產而來
中東吃羊肉串不吃豬肉
馬來西亞娘惹糕帶有遷移的印記
資訊補給站:各國料理面面觀
❶漢堡:源自1900年,一位商人路過某間餐廳,催促盡快供餐,廚師當時剛煎好一片牛肉,急中生智把牛肉放在兩片麵包中一夾,就成了最原始的漢堡。
❷炸魚薯條:是澆了番茄醬或者起司的薯條和炸魚,炸魚的作法很簡單,將魚去刺切片後,裹上濕麵糊再入鍋油炸即可。
❸香腸:有個國家的香腸種類多達一千多種,這個國家通常用麵包配香腸,就能當成一頓主食了。
❹披薩:最簡單的瑪格麗特披薩只要使用麵粉做成麵皮,放上番茄與奶酪即可,可以說是披薩的源頭。
❺普丁:傳統的普丁由厚薯條、起司塊和肉湯組成,起司塊是最具特色的原料,外層裹著薄薄的鮮奶,十分美味。
❻起司火鍋:為了度過漫長又寒冷的冬天,利用盛產的起司發明熱騰騰的火鍋,作法是牛奶加熱後放入起司,融化後加入各種調料充分攪拌,便是鍋底;再將準備好的食材裹上香濃的起司就完成。
❼刺身:就是生魚片。以前漁民在供應生魚片時,由於去皮後的魚不易分辨種類,所以經常會取一些魚皮,再用竹籤刺在魚片上,方便識別,這便是「刺身」名稱的由來。作法是將新鮮的魚、貝等原料,依照適當的刀法加工,蘸上醬油與芥末。
❽烤牛肉:是該國宴客的國菜之一,也是民間最受歡迎的料理。特色是不加調料,只在牛肉表面撒點鹽,這樣烤出來的牛肉會有一種特殊的香味,牛肉按部位分為大腿、前臀、後臀、牛峰、牛排、里肌等十多道。上國菜之前,也會有各種小菜:烤香腸、烤雞心、烤雞腿、烤豬脊等,對這些菜通常淺嘗即止,因為這些只是配角,烤牛肉才是壓軸大菜。
❾玉米餅:玉米是該國的國民食物,在地人發揮了無盡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將玉米做成各式各樣的美食,最常見的就是玉米餅,將玉米澱粉加水和成麵糰,擀平後放入鐵鍋烙熟。吃的時候通常會加上洋蔥、番茄、牛絞肉等食材。
❿羅宋湯:又酸又甜是羅宋湯的一大特點,主要食材是甜菜,通常還有高麗菜和馬鈴薯。跟很多外來詞一樣,羅宋湯這個叫法也是根據英文發音 "Russian soup" 音譯而來的。
⓫冬蔭功湯:是一道富特色的酸辣湯品。「冬蔭」是酸辣的意思,「功」是蝦的意思,主要食材有檸檬葉、香茅、蝦,東南亞料理常使用許多香料,氣味迷人。
⓬咖哩:該國是咖哩的鼻祖,道地咖哩以丁香、小茴香子、胡荽子、芥末子、黃薑粉和辣椒等香料調配而成,由於用料重,所以正宗的咖哩辣味非常濃郁。
參考資料:〈全世界最好吃的美食都在這了,你吃過幾道?〉https://kknews.cc/food/894kzqq.html
課間活動一:各國美食配配看
❶在小組中分享自己過去一週裡吃過哪些異國料理?
❷請參考「資訊補給站:各國料理面面觀」提供的資料,找出下列料理名稱及地圖上對應的國家(或地區),接著小組討論與查閱資料,討論這些料理的發展如何受時空背景影響。
料理名稱:_______________
對應國家:_______________
料理名稱:_______________
對應國家:_______________
料理名稱:_______________
對應國家:_______________
料理名稱:_______________
對應國家:_______________
料理名稱:_______________
對應國家:_______________
料理名稱:_______________
對應國家:_______________
料理名稱:_______________
對應國家:_______________
料理名稱:_______________
對應國家:_______________
料理名稱:_______________
對應國家:_______________
料理名稱:_______________
對應國家:_______________
料理名稱:_______________
對應國家:_______________
料理名稱:_______________
對應國家:_______________
二、世界服飾地圖
服飾除了保護身體,更是生活方式的展現。不同時代、民族、地域的穿著,往往隱含先民對環境的理解與對生活的期待,以至於除了顏色、款式不同之外,在許多細枝末節上也大異其趣。尤其是結婚禮服,代表著新人的新生活之始,更是文化演化與社會集體意識的集合體,足以讓我們窺視世界服飾文化的豐富與多彩。
資訊補給站:
世界傳統結婚禮服大集合
❶日本:女性身穿俗稱「白無垢」的婚紗,白色代表新娘的決心:「從今以後可以染上丈夫的顏色」。胸口的「懷劍」為武士家的婚禮習慣,表示新娘的心境:「即便是女人,在危急時也有能力自我保護」。
❷迦納:傳統婚紗服飾非常鮮艷多彩,服飾設計隨著顏色和圖案而不同,每個家庭也都有自己的布料。
❸羅馬尼亞:如今絕大多數年輕的羅馬尼亞人喜歡現代風格的婚禮,傳統的儀式仍然可以在偏遠地區看到。羅馬尼亞雖然不大,但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婚禮文化。
❹北歐薩米人:薩米人是歐洲最大的原住民族之一,也是歐洲目前僅存的游牧民族。傳統服飾很特別,如果身上的鈕扣是方形表示已婚,圓形表示單身。
❺斯里蘭卡:婚禮通常在女方家裡舉行,新郎要踏進門檻時,新娘家會準備一盆清水,親自為新郎洗腳,或在鞋上灑幾滴水,以示歡迎,如同華人的「入贅」儀式,新郎必須回贈金戒指表達謝意。
❻印度:紅色或粉紅色的婚紗是印度新娘的傳統服飾,在北部地區,已婚婦女會在額頭中心點上紅點。
❼蘇格蘭:新郎會穿傳統裙服,婚禮過後,新郎會把它批在新娘肩上,象徵新成員加入。
❽巴基斯坦:雖然巴基斯坦屬於伊斯蘭國家,但有很多傳統文化跟印度一樣。新娘會在手上畫複雜的指甲花彩繪,紅色則是最受歡迎的婚紗顏色。
❾衣索比亞: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基督教國家之一(東正教為主),也是非洲唯一信基督教的地區,所以婚禮文化受到希臘、羅馬影響深遠。
❿印尼的峇里島:此處的婚禮大多富麗堂皇,新人身著細節繁複的服飾,並在頭上戴上金冠。
⓫印尼:有三百多個民族和6種宗教,婚禮可能會隨著不同的島嶼文化而有所差別。此為亞齊特區(Aceh)的婚服。
⓬高加索人:新郎會穿大衣配一把劍,新娘會根據民族的主題來選擇白紗。
⓭中國:傳統婚紗是紅色的,新婚之夜新郎會掀開新娘的頭紗。
⓮奈及利亞:新娘通常會選擇明亮的黃色,頭上包著奈及利亞的頭套。
⓯馬來西亞:大多數婚禮依照穆斯林傳統文化舉辦,顏色以紫色、紫羅蘭色為主。
⓰葉門猶太人:大多數猶太人沒有特別的婚禮服裝,但是葉門猶太人除外,這裡的女性婚紗是代代相傳而來的傳統婚紗。
⓱韓國:傳統婚禮、婚服越來越受歡迎。
⓲挪威:在婚禮和受洗時,普遍穿著傳統服飾布納德(bunad)。
課間活動二:他們的禮服,我懂!
從上述「資訊補給站:世界傳統結婚禮服大集合」選擇一套小組最喜歡的禮服,查閱網路資料,說明其用色、款式、細節安排的象徵意涵。將結果製作成看板,展示給全班同學觀賞。
三、踏尋各地家庭生活與族群文化
生命發展是一個奧妙而充滿驚奇的過程,在科學、醫學、衛生尚不發達的年代,更是不容易,以至於在重要的生命轉換階段,會發展出特別的家庭儀式,例如:出生之後的滿月酒、週歲抓週;婚配時的婚禮;死亡之後的喪禮、祭祀等,往往乘載著家人的期望、祝福與懷念。
其中,成年禮除了蘊含好不容易把孩子順利拉拔長大的喜悅,也標註著從兒童轉換成大人身分及家庭責任的轉變,是非常重要的生命發展轉換,因此許多族群對於「成年」有著特別的家庭、社區儀式,例如:在歐 美地區,父母會跟子女一起準備高中畢業舞會穿著的衣服,甚至討論要邀請的舞伴,可以視為現代西方國家的「成年禮」。在比較東方的國家,至今還保留著許多傳統成年禮,透過認識這些儀式文化,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搜集到不同的家庭互動模式及家庭與族群互動的文化資料,作為家庭旅遊規劃的備用資源。
(一)各地的成年禮
1.中國
依據《禮記》所載:「男子二十為弱冠,冠字,成年之道」、「女子未許嫁者,二十則笄」。古禮的加冠、加笄(髮簪),提醒受禮者要當一個謹言慎行、獨當一面的成年人,從被照顧的角色,轉換成照顧別人的角色。另外也會依照個人的人品、志向等為其「命字」,希望成年者以成聖、成賢來自我期許。
2.日本
日本政府訂定,每年1月15日為「成年之日」;當天,凡滿20歲的男女都要身穿傳統和服進行宣誓、接受長者祝賀和參拜神社等。在京都,會為受禮女子舉行射箭比賽,透過全神貫注瞄準60公尺外的靶心,象徵成人後要有追求目標的耐力和自我控制力。
3.韓國
每年5月第三個星期一為「成年日」。在這一天,虛歲20歲的男女身穿韓服參加政府單位舉辦的成年禮,宣告他們從此享有成人的身分、權利與義務,也將踐履孝、悌、忠、順,承擔起社會及家庭的責任。
4.泰國
篤信佛教的泰國人認為,不出家為僧的男孩是一種羞恥,無法得到尊敬。因此,年滿20歲的男子要入寺為僧,合經誦佛,一方面表示已屆成年,另一方面也是報答父母養育之恩。
5.剛果民主共和國
男子10到18歲之間都可以參加成年禮,會被送往樹林深處的營舍,用白瓷土塗身,象徵孩童時代已死。居留營舍的時間短則三個月,長則三年,期間要忍受求生時肉體和精神上的折磨,鍛鍊如何克服苦楚,還要悄悄回村偷取食物,練習狩獵和攻擊技巧。
臺南成年禮
「做十六歲」活動以臺南市中西區的開隆宮最為鼎盛
6.臺灣
(1)臺南成年禮
「做十六歲」是臺南成年禮習俗:在七夕當天,男子頭戴狀元帽、女子戴鳳冠;鑽「七娘媽亭」開啟智慧竅門;出「鳥母宮」籌謝神恩及父母養育之恩;最後走花道,象徵往後人生多采多姿;再肩挑花擔登王城「安平古堡」,象徵肩負責任、腳踏實地、步步高升。
鄒族成年禮
由長輩用杖擊給予教誨,祈求神助及砥礪志氣
(2)鄒族成年禮
鄒族男子的神聖職責為征戰及狩獵,這兩項任務直接關係到部落的存亡。因此,男子年滿18歲,便透過戰祭(Mayasvi)向戰神祈求戰力。在祭典中,由長者持杖擊打臀後,並大聲教誨:「你們今後已成人,不得再貪玩,要遵守祖先遺俗,勇敢勤勞,不得怠惰!」藉此讓戰神祐助並砥礪其志氣,之後再穿上長老準備的傳統服飾、佩刀、頭飾,喝下小米酒,才被視為成年人。
(二)各地的時間觀
時間的流逝雖然是一樣的,不同的文化卻塑造了不同的時間觀念。人類學家將不同文化的時間習慣劃分為單元時間觀(monochronic)和多元時間觀(polychronic)兩類。
單元時間觀的文化將時間看成一條單向的直線,認為時間是一種有限的資源,其中英國和美國可以說是代表國家:講究效率,習慣按照明確的時程表進行活動,並期待階段性結果。在這類地區參加會議,遲到5分鐘就必須做出解釋;超過15分鐘被認為無法接受。
多元時間觀的文化則認為時間是由點構成,運用彈性較大;在一段時間內可以同時做很多件事情,因此,不看重階段性結果,也不強調效率,只要在最終期限內完成任務即可。印度、墨西哥、希臘以及中東、亞洲和非洲的許多國家都屬於此種體系。同樣參加會議,這類地區的人遲到15分鐘被認為不足為奇,有權位的人甚至會刻意晚到凸顯自己的忙碌與重要性。
隨著國際交流日益增多,時間觀念被發現與經濟發達的程度息息相關:經濟越發達的地方,人們的單元時間觀念越強,越能遵守時限。
時間觀對人們生活方式的影響很大,包括走路的速度、鐘錶的準確度,以及生活節奏等。在勒范恩的《時間地圖》一書中,透過測量人們的步行速度、工作速度以及公共場所的鐘錶準確度等變數,對比了31個國家的生活節奏,結果顯示:瑞士、愛爾蘭、德國、日本是生活節奏最快的國家;生活節奏最慢的國家則是敘利亞、薩爾瓦多、巴西、印尼和墨西哥。
由於不同文化的時間觀不同,提醒我們,規劃家庭旅遊時,若有機會交流,得根據當地的語言、文化,了解人們對時間的態度及其使用時間的方式,才能減少因時間觀差異而帶來的跨文化交流障礙。
各地的文化包羅萬象,在規劃旅遊時,千萬要先做好文化認識的功課,才能幫助同行的家人展開深度的旅遊冒險。
除此之外,家人畢竟不同於同學、朋友,不免因為關係過度緊密而易發生摩擦。再者,為了顧及家庭旅遊品質,行程最好不要排得太緊密;交通也不能太擠塞;酒店不宜住得太隨便;吃飯也不要去太擠迫的餐廳;每個景點逗留的時間要考慮家人的習性,不要太短也不能太久,才能避免到了景點,有人一直問「這裡有什麼好看的?」進了餐廳,有人問「這裡有什麼好吃的?」留在酒店,有人問「等一下我們去哪裡?」
為了增加家人對旅遊的共識,建議出發之前召開行前說明會,甚至制定家庭旅遊手冊,一來可以留作紀錄,二來可以避免沒有參與規劃的家人沒完沒了的詢問,破壞大家的好心情。
規劃家庭出國旅遊,也許未必會得到感謝,甚至會出現讓我們生氣、暴躁而崩潰的場景,但是,也會看到家人慎重地把大合照放在相框裡,跟別人聊天常常提起那次出國旅行的趣事,連在回憶中崩潰的片段都可以轉化成笑話說給別人聽。尤其,長大後,慢慢會體會到:家人始終是家人,再多的埋怨、憤怒、不滿,我們都希望他們過得好、希望得到他們的認同;而且,我們長大了,就表示父母、長輩能和我們在一起的時間,正在一天天減少,能夠一起結伴出國旅遊,實屬難得。能看到家人的笑容,太重要了,在還來得及的時候,好好製造更多美好的家庭出遊回憶吧!
家族旅遊造就美好家庭記憶
課後活動:我家的旅遊企畫書
以組別在主題二「實務操作」抽到的國家中選擇一個城市,透過影片、書籍或雜誌,搜尋該地區相關服裝、飲食、家庭生活、文化、藝文、建築的各項資料,並用照片串流做成影片或簡報分享給全班同學。
再由每位同學將資料帶回分享給家人之後,選出三個最想去的城市,製作成「我家的旅遊企畫書」。
請輸入您的會員 Email 帳號,我們將寄送重設密碼的連結給您。
密碼重設信件已寄送,請儘速前往信箱查看。
感謝您申請成為吉寶知識系統的一員,請前往您剛才輸入的信箱中查收信箱驗證信。
您輸入的電子郵件已經被註冊了,有可能是您之前已經註冊過,你可以
緣會員有意願吉寶知識系統(本系統),經註冊本系統表示您同意會員合約:
雙方合意專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