覓資逐夢真旅行
旅行,得花費時間、消耗精力、掏扒積蓄,用來擴大胸懷和提升視野之外,還有沒有其他的可能?
一個在以色列長大的青年亞辛(Nuseir Yassin, 1992-),18歲時拿到哈佛獎學金,到美國唸書並工作,過著典型紐約上班族的生活。26歲時突然意識到自己的人生已經過了33%,卻還有更多想要做的事,決定放棄年薪約12萬美元的工作,出走流浪,每天製作一個1分鐘的影音,跟全世界的人分享他所見、所聞、遇到的人和遇到的事,好的、壞的都在其中。從此,他不再過著領薪水、每個月花費3500元美金的日子,而是以每天100元美金的預算旅行,並且持續有計畫性地寫腳本,用一種輕鬆、愉快的方式傳遞旅行經驗。截止2018年,已分享了六百多部影片,仍在持續中。
現在有越來越多全球背包客,透過網際網路尋求「我家沙發可以借你睡」的沙發客省錢旅行,原本花費三、四十萬臺幣才能成行的「歐洲28天玩5個國家」之旅,許多背包客可以只花不到10萬元就辦到了。
省錢旅遊方法:沙發客
國際上還出現了一種募資平臺,只要能寫出足以打動人心的旅行企畫書,就會有人協助出資,讓旅遊成行。
這樣看來,旅行不一定要等到有錢有閒,也不一定要掏空自己口袋裡的錢,不一定只能用來壯大自己而已。對個人如此,對家庭旅遊也是如此。關鍵在於:有沒有訂出明確的目標,有沒有找出潛藏的資源!
試試募資網站企畫旅遊
課間活動一:家庭旅遊清單
以組別在主題二「實務操作」抽到的家庭組成為目標,討論一趟家庭旅遊需要用到的物品與資源有哪些?至少想出30項並加以歸類,呈現小組的家庭資源分類圖,並完成三個提問:
❶想出30項物品與資源對小組來說是容易的還是不容易的?
❷自己小組的資源歸類依據是什麼?跟別組一樣嗎?看到別組的歸類方式,會想要修正自己小組的歸類方式嗎?
❸有哪些資源可以有其他替代方案?
例如:現金、時間、行程表、購物清單等。
※請於學生學習手冊作答
一、家庭旅遊資源搜查線
旅遊時我們需要各種資源,不論是金錢、交通工具、旅館,或是能提供資訊的各地觀光局等;而家庭旅遊是家人一起創造美好回憶的方式,清楚理解家庭擁有哪些資源並善加利用,可以使我們的旅遊更加美好,因此先來看看家庭資源有哪些!
(一)家庭內的資源
家庭內的資源主要包括人力資源與物力資源:
1.人力資源
家人的時間、精力、能力與溝通技巧等。
(1)時間與精力
例如選擇最有時間與精力的家人,作為本次旅遊的主要策畫者。
(2)能力
家人的專長、知識等,都是家庭寶貴的資源。每個家人都可能具備不同的能力,如果能理解並相互學習,會使旅遊成為家庭共同學習的重要經驗。例如:家人可以分別透過網路、書籍或雜誌,或是請教有經驗的親友,找尋旅遊資源,再一起討論、分享結果。
(3)溝通技巧
透過言語、動作、表情,經常給予家人讚美、擁抱、支持與關懷,家庭就會成為每一個成員遮風避雨的溫暖港口。規劃家庭旅遊時,確認與協商同行家人的需求十分重要;衝突發生時,運用溝通技巧進行磋商、協調,容易達成共識並解決問題,創造美好的回憶。這些都需要透過溝通,因此,溝通可以說是家庭最有價值,同時也是最沒有上限的資源。
課間活動二:盤點家庭旅遊專長資源
想想看,有哪些專長在規劃旅遊以及旅遊期間,可以成為家庭資源?
例如:
規劃期間:外語能力、資訊能力(可協助找旅遊資料)。
旅遊期間:外語能力、溝通能力等。
※請於學生學習手冊作答
2.物力資源
主要包括家庭的金錢與物質。例如:旅遊時會使用到的現金、提款卡、旅行支票、行動支付等金錢資源;還有行李箱、筆記型電腦、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單眼相機、機能性服飾等物質資源。多數的家庭在這方面的資源是有限的,因此,如何省錢或是運用策略開源節流,讓這方面資源在限制下依然能不虞匱乏,往往資源運用的一大挑戰。
盤點物力資源
(二)家庭外的資源
家庭外的資源主要包括社會資源與自然資源:
1.社會資源
與旅遊最相關的社會資源至少包括對外的人際關係與保險。所謂「出外靠朋友」,家人的人脈越廣,越能擁有支援體系,例如:家庭自助旅行時可以找親友陪同旅遊,或是擔任嚮導。平安保險或是旅遊不便險則是能提供安全上的保障,例如:我國健保對於在國外臨時性發生、不可預期的緊急傷病或生育等相關醫療行為,回國後能提供核退(具備項目可上網搜尋「健保給付國外緊急就醫辦法」)。至於社區中的圖書館、政府觀光旅遊單位、各類旅行社等,往往也能提供豐富的旅遊相關資料。
2.自然資源
包括土地、森林、河川、海洋、空氣、陽光等,這些是旅遊時最能享受的資源。
不論是規劃個人或家庭旅遊,透過盤點擁有的資源,就能挖掘出潛藏的資源,甚至找出創新的點子,為家庭旅遊締造美好的回憶。另一方面,當我們獲得以及使用這些資源時,應該懂得心存感謝,並設法珍惜與回饋,才能使資源永續保存,讓世世都有好資源,代代都有富生活。
(三)家庭金錢管理與旅遊經費預估
家庭消費,往往有短、中、長程目標,短程目標例如購物計畫、旅遊計畫;中程目標例如成家、生育或是進修計畫;長程目標例如購屋、退休安排等。這些在不同生命歷程中出現的需求與夢想,大部分都需要財源支撐,透過審慎理財,才能逐步實現。
1.家庭理財
理財最基本的概念是「收入」與「支出」,一般而言,收入按照收入期間可以分為經常性收入與非經常性收入;依照收入來源可以分為勤勞所得、財產所得與其他所得。支出則依照支出期間可以分為經常性支出與非經常性支出;依照消費性質則可以分為消費性支出與非消費性支出。了解這些分類,可以幫助我們為家庭做短、中、長程計畫,把旅遊需要的經費放在家庭理財計畫裡面,才能積極促成旅遊計畫實現。
家庭的理財工具若依據投資的風險由低至高排列,風險較低的工具是活期存款、定期存款、保本型基金、儲蓄型保險、保本型的銀行理財產品等;特點是不易虧本,投資收益率除活期存款很低之外,其他工具屬於利潤適中。而風險較高的投資工具如股票、基金、不動產、非保本型的銀行理財產品、外匯、黃金、藝術品投資等。這些投資工具的特點是可能虧本,但也可能帶來很高的投資收益。每一種投資工具都有其風險性,必須事先評估,做好投資控管並避免貪心、投機,才能使投資具有較大又較安全的獲利空間。尤其不要借貸進行投資,以免引來「家庭金融風暴」。
此外,家庭與個人金錢管理最大的不同在於:須尊重每個家人的意見,顧及所有家人的需要,因此,最好能透過家庭會議共同討論,讓大家參與「家庭理財」工作,以取得共識,避免紛爭或顧此失彼。再者,家庭理財最重要的目的是有效運用家庭錢財,而不僅是累積財富,千萬不要讓手段取代了目的,才不會變成守財奴。
2.家庭旅遊費用預估
家庭旅遊雖然是讓家人情感加溫的好方法,但畢竟也是一種支出,必須先做好金錢規劃。家庭旅遊與理財最相關的部分在於「旅費預估」列出當次家庭旅遊預估的項目支出。若是想進一步設法開源節流,可以多運用網路上的資源,包括過來人、旅遊達人的經驗分享等,都可以幫助我們挖掘出更多元的資源。此外,如何善用APP 軟體做好記帳工作,也值得花時間深入研究。
二、決策123
管理家庭資源最重要的目的在於:透過一連串的決策,充分運用家庭內、外資源,以盡可能滿足家庭及每個家庭成員的期望與目標。家庭決策的過程主要有三個步驟:思考與評估、選擇與執行、評量、檢討與修正。以下用家庭旅遊為例,分析各步驟的進行方式。
(一)思考與評估
這個步驟要完成的任務包括:思考家人或家庭在家庭旅遊方面的問題、期望與目標,及確認可以作為家庭旅遊的資源、評估各種家庭旅遊可行的方案組合,及預估各種方案組合可能產生的結果。
(二)選擇與執行
這部分最好由家人共同選擇並執行,尤其,個人的標準與價值觀往往會影響決策過程的順利與否與最後決策的結果。例如:出國旅遊的住宿地點選擇,是要星級飯店、民宿或是青年旅館,就有著「標準與價值觀」的差異。因此,思考與評估時,在「標準」與「價值觀」方面一定要盡力尋求共識,特別是在資源有限而必須有所放棄時,更是如此。
(三)評量、檢討與修正
每一個家庭決策執行後,不管結果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我們都應該學著接受,如果覺得有改善的空間,可以繼續修正,或是將它們列為未來做類似決策時的參考與修正依據。
最後,現代家庭是一個消費單位,舉凡家庭旅遊過程中的食、衣、住、行、育、樂等,幾乎都是用貨幣交換而來的。因此,規劃家庭旅遊時,越是了解消費相關的法律,越能保護我們的家庭資源。例如:萬一在旅遊期間遇到產品有瑕疵、售後服務不如購買時的承諾等,可以向有關單位提出檢舉、申訴或是諮詢,以爭取身為消費者的權益,讓我們的家庭資源多一份保障。
課後活動:家庭出國旅遊去
請小組依據主題二「實務操作」所抽到的條件,規劃一份家庭出國旅遊企畫書:
步驟一:規劃至少兩條家庭旅遊路線。
步驟二:列出本趟旅遊可以運用的專長。
步驟三:找出相關的社會資源(攻略、APP、觀光資源等)。
步驟四:列出不同路線的經費預估概算表。
步驟五:依據抽到的家庭經濟狀況,推估這一趟家庭旅遊需要的經費準備時間。
步驟六:根據上述規劃,小組模擬家庭會議,討論出確定的家庭旅遊方案。
※請於學生學習手冊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