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3-2
排灣族美麗的紋身文化兼受中國大陸東南區與南方海島文化的影響
公民小百科
文化涵化
兩個以上的文化群體間,不斷地直接或間接接觸,而造成一方或雙方的文化改變的過程。
圖3-4
義大利康帝格雷威(Greve in Chianti)是「慢城」運動的發源地之一
圖3-5
有「緬甸街」之稱的新北市中和區華新街,聚集了許多具有東南亞特色的商店。
圖3-9
政治學家杭廷頓認為未來文明衝突的來源,將是西方、伊斯蘭及中國三種不同文明素質的惡性互動。
圖3-10
新加坡樟宜機場內多國文字並列的標識,展現出多元並存的特質。
圖3-11
社會邊緣團體的弱勢文化必須受到同等的尊重
公民小百科
文化相對主義
主張對於其他文化應該以該文化自己的價值與背景來了解的立場。
一個文化特質的意義與功能,決定於其在該文化系統中的運作狀況,其特質好壞、對錯,乃依其在該文化是否能有效發揮作用而決定。
多元文化主義(Multiculturalism)
將一國之內維持文化的多樣性視為一個可以追求的目標。
圖3-12
立法委員原住民選舉候選人的選舉產生原住民的政治代表
圖3-13
民國92年7月1日正式開播的客家電視臺即為尊重多元文化實際層面的做法
圖3-14
潑水節對泰國人而言,如同中國人過新年,具有祈福的重要意義。
圖3-18
國內第一座以宗教為主題的世界宗教博物館位於新北市永和區,館內蒐藏全球各地各式宗教文物及介紹。
圖3-22
聯合國於1948年通過〈世界人權宣言〉,為世界各國在追求及保護人權方面,確立了一份具有精神意義的原則宣言。
圖3-23
中東因種族、文化、宗教的衝突,大小戰爭不斷。
公民小百科
臭氧層
是一種地球自建的防曬系統,有隔絕吸收部分紫外線的作用。
公民小百科
地球日
世界地球日活動源起於美國。1970年4月22日美國首次舉行聲勢浩大的「地球日」活動,促使美國及其他國家的政府採取一些防止環境污染的措施。
公民小百科
《京都議定書》
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是歷史上首次以法律明文約束的形式,宣示對抗地球暖化,內容是限制工業化國家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以抑制全球暖化。
公民小百科
峇里路徑圖
2007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決定2009年達成的協議,以取代《京都議定書》,拒絕加入《京都議定書》的美國,以及中國、印度等主要開發國家均首次納入。
公民小百科
綠色消費
人類從事消費行為時,盡量購買對環境破壞少、污染程度低的產品,且盡可能減少消費。
我國環保署配合國際環保潮流設計了「環保標章」,提供消費者選擇購買環保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