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概說
日常所見物體形狀皆由一種或數種幾何形體所構成。工程圖所表現的都是物體之形態,它們亦均為幾何圖形所構成。因此在工程圖中,常須應用幾何原理和幾何構圖來解決問題,故幾何圖形的作圖,在製圖中占極重要之地位。所以在學習投影法之前,應對幾何作圖的方法徹底了解,勤加熟練,以期製圖時繪出正確與美觀的圖樣。
4-2 認識尺度符號
一張工程圖除了幾何形狀之構成以表達物體形狀外,還必須加註尺度大小,而在標註尺度時,常必須由符號與數字併用。
表4-1 尺度標註之符號
4-4 垂直線與平行線
一、過直線外一點P,畫該線的平行線
已知線段AB及P點,求作一線段通過P點並平行線段AB。
二、過直線外一點P,畫該線的垂直線
已知線段AB及P點,求作一線段通過P點並垂直於線段AB。
4-5 多邊形
以三條或三條以上直線所圍成之平面,稱為多邊形(Polygon)。此等直線稱為多邊形之邊,兩邊相交所夾稱為角。當多邊形其邊其角均相等者,即為正多邊形(Regular Polygon)。
正多邊形每一內角(Q)求法之公式為:Q=(n—2)×180°/n。
n為正多邊形之邊數,正多邊形之外角和為360°。
4-6 相切與切線
當一圓弧與一直線相切,其切點(T)必位於經圓弧中心且垂直該直線之線上,如圖4-16(a)所示。兩圓相切,其切點(T)必位於兩圓心之連心線上或其延長線上,如圖4-16(b)所示。若兩圓為外切則其連心線長等於兩圓之半徑和,若兩圓為內切則其連心線長等於兩圓之半徑差。
二、畫圓弧切於直線
1. 已知圓弧半徑R,線段AB及線段外一點P,求作以半徑R畫一圓弧過P點並與線段AB相切。
2. 已知圓弧半徑R,及成直角的兩直線,求作以半徑R畫一圓弧與成直角的兩直線相切。
3. 已知圓弧半徑R,及成銳角或鈍角的兩直線,求作以半徑R,畫一圓弧與成銳角或鈍角的兩直線相切。
三、畫圓弧切於直線及圓弧
已知圓弧半徑R,及線段AB和圓弧CD,求作以半徑R,畫一圓弧與線段AB及圓弧CD相切。
四、畫圓弧切於兩圓弧
已知圓弧半徑R,及圓弧O1和圓弧O2,求作以半徑R畫一圓弧與兩已知圓弧相切。
二、圖形之遷移
1. 三角法
將原來圖形,給予適當分畫為若干三角形,利用已知三邊可繪一三角形之方法,將所分畫之三角形遷移至新位置。如圖4-27所示已知多邊形及新底邊之位置A′B′,求作多邊形遷移至新位置。
2. 方盒法或支距法
將原來圖形,利用方盒形框圍於圖形之各頂點,以坐標方式確定其位置而遷移之。如圖4-28所示已知多邊形及新底邊之位置A′B′,求作多邊形遷移至新位置。
4-8 圓錐曲線
用一割面截割一直立圓錐,其切割後之截面所形成之曲線,稱為圓錐曲線(Conic Section),如圖4-29。
表4-2 四種圓錐曲線(見下四頁)
一、圓
一動點繞一定點保持一定距離運動,則此動點之軌跡,謂之圓。不在一直線上的三點才可作一圓。
如圖4-30,已知不在一直線上的三點A、B、C,求作一圓。
二、橢圓
1. 橢圓定義
設一動點P與二定點(焦點)E及F間之距離的和為一常數,且恆等於其長軸AB,此動點P的軌跡,謂之橢圓,如圖4-31(a)所示。橢圓之焦點,是以短軸之一端為圓心,長軸之1/2為半徑,畫弧與長軸相交之點即是,如圖4-31(b)所示。
2. 橢圓畫法
(1)同心圓法(圖4-32)
已知橢圓之長軸AB及短軸CD,求作一橢圓。
(2)四圓心近似法(圖4-33)
已知橢圓之長軸AB及短軸DE,求作一橢圓。
(3)等角橢圓法(圖4-34)
已知一60°菱形,求作一橢圓。
※ 三、雙曲線(參考教材)
1. 雙曲線定義
一動點在平面上移動,此動點與二定點(焦點)距離之差恆為常數,此動點所移動之軌跡為一對雙曲線,如圖4-35所示。
2. 雙曲線畫法
(1)焦點法(圖4-36)
已知兩焦點F1、F2及貫軸AB(定差),求作雙曲線。
(2)等軸法(圖4-37)
已知雙曲線之兩漸近線OA、OB及雙曲線上一點P,求作雙曲線。
※四、拋物線(參考教材)
1. 拋物線定義
一動點在一平面上運動,此動點與一定點(焦點)之距離,恆等於動點至一直線(準線)之垂直距離,此動點移動之軌跡即為拋物線,如圖4-38所示。
2. 拋物線畫法
(1)焦點法(圖4-39)
已知一焦點F及一準線AB,求作一拋物線。
(2)包絡線法(圖4-40)
機械設計中常採用來繪製精美曲線。 已知X軸與Y軸,求作拋物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