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平衡南北‧文化均富」並帶動台灣中南部地區的文化、教育、社會、經濟發展,民國93年12月15日行政院核定在嘉義縣太保市設置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定位為「亞洲藝術文化博物館」。 國立故宮博物館南部院區(英語:Southern Branch of 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簡稱故宮南院,位於嘉義縣太保市,鄰近高鐵嘉義站,主要計畫為在約70公頃的基地上建立一座亞洲藝術文化博物館。除了建造博物館主體,另設有主題庭園、人工湖和旅館。
收藏、儲存、分享專案
收藏喜愛的專案、日後方便再次瀏覽。如果想微調、編輯可「儲存專案」至我的專案。
利用各大社群分享讓專案內容的能見度更加曝光,同時宣傳作者。
職業學校/美術/第五章 尋本探源──中華文物與繪畫之美
普通高中/美術(二)/第五章 水墨畫的藝術光輝
隨時隨地掌握教育資訊與動向
{{msg}}
為了「平衡南北‧文化均富」並帶動台灣中南部地區的文化、教育、社會、經濟發展,民國93年12月15日行政院核定在嘉義縣太保市設置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定位為「亞洲藝術文化博物館」。 國立故宮博物館南部院區(英語:Southern Branch of 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簡稱故宮南院,位於嘉義縣太保市,鄰近高鐵嘉義站,主要計畫為在約70公頃的基地上建立一座亞洲藝術文化博物館。除了建造博物館主體,另設有主題庭園、人工湖和旅館。
國立故宮博物館南部院區
Southern Branch of 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
故宮南院簡介
為了「平衡南北‧文化均富」並帶動台灣中南部地區的文化、教育、社會、經濟發展,民國93年12月15日行政院核定在嘉義縣太保市設置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定位為「亞洲藝術文化博物館」。
國立故宮博物館南部院區(英語:Southern Branch of 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簡稱故宮南院,位於嘉義縣太保市,鄰近高鐵嘉義站,主要計畫為在約70公頃的基地上建立一座亞洲藝術文化博物館。除了建造博物館主體,另設有主題庭園、人工湖和旅館。
興建歷史
國立故宮博物院以典藏華夏文物馳名於世,收藏主要源自清宮,集千年皇室精華,藏品含括器物、書畫、圖書文獻及亞洲文物等近70萬件,洵屬世界特有的文化資產,自1965年於台北外雙溪復院以來,每年吸引為數眾多之國內外觀眾來院參訪。
近年因兩岸政策開放,再加上故宮創新積極的態度與作法,成功吸引國外人士與本國民眾的參與及肯定。參觀人數連續數年大幅成長,成為國外人士來台必訪之文化景點,也證明文化是台灣的軟實力,更是經濟、觀光、文創產業發展的根基。
國立故宮博物院於99年著手研擬「大故宮計畫」,計畫範圍包括北部博物館院區擴建與藝文園區新建,加速嘉義縣太保市「故宮南院:亞洲藝術文化博物館」,創造台灣南北文化雙亮點。
正在興建中的故宮南院定位為「亞洲藝術文化博物館」,是亞洲第一座以亞洲藝術文化為主題並結合台灣在地文化的大型國家博物館。從文化交流觀點切入,審視並詮釋本院典藏,結合台灣特色,策劃豐富多元的亞洲藝術文化展。
並規劃建構一座佔地50公頃的亞洲園區,提供民眾體驗亞洲多元文化之優質環境並體驗台灣特有的文化創意,進而帶動中南部文化及經濟發展。
考量國立故宮博物院位於臺北的主院區,在1990年代後逐漸面臨展覽空間不足的窘境,因此計畫要進行擴建;而在此同時,政府希望藉由大型建設以解決臺灣南北發展不平衡的問題。
加上2000年民主進步黨陳水扁政府上台後的「南北平衡」、「本土化」政策方興未艾,而逐漸產生了「故宮於臺北以外地區另建分館」的政策,進而確定了故宮分院的計畫。
據交通部觀光局入境旅客分析,102年大陸地區超過7成旅客於入境後會參觀故宮,然以本院在國際及大陸地區知名度與能見度,嘉義南院興建完成後,南北故宮在精心策展與文創規劃下,勢必如法國羅浮宮與羅浮宮朗斯分館間之密切關係,對來台旅客產生「南北雙星」缺一不可之效益。
期望能發揮「其利斷金」之力,由點至線至面,由台北-嘉義-台南-高雄-屏東的逐步、全面性帶動台灣特色文化觀光與續經營的動能,成就台灣宏觀視野下的國際文化觀光亮點。
規劃設計理念
博物館建築以中國水墨畫濃墨、飛白與渲染三種技法,形成實量體展示空間及文物庫房、虛量體公共接待空間與穿透連接空間,象徵著中華、印度與波斯三股文化交織出悠遠流長多元的亞洲文明,契合「故宮南院-亞洲藝術文化博物館」宗旨。
空拍故宮南院(02:47)
博物館建築、景觀橋及周邊景觀工程,由大元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姚仁喜建築師設計,是鑽石級「綠色建築」;主體建築設計結合最高等級防震措施,以 base isolation 規劃隔震設計,提升建築耐震度;同時兼具防洪、防旱等功能,也是黃金級「智慧建築」。
綠建築:依2009年版綠建築分級核定記分59.22分,達鑽石級。
智慧建築:為提升營運管理效益、強化博物館安全之需求,以達安全防災、貼心便利、健康舒適目標,辦理黃金級智慧型標章申請。
防洪設計:博物館樓版設計高程為11M,高於200年重現期水位高程。
園區景觀設計理念
故宮南院分為「文化體驗休憩區」、「住宿服務區」、「公用設備區」及「水綠基盤設施區」等4區,面積約19.15公頃。
主體建築造型由兩個流線型量體交織而成,作為「龍」、「象」、「馬」文化象徵的隱喻。
景觀橋
為了呼應主體建築的造型,銜接建築量體動勢,景觀橋的結構形式與造型採用書法中草書的形式,以富韻律的動態氣勢引導入館人群接近主體建築,提供參覽遊客獨特舒適的步行經驗。
景觀橋橫跨南端人工湖,將參觀遊客由龍馬象圓形廣場接引至博物館二樓大廳。由於跨湖距離約130M,為避免湖中落柱影響原有湖底防水效果,本案以不落橋墩之結構形式,呈現140公尺之大跨度單拱橋的宏觀設計。
國際交流及推廣 法國
99年11月與法國吉美博物館簽訂合作意向書,開啟本院與國際重要博物館簽約建立正式交流首例,並展開兩個博物館合作的嶄新階段。故宮與吉美首項合作為建國百年推出「康熙大帝與太陽王路易十四特展」,吉美博物館除了借展貿易瓷收藏等文物,並協助統籌法國借展相關事宜。
該館目前正與本院洽談商借玉器以籌辦中國玉器展。另吉美博物館也承諾將於故宮南部院區開館後,支援借展其聞名世界的亞洲藝術收藏,並合作舉辦「柬埔寨藝術展」,雙方合作密切。
國際交流及推廣 日本
與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瀋陽故宮等洽商相關國際借展及回饋展等事宜,包括「尚青─高麗青瓷特展」175組件文物與「揚帆萬里─日本伊萬里瓷器特展」161組件文物,展期安排自104年底至107年。
另「日本美術之最:東京國立博物館暨九州國立博物館珍藏展」將於105年12月至106年3月展出,包括日本繪畫、佛教雕刻、陶瓷、漆器、圖書、文獻等約150組件,其中含日本國寶、重要文化財、重要美術品計68件,現正洽簽合約階段。另瀋陽故宮將於開幕首展中借展數件藏品,現正洽簽合約中。
國際交流及推廣 美國
103年3月31日與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簽署合作備忘,預定105年本院精選文物赴該館展出,該館回饋亞洲藝術文物安排於106年在故宮南院展出。
公共藝術
設置計畫
故宮南院展區共有四層,和北院最不同的地方在於,南院的定位設定為展示亞洲藝術而非限中國文物,因此可以看見來自印度、日本、南韓、越南等地的展品。
《南瓜精靈》
草間彌生(日本)
草間彌生(1929年3月22日-)被稱為日本現存的經典藝術家,出生於日本長野縣松本市,在1956年移居美國紐約市,並開始展露她佔有領導地位的前衛藝術創作,現居住在日本東京。她曾與當代卓越的藝術家如安迪·沃荷、克勒斯·歐登柏格、賈斯培·瓊斯一起聯展。
位置|館東地景區
材質|花崗石、馬賽克、抿石子
尺寸|高176×長400×寬300公分 (±5%)
草間彌生的創作被評論家歸類到相當多的藝術派別,包含了女權主義、極簡主義、超現實主義、原生藝術(en:Art Brut)、普普藝術和抽象表現主義等。從她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她企圖呈現的是一種自傳式的、深入心理的、性傾向的內容;草間所用的創作手法則有繪畫、軟雕塑、行動藝術與裝置藝術等。
草間在相當早的創作時期就發展出了自己的特色,她善用高彩度對比的圓點花紋加上鏡子,大量包覆各種物體的表面,如牆壁、地板、畫布、家裡會出現的物品(還有裸體的助理)。
她自己的打扮往往也與作品有很高的同質性,並以短上衣和非常強烈的眼影妝聞名。草間曾說明這些視覺特色都來自於她的幻覺,她認為這些點組成了一面無限大的網(Infinity nets),代表了她的生命。
草間也發展出自己獨特的「繁殖」特色,她有許多作品都以蕈類聚生的造型出現。
在1990年代之後,草間加入了商業藝術的領域,與時裝設計界合作,推出了帶有濃厚圓點草間風格的服飾。草間彌生的名字幾乎與她的代表性圖案“Polka圓點”及“無限的網”合而為一。
《古今華表》
方惠光(台灣)
華表又稱「恒表」、「表木」,是中國古代建築中用以紀念、標幟的立柱。華表的起源已不可考,或說是四千多年前的堯、舜時代。後世將華表雕飾美化,以雲龍盤旋圓形或或八角形柱身,柱頸以蜥龍雲紋上承露盤,頂上雕塑祥獸;成為藝術性很強的室外裝飾。
位置|博物館前方入口
材質|青銅、不鏽鋼
尺寸|高640公分 (±5%)
作者結合了「龍」、「象」和「馬」三種主要圖騰,其上飾祥雲、菩提樹和圓形拱頂建築,來呈現「中華」、「印度」和「波斯」等亞洲主要三大傳統。作品以傳統形制配合現代工業科技材料的不鏽鋼材,呈現出異於不同地區以水泥或其他材質的華表。作者調和傳統與科技的矛盾,企圖非常明顯。
《鳳點水》
蒲浩明(台灣)
作品安靜地坐落博物館北端,濱臨有眾多水鳥棲息的至德湖,作者蒲浩明以鳳凰隱喻東方文化體系裡的完美化身,翻飛的尾羽,凌空劃出一個生動的迴圈,既似浪潮翻騰,亦如暖巢安居。在垂蔭楊柳之間,鳳尾滴點湖水,傳達了神鳥鳳凰以靈氣雨露均霑、澤被大地的吉祥象徵。
位置|博物館後方入口
材質|立體銅雕
尺寸|高300×長400×寬180公分 (±3%)
作品融合運用了西方『量塊』和東方『線條』的雕塑美學,透過本件作品遙望園區外之嘉南平原,更意寓了國際/亞洲與臺灣之交流與接軌。
「鳳凰」是貫穿古今的文化意象,傳說中擇良木而棲的習性,寓意著祥瑞的故宮南院落腳於嘉義這嘉美之地。這件作品以輕巧靈動的東方書法式線條構成,每一線條則以三角量塊,呈現西方雕塑所強調的量感。而鳳尾輕點湖水,則象徵神鳥以靈氣令雨露均霑、澤被大地。
《戲分茶》
王文志(台灣)
藝術家王文志認為:阿里山是台灣高山茶的開端,由於緯度與海拔的特殊地理條件,造就了阿里山高山茶的特色,略帶琥珀色,味覺清香。
藝術家藉此做為創作靈感,以布團揉茶為設計發想,這是台灣最具特色的半球型烏龍製茶過程,外觀以三顆金色鏤空茶團來象徵茶作為嘉義的「金色產業」。
在細節中更融入「中國書法」及「原住民圖騰」等元素,傳達了台灣茶藝多元包容、無私分享的精神。
藝術家為嘉義本地人,這件作品取自製茶過程獨有的「揉茶」工序,不同階段所產生的茶團為作品造型,表現出嘉義多山、產茶及以茶會友的地區文化。藝術家以「戲茶分杯品茗」(簡稱「戲分茶」)為名,強烈暗示以茗會國際友人的企圖。
《To the Best of My Mind最美的回憶》
Kambiz Sabri(伊朗)
本作品延續作者 Kambiz Sabri 創作生涯中《記憶中的美好》系列,以枕墊、床墊的形式作為人類安全世界的想像。
類型:雕塑
材質:玻璃纖維、鐵板烤漆、鏡面不鏽鋼
尺寸:高445X長130X寬120cm
人類出生時,被擁在母親的胸懷,如置身於柔軟舒適的枕墊,也成為記憶中的美好與安全的象徵。 作品高聳的外型源自伊朗傳統風塔,與現代枕墊堆疊在一起後,建立了一個膨脹的符號世界,在這兩種複雜相異的氛圍中的不確定性和懸浮感中,尋找著某種在生命週期中逐漸消逝的東西。
藝術家將伊朗傳統建築中逐漸消失的風塔,結合他在創作上慣用的元素,並以枕墊、床墊等,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建立自我的世界。在這兩種相異材質的浮動感中,藝術家在追尋過去幾十年中消逝的美好事物。
這件如小建築般的雕塑作品,以造型(輕/重)、顏色(白/黑)、量體(小/大)及功能(非實用/實用),與隔湖相望的南院建築產生對話。
《Timeless waterfal亙古流長》
千住博(日本)
千住博就讀於美術學院時曾參訪國立故宮博物院的宋元畫作,受到極大的震撼,促使他往後創作山水畫的覺醒,更影響了日後創作的風格。
類型:雕塑
材質:強化玻璃、透明薄膜、不銹鋼鋼架、起霧設備
尺寸:W323 X W497 X D100 cm *2座
憑藉這份特殊的記憶與感情,作者結合日本畫與當代藝術的手法,展現了嘉義的地景特色。作品造型的靈感來自於中國與日本文化常見的屏風,作品中日夜變幻不同的水幕光影效果,呼應阿里山的雲海、瀑布及嘉南平原的和煦陽光。
作者將瀑布視為宇宙(天)與大地溝通的橋梁,日光投射於屏風上猶如日晷,將北迴歸線視覺化,引領觀眾感受宇宙天體運行及自然風土孕生的奧妙。這件如水幕的作品,位於至善湖畔;雲霧繚繞的情境容易讓人勾起對阿里山雲海的幻想。
故宮南院爭議
成龍贈物引爭議,挨批文化統戰
故宮南院開幕之初引發的爭議,是具有中國政協委員身份的影星成龍致贈圓明園的「十二生肖」獸首複製銅像作庭院裝置。此舉被部分台灣學者和政治人物批評為「居心難測」的「文化統戰」。
有民眾爬上龍馬銅像淋上鮮紅油漆,同時在臉書高調宣示「反抗中華文化侵略,龍馬潑漆行動」,表示自己「作為一個台灣人,決不接受文化侵略與殖民,不做文化上的中國人。」他們說,作為與台灣在地連結的故宮南院,庭院裝置不該放上象徵中國的圓明園獸首複製品,應該是黑熊、藍鵲、獼猴等台灣本土意象。
故宮南院的定位為亞洲文化藝術博物館的重要文化建設,強調以中華與亞洲文明的交流史角度,重新詮釋故宮館藏的文物。這個定位,讓南院處於兩邊意識形態皆不討喜的尷尬位置。
而南院所隱喻台灣走出單一的中華文化觀,進而有亞洲格局的視野與企圖,更需要具體的知識實踐來充實,否則再宏大的論述,都只是沒有內蘊的空殼。15年來台灣已經越來愈瞭解自己,如果以同心圓出發,是時候要開始瞭解周遭的亞洲國家。
郎世寧,義大利人,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及中國宮廷畫家,寫實畫風紀錄了清朝初期的中國宮廷人物與景色。 郎世寧在一生大半待在中國,歷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計約有50餘年。他不僅為後世留下大量珍貴的畫作,而且對中西文化交流有一定程度的貢獻。 宮廷畫作品融合中西繪畫藝術,不但表現出西方繪畫中的寫實、立體、注重線條和結構等特點,也表現出中國傳統繪畫的傳神與韻味,在數十年的探索中,致力於融合中西方繪畫技法於一體,創作出獨特的畫風,儘管擁有一定的藝術價值,然而他的繪畫作品較為重視技巧而非藝術的探索,因此不論在中國和西方均未被視為偉大的作品。 另外他參與圓明園的規劃設計,其內部的建築、環境和式樣採用了西方藝術巴洛克式風格,而裝飾細節上則有具有東方中國的藝術神韻。他引進西方文藝復興時期開創的明暗寫實畫法,並改用膠狀顏料在宣紙上作畫,也就是今日的膠彩畫作法。他曾試圖要求康熙帝開辦學習用西方透視原理來繪畫的繪畫學校,但不被採用,後來與中國學者年希堯一起出版了一本《視學》,是中國第一部透視學專著。
請輸入您的會員 Email 帳號,我們將寄送重設密碼的連結給您。
密碼重設信件已寄送,請儘速前往信箱查看。
感謝您申請成為吉寶知識系統的一員,請前往您剛才輸入的信箱中查收信箱驗證信。
您輸入的電子郵件已經被註冊了,有可能是您之前已經註冊過,你可以
緣會員有意願吉寶知識系統(本系統),經註冊本系統表示您同意會員合約:
雙方合意專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