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祥 (1941年2月20日-2014年1月2日),臺灣音樂家,是臺灣原住民阿美族人,出生於臺東廳臺東郡臺東街馬蘭大字(今臺東縣臺東市馬蘭部落)。
受過扎實西方古典音樂訓練,總是從自己生長的土地去尋找靈感,更致力將古典音樂通俗化,創作樂曲上千,其中包括「橄欖樹」、「告別」等多首膾炙人口、影響樂壇的歌曲,讓更多平民擁抱與接受學院音樂。
簡介
台灣音樂家李泰祥先生,一九四一年生於台灣台東縣,阿美族原住民的清寒家庭。曾擔任中國青年管絃樂團、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台灣電視公司交響樂團等的首席小提琴,及省立交響樂團指揮等要職。
《台灣演義》李泰祥 (47:29)
李泰祥的音樂創作是自學的,在校期間已在「製樂小集」發表其早年作品,然後自強不息達到今日的成就。李泰祥獲美國洛克斐勒全額獎學金,及國務院交換計畫學者獎學金赴美,至各大學音樂學院及交響樂團觀摩研究。
李泰祥回台後,即投入音樂創作的工作。這二十多年來他不斷的創作,在國內外發表作品如﹕《大神祭》、《大地之歌》、《太虛吟》、《幻境三章》、《生民篇》、《運行三篇》、《張騫傳》、《三式--氣、斷、流》、《棋王》、《山弦巢》等為代表作品。
他的作曲家地位早已被肯定為台灣中生代的代表人之一。除了在藝術歌曲的創作上,李泰祥有著豐富的成果之外,在校園民歌風起雲湧的年代,他也開始創作民歌,企圖在精緻的藝術和通俗歌曲之中,找到一個「新的空間」,期望自己是藝術與通俗之間的一座橋。因此他寫出了《橄欖樹》、《錯誤》、《野店》等燴炙人口的歌曲。
《橄欖樹》齊豫 (03:45)
《錯誤》李泰祥 (05:31)
專業與創作 李泰祥畢業於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音樂科,但他原先是考進美術印刷科,而後才轉入音樂科,主修小提琴;1964年自國立藝專畢業後隨即受聘擔任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小提琴首席。
1971年他與新象創辦人許博允赴美國新聞處,聽到現代音樂演講,改變創作方向,並與葉維廉、許博允、陳學同、顧重光、凌明聲共同策劃「七一樂展」,為台灣前衛音樂踏出重要的一步。1974年任臺北市立交響樂團指揮。
在1970年代校園民歌風行時期創作的著名作品包括《橄欖樹》、《歡顏》、《你是我所有的回憶》、《一條日光大道》、《錯誤》、《告別》等等。
《你是我所有的回憶》齊豫 (05:10)
《一條日光大道》齊豫 & 李泰祥 (03:11)
李泰祥雖曾以「橄欖樹」等歌曲受到歡迎,但因過去賣斷版權,分不到版稅,晚年經濟困頓。不少知名民歌歌手如齊豫(弟媳)、許景淳、唐曉詩及林文俊等都曾受其指導。
《李泰祥女弟子成傳奇》
創作風格 李泰祥的創作涉及各種不同規模、技法及風格﹔以規模而言,從室內樂至管絃樂、舞劇、歌劇等﹔以技法而言,從浪漫派調性至印象派調式、表現派複調與無調性,電子媒體音樂,具象錄音帶音樂等﹔以風格而言,從嚴肅的藝術音樂至通俗的應用音樂、流行音樂等,他的音樂作品多采多樣,可說在台灣獨創一格。
李泰祥最可貴的是一方面不斷的吸收國際現代音樂風潮心乍為創作自己作品的內涵,另一方面保存自己民族音樂的深厚情感,散發台灣原住民在音樂才藝上的芳芬。評審委員會評定為第二十屆吳三連獎藝術獎音樂類得獎人。
抗病與追思 李泰祥於1988年罹患帕金森氏症,
2009年因甲狀腺癌而開刀,
2013年起長期住院。李泰祥在養病期間仍時有創作,並多次參與相關音樂會。他於2008年獲國家文藝獎。
2012年曾受邀擔任國立政治大學駐校藝術家。
《李泰祥與時間對峙》
2013年4月,李泰祥獲頒發第32屆行政院文化獎,當時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擔任李泰祥引言人,而身體不適的李泰祥則在醫護人員陪同下出席頒獎典禮,展現生命的韌性。
2014年1月2日晚上8點20分在睡夢中安詳病逝於新北市新店慈濟醫院。2014年1月5日,李泰祥的女兒李若菱和女弟子許景淳等於臺南市立文化中心舉行的「橄欖樹下的黃金歲月」音樂會,向這位音樂大師追思致敬。
《李泰祥音樂會》樂迷追思音樂大師 | 公視晚間新聞 (01:44)
《黃怡:李泰祥,請不要告別!》
《李泰祥「橄欖樹」經典傳唱》 (04:30)
晚年 叱吒樂壇的李泰祥,因為沒有獲得多數創作歌曲的版權,晚年生活困頓、貧病交迫,但他卻從沒放棄治療,已也生命鬥士的身分來參與各項活動,一代大師雖然辭世,但他的舞台卻永遠留在許多人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