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p 1:(目的軸): 我是個賣豆漿的人
問題:我如何做出好喝的豆漿,並搭配美味的燒餅油條?
Step 2:(立場軸): 我是個早餐店老闆
問題:我能否賣豆漿搭配鬆餅、咖啡搭燒餅油條的早餐組合?
Step 3:(空間軸): 我是個提供外食者快速與方便進食的餐飲業者
問題:我是否能設計方便的杯具或容器讓這些人可以方便在車上進食?我是否能針對學生、家庭主婦與上班族不同的營養需求,組合成套餐,方便他們點餐選購?
Step 4: (時間軸): 我是脚踏車的製造者, 我該如何銷售?
問題:過去脚踏車是交通工具, 現在已經被摩托車(機車) 取代, 將來會是休憇產業的運動器材, 或是專業的賽車用脚踏車?
型態分析法
此技法主要是將一事物的獨立要素都列出來,再針對各個獨立的要素列出其可變的參數,做成型態分析表,然後詳細研究所有組合
歸零思考法
歸零思考是不受既有的框架侷限,面對目標,以一張 白紙為出發點的態度, 如果依循既有架構,視野會因過去經驗或種種規範而趨於狹隘,導致無法找出達到目的的最適方法
歸零思考法
透過歸零思考突破框架激發創意不察上下文或環境關係 現實限制 既有思維 隱含假設/習慣 標準與制度資料來源。
隱含假設, 有時在回答人家問題時,我們常會用“我以 為”怎樣….., 其實”我以為” 便是帶有假設的說法有時創新只是將大家習以為常的東西做了一些改變 。
不察上下文或環境關係• 翻譯:Do 做• 翻譯:I LOVE YOU 我愛你• 翻譯:I DO LOVE YOU ?? 如果我們都是看到一樣東西就做決定的話, 而不是從整體去思考,就會有可能出錯。
習慣、飲食習慣 (脆皮花生+泡麵)、 交通路線、溝通方式、教育方式、娛樂 (韓劇/日劇)、廣告、政治宣傳(延用慣例的宣傳方式) 創意從哪來? 不扼殺他人新的想法就會有很多新的想法
標準與制度• 工業標準: – 更改電源供應器規格,統一改為12V• 商業遊戲規則: – 股票公開拍賣 (google)• 企業制度: – 人事評鑑制度改變(360評核)• 教育制度 標準與制度的建立有其緣由,但事過境遷之後,應隨時代的轉變做調整與變更
現實限制• 財力• 人力• 時間• 空間• 觀念
如何突破框架• 找出隱含假設、釐清或挑戰• 檢查上下文與環境關係反省、改變習慣;接受、容忍新事物• 挑戰、改變標準;超越、改變制度• 反覆激盪,要求證據,找出證據• 保持彈性及多元性,勿過度優化
突破框架思維要有富爸爸思維• 富爸爸、窮爸爸 – 我們買不起 (窮爸爸) – 我們要怎樣才能買得起? (富爸爸)• 我們 – 做不到 – 怎樣才能做得到? 如何突破既有限制,第一步是思維模式的轉換
Google 的創新思維• 創新是一種態度,不是一種制度 – 不是建個制度就可以創新,重點在培養態度,要有好理由才可以保持現狀,要不斷的改變• 三思而後行→三思而後不行 – 真的不行嗎?真的不行嗎?真的不行嗎?• Rules are made to be broken• 善用現況,廣結善緣,廣學善知
逆向思考法
逆向思維法是指從事物的反面去思考問題的思維方法。這種方法常常使問題獲得創造性的解決。
小故事
印度有一家電影院,常有戴帽子的婦女去看電影。帽子擋住了後面觀眾的視線。大家請電影院經理髮個場內禁止戴帽子的通告。經理搖搖頭說:“這不太妥當,只有允許她們戴帽子才行。”大家聽了,不知何意,感到很是失望。第二天,影片放映之前,經理在銀幕上映出了一則通告:“本院為了照顧衰老有病的女客,可允許她們照常戴帽子,在放映電影時不必摘下。”通告一齣,所有女客都摘下了帽子。
逆向思考法
1.普遍性
逆向性思維在各種領域、各種活動中都有適用性,由於對立統一規律是普遍適用的,而對立統一的形式又是多種多樣的,有一種對立統一的形式,相應地就有一種逆向思維的角度,所以,逆向思維也有無限多種形式。如性質上對立兩極的轉換:軟與硬、高與低等;結構、位置上的互換、顛倒:上與下、左與右等;過程上的逆轉:氣態變液態或液態變氣態、電轉為磁或磁轉為電等。不論那種方式,只要從一個方面想到與之對立的另一方面,都是逆向思維。
2.批判性
逆向是與正向比較而言的,正向是指常規的、常識的、公認的或習慣的想法與做法。逆向思維則恰恰相反,是對傳統、慣例、常識的反叛,是對常規的挑戰。它能夠剋服思維定勢,破除由經驗和習慣造成的僵化的認識模式。
3.新穎性
循規蹈矩的思維和按傳統方式解決問題雖然簡單,但容易使思路僵化、刻板,擺脫不掉習慣的束縛,得到的往往是一些司空見慣的答案。其實,任何事物都具有多方面屬性。由於受過去經驗的影響,人們容易看到熟悉的一面,而對另一面卻視而不見。逆向思維能剋服這一障礙,往往是出人意料,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
典範思考法
鼓勵教師或家長等學生生活親近之人物成為學生學習典範,發揮潛移默化之效果。
腦力激盪法
腦力激盪中有四項基本規則。用於減輕成員中的群體抑制力;從而激發設想;並且增強眾人的總體創造力。
- 追求數量:此規則是一種產生多種分歧的方法,旨在遵循量變產生質變的原則來處理論題。假設提出的設想數量越多,越有機會出現高明有效的方法。
- 禁止批評:在腦力激盪活動中,針對新設想的批評應當暫時擱置一邊。相反,參與者要集中努力提出設想、擴展設想,把批評留到後面的批評階段里進行。若壓下評論,與會人員將會無拘無束的提出不同尋常的設想。
- 提倡獨特的想法:要想有多而精的設想,應當提倡與眾不同。這些設想往往出自新觀點中或是被忽略的假設里。這種新式的思考方式將會帶來更好的主意。
- 綜合併改善設想:多個好想法常常能融合成一個更棒的設想,就像"1+1=3"這句格言說得一樣。事實證明綜合的過程可以激發有建設性的設想。
強制關聯法
強制關聯法又稱“目錄法”、“目錄檢查法 (Catalog Technique)”,是一種查閱和問題有關的目錄或索引,以提供解決問題的線索或靈感的方法。
考慮解決某一個問題時,可以一邊翻閱數據性的目錄,一邊以強迫性的方式的把眼前出現的訊息和正在思考的主題聯繫起來,然後從中得到構想。
- 此技法的原有功能就是促進聯想的實踐,激發構想大多是通過聯想把各種素材組合在一起的。
- 但聯想的範圍是因人而異的,這一種技法的目的是通過逐一的審視連本人也未曾想到的素材,以達成聯想。
奔馳法
奔馳法(SCAMPER),由美國心理學家羅伯特·艾伯爾(Robert F.Eberle)創作。這是檢核表,這種檢核表主要藉幾個字的代號或縮寫,代表七種改進或改變的方向,能激發人們推敲出新的構想。
奔馳法
奔馳法簡稱為「SCAMPER」,主要用於改善製程與改良事物。
透過7個切入點有助於檢核是否具有調整現狀的新構想。
- S = Substitute(替代) = 是否有取代原有功能或材質的新功能或新材質?
- C = Combine(合併) = 哪些功能可以和原有功能整合?如何整合與使用?
- A = Adapt(調適) = 原有材質、功能或外觀,是否有微調的空間?
- M = Magnify/Modify(修改) = 原有材質、功能或外觀,是否有微調或更誇大的空間?
- P = Put to other uses(其他用途) = 除了現有功能之外,能否有其他用途?
- E = Eliminate(消除) = 哪些功能可刪除?哪些材質可減少?
- R = Re-arrange(重排) = 順序能否重組?
奔馳法的5個步驟為:
- Step1:製作5直欄、8橫列查核表格
- Step2:為每一個切入點找出最適合的定義
- Step3:設計問題
- Step4:思考可能答案
- Step5:評估可行方案,落實流程改善或產品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