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結構的改變,雙薪家庭的比例逐年增加,也間接使部分父母將孩子交由他人來照顧,無論是基於經濟考量還是信任安心的問題,許多家長選擇請家中長輩幫忙帶孩子,這一現象即成了所謂的「隔代教養」。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資料顯示,以祖孫為主體的家庭,從民國92年的7萬5240戶,增加到102年的10萬3633戶,10年期間增加近4成,比起核心家庭,隔代教養家庭面臨更多的挑戰。
現今隔代教養的情況越來越普遍,無論祖父母是被迫或是自願重新擔任孫輩的教養職責,隨著年紀增長身體功能的退化、經濟上的負擔及孫子女教導的責任,對年老的祖父母而言都是一大考驗。通常祖父母在扮演教養孫子女的角色上,面臨許多的挑戰,學者認為包括下列問題:
情感、情緒問題
如果祖父母因失去子女後,被迫擔任孫子女的替代父母,有時會質疑自己的過失,連帶在思索未來即將扮演的新角色時,也常會因為不熟悉而感到害怕,最明顯的情緒反應有:悲傷、沮喪、生氣、挫折、壓力、失望、焦慮等。
保持年輕健康的心態
祖父母照顧孫子女的同時,也可以透過跟孩子的互動保持年輕的心和活力,心態上也能更健康。退休生活如果沒有適時地調適,可能會導致心態的不良轉變和失去重心,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也可以提高祖父母對自我的認可。
生理健康問題
由於祖父母年歲已高,根據研究顯示,帶孫祖母平均為61.28歲;美國1997年調查隔代教養家庭的統計數,祖父母年紀有80.6%在45歲以上,因此較易產生慢性病問題,如糖尿病、關節炎、高血壓等。
適時分擔重責
對於祖父母肯花時間來照顧孫子女,父母應該抱持感恩的心,在孩子送到祖父母家後,父母一定要常常關心老人家及孩子,適時表達對他們的感謝之意,並多聯繫以瞭解孩子與祖父母的狀況,不能因為工作繁忙就將孩子丟在一邊,全給祖父母照顧。
體會祖父母的辛勞
在隔代教養家庭中,雖然與父母相處的機會較少,但因為有祖父母的協助,藉由日常生活起居的接觸,可以讓孩子體會爺爺奶奶照顧的辛勞,還可以對於老化建立正確的態度,爺爺奶奶也容易瞭解孩子缺少爸媽照顧的感受。
社會孤立問題
研究顯示,祖父母負責教養孫子女後感到自己的人際網路變少了,減少與親密朋友的接觸,亦改變原有的工作或休閒生活,因此造成祖父母被社會孤立的困境。
更新知識與時俱進
雖然幫忙照顧孩子的祖父母年輕時也帶過小孩,但若能透過重新學習、再教育,瞭解現今的教養之道,不僅能藉此更新育兒知識,跟上時代,也能擴展人際網路。
亦可透過教育部結合各級學校、機關、民間團體所合力建置各鄉鎮市區「樂齡學習中心」,及各大學校院開設的「樂齡大學」,開創多元的終身學習管道,活到老、學到老。
家庭衝突
祖父母與父母管教方式上的不一致,若祖父母與父母的關係不良時,衝突於焉產生;另外在美國常見的是由於孫子女的保護權及監護權之爭,亦會導致祖父母與父母之間關係的惡化。
隔代教養「溝通」最重要
隔代教養的問題最終還是來自於父母如何留下優點並將缺點改善,「溝通」是最重要的方法,畢竟祖父母年事已高,有著自己的經驗與想法及過去的認知,能否符合現代潮流並且使用更好的方式來照顧與教養孫子,也必須仰賴於父母的幫忙,不要只是爭吵卻沒有建議方案,良好的溝通才能解決問題,也更能促進感情。
法律問題
在美國,為避免虐待、侵害、毒害等因素,祖父母常面臨是否領養孫子女的問題,促使美國隔代教養家庭中,非常重視法律問題,但就國內情況而言,此類的問題似乎不常見。
經濟與工作需求問題
為了撫養孫子女,經濟的支援是祖父母迫切需要的,但美國1997年統計分析指出,一般隔代教養家庭多為低收入、祖母的角色組成,自然產生經濟上的問題;而國內隔代教養家庭,則較多分布在偏遠地區,經濟情況亦較差。
孫子女教養問題
由於時代的轉變,祖父母在教養孫子女的過程中,包括語言溝通、管教方式、生活態度、價值觀念的改變及文化刺激等各方面,皆容易對祖父母造成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