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是英文Corporate Identity的縮寫,有些文獻中也稱CIS,是英文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的縮寫,直譯為企業形象識別系統,意譯為企業形象設計。CI是指企業有意識,有計劃地將自己企業的各種特征向社會公眾主動地展示與傳播,使公眾在市場環境中對某一個特定的企業有一個標準化、差別化的印象和認識,以便更好地識別並留下良好的印象。
收藏、儲存、分享專案
收藏喜愛的專案、日後方便再次瀏覽。如果想微調、編輯可「儲存專案」至我的專案。
利用各大社群分享讓專案內容的能見度更加曝光,同時宣傳作者。
普通高中/美術(一)資源版/第四章 生活中的設計藝術/三、引人注目的商標
快速上手指南分為:帳號篇、探索篇、專案篇、編輯篇、分享篇。 供各位參考!
第四章 運輸科技
隨時隨地掌握教育資訊與動向
{{msg}}
CI是英文Corporate Identity的縮寫,有些文獻中也稱CIS,是英文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的縮寫,直譯為企業形象識別系統,意譯為企業形象設計。CI是指企業有意識,有計劃地將自己企業的各種特征向社會公眾主動地展示與傳播,使公眾在市場環境中對某一個特定的企業有一個標準化、差別化的印象和認識,以便更好地識別並留下良好的印象。
企業識別系統
企業識別系統
企業識別系統,簡言之就是一個機構表現自己與表彰自己身分的所有形式的統稱。
企業識別系統英文為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簡稱CIS,因為S有System系統及Strategy策略兩種意思,為避免混淆而省略S,在國外多簡稱企業識別為CI。
企業透過CI以傳達其理念與文化特性,博取消費大眾的認同,是目前企業導入CI的共同目標。其中包含了所謂的MI(Mind Identity)理念識別、BI(Behavior Identity)行為識別、VI(Visual Identity)視覺識別。CIS亦即運用VI視覺設計,將企業的理念MI及行為識別BI等,加以展現企業的形象,並發揮體制上的管理。
雖然MI、BI、VI三者識別可分開獨立作業,但唯有當三者融合交結,才能產生完美的CIS企業識別系統。不過,原則上仍是以MI為基礎,透過有形或無形的BI而表達,進而使消費者對企業的形象有整體的VI系統感覺。
企業識別是結合現代設計與企業管理的理論,探討企業的本質與目標,為企業的整體作設計,使企業具體有形,對外容易讓人「認識」、「區別」,對內建立認同與共識,並可發揮整體性的與制度上的管理功能。其理論基礎是以設計的思想為軸,以企業經營活動範圍為核心,為企業作整體的、長期的策略性設計規劃,建立企業的設計與形象管理制度。
美國
真正的CIS熱潮起源於美國,1956年IBM(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聘請Eliot Noyes負責規劃IBM的企業識別設計計畫,以IBM三字為識別體系的標誌,由保羅.蘭德(Paul Rand)設計,簡潔俐落的造形與設計風格,頗能突顯IBM的企業精神與業務內容。
保羅.蘭德(Paul Rand, 1914-1996),20世紀著名的美國平面設計師和藝術總監,紐約平面設計風格代表人物,也是大型企業商標設計的先驅,代表作品有IBM、UPS、ABC、Morningstar、Inc.、NeXT電腦、耶魯大學等。
保羅.蘭德所設計的IBM商標演進
上:1956年。
中:1967年,共13橫條。
下:1972年,共8橫條。
1981年,保羅.蘭德為IBM設計的海報〈Eye Bee M〉。
保羅.蘭德於1961年為UPS企業設計的商標。
UPS 2003年商標。
由保羅.蘭德設計的大型企業商標。
1993年賈伯斯(Steve Jobs, 1955-2011)接受訪問時談到傳奇設計師保羅.蘭德。
日本
日本第一個具體成形的CIS案例是PAOS公司的中西元男於1966年進行的TDK,接著馬自達、大榮、松屋百貨、日本航空等知名企業均成功重建企業識別形象。
1970年代可謂是日本CIS風潮興起的時期,許多企業藉由CIS專業公司的協助,將所有的經營理念與企業識別體系加以革新,同時也由於石油危機促使許多企業在本質與產業結構上都面臨自我革新的轉換期。因此,1980年代日本CIS著眼點於企業及員工的意識與體質改革上,繼而進展至新事業開發與美的經營。
臺灣
我國在民國56年由台塑企業最先導入設計政策的觀念,由郭叔雄負責規劃,建立台塑關係企業識別體系的波浪形標誌,首創集團標誌模式。
民國57年味全公司聘請日本籍設計師大智浩開發味全企業識別設計;大同公司亦於民國67年創業60週年導入CIS,外銷產品及包裝一律使用英文商標TATUNG。
民國68年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成立設計推廣中心,積極推廣企業識別體系觀念與技術,協助宏碁、華興皮件、建德機械等為推廣自創品牌與建立CIS刷新企業形象的示範模式,於民國73年舉辦示範設計發表會,引起外界注意,企業形象協會相繼成立,新聞傳播媒體報導與學界參與、設計界的努力,使CIS在中華民國臺灣蔚為風尚。
台塑企業自1954 創立台塑公司至今,共擁有生產事業超過120家,醫療及教育等公益事4家,由此結合成為一個龐大企業體。
以連鎖的造形作為共同標幟,表示各公司間之縱橫聯繫、互助合作及和諧圓融的意義,象徵台塑企業體的一貫性和生生不息、綿延不絕的強大發展力。標幟中各公司的代表符號,均取自中國文字的意象,其用意為宏揚中華民族固有之優良傳統文化,在國際商場上獨樹一幟,以簡潔有力的型態,加深大眾印象,以及對台塑企業的信賴感。
味全公司首開臺灣食品界CIS風氣之先,導入建立完整企業識別系統。
以紅色五圓點造形為標誌構成要素,與味全Wei Chuan英文字首「W」相互輝映,象徵「圓潤可口」,意涵「五味俱全」。
1918年,大同公司創辦人林尚志以「正誠勤儉」為創業精神,設立大同公司前身協志商號。將「志」字動態化成圓形,表示「協眾力可成城,志既定氣更宏」。
「正誠勤儉」
正:正心 正派經營,用心執行。
誠:誠信 真誠負責,品質信用。
勤:勤奮 積極進取,殷勤待客。
儉:儉樸 愛惜資源,腳踏實地。
各大企業商標的演進
CIS實例介紹
可口可樂
以下為可口可樂公司(Coca-Cola)的商標設計,並運用在各項商品及裝置上。
配合各國文字的商標
兩種紅圓標的圖案及配色
8oz瓶裝套標
投幣式冰櫃
開架式冰櫃
飲料機
露天座位傘架
巧之味手工水餃 翻新裝潢新設計
位於臺北市濟南路的手工水餃老店「巧之味」,開店至今已經有不少忠實顧客,但為了能提供更好的用餐環境與品牌質感,於是借助「大墩設計反創意團隊」的專業來提升整體品質。
設計公司先設計兩套CIS的設計模擬製作提供業主想像與參考。
最後經過挑選溝通後,決定Logo及圖章,並設計一款簡單線條的公仔娃娃給業主日後運用。
左為直式名片正反面;右為橫式名片正反面。
左為騎褸招牌;右為外直立側招。
菜單
宅配訂購單
店內標誌
員工制服樣式及配色
杯碗設計
外帶餐盒設計
櫃檯桌上燈片設計
價目表燈片設計及完工照
牆面大圖設計及完工照
鎰記中西菜館 新址開張新設計
1928年於吉隆坡創店的鎰記中西菜館(Yut Kee Kopitiam),2014年換新址重新開張,特聘設計團隊重新設計餐廳Logo、菜單、員工制服等,連餐廳建築外的招牌也非常具有傳統中式餐館的風格。
以傳統中式郵票為發想的Logo,左為直式,右為橫式。
Logo配色
企業圖案設計來自於彩色玻璃窗花。
信封、信紙
農曆過年前送給主顧客的紅包袋
菜單正面及反面,正面字型是結合中文“菜單”與英文“menu"而成。
外帶餐盒
員工制服
以腳踏車作為外送餐車,具有懷舊的氛圍。
餐廳建築外觀的橫式招牌,及位於大門兩側的直式招牌,都具有傳統中式餐廳的風格。
餐廳建築外觀照
CIS設計公司作品
CIS學生作品
企業名稱:GOMO (Cafe.Tea.Food.Music)
產業屬性:餐飲業。
服務內容:咖啡、茶、義大利麵以及每晚Live Band表演。
產品定位:東方美人茶香與音樂的藝術殿堂,融合現代與傳統的複合式經營。
企業名稱:布里斯休閒旅店
企業屬性:服務業。
服務內容:住宿、教學、活動設施與設備提供。
企業形象:布里斯就像第二個家,讓忙碌的人可以放下一切。
企業名稱:沏意茶香
產業屬性:觀光業 / 精緻農業。
產品內容:茶葉推廣買賣及茶餐飲服務。
理想形象:讓品茗也是一種時尚的表現。
企業識別(英語:Corporate Identity),常簡稱為CI,一般指品牌的物理表現。通常來說,這一概念包含了標誌(包括標準字和標準圖形)和一系列配套設計。一套企業識別系統(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CIS)通常有特定的指引,用以指導和管理相關的設計的使用,如標準色、字體、頁面布局等一系列品牌識別設計,以保持品牌形象的視覺連續性與穩定性。 很多公司有一套完整的企業識別系統來規劃和設計所有的商品及相關領域。如麥當勞,為人所熟知的「M」標誌與紅黃相間的搭配被廣泛地使用在其產品和廣告中。很多公司會花費大筆資金在企業識別系統的建設方面,期望能設計出與眾不同的識別,使它能更吸引目標群眾。 另外,企業形象(corporate image)則是一家企業在大眾和員工面前所展現的形象;尤指企業藉由公關活動所塑造出的形象,屬於非實體的企業識別象徵。
請輸入您的會員 Email 帳號,我們將寄送重設密碼的連結給您。
密碼重設信件已寄送,請儘速前往信箱查看。
感謝您申請成為吉寶知識系統的一員,請前往您剛才輸入的信箱中查收信箱驗證信。
您輸入的電子郵件已經被註冊了,有可能是您之前已經註冊過,你可以
緣會員有意願吉寶知識系統(本系統),經註冊本系統表示您同意會員合約:
雙方合意專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