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 始於中國商代末期,至唐、五代時漸趨老練;宋代是中國瓷業開展史上的一個昌盛期間,有官、汝、均、定、哥等窯。元代青花和釉里紅等新品迭出;明代承繼並開展了宋瓷傳統,宣德。成化窯成品,尤為傑出;清代個性古雅渾樸,比前時稍遜,卻勝在精巧華麗、美妙絕倫,康熙、雍正、乾隆時所制器物,更是鶴立雞群,令人叫絕。
陶是陶,瓷是瓷
人們總是把陶與瓷相提並論而稱之為「陶瓷」,因為陶和瓷都是火與土的藝術。
陶瓷,陶瓷,陶器發明在前,瓷器發明在後,因此瓷器的發明,諸多方面是受到了陶器生產的影響。但陶與瓷無論就物理性能還是就化學成分而言,都有本質的不同。
如何分清楚
1.燒制溫度不同
陶器:燒成溫度一般都低於瓷器,最低甚至低至800℃以下,最高可達1100℃左右。
瓷器:燒成溫度則比較高,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達到1400℃左右。
2.堅硬程度不同
陶器:燒成溫度低,坯體並未完全燒結,敲擊時聲音發悶,胎體硬度較低,有的甚至可以用鋼刀劃出溝痕。
瓷器:燒成溫度高,胎體基本燒結,敲擊時聲音清脆。
3.使用材料不同
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燒成,燒成溫度在陶器所需要的溫度階段,則可成為陶器。黏土坯體燒制溫度達到1200℃時,也不會燒製成瓷器。
瓷器:需要選擇特定的材料,以高嶺土和瓷石土作坯。瓷坯在燒制瓷器所需要的溫度下,則燒製成為瓷器。
4.透明度不同
陶器:坯體即使比較薄也不具備半透明的特點。例如龍山文化的黑陶,薄如蛋殼,卻並不透明。
瓷器:胎體無論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點。
5.釉料不同
陶器:有不掛釉和掛釉的兩種,掛釉的陶器釉料在較低的燒成溫度時即可。
瓷器:釉料有兩種,既可在高溫下與瓷坯一次燒成,也可在素燒坯上再掛低溫釉,二次燒成。
瓷器總體上分為兩大類:
即單色釉瓷和彩繪瓷。
中國明代以前是素瓷時代,明代以後才有了彩瓷的蓬勃發展。
單色釉瓷
又分為素瓷和色釉瓷,二者均俗稱為「一道釉」。素瓷是指無論釉上和釉下都沒有色彩的瓷器,沒有繪製的花紋。
素瓷是在通風狀態下燒制而成的,由於釉中所含氧化鐵的含量不同而導致不同的釉色。包括青瓷、黑瓷、白瓷、青白瓷四種。
素瓷
青瓷:也叫綠瓷。釉中含有氧化鐵,是最早出現的瓷器,發展到宋代時最著名的是龍泉窯。
黑瓷:也叫天目瓷。是在青瓷基礎上增加了鐵的含量燒制而成的。著名的有建窯和德清窯。
白瓷:由於含鐵量低而形成透明釉。最著名的有定窯和邢窯。白瓷的出現使得在瓷器上作畫成為
可能,因此為彩瓷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青白瓷:也叫影青、隱青、映青、罩青等。釉色介於青和白之間,青中泛白、白中閃青,
類冰類玉。
色釉瓷
色釉瓷是指帶有顏色的一道釉瓷器,是在密閉狀態下燒制而成的,由於氧化鐵、氧化銅等含量不同以及燒制溫度不同,而呈現不同顏色的釉色。
色釉瓷包括紅釉、醬釉、藍釉、黃釉、綠釉、紫釉等等。
彩繪瓷
彩繪瓷就不是以釉色取勝了,而是以器型、繪畫
和彩來取勝的瓷器。彩繪瓷的發展由青花開始,即在釉上或者釉下開始出現紋飾,隨著發展,分別出現了青花、兩彩、三彩、五彩、鬥彩、粉彩、古銅彩、金彩等等。
彩繪瓷
其中青花一般為釉下彩,三彩和五彩一般為釉上彩,而鬥彩則是釉下青花而釉上五彩。
鬥彩:明代在釉下青花輪廓線內添加釉上彩而燒成的一種瓷器,由於釉下彩青花與釉上彩繪爭奇鬥豔,故名「鬥彩」。
料彩
清代景德鎮用琺琅料所繪彩瓷品種。色料一般為紅藍二種,均淡雅柔潤。
料彩始於雍正朝,盛行乾隆時,嘉慶、道光年間仍有少量生產。
粉彩
瓷器釉上彩裝飾手法的一種,又名「軟彩」。是在清康熙年間在五彩的基礎上受琺瑯彩的影響產生的新品種。
在燒好的胎釉上施含砷物的粉底,塗上顏料後用筆洗開,由於砷的乳作用顏色產生粉化效果。,呈現一種粉潤的感覺,因此被稱為「粉彩」或「軟彩」。
琺瑯彩
琺瑯彩是將畫琺瑯技移植到瓷胎上的一種釉上彩裝飾手法,後人稱「古月軒」,國外稱「薔薇彩」。
琺瑯彩瓷在中國古代所有瓷器品類中製備最精、產量最稀,且除去曾少量賞賜蒙古王公、達賴喇嘛等人外,一直為清廷獨佔。因此引來諸多藏家企羨,民國初被譽為「至精極美,馳譽寰宇」。
洋彩瓷
洋彩也是一種琺瑯釉,只是繪畫裝飾上模仿西洋繪畫而已。從清宮檔案上看,洋彩瓷進宮較多,模仿西洋繪畫不僅是為了出口,也是帝皇審美意識的轉換。
當年出口到國外的瓷器,圖樣往往由外國人提供,一般稱之為洋瓷。國內現存的洋彩與出口瓷、洋瓷的畫樣、瓶形,有很大的區別。所以,洋彩瓷也被稱為洋彩琺瑯瓷,它和琺瑯彩瓷只是叫法不同。
琺瑯彩與粉彩的區別
1、琺瑯彩 色彩繁多,多到十多種不同的色,而粉彩釉雖比五彩釉的色彩總數要多些,但在同一器上還達不到琺瑯彩那麼豐富。
2、琺瑯彩料繪製的花紋是堆起來的一層厚厚的料,有立體感,用手指可摸得到;而粉彩釉是一薄薄的釉水塗上的,很平坦,摸不到凸起的感覺。
3、琺瑯彩色調非常艷麗美觀,而粉彩則顯得不及。
4、琺瑯彩料較厚的地方釉面出現極細的開片(冰裂紋),並明顯有玻璃質感;粉彩不存在開片的問題,且無玻璃質感(不反光)。
5、琺瑯彩沒有蛤蜊光暈散現象,而粉彩器則有極美的蛤蜊光暈散在色彩的周圍。
各國瓷器
16世紀起,歐洲航海業獲得空前的發展有一條海上交通線在源源不斷地把中國的商品運往世界各國,這條交通線被稱為“海上絲綢之路”,因為這條通道是以瓷器為主要貿易產品的,所以亦稱“瓷器之路”,它是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之間海上貿易的重要通道。
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各個國家在陶瓷上也都出現了自己的風格,陶瓷藝術越來越個性化。
日本瓷器
日本人不僅十分喜歡瓷器藝術,也非常講究日用瓷器的實際使用場合與欣賞方法。因此,在一般的日本人家庭中,通常都要有四、五套以上的成套日用瓷器餐具。他們往往根據一年中春、夏、秋、冬的四季變化,使用不同風格的瓷器製品,盛放適應不同季節的食物飯菜。
日本的瓷器產地都叫「燒」,目前產量和影響最大的主要是美濃燒、有田燒、波佐見燒、九穀燒。
意大利瓷器
在意大利著名旅行家 馬可·波羅 將瓷器傳入歐洲後,瓷器就成為只有上層貴族才能享用的“白色金子”。
18世紀有一煉金術士波格宣稱得到煉瓷的秘方, 奧古斯特得悉此事,1710年起,歐洲第一家瓷器廠就這麼成立了,為了保存秘方,防止煉瓷之秘流傳於民間,瓷廠戒備非常森嚴。 這待遇,真的跟煉金一樣一樣的。
土耳其瓷器
16世紀時土耳其製瓷藝術達到巔峰,此後土耳其瓷器的色彩日趨絢麗,加上土耳其風格的圖案設計,獨具特色的土耳其彩瓷由此誕生。喜愛瓷器的土耳其人在陶瓷製作中融入了獨有的民族文化理念,彩瓷圖案多以大自然花卉為主。
土耳其輝煌璀璨的瓷器文化,一以貫之地體現了它各個歷史階段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成就,成為本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
法國瓷器
路易十四時期因為法國商人必須用金銀幣支付東方瓷器的進口,致使法國金銀庫存迅速空竭;在本地生產瓷器則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對瓷器的鍾愛以及銷售瓷器的高額利潤也使法國很早就開始想方設法仿製中國瓷器。進入十九世紀之後,歐洲瓷器工業的中心從法國轉移到了英國。
英國瓷器
從1709年以後,雖然歐洲已能仿製中國德化白釉瓷和孔雀釉瓷,但火度較低,仍屬軟瓷。而當時英國就是在十八世紀通過仿造中國的德化瓷而發展出硬瓷。
到了十九世紀的下半葉,當時英國的瓷器已經開始逐漸由生活用品轉換到裝飾用途,在1851年倫敦舉行的瓷器展覽會上,英國的瓷器已經開始出現了這種變化。而這一時期,歐洲其他各國的裝飾瓷器也發展到一個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