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搜尋專案、作者
透過關鍵字、作者名稱快速找尋內容。
觀看專案
翻閱簡報可由下方進度欄位的左右鍵調整或是由右側欄位快速瀏覽上下頁面。
想要放大視窗吉寶也提供全螢幕瀏覽喔!
第四單元 表演藝術的養成內涵與多元特性 二、自然環境對表演藝術的影響
二 自然環境對表演藝術的影響
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又稱為採茶山歌,是客家先民在從事耕種或閒暇時,隨興創作的一種歌曲形式,充分反映客家人精神文化的特質。早期客家人主要居住地以靠山為主,並從事務農的工作。山歌最初的形式只是一種簡單的問候或歡呼,隨後配合採茶、挑擔等勞動工作而唱出曲調自娛,或是與一同工作的夥伴相互鼓勵而吟唱出問候的旋律;有時也為了與對山的朋友高聲談話,或吸引異性而哼唱情歌。慢慢地,這種簡單的音樂旋律逐漸演變成完整的曲調,而形成現今所謂的山歌。
圖4-12 山坡地區為早期客家人主要居住活動地。
圖4-13 勤奮的客家人配合採茶等勞動工作產生的音樂旋律,逐漸演變成現今的客家山歌。
臺灣原住民之歌謠與舞蹈
欣賞原住民的歌謠與舞蹈,是認識原住民文化最好的起點。臺灣原住民的歌舞融入為生活的一部分,不僅在風格上各有特色,且涵蓋了各種形式。尤其著重於人與動物、土地及群族間關係的表達,藉此可以透過各族的文化與社會價值之間的互動,傳達臺灣原住民與自然環境之間的緊密關係。
圖4-14 蘭嶼島上的達悟族,為獨木舟舉行下水儀式。
圖4-15 邵族杵音,是一項相當獨特的器樂演奏。
後面還有-10頁內容,登入後就可以查看完整版本!
第四單元 表演藝術的養成內涵與多元特性/二、自然環境對表演藝術的影響
收藏、儲存、分享專案
收藏喜愛的專案、日後方便再次瀏覽。如果想微調、編輯可「儲存專案」至我的專案。
利用各大社群分享讓專案內容的能見度更加曝光,同時宣傳作者。
第四單元 表演藝術的養成內涵與多元特性/一、人文環境對表演藝術的影響
第五單元 表演藝術產業化之歷程與未來發展
第三單元 表演藝術的媒體傳播應用與觀摩賞析
第四單元 表演藝術的養成內涵與多元特性
第一單元 什麼是表演藝術
第二單元 表演藝術的創作與呈現
作者於 2016年03月14日 加入吉寶系統,喜歡他的創作就關注他吧!
隨時隨地掌握教育資訊與動向
圖4-16 達悟族婦女為幼兒吟唱搖籃歌。
早期的臺灣原住民主要在群山之中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純樸生活,在農耕狩獵之餘,很自然地將生活中的喜怒哀樂以樸實的歌聲宣洩出來。他們的歌謠極為豐富,曲調及歌詞中包含了生動豐富的感情。而原住民雖然沒有文字,但這些歌謠多靠口耳相傳、代代沿唱,因而傳承下來。
圖4-17 泰雅族口簧琴的演奏情形。
原住民的歌謠音樂大致可歸納為勞動歌、生活歌、祭典歌三大類:勞動類歌謠偏重於戰爭、狩獵、農耕、捕魚、勞動方面之情況;生活類歌謠範圍很廣,通常用於歡聚宴會中,或是對生命中的喜怒哀樂及人生的感慨期許,此類歌謠常以即興的方式來吟詠生活的點滴;祭典性歌謠具有特定的曲式和調式,通常運用於農事、狩獵及特殊祭儀或生命禮俗當中,主要為表現對神靈的崇拜與祈求,包括祖靈祭祀歌、人頭祭祀歌、農耕的祭栗歌等。有些祭典性歌謠具有特定的宗教功能和禁忌,因此較為莊嚴肅穆,且不能隨便演唱。
圖4-18 布農族著名的小米豐收歌演唱情景。
原住民舞蹈動作的素材主要以生活勞務為主,例如:行走、播種等。多取材自日常生活的活動,以重複簡單的動作強調毅力、耐力和群體合作性為主,並與歌謠、樂器伴奏合為一體。原住民的舞蹈也反映了社會階層的秩序;例如:在祭典與重要的社會儀禮舞蹈中,可以從排序隊形的安排上,清楚地觀察到長幼有序、男女有別的社會關係。而原住民各族精彩的文化,在歌舞裡表露無遺,並成為臺灣最遠古、豐美的文化寶藏,保存著流傳古遠的記憶和傳說。
基本上從跳舞的時機、動機與情境,可簡單地將原住民舞蹈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祭典舞蹈
為各部落強化儀式時所跳的集體舞蹈,常以部落或祭團為單位,參加人數由數十人到數百人,期望藉由歌舞的方式來祈求神靈的庇佑。祭典舞蹈通常具有完整的結構與豐富的形式,往往成為各族舞蹈的經典;例如:阿美族的豐年祭、鄒族的戰祭、賽夏族的矮靈祭、排灣族的五年祭、魯凱族的收穫祭等。原住民文化裡,歌舞祭典為祭祀禮儀的一部分,並非娛樂性質,因此祭歌不能隨便演唱,舞蹈也必須慎重,參與的人更有一定的資格規定,通常是由族裡具地位的頭目或領袖帶領。
圖4-19 阿美族豐年祭,熱鬧的舞蹈活動。
圖4-20 達悟族的下水祭。
社會儀禮舞蹈
原住民族在一些特定的日子,會舉行針對某些社會儀禮所跳的舞蹈,例如:魯凱族舉行結婚儀式男女群跳的歡樂舞、阿美族男性的成年祭舞、卑南族的猴祭舞、排灣族的四步舞;另外還有針對出生、新屋落成、生日、男子從軍和退伍、通過應試等對應產生各種社會儀禮的舞蹈。這一類的舞蹈沒有祭典舞蹈那麼嚴肅,但亦隨儀禮的性質與人群聚合的規模不同,而有表現上的差異。
圖4-21 排灣族的四步舞,為排灣族慶祝婚禮時所跳的舞蹈。
一般生活舞蹈
主要為日常生活聚集時所跳的舞蹈,例如:泰雅族的口簧琴舞、邵族的杵音、達悟族女性的頭髮舞、竹竿舞等,主要以休閒娛樂性質為主。這類舞蹈通常較為自由,也最不具形式上的限制與約束,甚至具有強烈的即興精神。
圖4-22 達悟族最著名的頭髮舞,以頭髮模擬海浪的形狀,迎接捕漁返鄉的親人。
請輸入您的會員 Email 帳號,我們將寄送重設密碼的連結給您。
密碼重設信件已寄送,請儘速前往信箱查看。
感謝您申請成為吉寶知識系統的一員,請前往您剛才輸入的信箱中查收信箱驗證信。
您輸入的電子郵件已經被註冊了,有可能是您之前已經註冊過,你可以
緣會員有意願吉寶知識系統(本系統),經註冊本系統表示您同意會員合約:
雙方合意專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