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野由來
南宋時日本來留學的僧人、工匠不少,最受其鍾情的瓷器一是天目,二是浙江龍泉青瓷。當時日僧在浙江的最多,所見自然以閩、浙、贛之物為主。對於日本人來說,這些民用品已經是工藝技術極高的藝術品了,故而推崇備至。
志野燒,起源於16世紀的日本。
是一種融合地方性鬆散質地的黏土、一種簡單的長石釉和一種獨特燒成技法燒窯時間和降溫時間都很很長於一體的陶器。
被列為國寶地位的白色陶器
志野燒的前身是白天目,天目本是日本對我國宋代黑釉瓷器(主要指福建建窯、江西吉州窯等所產)的稱呼。
志野燒的名稱有許多說法,最常見的說法是來自日本室町時代的茶人志野宗信所喜愛的燒陶因而得名,當時是為了做出類似中國白磁和青花,大量使用長石釉於器物上所製作出白色的陶器。
白色志野的出現在日本的陶瓷歷史上是劃時代的創新,志野之前的陶器大多僅在器物上雕刻或壓花,在長石釉之下以氧化鐵進行繪畫的技術第一次出現,淡雪般的釉色、半透明厚實的長石釉,表面肌膚充滿像針刺般巢穴、釉藥的邊緣有絕美的火色變化,志野器物優美的景色自古即受到茶人的推崇。
志野陶使用的胎土,是用一種稱為「艾土」的陶土,白中透青,質地極為柔軟,上淋上厚厚的長石釉,慢慢燒慢慢冷卻,燒製後會因為微量的鐵份而在表面上局部出現美麗的火色,器物表面上也會因為施釉燒製後出現無數的小洞,如同柚子皮一般也是志野燒的特色。後來又發展出在胎土上用天然氧化鐵原料描繪圖案,再施以白釉(這種形式,中國稱為作“釉下彩”,日本稱作“下繪”)的「繪志野」。
使用釉下彩技法的有繪志野、赤志野、鼠志野等,會因為鐵繪和長石釉的種類不同燒成方法不同而使得呈現的顏色也會不一樣,比較青灰色的稱為鼠志野,偏赤色則稱為赤志野。以志野燒製做的器物種類很多,以茶陶中的茶碗為主。
在日本被列為國寶的兩件茶碗器物,除了本阿彌光悅的不二山茶碗之外,就是被收藏在三井文庫的銘「卯花牆」繪志野茶碗,由此可知志野在日本陶器中的崇高地位。
“振袖”繪志野茶碗
東京國立博物館收藏的一件銘“振袖”的繪志野茶碗,直筒式造型,造型上接近黑織部沓形茶碗。器身下垂至底部斜削,富于力度感,圈足稍高,足内刻划有一個“才”字。器壁釉下似施掛有化妆土,其鐵釉随意绘一些细線纹样,線條簡潔,幾筆暗示出風雨交加、閃電匆匆躲避等自然景象,書中寫有“振袖”銘。釉面上依然有因過燒而形成不規則的火红色斑塊和橘皮狀的“棕眼”。此碗原由三菱財團第四任社長、二十世纪前期的大收藏家、日本著名收藏機構靜嘉堂的創始人岩崎小彌太家族所有,昭和五十五年(1980年)后由國家收藏。
資料來源:
http://www.studioss.com/480.htm
https://youtu.be/LMcJbEu0mV8
http://blog.xuite.net/musictea/twblog/147995046-%E5%BF%97%E9%87%8E%E9%99%B6%E6%8E%A2%E6%BA%90
https://kknews.cc/culture/aomrl2g.html
https://kknews.cc/zh-tw/culture/k8rra6p.html
http://gg-art.com/hundred/read.php?newsid=27231
https://youtu.be/fGYRq3Efmf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