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情緒和憂鬱症是不同的
心情憂鬱跟憂鬱症不一樣,日常的憂鬱對生活不會有很大的阻力,心情也會有好轉的時候;但如果是憂鬱症,日常生活很多事情都做不了,做任何事情都不會讓心情變好。
- 人遇到討厭的事情,心情都會不好,但這還說不上是疾病。
- 區別暫時的心情憂鬱還是憂鬱症的關鍵,在於症狀的輕重:如果心情糟糕到工作、上學等都無法進行的程度,強烈的感到痛苦與極度的悲觀,像這樣的極度憂愁的心情如果持續兩個星期以上,就有可能是憂鬱症。
『早上真的很難離開床上,我只想躲起來,不要跟任何人談話。我因為食慾很差所以瘦了很多。我認為世上再也不存在有趣的事情了…我很努力要讓自己在晚上睡著,但怎麼做都沒有辦法在晚上好好入睡。我知道我必須努力打起精神,因為還有事業等許多事,但是我就是無法,無法相信未來會變得更好。』以上的敘述是通常一些患者會有的狀況,但每位憂鬱症患者的症狀不盡相同。
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DSM-5定義憂鬱症的症狀表如下:
1.一天中大部分時間都很憂鬱
心情低落不是只是是說單純的心情不好而已。可能是以煩躁、注意力不集中來表現、坐立難安,這些都可能是心情低落的症狀。
2.對日常生活皆失去興趣
憂鬱症第二個主要症狀就是興趣缺缺。原本喜歡的事情,現在都提不起勁來去做。以上兩大症狀必須要符合一個才行。
3.體重減輕或體重上升
憂鬱是一種情緒狀態,所以和飲食行為密切相關。有些人憂鬱的時候會瘦,而且瘦得很厲害;此外有些人是變得很愛吃。憂鬱症的患者大腦中血清素的量較低,而特定類型血清素接受器(5HT-2c)與食慾有關,因此憂鬱的情緒也會影響食慾。
4.失眠或過度睡眠
憂鬱是引起失眠常見的原因。有的患者會很早醒過來 ,然後一醒過來,就再也不能入睡,只覺得心煩氣躁,心情惡劣,然後會想到接下來的一天又要開始了,不知道如何把這些時段給打發掉,陷入一個惡性循環中。有的則時常會發現其他人都還依然安睡;只有自己獨自醒著,而感覺到空虛與寂寞。
5.精神運動激昂或遲滯
罹患憂鬱症的人,會感覺思考變慢、說話變慢,或者感到世界運轉的速度很快,自己卻跟不上。
6.疲勞或失去活力
罹患憂鬱症的人,會失去生活的動力,慢慢的體力會嚴重耗損,變得很沒有精神和元氣;連身體也跟著變得沒有力氣。
8.思考力、注意力減退或容易猶豫不決
罹患憂鬱症的人思考變得很容易猶豫,一件事情要想非常的久;卻還是沒有辦法下定論。
9.反覆地想到死亡或有自殺意念、企圖自殺等情形
憂鬱症患者常常想到各種關於死亡的話題,可能是親人或是寵物去世,或是一些死亡的畫面;自殺的念頭也是「憂鬱症」的特徵之一。這個程度可以分成:有自殺的念頭、行為到有沒有實現,差異很大;如果到了比較具體的規劃出來,就比較有可能是憂鬱症的症狀。
如果你身邊有人有憂鬱症,你一定會一定程度的被影響。最重要第一件事:可以鼓勵或陪伴他就醫,並且盡力陪伴他完成療程;或是在他不適應原本療程時陪伴他尋找他法。不過也要時時注意不要讓自己過度沉浸在朋友罹患憂鬱症的情緒中。
躁鬱症?
根據衛生福利部資料顯示,躁鬱症在醫學上被稱為「雙相情緒障礙症」,不同於憂鬱症患者只會有憂鬱期的出現(但面臨的處境同樣辛苦),病人的情緒會不斷在極度亢奮且精力充沛的「躁期」與情緒低落且缺乏活力的「鬱期」之間擺盪。
躁鬱症並不是由單一病因所引起的,可能來自先天性的遺傳或是後天環境所致,長期的受壓、受虐或是心理的創傷都有可能誘發躁鬱症。
陪伴和治療是關鍵
不同於憂鬱症只有「鬱」的症狀,躁鬱症會伴隨「躁」的情緒,由於多數患者初次發病時會表現鬱期的症狀,因此常遭診斷為憂鬱症。
精神類的疾病在治療的過程中,家屬和朋友所給予的關愛及陪伴特別重要,不要視躁鬱症患者為異類,充分給予尊重以及精神上的支持。
不要試圖阻止負面想法
每個情緒都有它的價值
【愈是不想去想,你就會想得愈多;反之,承認自己的負面想法,例如「我在擔心錢的問題」、「我太過沉迷於工作上的問題」】
‧ 用對待朋友的方式對待自己。有負面想法之時,問問自己,如果是你的朋友有這樣的想法,你會給什麼建議,然後遵從那個建議。
重點在於,所有人都會有負面想法,但如果我們能認清並挑戰它,就可以朝更快樂的人生跨出一大步。
感恩日記的功效
- 寫下與自身的經驗,並重寫你的故事,有機會帶來行為上的改變,並讓人更加快樂甚至更健康。
每天寫15分鐘日記記錄感恩日記的病患們日常脂肪的攝取量降低了(最多達到25%),壓力荷爾蒙可體松(cortisol)的水平也比較低(少了23%),腦部老化情況也減低。
『感恩』讓你身心更健康
加州大學的心理學家艾蒙斯說,感恩會有這麼深刻的效應,原因可能是伴隨它出現的情緒作用。他說:「『感謝』有益健康,因為它是感知和詮釋生命的一種方式,它召喚了其他正面情緒透過內分泌系統帶來身體上直接的好處。」研究顯示當我們在思考感謝的事物時,副交感神經系統會啟動,對身體帶來保護作用。它降低可體松水平和提升催產素,讓我們覺得舒適。
透過書寫的療癒力
寫下並修改我們自己的故事,可以改變我們對自己的看法,並找出個人幸福的阻礙。做法如下:
1. 寫個簡單的故事,描述你的掙扎;例如,我有金錢上的問題。
2. 以中立觀察者或鼓勵朋友的觀點,寫下新的故事;例如,金錢確實是個挑戰,但你可以做些事情來改善自己的財務狀況。
無數研究顯示,寫下並重寫你的故事,可以讓你擺脫負面心態,用更正面的眼光來看待人生。
運動讓腦內的神奇肥料變多
美國約翰.瑞提醫師,在《運動改造大腦》一書中,舉出各項實證研究,主張運動不只能鍛鍊肌肉,還能直接鍛鍊大腦,改造心智,穩定情緒,增進學習力。身體只要動起來,就可以增長腦細胞,排除諸如焦慮、憂鬱、過動、成癮等困擾,還能減緩老化、預防老人失智症!
運動,可以使大腦產生三種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血清素、正腎上腺素。這些神經傳導物質,可以穩定情緒、增加幸福感、克制衝動、提升自尊心、增加注意力與警覺心等。運動,也可以促進「腦衍生神經滋養因子」(BDNF)蛋白質的生成,以滋養腦細胞,刺激海馬迴神經元的新生與連結。
透過斷捨離: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
拋下過去的執念,拿回人生主導權!
不懂得放手,只會徒增包袱與負累,讓人生越來越沉重。因為,雜亂無章的不只是環境,而是你的人生。
篩選物品,思考與心境跟著不同;整頓空間,工作與生活都變得更順利;檢視自己與物品之間的關係,進而規劃未來的願景。
促進價值觀的新陳代謝,磨練自己的美學意識,不管是環境、心境、人際關係,從無形到有形,實踐斷捨離哲學,變化馬上看得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