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850年至今,地球人口從10億增加到75億(出自www.worldmeters.info),只好不斷開發土地和資源。隨著工業發展,近150年來超過70,000種新的化學物質被釋放到環境中;為了獲取能量,50年來人類消耗的煤超過歷史上所有人類使用的總量,惹來PM2.5嚴重陰霾;發現石化燃料之後,光是2014年就有超過三百億萬噸的二氧化碳進入大氣層,造成地球氣候暖化。
雖然在20世紀末環保意識抬頭,但是我們的環境品質卻依舊持續快速惡化:高溫熱浪、滂沱大雨、颱風乾旱等各種極端氣候越來越常出現,造成嚴重災害。專家已經預估,再不積極作為,2048年將無海水魚可吃;2050年就會有2/3的北極熊可能因為冰雪融化而消失;而在2100年,我們現在目光所及的物種,每6個中就會有一個物種滅絕。更慘的是,這些現象都是真真切切、極可能發生的,而且是在我們有生之年,地球最重要的三種資源:能源、水和糧食就會因為供給吃緊而對各國健康、社會、經濟、政治層面造成嚴重衝擊,逼得各國劍拔弩張,引發國際局勢劇烈動盪。
保護自然資源及追求永續發展,早就已經過了喊口號的階段,眼看災難就近在咫尺,不管是要建立循環型的生產與生活方式,或是打造可回收、低耗能、友善的環境,都得加緊腳步,實踐綠色生活,再透過與全世界公民一起攜手同心、積極實踐,才能許自己一個看得見希望的未來。
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這個起源於1970年已走過50年的日子,從2010起發起了募集全球綠行動的計畫,臺灣也熱烈響應而徵求「50件綠生活好事或21天養成綠生活好習慣」志願者,說到、做到,在2020年之前身體力行,每天執行一項保護環境的任務,比如:穿上衣櫥中的舊衣、打消一個購買的念頭等。也許你還不太清楚該怎麼做,沒關係,只要願意參與挑戰,透過主題四的4個單元,我們就能在課堂與生活的提醒中,逐步完成愛護地球的超級任務:「21天綠色新生活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