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龍
暴龍(屬名:Tyrannosaurus),是大型獸腳類恐龍,模式種為君王暴龍(種名:Tyrannosaurus rex)又稱霸王龍(意“暴君蜥蜴”),是暴龍科獸腳類恐龍的種,而“rex”拉丁語解國王,是有代表性的大型獸腳類恐龍。君王暴龍遍佈於現今的北美洲,當時是叫拉臘米迪亞的島嶼型大陸。
- 內容來自維基百科
帝王暴龍
乍看之下和暴龍非常類似,但是牠擁有獨特的頭飾以及強韌的骨質皮層,可以追溯到阿貝力龍類。帝王暴龍的吼聲大約有140-160分貝,就跟一架747噴射客機起飛一樣大聲。就算牠被關在圍欄內,奔跑的速度仍然可達到將近時速50公里。
鯊齒龍
鯊齒龍的體型非常巨大,與霸王龍相似,甚至可能更大。鯊齒龍生活在一個巨獸橫行的時代,同時代的巨獸還包括15米長的棘龍,9米的皺褶龍,以及身長30米以上的蜥腳類潮汐龍,水中也潛伏着12米的帝鱷。鯊齒龍很可能以同時代的巨型蜥腳類為食。
恐龍最早出現在2億3千萬年前的三疊紀,滅亡於約6千5百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所發生的白堊紀末滅絕事件。在1861年發現的始祖鳥化石,與美頜龍化石極度相似,差別在於始祖鳥化石有著羽毛痕跡,這顯示恐龍與鳥類可能是近親。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science/rqmbqv.html
恐龍真正分類包含了
霸王龍(暴龍)、上龍、棘龍、梁龍、雷龍、翼龍、鯊齒龍、三角龍、劍龍。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science/rqmbqv.html
梁龍
梁龍科(學名:Diplodocidae)是群蜥腳下目恐龍,梁龍、迷惑龍(雷龍)都是屬於梁龍科的恐龍。梁龍科中包括數種頸部、尾部極長的恐龍,例如梁龍和超龍,體型可長達34公尺。
- 內容來自維基百科
梁龍
梁龍是最容易確認的恐龍之一,有著巨大的體型,長頸及尾巴,及強壯的四肢。很多年前它都被認為是最長的恐龍。它的體型足以阻嚇於同一地層發現的(有可能是同時代的)異特龍及角鼻龍等獵食動物。
梁龍比迷惑龍、腕龍要長,但是由於頭尾很長,軀幹很短,而且很瘦,因此體重並不重,梁龍脖子雖長,但由於頸骨數量少且韌,因此梁龍的脖子並不能像蛇頸龍一般自由彎曲。腕龍、雷龍、梁龍的鼻孔都是長在頭頂上的。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science/rqmbqv.html
馬門溪龍
馬門溪龍全長約22米,體軀高將近14米,頸特別長,相當於體長的一半,不僅構成頸的每一頸椎長,且頸椎數亦多達19個,是蜥腳類中最多的一種。另外,頸肋也是所有恐龍中最長的,最長頸肋可達12.1米,與頸椎相比,背椎、薦椎及尾椎相對較少,與雷龍外形非常相似,唯一的不同就是脖子長度。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A4gQjm.html
劍龍
劍龍為一種巨大的草食性恐龍,一種生存在侏羅紀晚期的食草性動物,背上有一排巨大的骨質板,以及帶有四根尖刺的危險尾巴來防禦掠食者的攻擊,大約12公尺長和3.5公尺高,重達6噸,居住在平原上,並以群體遊牧的方式和其它(如梁龍)等食草動物一同生活。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A4gQjm.html
甲龍屬
甲龍屬(屬名:Ankylosaurus,意為「僵硬的蜥蜴」)是甲龍科恐龍的一個屬,當中只有一種,為大面甲龍(A. magniventris)。甲龍最大的特點是擁有全骨板覆蓋的身驅及巨型的尾部棒槌,也是甲龍科內最大型的物種,不過牠們的體重只有2噸到4噸,非常輕量級,身高也比同體長的恐龍低很多,方便中心下移、用甲殼保護自己柔軟的腹部。
- 內容來自維基百科
滄龍
滄龍是中生代海洋中最大的頂級掠食者,雖然它的歷史很短,但卻一路乘風破浪,把比它歷史早遠得多的海洋爬行動物趕盡殺絕,生活於白堊紀的馬斯垂克階約7000萬至6500萬年前的海洋中,分布於世界各地,第一具化石於18世紀末期在荷蘭默茲河附近的白堊岩層中被發現。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A4gQjm.html
翼手龍
翼手龍侏羅紀晚期的翼龍類,短尾,頭長,中間一些種體型大小如麻雀,另外一些可大到像鷹一樣,兩翼開展可達30~70厘米,以昆蟲為食,有些可能覓食魚類,在分類上並不真正屬於恐龍,而只是恐龍的近親,並且有「不存在」這種稱呼。翼龍類是唯一發展呈具有強勁飛行能力的爬行動物,如鳥類一樣的展翅飛翔於天空,追逐和捕食獵物。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A4gQjm.html
厚鼻龍
厚鼻龍屬(屬名:Pachyrhinosaurus)意為“有厚鼻的蜥蜴”,是鳥臀目角龍下目恐龍的一屬,生存於晚白堊紀的北美洲。第一個標本由查爾斯·斯騰伯格(Charles M.
- 內容來自維基百科
世界上最大的恐龍:
阿根廷龍,體長40米體重100噸!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science/re9o38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