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食」在好健康
「均衡」是健康飲食的首要條件
均衡飲食,提供我們生存、活動足夠的能量,也維持內分泌、免疫力及細胞新陳代謝等的正常機轉,使身體功能正常而健康。
早餐
經常選擇西點、麵包常會導致纖維素、蛋白質攝取過少,而油脂量攝取過高,建議選擇時以全麥類、雜糧麵包為主,少選用奶酥、奶油類等夾餡麵包,同時應搭配鮮奶、水果等,以均衡飲食。
其他餐次
如果選擇三明治當餐點,多選擇夾有蔬果之三明治,並減少高油脂的塗醬。若是麵食,不論湯麵、乾麵或是牛肉麵,都要補充足量的蔬果類食物;如果食用肉燥、滷汁等拌料麵食,則要特別注意油脂過高的問題。
目前尚無生機飲食能抑制或治療癌症的報告,因此癌症病患即使採行也不可放棄正統醫療。生機飲食須注意安全性及衛生性,要特別注意清除寄生蟲、蟲卵。
一、你常吃這些食物嗎?
只要吃下列各項食物中的任一種,即算
有吃。
請根據最近一個月的飲食習慣,在每一
題右邊的答案欄選擇符合的答案。
二、你出外或在家吃東西時會這麼做嗎?
從未:10次中約有1次或不曾如此
很少:10次中約有2~3次
偶爾:10次中有4~6次
常常:10次中有7~8次
總是:10次中有9次或10次如此
現代人,既想享受美食,又想擁有曼妙的身材;既想活得長久,又想活得健康;於是,許多強調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的「健康食品」應運而生!
這些食品有些以預防某些慢性疾病為號召,比方:增加身體免疫力以抗癌,或是增加腸胃飽足感以減重等;有些會特別強調它所含的某種營養素的好處,例如:茄紅素、DHA等;甚至還有一些普通的食物也會以營養強化作為賣點,如:高鈣、高鐵等。
為了避免廣告浮誇食品效果導致人們過度食用,行政院衛生署於民國88年公布了《健康食品管理法》明文規定健康食品係指「提供特殊營養素或具有特定保健功效,特別加以標示或廣告,而非以治療、矯正人類疾病為目的之食品」。
自從此法公布以後,「健康食品」不再是一個普通名詞,而是必須經過法定的功效評估,遵循特定程序向衛生署查驗登記,經審核而取得許可證的食品,才可稱為「健康食品」,並可使用健康食品的標準圖樣圖。
目前,只有八種功效的食品被衛生署認定為健康食品並進行相關審核,分別為:
調節血脂作用 調整腸胃功能 改善骨質疏鬆 免疫調節作用
牙齒保健 調節血糖作用 抗氧化作用 保護肝臟功能
其他未通過審核的產品,即使宣稱有保健功效,也不能自稱為「健康食品」。
〔二〕健康食品的消費
我們應該將健康食品視為「補充食品」,用來補充平常飲食有所不足之處而已。飲食、適當運動,加上正常的生活作息,就能常保健康。
此外,所謂的「健康食品」或是未經認證的「機能性食品」或是「保健食品」,常常價格昂貴、宣傳過分而誇大不實,消費者如果過度依賴,不但花費不貲,還可能因此而營養不良或是延誤就醫時機。
時下青少年生活步調緊湊、外食機會升高,又為了愛美而經常想和體重大作戰,在這種狀況下,如何健康地照顧自己的飲食,就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知能。
對於身體意識正在建立的高中生而言,如果為了追求纖瘦的自我形象,道聽塗說使用未經證實的方式減重,或是經常周旋於起起伏伏的體重夢魘中,造成身體機能失衡,荷爾蒙分泌失調,那就後悔莫及。因此,「減重」雖然流行,「維持適當體重」卻才是健康的正題。
〔二〕體重控制
造成體重過重或是肥胖的原因主要是長期的熱量囤積。當我們攝取的熱量大於消耗的熱量,熱量就會囤積並轉為脂肪。
設法減少熱量攝取
進食時要少吃高油脂、高甜分的食物,尤其是空熱量食物。除此之外,多喝白開水,少吃零食及宵夜,選擇以蒸、煮、烤、燉、涼拌為主的食物,避免油炸、油煎、勾芡等。
運動
運動不但能增加熱量消耗,而且可以避免基礎代謝率因食物攝取減少而降低。
行為及環境的改變
減重時除了飲食、運動的努力之外,還要記得修正我們偏差的飲食及行為模式。例如:少坐電梯而多爬樓梯;搭公車時提早一站下車走路回家;每次吃飯只拿取一定份量的食物到盤中;改善暴飲暴食、進食太快的飲食行為;買食物前先注意營養標示及食物標示等,都是有效的方法。
為了兼顧健康,減重千萬不能求快,應以一星期減去0.5~1公斤為宜,同時在攝食減少的情況下,一定要兼顧飲食均衡,才不會影響健康。至於媒體廣告、報章雜誌上的減重偏方,如果沒有任何科學證據,切勿輕易嘗試。
身體外型有很多是與生俱來的,而社會的審美觀卻是會隨著潮流而不斷改變的,必須建立正面的身體形象,而且對自己有信心,才不必經常陷入「減重」的夢魘。
綜合活動
除了平常的飲食外,零食也是很多青少年的嗜好性食物。讓我們來看看,零食的熱量有多少?
將全班分成6組,請每一組攜帶1~2種平常最常吃的零食(每組不重複)。在桌上放一張乾淨的白紙後,進行下列活動。
先猜猜看100卡約有多少個
( 片、條、顆 )
再算出並秤出100卡的正確份量
心得與感想:
由以上的活動,我有驚人的大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