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搜尋專案、作者
透過關鍵字、作者名稱快速找尋內容。
觀看專案
翻閱簡報可由下方進度欄位的左右鍵調整或是由右側欄位快速瀏覽上下頁面。
想要放大視窗吉寶也提供全螢幕瀏覽喔!
第一章 傳統中國的歷史特質
收藏、儲存、分享專案
收藏喜愛的專案、日後方便再次瀏覽。如果想微調、編輯可「儲存專案」至我的專案。
利用各大社群分享讓專案內容的能見度更加曝光,同時宣傳作者。
第五章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建設與挫折
第六章 近代以來的社會文化變遷
第三章 清季的改革與革命
第二章 晚清變局的發端
第八章 中華民國在臺灣
第四章 民初政局的演變
第七章 中共的崛起與發展
大事年表
{{bio}}
隨時隨地掌握教育資訊與動向
{{msg}}
皇帝制度
圖1-1 宋太祖趙匡胤像 趙匡胤(927~976年)藉由杯酒釋兵權削奪了武將的權力,繼而採重文輕武國策以加強中央集權。宋朝因此沒有宦官專權、藩鎮割據等問題,社會內部較安定;但重文輕武的結果也導致國家軍事力量不足,與外族間的戰爭多以敗仗收場。
百寶箱 宋太祖召見趙普問道:「為什麼從唐末以來,數十年間帝王換了八姓十二君,爭戰無休無止?我要從此息滅天下之兵,建國家長久之計,有什麼好的辦法嗎?」趙普回說:「這個問題的癥結,就在於方鎮太重,君弱臣強而已,治理的辦法也沒有奇巧可施,只要削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天下自然就安定了。」宋太祖遂運用宴樂方式削奪了石守信、高懷德等禁軍高級將領的兵權,勸他們:「人生在世,像白駒過隙那樣短促,所以要得到富貴的人,不過是想多聚金錢,多多娛樂,使子孫後代免於貧乏而已。你們不如釋去兵權,到地方去,多置良田美宅,為子孫立永遠不可動的產業。」
圖1-2 武則天(624~705年)畫像
文官制度
圖1-3 唐朝彩繪文官俑 唐朝文官朝服可憑顏色區分官階高低,這兩位應為四或五品的中級官吏,紅色朝服比綠色朝服略高一級。
圖1-4 秦朝三公制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權的官僚體制,皇帝是權力的核心,中央選派並監督地方郡縣官員,使皇帝統有廣土眾民。
圖1-5 三省六部的職掌
經濟重心南移
圖1-6 秧馬圖 出自元朝王禎《農書》。書中羅列各種與農業有關的工具,並繪圖二百七十餘幅分別加以說明。秧馬是古代農民為免除彎腰插秧的勞累、提高插秧效率而創造的。
近世工商業興盛
圖1-7 五彩魚藻紋蓋罐 景德鎮從明朝嘉靖年間開始流行青花五彩瓷器,其裝飾以各種吉祥花鳥圖案和幾何紋樣為主。到萬曆年間發展成熟,聲譽日隆,且大量出口至世界各國。
圖1-8 北宋交子(左)及南宋會子(右) 東漢起,四川地區就使用鐵錢。宋朝時由於商業量大增,金屬貨幣太重,不方便遠程攜帶使用,宋真宗時,四川十六戶富商共同發行紙幣,稱為「交子」,被認為是世界最早使用的紙幣。宋仁宗時,交子收歸官方發行,禁民間私造。「會子」是南宋高宗時由政府官辦、仿照北宋交子發行的貨幣。
圖1-9 蘇州市集 蘇州是明清時代最繁榮、最富裕的水鄉城市,畫中呈現蘇州某座橋上忙碌的市集景象。
三代的社會與文化
圖1-10 殷墟博物館與司母戊鼎 「司母戊大方鼎」高133公分,重875公斤,是目前為止發現最大最重的青銅器。收藏於北京博物館,照片中為仿製品。
漢唐的社會與文化
圖1-11 竹林七賢圖(局部) 唐朝孫位繪製的〈竹林七賢圖〉中,人物衣飾與神態表現了魏晉文人寄情於自然山水,追求超俗高雅的意境。至宋、明、清的文人畫中,還追尋著這種高雅風範。圖中人物左為山濤,右方為王戎。
圖1-12 雲岡石窟的釋迦牟尼佛坐像 西元四世紀,北魏皇室為修功德而開鑿雲岡石窟。北魏皇帝皆以「當世如來」自居,這尊坐像高13.7公尺,其形貌即仿照下令建窟的北魏皇帝面貌雕鑿。
圖1-13 打馬球俑 從波斯傳入的馬球活動,深受唐朝貴族喜愛。
圖1-14 唐朝禮賓圖 鴻臚寺與典客署為唐朝專門接待外賓和少數民族使節的機構,圖中三位外交官員正接待東羅馬、高麗與東北少數民族等三位外國使節。
宋元明清的社會與文化
百寶箱 在重文輕武國策下,宋朝科舉考試成為選才主要方式,錄取名額增加,考場防弊措施漸趨嚴格,並增列皇帝親試的殿試制度,將進士及第者分列等級授予官職,也可防範考官不公正。平民仕進機會增加,不僅能光耀門楣,更可改變社會地位,成為士大夫階級,因此「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深植人心。
圖1-15 聚族而居的村落 維繫宗族關係最好的方法是聚族而居,如果人口繁衍茂盛,宗族內還會分出支系,由族長管理。圖中為安徽黟縣西遞村,是胡姓宗族聚居的村落,保存著十九世紀古樸的鄉村風貌,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請輸入您的會員 Email 帳號,我們將寄送重設密碼的連結給您。
密碼重設信件已寄送,請儘速前往信箱查看。
感謝您申請成為吉寶知識系統的一員,請前往您剛才輸入的信箱中查收信箱驗證信。
您輸入的電子郵件已經被註冊了,有可能是您之前已經註冊過,你可以
緣會員有意願吉寶知識系統(本系統),經註冊本系統表示您同意會員合約:
雙方合意專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