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中華民國在臺灣
收藏、儲存、分享專案
收藏喜愛的專案、日後方便再次瀏覽。如果想微調、編輯可「儲存專案」至我的專案。
利用各大社群分享讓專案內容的能見度更加曝光,同時宣傳作者。
第八章 中華民國在臺灣
第五章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建設與挫折
第六章 近代以來的社會文化變遷
第三章 清季的改革與革命
第二章 晚清變局的發端
第四章 民初政局的演變
第七章 中共的崛起與發展
大事年表
隨時隨地掌握教育資訊與動向
{{msg}}
第八章 中華民國在臺灣
戰後臺灣的接收
百寶箱
日本在臺灣推行的皇民化運動,成果相當有限,一聽聞日本戰敗投降,臺灣民眾無不歡欣鼓舞,許多市鎮自動建立歡迎回歸的牌樓,商店、戲院也紛紛打折優待慶賀,民眾開始學習國語、購買國旗懸掛。軍政人員抵臺時,居民們高唱著歡迎國軍歌:「臺灣今日慶昇平,仰見青天白日清,六百萬民同快樂,壺漿簞食表歡迎,哈哈,到處歡迎,哈哈,到處歡迎,六百萬民同快樂,壺漿簞食表歡迎。」
圖8-1 受降典禮會場外的熱情民眾
二二八事件
圖8-2 〈恐怖的檢查〉
黃榮燦以木刻版畫描繪了國軍在二二八事件期間的血腥殺戮。
圖8-3 二二八事件受難者的遺像
和牌位
百寶箱
二二八事件告一段落後,國防部長白崇禧奉命來臺進行宣撫工作。他宣布的善後處理原則,有幾項是回應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在四十二條處理大綱中的改革要求,如:廢除行政長官公署,改設省政府;省府委員及公職人員增加選用本省籍人士擔任;公務員不論省籍,待遇一律平等;縮小民生工業之公營範圍等等。
圖8-4 各地的二二八紀念碑
威權體制的建立
圖8-5 民國三十八年五月十九日頒布的〈戒嚴令〉
戒嚴時期長達三十八年,《憲法》保障人民的人身、言論、出版、結社、通訊、遷徙等基本人權常遭侵奪。
圖8-6 檢舉匪諜辦法
政府於民國三十九年公布〈戡亂時期檢肅匪諜條例〉,知匪不報者處以徒刑,「匪諜」財產均予以沒收,30%為告密獎金、35%為承辦人員的獎金,導致許多人誣告「匪諜」案。
百寶箱
戒嚴時期最為人詬病的是踐踏人權自由與嚴密控制思想言論,對於政治見解與執政者不同的異議人士,往往以「為匪宣傳」、「私通共匪」、「顛覆政府」等名目羅織入罪。警察、憲兵、特務等機構均可任意逮捕政治嫌疑犯,不必通知家屬,默許用刑逼供,移送到嚴苛的軍事法庭審判,也幾乎沒有上訴機會,製造了許多冤獄。
圖8-8 《自由中國》祝壽專號封面
此祝壽專刊登載建議蔣中正總統「無智、無能、無為」六字訣與軍隊要超出黨派等「不敬」文章,引發黨政軍高層震怒。而《自由中國》仍堅持針砭時政的風格,與當局對立愈深,終於遭致嚴厲打壓。
民主化歷程
圖8-9 中壢事件後,參選桃園縣長的許信良競選總部文宣
中壢事件促使黨外勢力在這次地方公職選舉中大有斬獲,囊括了五席縣市長、二十一席省議員、八席臺北市議員、一百四十六席縣市議員、二十一席鄉鎮市長。
圖8-10 美麗島事件軍法大審
黃信介、張俊宏、姚嘉文、施明德、林義雄、林弘宣、呂秀蓮、陳菊等八人以叛亂罪分別判處無期徒刑至十二年的刑期。
圖8-11 民進黨成立
民進黨黨綱主張臺灣的前途應由臺灣全體住民以自由、自主、普遍、公正而平等的方式共同決定。
解嚴與終止動員戡亂
圖8-12 三月學運
臺灣的大學生以靜坐抗爭,要求政治革新,期待一個「野百合的春天」。
圖8-13 國大代表起立表決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民國八十年四月,國民大會通過第一次《憲法增修條文》案,五月初,由李登輝總統宣布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象徵國共內戰徹底結束。
百寶箱
民國八十一年五月,立法院完成《刑法》第一百條的修正案三讀程序,刪除對「陰謀犯」的處罰,並明定內亂罪須有具體犯罪行為才構成罪行。此法條的修正落實對言論自由的保障,政府不能再以「政治犯」名義草率羅織政治異議份子的罪名。
圖8-14 宋楚瑜與夫人陳萬水女士
宋楚瑜為首任也是末任的民選省長,任期至民國八十七年底。
圖8-15 第十任正、副總統就職典禮
民國八十九年五月二十日,民進黨提名的陳水扁與呂秀蓮就任正、副總統,臺灣完成第一次政黨輪替。
深化民主的憲政改革
百寶箱
七次《憲法》增修條文主要內容:
第一次:民國八十年五月,國會全面改選。
第二次:民國八十一年五月,監察委員由總統提名,國民大會行使同意權。
第三次:民國八十三年七月,確立總統直接民選,取消行政院長的人事副署權。
第四次:民國八十六年七月,總統得發布行政院長人選;立法院通過對行政院長不
信任案後,總統得解散立法院;第四屆立法委員名額增為二百二十五人;
凍結省級地方自治選舉(精省措施)。
第五次:民國八十八年九月,第四屆國大代表名額為三百人,依比例代表制方式選
出。
第六次:民國八十九年四月,國民大會改非常設機關,職權僅限複決《憲法》修正
案、領土變更案與正副總統彈劾案;總統提名司法、考試、監察等三院人
事案,改由立法院行使同意權。
第七次:民國九十四年六月,減少立委名額,並改採單一選區兩票制的選舉方式。
百寶箱
法治是政府與人民之間互信的基礎,公正的司法制度,更是民主的守護神。目前臺灣政治民主化已有相當成果,但是法治精神並未相對地提升,司法公信力仍未取得社會大眾的信賴,政府與人民的守法觀念也尚未成熟。今後應透過教育、大眾傳播等途徑,加強培養法治精神,才能奠定民主政治長久的根基。
戰後的經濟復甦
圖8-16 三七五減租」紀念郵票
「三七五減租」為土地改革政策的第一步,目的在於降低佃農負擔,規定佃農繳納給地主的地租,最高不得超過正產物(如稻米、甘藷等)全年收穫量的37.5%。在此政策實施前,佃農平均須付收成量的55%佃租。
圖8-17 政府宣導「耕者有其田」
「耕者有其田」主要精神是由政府出資購買地主農地,再以低價貸款分售給農民,以達成扶植自耕農的目標。實施後,自耕農比率從56%增加到83%。
百寶箱
陳誠接掌臺灣後,深知增加糧食生產、穩定幣值,是穩住臺灣的首要任務。陳履安轉述他父親陳誠當時治臺的心路歷程:「到臺灣開始當省主席之後,他就以八個字來施展他的抱負,哪八個字呢?就是『民生第一,人民至上』。」
百寶箱
偏遠地區的小學,曾經接獲美援會送給學校四類主食品,包括麵粉、麥片、牛奶、植物油。學生們穿的衣服也有美援的痕跡,文史工作者莊永明,在他的記憶裡,就看過鄰居穿著印有「中美合作」字樣的衣物。莊永明說:「美援麵粉袋如果改作內褲的話,就會很好玩,因為等於是你的臀部一邊寫『中美』,另一邊寫『合作』。那時候很多人就穿著這個褲子,在馬路上走啊走!那剛剛我也有提到的就是說,有的內褲上則寫了『淨重一百公斤』!」
經濟成長的背景因素
百寶箱
進口替代
是指政府為保護國內廠商,對進口商品採取高關稅與限額、限制進口等措施,以提高本國廠商在國內市場的競爭力。是一般開發中國家在工業化初期最普遍採取的做法,由於工業體質欠佳,想藉此保護政策鼓勵國內產業逐步成長。
政府鼓勵「出口擴張」的措施
1.以低利融資提供外銷產業所需的資金。
2.調整匯率至1美元兌換新臺幣36元左右,解決新臺 幣被高估的問題。
3.出口產品時,可以申請將原先進口原料與機器所繳 的各種稅捐辦理退稅,使廠商的
生產成本降低。
4.設置加工出口區,吸引外資與生產技術進駐,並增 加就業機會。
圖8-19 紡織廠與牛奶加工廠生產線
紡織業與食品加工業是政府優先扶植的「進口替代」工業。
圖8-20 高雄加工出口區下班人潮
加工出口區提供大量就業機會,靠著勤奮的勞工,臺灣外銷的洋傘、電扇、螺絲、運動鞋、網球拍、自行車、縫紉機、耶誕燈飾等產品曾拿下「世界第一」的紀錄。
石油危機與十大建設
表8-1 十大建設項目表
圖8-21 高速公路交流道
中山高速公路於民國六十七年十月底全線通車,北起基隆,南達鳳山,總長373公里,總工程費447億臺幣。這條交通大動脈縮短北高兩地來往時間約1/3,也提升了經濟活力。
經濟轉型與
自由化、國際化
圖8-22 世貿資訊展
自民國六十九年政府設立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後,電子資訊業成為代表臺灣的高科技產業。「臺北國際電腦展」自世貿中心展覽館成立後,成為每年人氣最旺的專業展,善盡吸引國內外買主的櫥窗角色;2003年展覽規模曾高居世界第二,僅次於德國漢諾威的CeBIT展覽會。
百寶箱
亞太營運中心是指跨國企業就其亞太地區之業務,就該地區設置區域性中心或總部,以統籌相關業務。營運型態包括:生產製造、產品研發、產品維修、貨物及旅客轉運、倉儲發貨、金融服務、電信傳輸、資訊服務、員工訓練及經營管理等各種中心。政府推動此計畫必須將法令規章現代化、政府效率提高、改進管理技術與觀念等等配套措施一併納入考量。
圖8-23 臺北世貿中心展覽館
民國七十五年啟用,每年有25個以上的臺北國際專業展覽及60個外借展覽在此舉辦,展場一年310天的使用率,帶來數以百萬計的參觀人潮,是促進國際貿易與拓展外銷的功臣。
海峽兩岸經貿交流
圖8-24 辜振甫與汪道涵上海會談
1998年的第二次辜汪會談,海基、海協兩會達成四項協議:1.加強對話,促成恢復制度化商談契機;2.促進兩岸兩會各層級人員組團互訪;3.就交流衍生個案積極相互協助處理;4.汪道涵先生於適當時機來臺訪問。但隔年,李登輝總統發表「兩國論」後,兩岸關係再度陷入僵局。
發展海洋科技產業
圖8-25 美麗的珊瑚礁VS.珊瑚白化
珊瑚礁是海洋中最豐富的生態系,能提供許多海洋生物覓食、棲息與繁殖;也能保護海岸;甚至提供醫藥研究。科學家視之為監測海洋環境的指標生物,當環境品質下降時,會使珊瑚蟲生長受阻,失去其體內共生藻而產生白化現象,長期白化會導致珊瑚的死亡。
圖8-26 八里污水處理廠
八里污水處理廠於民國八十八年啟用,處理來自淡水河及其支流流經的都會區污水,可促進環境衛生、降低河川與海洋污染程度。圖中的蛋形消化槽利用細菌分解污泥中有機物,產生的氣體還可供發電用。
百寶箱
臺灣的海洋資源大致包括四類:
1.取用資源:(1)海運(遠洋貨櫃、觀光郵輪、島內航線);(2)遊憩觀光(海釣、潛水
、賞鯨、濕地賞鳥);(3)食鹽與海水淡化。
2.能量資源:(1)潮汐能;(2)波浪能;(3)溫差發電;(4)海流發電。
3.非再生資源:(1)石油與天然氣(目前約1/3石油、1/4天然氣來自海洋);(2)海洋礦
物(已提煉鈉、氯、鎂、溴、鈣、鉀等元素製造食鹽與提供工業原料)。
4.可再生資源:(1)食物資源(臺灣海域的魚蝦貝類超過二千種,昆布、紫菜、石花菜
等海藻類也相當豐富);(2)藥物資源(中藥店販賣來自海洋的海馬、海參、鮑魚、
龍涎香等藥材;科學家從珊瑚、海鞘、海藻、苔蘚蟲等生物體內萃取出天然有機化
合物,經實驗證明可對抗癌症和許多難治的疾病);(3)微生物資源(發掘海洋微生
物菌株,幫助處理海洋中垃圾與污染問題)。
全球化趨勢下的挑戰
百寶箱
「全球化」是指全球各地的聯繫不斷擴張,人類生活在全球規模的基礎上發展及全球意識的崛起。國與國之間在政治、經濟貿易上緊密互相依存,尤其是經濟全球化的趨勢,貨物、人員、資金和資訊,穿透國家的界線和地理的分隔,沿著各種通路跨國流動,一直擴張到全球性的規模。「全球化」亦可以解釋為世界的壓縮和國界日益模糊的地球村現象。
圖8-27 外籍勞工爭取權益
民國七十八年起,政府採取限業限量原則,開放引進外籍勞工以補充基層勞動力之不足,主要有五類:重大公共工程建設、製造業重大投資案、家庭幫傭、監護工、外籍船員。但政府縱容仲介公司抽取鉅額的介紹費,外勞還像犯人一樣被剝奪自由與人權,社會普遍也懷著歧視眼光,極少給予基本的人道關懷。近年來,許多民間團體開始幫助外勞爭取權益,也督促政府制定更合理的政策。
圖8-28 紀錄片《無米樂》海報
《無米樂》以紀錄片形式拍攝臺灣的大米倉之一,臺南縣後壁鄉三個老稻農的勞動與生活。臺灣加入WTO後,大量進口米使得本地稻農生存更困難。主角崑濱伯在農業單位輔導下,學習不用農藥和化學肥料,以先進的儀器、定期追蹤稻米生長品質,種出來的有機好米,勇奪2006年第四屆全國冠軍米,其成就象徵了臺灣農業的新契機。
圖8-29 網路新世界
1990年,政府開放手持式行動電話業務,無線通訊熱潮開啟了個人化、全時性的新消費時代。1994年的網際網路電信服務,席捲了食衣住行育樂與工作各層面,塑造出二十一世紀的數位新生活。
教育發展
百寶箱
我國的經濟起飛與產業發展,一直都與技職教育的變遷及歷程息息相關。民國五十年代,為因應各地加工區的成立,極須提升基層實務操作人力的素質,促使職業學校的蓬勃發展。民國六十年代,為鼓勵畢業生能夠立即投入就業市場,技職教育適時提供廣大的就業人力。民國七十年代,臺灣的產業結構開始逐漸轉型為資本密集的型態,此時專科學校所培育出來的中層技術人力儼然成為產業發展的主力。民國八十年代,產業更趨向技術密集、資本密集以及高附加價值的型態,也帶動了技職教育朝「第二條教育國道」發展的重大變革,從而提供就業市場更多優秀的實務人才。
圖8-30 410教育改造運動遊行
教改運動呼籲革除三大弊病:「升學主義」、「管理主義」、「粗廉主義」。主張以「自主──監督」代替「集權──管制」來進行教育重建與社會結構重整。
圖8-31 國小鄉土與母語教材
民國九十學年度起,鄉土語言列為九年一貫課程的語文領域正式課程,國小學生必須就閩南語、客家語、原住民語等三種鄉土語言任選一種修習。民國九十五學年再推動國中小學與幼稚園的「臺灣母語日」活動,務期建立愛護鄉土、關懷社會與自然之人本情懷,進而促進族群融合與多元文化傳承。
百寶箱
《教育基本法》第二條揭示:「教育之目的以培養人民健全人格、民主素養、法治觀念、人文涵養、強健體魄及思考、判斷與創造能力,並促進其對基本人權之尊重,生態環境之保護及對不同國家、族群、性別、宗教、文化之瞭解與關懷,使其成為具有國家意識與國際視野之現代化國民。」
百寶箱
二十一世紀是個知識經濟的時代,誰能掌握知識,誰就能創造財富。然而取得知識的主要途徑就是學習,因此教育肩負了前所未有的使命。面對知識經濟的挑戰,世界各國莫不致力於教育改革,例如美國推出「二十一世紀美國教育行動」;歐盟促其會員國透過資訊社會中學習,建構一個邁向知識的歐洲;日本也宣示要培育「具生存實力的下一代」;新加坡則要建立「思考型學校、學習型國家」。知識經濟時代的新教育,必須建構更健全的教育基礎建設及學習環境,營造優質的學習文化,以朝向多元化及國際化發展。
圖8-32 快樂學習
學習的樂趣來自於內在的充實與自我能力的提升,優質教育的目標,在於讓每一個學生能夠發揮潛能,在快樂的學習環境中,挑戰自我,向上提升。
社會變遷
圖8-33 民國八十六至九十六年臺灣地區出生人口數及出生率統計圖表
圖8-34 高鐵通車
臺灣高鐵在民國九十五年一月通車。耗時八年建造,軌道全長345公里,串連了南北八個縣市,最高時速可突破300公里,南來北往所耗時間最快只需90分鐘,慢則兩小時,實現一日生活圈的夢想。
圖8-35 銀髮族養生──運動最好
老人福利措施的精神在使銀髮長者活得久又活得好。
百寶箱
民國九十年首部規範社會福利政策的《社會福利基本法》通過。民國八十五年底通過的《性侵害犯罪防治法》、民國八十八年的《家庭暴力防制法》,以及民國九十一年的《兩性工作平等法》,均是保護婦女安全與權益的法律。
圖8-36 原住民遊行運動
民國八十三年六月,原住民團體帶領兩千人發起「爭取正名權、土地權、自治權入憲大遊行」,要求將「山胞」正名為「臺灣原住民族」;國家對於原住民的土地權與自治權之保障應列入第三次修憲條文中。
文學與藝術
圖8-37 《金韻獎》專輯
民國六十六年起,新格唱片公司創辦「金韻獎」,徵求歌曲、徵選歌手、發行唱片,並在大專院校舉辦巡迴演唱會,帶動校園民歌風潮。
圖8-38 《薪傳》──渡海
《薪傳》企圖貼近先民們根植大地勞動的身體形象,在舞臺上重現三百年前祖先渡海來臺的艱辛歷程。
百寶箱
1978年12月16日,是美國宣布承認中共、與中華民國斷交的日子,而當天,也正是雲門舞集發表《薪傳》的首演日,這樣的巧合也許象徵著:臺灣長達數十年外交受孤立的開始,而臺灣人從自己土地尋找生存力量的企圖也同時開始。評論說:「他們舞的驚心動魄,那為了謀一口飯的移民形象,經過他們的詮釋,已化為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物,誓與天抗、與海鬥,不能前進,就只有死亡。他們在舞臺上飛躍、翻滾、急奔、哀泣、歡樂,每個動作都牽動著觀眾的每一個細胞。」《薪傳》是臺灣首度以身體建構歷史敘事與族群集體記憶的史詩篇章,歷二十年不衰,也成為臺灣文化的代表作品。
圖8-39 原舞者《海的記憶》
港口部落位於花蓮秀姑巒溪河口北岸,可說是東海岸阿美族重要的發祥地之一。時至今日,港口部落尚保存著嚴謹的年齡階級制度與豐富的「海祭」、「年祭」等傳統祭儀樂舞。原舞者《海的記憶》將阿美族港口部落珍貴的祭儀樂舞搬上舞臺。
圖8-40 《兒子的大玩偶》海報
是一部三段式的影片,改編自黃春明小說《兒子的大玩偶》中三篇故事,完成於民國七十二年,分別由三位導演拍攝,侯孝賢負責〈兒子的大玩偶〉、曾壯祥負責〈小琪的帽子〉、萬仁負責〈蘋果的滋味〉。
海洋文化
百寶箱
海洋文化是人類長期與海洋互動的過程中,逐漸發展出來的各種精神性、物質性、行為性與社會性的生活內涵。基本上海洋文化與陸地文化是相對的,而且通常表現在風俗習慣、宗教信仰與文學藝術等方面。
圖8-41 臺中大甲鎮瀾宮媽祖神像
在臺灣,媽祖信仰不僅是宗教現象,其中反映出漢人社會親屬結構、性別關係與理想人格觀,使社會文化特質得以在宗教信仰中體現。
圖8-42 北港朝天宮前信徒虔誠上香
朝天宮前人手一香,萬頭鑽動的景象,呈現出臺灣民間對媽祖信仰的熱誠。
百寶箱
由於媽祖屢傳神蹟,歷代皇帝欽賜封號甚多,其中又以清朝康熙皇帝冊封「天后」最尊貴。因施琅將軍假借澎湖媽祖顯靈之說鼓舞軍心,平定臺灣鄭氏後,奏請為媽祖賜封。
圖8-43 新船下水祭
達悟族的「拼板舟」分小船與大船兩種,分別用21或27塊木板以木釘、接榫、結綁及植物膠拼合而成,是生活與藝術結合的代表作。新船造好後,要舉辦隆重的驅邪儀式,以求海神保祐、漁撈順利。族中男子配合波浪起伏的韻律,緩緩將新船拋舉入海是祭典中最高潮的儀式。
圖8-44 曬飛魚乾
捕獲的飛魚,除少數供新鮮煮食外,大部分都經簡單處理後,曬成飛魚乾,儲存作為秋、冬季節的三餐主食或佐膳佳餚,飛魚乾的吃法,可煙燻、火烤或煮湯。
百寶箱
廖鴻基希望自己是一座橋,連接臺灣人和海洋,縮短彼此的距離,他試圖讓臺灣人看到海洋的美麗與多樣,也試圖讓臺灣人瞭解海洋與漁業的問題。他以長年與大海為伴的歷練、漁人的眼光、獨特的海上經驗,創作出屬於海島臺灣的海洋文學。一般作家從陸地欣賞海洋,廖鴻基則深入海上,從海洋觀察臺灣,以異於常人的視野,為大家開啟了新的視窗。
民俗節慶
圖8-45 掛菖蒲艾草
端午節當天應將家庭內外清掃乾淨,然後於門前懸插菖蒲、艾草來攘邪招福;前者象徵劍,後者象徵旗,所謂「艾旗招百福,蒲劍斬千邪」。
圖8-46 持劍鍾馗像
鍾馗在中國民間傳述紛紜,民間敬拜鍾馗風氣甚盛,認為是貌醜而威猛、驅邪誅魔的善神。正史並無此號人物,考查史料,其由來可能是「鍾葵」,原為驅鬼用具棒槌「椎」的發音,到唐朝時,附會唐玄宗夢見「鍾馗」吃鬼的故事,於是演變成民間傳說的伏魔元帥或鬼王。其傳說與庶民生活結合,在歲末年終或端午節時,便張貼鍾馗的畫像藉以驅逐妖邪或掃除瘴癘。
圖8-47 平溪天燈節
臺北縣平溪、十分一帶,位處偏僻山區,交通不便,成為山賊出沒之地,官府鞭長莫及。每年冬至過後,村民收成富裕之際,便收拾行李逃入深山保命避難,直到元宵節前夕,才派壯丁下山察看,確定安全無虞後釋放天燈報平安,後來逐漸演變成當地元宵夜特有的習俗。
圖8-48 打耳祭的「射耳」儀式
「打耳祭」是布農族人全年中最盛大的祭典,以當年獵獲最多的勇士家門前作為慶祝的場所。由族內長老為幼童「吹耳」,祈求每個孩子平安長大,再教導他們持弓射肉,訓練他們成為狩獵好手。成人們也穿上傳統服裝進行「射耳」的儀式,以射鹿耳來祈求狩獵豐碩、農作豐收和財運亨通。祭典結束後,由長老帶領合唱祈禱小米豐收歌,也就是著名的布農族 「八部合音」。
圖8-49 矮靈祭的歌舞場面
「矮靈祭」的由來源自賽夏族與矮人族曾發生糾紛,殺害眾多矮人後,遭生還的矮人族詛咒,將五穀歉收,不得安寧,因而祭祀矮人族的亡靈以避免災厄。通常每兩年一小祭,每十年一大祭,大約在農曆十月十五日舉行祭典,祭期共六天五夜,分迎靈、會靈、娛靈、逐靈、送靈等五段落,每段須進行一整晚。娛靈之夜的歌舞唱跳是祭典中最高潮的活動,頭戴象徵矮靈舞帽的青年們穿梭跳躍於隊伍中,引導賽夏族人隨著鈴聲節拍舞動整夜。
圖8-50 五年祭的「刺球」儀式
「五年祭」是排灣族祭祀祖靈的祭典,族人相信歷代祖靈居住在大武山,每五年會下聖山,拜訪各子孫的部落,給予祝福後再回到大武山。舉辦日期從十月十八日至十月二十五日,祭典最後一天,最重要的活動為刺球。在部落最大的空地上搭建刺球場,準備十六顆由樹皮或藤蔓製作成的神球,由巫師祈福後,讓族中勇士持竹竿搶刺。第一顆神球用來給場外的惡靈玩耍,以免惡靈擾亂整個祭典;另十五顆球代表十五種福運,能帶給刺中它的人好運。
圖8-51 新竹玻璃藝術節
自民國八十四年起,每兩年舉辦一次的「國際玻璃藝術節」,除了展現新竹市玻璃工藝產業結合科技人文所呈現的豐富性和互動性,也藉此與國際間玻璃藝術文化相互交流。
圖8-52 櫻花盛開下的阿里山小火車
阿里山花季每年從三月十五日至四月十五日止,花期約一個月,緋紅的山櫻花、雪白的吉野櫻、豔紅的八重櫻先後登場,把阿里山山頭點綴成繽紛迷人、絢麗浪漫的花海世界。
圖8-53 內門宋江陣武術表演
內門宋江陣活動於每年三月配合觀音佛祖誕辰日登場,前後長達九天,內容包羅萬象,有文武大會陣頭串演、大專院校創意陣頭大賽、觀音佛祖聖駕遶境、內門總舖師文化饗宴、羅漢門文化導覽等,最高潮是宋江陣、車鼓陣、牛犁陣、七響陣、桃花過渡、南管、北管、太平歌清唱、舞龍、舞獅及國術等表演在紫竹寺面前大會師,娛神也娛人。
請輸入您的會員 Email 帳號,我們將寄送重設密碼的連結給您。
密碼重設信件已寄送,請儘速前往信箱查看。
感謝您申請成為吉寶知識系統的一員,請前往您剛才輸入的信箱中查收信箱驗證信。
您輸入的電子郵件已經被註冊了,有可能是您之前已經註冊過,你可以
緣會員有意願吉寶知識系統(本系統),經註冊本系統表示您同意會員合約:
雙方合意專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