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音樂(一)丙版/第2章 西洋中世紀時期
收藏、儲存、分享專案
收藏喜愛的專案、日後方便再次瀏覽。如果想微調、編輯可「儲存專案」至我的專案。
利用各大社群分享讓專案內容的能見度更加曝光,同時宣傳作者。
普通高中/音樂(一)丙版/第6章 西洋古典時期(一)
普通高中/音樂(一)丙版/第3章 西洋文藝復興時期
普通高中/音樂(一)丙版/第12章 臺灣客家系音樂
普通高中/音樂(一)丙版/第9章 中國音樂史話
普通高中/音樂(一)丙版/第7章 西洋古典時期(二)
普通高中/音樂(一)丙版/第8章 亞洲音樂
普通高中/音樂(一)丙版/第4章 西洋巴洛克時期(一)
普通高中/音樂(一)丙版/第1章 西方音樂的起源與發展
隨時隨地掌握教育資訊與動向
{{msg}}
普通高中/音樂(一)丙版/第2章 西洋中世紀時期
漫遊音樂史
西洋中世紀時期
西洋音樂史依其風格與特色可分為幾個
時期:
西元476年羅馬帝國瓦解,歐洲進入歷史上的「黑暗時期」,也是音樂史上的中世紀時期,天主教會成為人們生活的中心,領導政治、經濟、藝術與文化的發展。
圖:君士坦丁大帝於西元313年制定基督教
為合法宗教,392年更成為羅馬帝國的
國教,自此之後基督教會結合政治的力
量,影響了中世紀人們的生活與音樂。
圖中為唱詩班在崇拜中歌唱的情形。中世紀的教會,將音樂視為「服事上主」的工具,因此宗教音樂具有崇高的地位。
中世紀的音樂風格
中世紀早期的音樂受到基督教的影響,多與宗教儀式有關,其中以天主教儀式中的格雷果聖歌最具代表性。
圖:(左圖)羅馬公會堂與(右圖)希臘神
殿為中世紀基督徒禮拜聚會之處。這些
建築物的內部高聳寬闊,多以燭光來照
明,昏暗的光線與格雷果聖歌的寧靜與
安詳相互呼應。
中世紀音樂欣賞
格雷果聖歌
得名自教皇格雷果一世。
又稱為素歌。
旋律為單聲部級進。
音域約為一個八度。
為獨唱或齊唱。
通常為無伴奏形式。
節奏依語言的自然長短韻律而定。
記譜法為四線譜表,以紐碼譜記載。
教皇格雷果一世在位期間致力於教會儀式與音樂的統一,並設立音樂學校,訓練教會的音樂人才,由於格雷果一世對宗教音樂的偉大貢獻,後世便將這些音樂命名為「格雷果聖歌」來紀念他。
格雷果聖歌
〈垂憐經〉
格雷果聖歌
〈又聖母經〉
格雷果聖歌
〈信經〉
格雷果聖歌
〈歡呼歌〉
格雷果聖歌
〈羔羊讚〉
古樂新風貌
同學們不要以為格雷果聖歌是艱澀難懂的音樂,這張由本篤會教士所演唱的《格雷果聖歌》專輯,其深遠幽微的歌聲,曾榮登美國《告示牌雜誌》排行榜的年度最佳唱片呢!
圖:《格雷果聖歌》專輯封面。
Benedictine Monks of
Santo Domingo de Silos
《Chant》
著名的格雷果聖歌〈末日經〉:
為天主教「安魂彌撒」中的一段。
由13世紀詩人以拉丁文寫成。
格雷果聖歌
〈末日經〉
安魂彌撒是為追悼亡者而舉行的祭禮,因主祭者著黑色祭服,故又稱「黑彌撒」。安魂彌撒氣氛悲哀,刪除彌撒中較為歡樂的〈光榮經〉與〈信經〉,但加入富戲劇性的〈末日經〉。
圖:中世紀的僧侶圍繞著大型詩歌本演唱的
情形。
音樂小辭典
“Dies Irae”意為「震怒之日」,歌詞描寫《聖經》中末日審判的場景,顯示出人們對神權的敬畏。隨著歌詞的變化,詩中的情緒轉為對天堂的渴望與安息的祈求。
《聖經》〈啟示錄〉中對末日審判是這樣描述:「……膽怯的、不信的、可憎的、殺人的、淫亂的、行邪術的、拜偶像的,和一切說謊話的,他們的分就在燒著硫磺的火湖裏……」
這段恐怖的文字極富戲劇性,後世作曲家如莫札特、威爾第、白遼士,都曾為這段張力十足的文字譜曲。
而原有的聖歌旋律更出現在白遼士的《幻想交響曲》、李斯特的《死之舞》、斯特拉溫斯基的《春之祭》中。此外,音樂劇《吉屋出租》和卡通《鐘樓怪人》中也引用此聖歌的部分面貌呢!
林伯格兄弟的著名畫作《地獄》,描繪〈啟示錄〉中地獄火燒的情景。
Pieter Jan Leusink指揮
The Bach Choir演唱
Orchestra of the Netherlands演奏
莫札特《安魂曲》〈末日經〉
揚頌斯指揮
巴伐利亞廣播合唱團演唱
柏林愛樂演奏
威爾第《安魂曲》〈末日經〉
杜達美指揮
法國廣播合唱團演唱
法國廣播愛樂演奏
白遼士《安魂曲》〈末日經〉
伯恩斯坦指揮
法國國家管弦樂團演奏
白遼士《幻想交響曲》
第五樂章〈女巫夜之夢〉
〈末日經〉片段
薩拉斯泰指揮
科隆西德廣播交響樂團演奏
李斯特《死之舞》
〈La Vie Bohème〉
選自電影版《吉屋出租》
〈The Bells Of Notre Dame〉
選自動畫《鐘樓怪人》
除了格雷果聖歌外,作曲家也以《聖經》的故事為基礎,創作宗教劇,在多數百姓還是文盲的時代,戲劇遠比《聖經》更能有效地講述教義。
宗教劇多為《聖經》或聖徒的故事,音樂為聖歌性質的單曲調音樂,包含獨唱及齊唱,有時會加入器樂伴奏。
中世紀傑出女性作曲家
─希爾德加德
希爾德加德是德國盧伯斯堡女修道院的創辦者,不僅享有宗教家、政治家、醫學家、詩人與畫家等盛名,她的音樂作品更是研究中世紀音樂的重要史料。
圖:13世紀的插圖,希爾德加德(右下方)
正在記錄她所看到的異象。
近代對中世紀宗教史與女性史的研究重點為希爾德加德,此為英國國家廣播公司於2003年所拍攝關於希爾德加德的紀錄片。
希爾德加德著名的宗教劇《美德典律》:
描述靈魂在天使與惡魔之間的爭戰。
全劇共82首。
全由女聲演唱,唯一的男聲為魔鬼的角色。
喜用大音程,音域多大於一個半或甚至二個半八度。
劇中歌曲〈在天地初始〉使用五度音程作為開端。
〈在天地初始〉
選自宗教劇《美德典律》
《美德典律》
音樂片段
《美德典律》
全劇演出
早期教會
禁止婦女擔任神職工作,唱詩班便由男童與教士擔任演唱。
12世紀
「單音音樂」旋律產生立體化的空間感,成為多層次的「複音音樂」。
14世紀
由於記譜法的革新,音符開始有計量的功能。
15世紀
由於大量使用三度和六度音程,音樂創作逐漸變成直立式思維。
早期教會所建立的男聲合唱傳統,直到今日,在許多歐洲的合唱團仍秉持此原則,英國劍橋大學的國王學院合唱團便是一例。
國王學院合唱團
〈The Road Home〉
中世紀前期,音樂以單旋律線為基礎,後來逐漸出現其它聲部,成為多層次的「複音音樂」。使得原本質樸的單音音樂變成美妙、多變化的多聲部音樂。
課本沒教的事
如果以格雷果聖歌〈末日經〉旋律所創作的後人作品(如:白遼士的《幻想交響曲》第五樂章)為配樂,發揮你的想像力,為這段音樂加入劇情和畫面。可以從各種圖片來源(報章雜誌圖片、電影、電視畫面)選擇想像中的圖像(例:911事件的畫面),並設計人物對白或者情節描述!
音樂知識 人聲的種類與演唱方式
人聲依照音域和性別可分成:
女高音(soprano) 男高音(tenor)
次女高音(mezzo-soprano) 男中音(baritone)
女低音(alto) 男低音(bass)
女高音
抒情女高音
音質優雅細膩,為歌劇中常見的女主角。
戲劇女高音
音質厚實有力,適合於戲劇張力強的角色。
花腔女高音
音質清亮靈活,適合演唱炫耀性或戲謔性的角色。
圖:紐西蘭女高音卡娜娃。
抒情女高音
卡娜娃
〈愛神請垂憐〉
選自莫札特歌劇《費加洛婚禮》
花腔女高音
夜后詠嘆調〈心中燒熾著怒火〉
選自莫札特歌劇《魔笛》
次女高音
音質溫暖豐厚,高音域雖不如女高音明亮,中音域卻較溫厚。
圖:義大利次女高音芭托莉。
次女高音
芭托莉
〈Son qual nave〉
選自《Sacrificium: The Art of the Castrati》
次女高音
卡門詠嘆調〈愛情像野鳥〉
選自比才歌劇《卡門》
女低音
音質深沉堅實,其音域近男高音,但沒有男高音輕快嘹亮的特質。
圖:英國女低音費瑞爾。
女低音
費瑞爾
巴赫《b小調彌撒曲》
〈羔羊讚〉
女低音與男低音
〈Reverenza〉
選自威爾第歌劇《法斯塔夫》
男高音
抒情男高音
音質柔和優美,常擔任歌劇中的主角,如王子。
戲劇男高音
音質嘹亮有力,常演唱英雄式的人物。
圖:義大利男高音波伽利。
男高音與女高音
波伽利、莎拉.布萊曼
〈告別的時刻〉
男高音
帕華洛帝
〈公主徹夜未眠〉
選自浦契尼歌劇《杜蘭朵公主》
男中音
音質華麗寬廣,在音色與音量上的運用, 較男高音的變化更大。
圖:德國男中音費雪-迪斯考。
男中音
費雪-迪斯考
舒伯特聯篇歌曲《美麗的磨坊少女》
男低音
詼諧男低音
音質接近男中音,常演唱詼諧性的丑角。
莊嚴男低音
音質渾厚寬廣,常演唱較權威性的角色,如國王、祭司等。
圖:德籍俄裔男低音李布洛夫。
男低音
李布洛夫
〈聖母頌〉
假聲男高音和早期的閹人歌手
經由後天訓練或生理改變的結果。
圖:電影《絕代艷姬》講述18世紀閹人歌手
法里內里,本名布羅契傳奇的一生。
電影《絕代艷姬》中,法里內里的幕後配唱─美國假聲男高音瑞金。
閹人歌手
電影《絕代艷姬》
經典唱段
假聲男高音
男唱女聲
閹人歌手
人聲的演唱方式可分為:
獨唱
一個人單獨演唱的方式,稱為獨唱。
齊唱
二個人以上演唱同一旋律,稱為齊唱。
重唱
各聲部各由一個人擔任,且兩個以上聲部同時演唱,稱為重唱。
合唱
各聲部各由二個或二個以上的人擔任,且兩個以上的聲部同時演唱,稱為合唱。
合唱可分為同聲(童聲、女聲、男聲)與混聲。
混聲合唱較其他演唱方式有更豐富的和聲效果。
童聲合唱
〈Caresse sur l'océan〉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主題曲
女聲合唱
國立新竹女中
男聲合唱
市立成功中學
男聲合唱
美聲男伶
〈哈利路亞〉
混聲合唱
國立科學工業園區實驗高中
認識樂理 五線譜的發展與譜號的演進
最初,聖歌的流傳僅以口耳傳述,在西元9世紀左右逐漸發展出便於保存、
教學的記譜系統。
從彎曲的點線符號(下圖左),到塊狀的音符(下圖中),再演變成現代
的記譜方式(下圖右)。
記錄格雷果聖歌的記譜法,稱之為「紐碼譜」。
紐碼譜
格雷果聖歌
〈羔羊讚〉
譜號的演進
9世紀
紐碼譜已出現C與F兩種譜號。
11世紀
發展完備,譜號的使用更加系統化。
15世紀
由於音域往上擴展,G譜號才隨之出現。
音樂小辭典
早期的紐碼譜為點線符號,僅用來表示曲調進行的輪廓,而不是實際的音高。為了區別出不同的音高,便使用一條譜線來做為F音的基準線(下圖左),之後逐漸發展出四條線(下圖中)。中世紀音樂的音域大約只有一個八度,因此四線譜已經足夠使用,然而隨著音域不斷拓展,直到14世紀,才出現今日我們熟悉的五線譜(下圖右)。
牛刀小試 小小音樂考古家
假設你是一位小小音樂考古家,無意間在歐洲的修道院中發現一份古老的樂譜,請你試試看把它編成現代的五線譜(參照右邊提示),並試著用虔誠的心情唱唱看。
王菲
〈我願意〉
Olivia
〈我願意〉
請輸入您的會員 Email 帳號,我們將寄送重設密碼的連結給您。
密碼重設信件已寄送,請儘速前往信箱查看。
感謝您申請成為吉寶知識系統的一員,請前往您剛才輸入的信箱中查收信箱驗證信。
您輸入的電子郵件已經被註冊了,有可能是您之前已經註冊過,你可以
緣會員有意願吉寶知識系統(本系統),經註冊本系統表示您同意會員合約:
雙方合意專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