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搜尋專案、作者
透過關鍵字、作者名稱快速找尋內容。
觀看專案
翻閱簡報可由下方進度欄位的左右鍵調整或是由右側欄位快速瀏覽上下頁面。
想要放大視窗吉寶也提供全螢幕瀏覽喔!
技術高中/音樂丙版/第11章
收藏、儲存、分享專案
收藏喜愛的專案、日後方便再次瀏覽。如果想微調、編輯可「儲存專案」至我的專案。
利用各大社群分享讓專案內容的能見度更加曝光,同時宣傳作者。
技術高中/音樂丙版/第14章
技術高中/音樂丙版/第10章
技術高中/音樂丙版/第1章
技術高中/音樂丙版/第12章
技術高中/音樂丙版/第16章
技術高中/音樂丙版/第13章
技術高中/音樂丙版/第15章
普通高中/音樂(一)丙版/第11章 臺灣福佬系音樂
作者於 2016年03月14日 加入吉寶系統,喜歡他的創作就關注他吧!
隨時隨地掌握教育資訊與動向
{{msg}}
第11章
音樂知識 爵士樂
爵士樂的真正起源是貧窮。1865年美國內戰結束,黑奴獲得自由,但是生活依然困苦。他們多數是文盲,只能靠著歌唱來娛樂自己或抒發苦悶。這種陳述心靈的音樂於19世紀末在紐奧良成形,經過將近一世紀的發展,成為憾動人心的爵士樂。
美國黑人農奴常在工作中吟唱,以減少勞動的辛苦,之後演變成為即興式的音樂表演。 圖為2007年忠誠讚美福音合唱團在法國里昂的表演。
美國黑人工作歌欣賞
忠誠讚美福音合唱團 福音歌欣賞
紐奧良爵士 紐奧良爵士起源自軍樂隊、喪葬樂隊的音樂,以大量獨奏、即興演奏等手法而成。樂器間經常多部同時進行吹奏,創造出一種熱鬧歡樂的氣氛。
紐奧良為美國爵士樂的發源地,樂團基本編制由左至右為爵士鼓、小號、單簧管。
紐奧良爵士起源於遊行隊伍的音樂。樂器有小號、長號、薩氏管、低音號和套鼓。
大樂團 20年代,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南方謀生不易,許多樂手離開紐奧良到北方發展,芝加哥成為新的爵士樂中心,大樂團紛紛進駐夜總會和舞廳,受到年輕樂迷的歡迎。
音樂補給站 20年代的爵士樂被認為是低級的舞廳音樂,難登大雅之堂。為了提升爵士樂的藝術地位,樂團領隊懷特曼委任蓋希文創作鋼琴曲〈藍色狂想曲〉。蓋希文巧妙地將爵士樂元素注入西方古典音樂中,獲得極大的成功與迴響,提升爵士樂的藝術地位。 圖:美國作曲家蓋希文從紐約百老匯到卡 內基廳,身兼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演 奏家、作曲家的身分。
〈藍色狂想曲〉首版樂譜封面,為單樂章的鋼琴協奏曲,提升爵士樂的藝術地位。
Maxim Eshkenazy指揮 Andrew Armstrong鋼琴獨奏 保加利亞國家廣播交響樂團演奏 蓋希文〈藍色狂想曲〉
搖擺樂 30年代的的爵士樂以搖擺樂為主,出現許多知名的藝人,其中以阿姆斯壯為典範。他的聲音沙啞,歌聲極富情感,使歌手躍升成為藝術家。他應美國政府的邀約巡迴世界演奏,對美國文化和爵士樂的推廣貢獻極大。
馬沙利斯介紹 爵士樂歷史:搖擺樂
爵士小號手─阿姆斯壯。
爵色影展 路易斯.阿姆斯壯
馬沙利斯介紹 爵士音樂家:阿姆斯壯
阿姆斯壯 演唱及小號演奏 〈Hello Dolly〉
咆勃樂 40年代的爵士樂風格驟變,發展出一種難以駕馭、較抽象且複雜的新爵士風格,稱為咆勃樂,以帕克為代表。
馬沙利斯介紹 爵士樂歷史:咆勃樂
帕克為爵士樂史上才氣縱橫的薩氏管樂手。
馬沙利斯介紹 爵士音樂家:帕克
帕克 & 格列斯比 薩氏管及小號演奏
1988年電影《菜鳥帕克》(Bird),描述爵士樂巨人帕克起伏的一生,由克林.伊斯威特執導,佛瑞斯.惠特克飾演帕克。
電影《菜鳥帕克》 宣傳影片
電影《菜鳥帕克》 尚未出名的帕克上台吹奏薩氏管片段
酷爵士 相較於咆勃樂的熱情奔放,50年代的爵士樂變得較為舒緩,因為這種新風格較過去「熱情」的風格冷靜許多,因此被稱為酷爵士。小號手戴維斯以簡單樸實的音樂語言,表現酷爵士內斂自省的樂風,與熱鬧喧囂的咆勃樂形成對比。
酷爵士的引領人物─戴維斯。
馬沙利斯介紹 爵士音樂家:戴維斯
戴維斯 小號演奏 〈Deception〉
2015年電影《瘋狂邁爾士》(Miles Ahead),講述爵士音樂家戴維斯經過五年放浪形骸的「沉澱期」之後再度復出的那段日子。由唐.奇鐸自編、自導、自演。
電影《瘋狂邁爾士》 宣傳影片
自由爵士 爵士樂在1960年代逐漸由冷靜的風格發展出自由型式的即興創作,同時保留西方音樂與非西方音樂的特色,抗衡刻板僵化的酷爵士。這種自由爵士通常較為狂放,擺脫歐洲的傳統音樂手法,力圖回到原始的黑人音樂風格。
馬沙利斯介紹 爵士樂歷史:自由爵士
柯曼 薩氏管演奏 〈Free Jazz〉
柯爾川 薩氏管演奏 〈My Favorite Things〉
融合爵士 1970年代以後,爵士樂的發展更加多變,出現融合爵士的新型態音樂,是一種融合酷爵士、搖滾樂與拉丁音樂的新爵士風。
馬沙利斯介紹 爵士樂歷史:融合爵士
戴維斯 小號演奏 〈Bitches Brew〉
爵士樂從19世紀末,經過百年來的發展與演進,爵士樂從卑微的地位到成為受重視的樂種,1987年美國參議院與眾議院通過一項決議,正式將爵士樂定為「美國國家財富」。爵士樂如同牛仔褲和麥當勞,對美國的通俗文化影響甚鉅,它不只是美國的音樂財產,也是全世界的藝術寶藏。
音樂欣賞 紐奧良爵士〈聖人進城來〉
19世紀末的紐奧良常在特殊場合(舞會、婚禮、葬禮)雇用樂隊來演奏。根據葬禮的傳統,樂隊在教堂集合門口,演奏著莊嚴的進行曲及悲傷的聖歌,帶領隊伍向墓地前進;回程則以輕快的進行曲代替輓歌,在演奏、演唱及跳舞間,奠定爵士樂生活化的基礎。由於樂曲主要用於喪禮出殯,因此常冠上聖人的稱號。
Acoustic Jass 〈When The Saints Go Marching In〉 紐奧良式爵士樂送葬行列
〈聖人進城來〉(When The Saints Go Marching In)原為靈歌曲調,旋律朗朗上口,極具紐奧良爵士特色。
阿姆斯壯 〈When The Saints Go Marching In〉
André Rieu 〈When The Saints Go Marching In〉
Connor Going 〈When The Saints Go Marching in〉 四部合唱版
音樂欣賞 阿姆斯壯歌曲〈美好世界〉
阿姆斯壯的聲音沙啞,但歌聲極富情感,1968年專輯《美好世界》為越戰時期的作品,他以渾然天成,厚重沙啞的嗓音撫慰人心,陪伴人們度過低迷的年代。專輯中的同名歌曲〈美好世界〉〈What a Wonderful World〉為電影《早安越南》的主題曲,旋律優美,歌詞描述烏托邦的理想國度。
阿姆斯壯1968年專輯《美好世界》。
阿姆斯壯 〈What a Wonderful World〉
阿姆斯壯 〈What a Wonderful World〉 選自電影《早安越南》
Grandpa Elliott & African Children’s Choir 〈What a Wonderful World〉
音樂欣賞 咆勃樂〈我掌握節拍〉
蓋希文的著名歌曲〈我掌握節拍〉(I Got Rhythm) 為20年代的搖擺樂風,因為極受歡迎,成為後輩樂手即興演奏的基礎樂曲,其中以帕克的錄音最為出色。帕克是偉大的薩氏管樂手,在〈我掌握節拍〉一曲中,他以快速的節奏、創新的和聲,取代搖擺樂流暢的節奏與和諧的編曲,革新爵士樂的音樂語言。
帕克 薩氏管演奏 〈I Got Rhythm〉
蓋希文 鋼琴演奏 〈I Got Rhythm〉
Ella Fitzgerald 〈I Got Rhythm〉
〈I Got Rhythm〉 選自電影《春風化雨1996》
Nikki Yanofsky 〈I Got Rhythm〉
課本沒教的事 欣賞了課本介紹的爵士樂後,你是不是也為爵士樂著迷!請搜尋資料並選擇一位知名的爵士歌手(樂手)或團體,介紹其代表性的專輯作品,並簡單剖析其專輯內容。
音樂百科 爵士樂團的編制
爵士樂團常見的編制有: 小樂團 小樂團為5至7人的室內樂團編制,強調即興演奏效果。
爵士小樂團編制。
Avalon Jazz Band 〈I love Paris〉
大樂團 大樂團的編制一般在10人以上,以管樂器為主(小號X3、長號X2、薩氏管X4、單簧管或其他簧片樂器),再加上伴奏樂器(低音提琴、吉他、鼓和鋼琴等)。 多半由小號領奏,長號與其它管樂器以滑音方式呼應,單簧管則做裝飾性的演奏。
爵士大樂團編制。
領隊是樂團的靈魂人物,除了主導樂團的演奏風格,也必須管理和行銷。 大樂團起源於20年代中後期,以艾靈頓公爵、貝西伯爵,以及顧德曼的樂團最為出色。
(左)艾靈頓公爵發展獨奏與合奏一體的理念,並將即興演奏樂段記載於樂譜中。 (右)他所率領的芝加哥大樂團極受歡迎,使黑人爵士樂隊開始為白人觀眾所接受。
馬沙利斯介紹 爵士音樂家:艾靈頓公爵
艾靈頓公爵 〈It Don’t Mean a Thing〉
(左)美國爵士樂巨人貝西。 (右)貝西的大樂團。
貝西伯爵 現場演奏欣賞
搖擺之王─顧德曼。
顧德曼和他的樂團 現場演奏欣賞
North East Ska Jazz Orchestra 〈Take Five〉
Nancy Ska Jazz Orchestra 〈Tom Thumb〉
認識樂理 切分音與連結音
切分音 切分音之目的在於改變原本的重音位置,打破原有強拍出現的形態,以避免規律性的節奏循環。 其模式可用下列幾種方式表示:
連結音 以連結線連接兩個或兩個以上相同音高的音時,只要彈奏第一個音,而其時值是全部連結音的總和。 【例】請同學們在樂譜下方標出拍數,並 觀察連結音出現的位置是如何改變 拍子的強弱。
三比二(Hemiola) Hemiola可視為利用連結線來達成重拍交錯的一個節奏手法,形成三拍子與二拍子共存的特殊形態。下列譜例以3/4拍與6/8拍為例子,試著觀察其拍子重音與韻律的變化。
以下譜例為布拉姆斯〈第一號小提琴奏鳴曲:第一樂章〉,也可發現曲中小提琴與鋼琴游移於二拍子與三拍子的節奏形態,形成特殊的效果。
牛刀小試 「切」碎的節拍:若我們在既有的旋律加上大量的切分音,將使它呈現另一種奇特的風貌,彷彿開原來旋律的玩笑。這種風格最初在美國紐奧良流行,稱為「繁音拍子」,意即「破碎的節拍」。這種做法使許多傳統上正經八百的曲調「搖擺」了起來,受到大眾歡迎並廣為流傳,甚至成為爵士樂的前身。想不想嚐嚐打破嚴肅的叛逆滋味呢?聆聽以下的例子。
馬沙利斯介紹 爵士樂歷史:繁音拍子
喬普林 〈The Entertainer〉 繁音拍子欣賞
風格創作:在爵士樂中,時常運用固定的和聲進行,讓不同的樂器輪流即興演奏,若稍微運用切分的技法改變旋律,樂曲原來的風格就會改變。 聽完改編的〈快樂頌〉,同學們可試著改編自己熟悉的曲調,讓旋律呈現不同面貌,會發現只變動旋律也可改變樂曲的風格呢!
開始動手改編熟悉的曲調吧!
The Abbeydale Singers 〈I Got Rhythm〉 A Cappella版
Judy Garland 〈I Got Rhythm〉 選自音樂喜劇《瘋狂女孩》
艾靈頓公爵 〈Cottontail〉 選自音樂短片《Hot Chocolate》
羅林斯 〈Oleo〉
請輸入您的會員 Email 帳號,我們將寄送重設密碼的連結給您。
密碼重設信件已寄送,請儘速前往信箱查看。
感謝您申請成為吉寶知識系統的一員,請前往您剛才輸入的信箱中查收信箱驗證信。
您輸入的電子郵件已經被註冊了,有可能是您之前已經註冊過,你可以
緣會員有意願吉寶知識系統(本系統),經註冊本系統表示您同意會員合約:
雙方合意專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