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高中/音樂丙版/第16章
收藏、儲存、分享專案
收藏喜愛的專案、日後方便再次瀏覽。如果想微調、編輯可「儲存專案」至我的專案。
利用各大社群分享讓專案內容的能見度更加曝光,同時宣傳作者。
技術高中/音樂丙版/第10章
技術高中/音樂丙版/第6章
技術高中/音樂丙版/第14章
技術高中/音樂丙版/第11章
技術高中/音樂丙版/第12章
技術高中/音樂丙版/第13章
技術高中/音樂丙版/第15章
普通高中/音樂(一)丙版/第6章 西洋古典時期(一)
隨時隨地掌握教育資訊與動向
{{msg}}
技術高中/音樂丙版/第16章
音樂知識 臺灣流行音樂
1895年清廷在《馬關條約》中將臺灣割讓給日本,百餘年來,臺灣不斷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與衝擊,如日治時期五十年遺留的「東洋風」;戰後駐臺美軍帶來的「西洋風」;國民政府遷臺傳入的「上海風」;80年代風行的「搖滾風」,再混合臺灣本地的「本土風」,逐漸產生豐富多元的音樂文化形式。
日本殖民統治時期(1930-1950)
臺灣流行音樂起始於1930年代的日治時期,日本政府採取「同化」政策,雖然高度限制傳播媒體的言論與創作自由,但是對於民間音樂文化則採取懷柔政策。1932年上海的黑白默片《桃花泣血記》輸入臺灣,由詹天馬作詞、王雲峰作曲,創作臺語的電影同名宣傳曲,受到極大的歡迎,臺語的電影宣傳曲蔚為風尚,成為唱片界的主流音樂。
1932年拍攝的電影《桃花泣血記》
宣傳海報。
〈桃花泣血記〉主唱人純純。
純純
〈桃花泣血記〉
臺灣第一首流行歌曲
〈桃花泣血記〉
此時期臺灣的唱片市場多由日資唱片公司所主導,各唱片公司網羅本土音樂人才,創作許多膾炙人口的歌曲,如鄧雨賢與李臨秋的〈望春風〉、鄧雨賢與周添旺的〈雨夜花〉等,此時期的臺灣流行歌曲與臺灣新文學結合,成為極具文藝氣息的臺灣新音樂。
2005年中華郵政發行臺灣歌謠之父鄧雨賢百年誕辰紀念郵票。
2009年為紀念李臨秋對臺灣本土歌謠發展的貢獻,臺北市文化局特別選在其故居旁的大稻埕公園,以公共藝術的概念設置紀念雕像,緬懷他對臺灣歌謠的貢獻。
2012年10月,臺北市文化局於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舉辦「河邊春夢─周添旺先生紀念特展」。右為周添旺長子周宜文手持〈雨夜花〉手稿,左為策展人鄧泰超,是鄧雨賢長孫。
鳳飛飛
〈望春風〉
(最前面那段是原唱者純純的版本)
電視劇《歌謠風華 初聲》
宣傳影片
〈望春風〉篇
鳳飛飛
〈雨夜花〉
電視劇《歌謠風華 初聲》
宣傳影片
〈雨夜花〉篇
1937年,日本政府的政治措施轉為高壓的「皇民化」政策,禁止臺語說唱,並限制華語歌曲進口,試圖利用音樂控制人民思想。日本政府挑選當時最流行的〈月夜愁〉和〈雨夜花〉進行改造工作,將原先哀怨緩慢的小調,改造為激昂雄壯的進行曲,勸說臺灣人民為保衛日本而戰。處於全盛時期的臺灣流行音樂急轉直下,使臺語流行歌曲一蹶不振。
鳳飛飛
〈月夜愁〉
電視劇《歌謠風華 初聲》
宣傳影片
〈月夜愁〉篇
渡邊濱子
〈軍夫の妻〉
(原曲為〈月夜愁〉)
霧島昇
〈誉れの軍夫〉
(原曲為〈雨夜花〉)
霧島昇
〈大地は招く〉
(原曲為〈望春風〉)
電視劇《歌謠風華 初聲》
搶先看
臺灣歌謠的故事
國民政府遷臺時期(1950-1970)
1949年,國民政府遷臺,同年宣布戒嚴,強烈管制歌曲的內容,愛國歌曲與軍歌盛行。國民政府透過華語教育與控制媒體的政策,壓制臺語流行歌曲的發展,在政府的威權下,人們大量以臺語翻唱日本演歌,如〈孤女的願望〉、〈黃昏的故鄉〉等,使臺語流行歌曲的創作出現斷層並逐漸萎縮。
文夏
〈黃昏的故鄉〉
(原曲為〈赤い 夕陽の 故鄉〉)
〈赤い 夕陽の 故鄉〉
在華語流行歌曲方面,1949年香港接收上海娛樂事業,成為當時中國電影、文化與流行音樂重鎮,此時期的華語流行歌曲多為經香港傳入的「上海風」,直到1962年臺視開播,製播歌唱節目「群星會」,由臺灣創作的華語流行音樂便逐漸崛起,此時期膾炙人口的華語歌曲有〈綠島小夜曲〉、〈不了情〉、〈月亮代表我的心〉等。
1957年臺灣歌謠創作者及演唱者,前排左二紀露露、左三林美英,後排右一鄭日清、右二洪一峰、左一吳晉淮、左二葉俊麟。
「群星會」是臺灣電視史上第一個歌唱
節目。
史逸欣
〈綠島小夜曲〉
顧媚
〈不了情〉
選自電影《不了情》
1950年代,隨著美軍駐臺而出現的俱樂部、酒吧以及廣播電臺,成為美國文化進入臺灣的重要管道。美國《告示牌排行榜》的暢銷歌曲以及英國披頭四樂團的魅力橫掃全球,深得年輕人的喜愛,開啟臺灣對於西洋流行音樂的鑑賞,成為1970年代「民歌運動」的伏筆,也埋下1980年代臺灣搖滾音樂創作的種子。
校園歌曲的創作時期(1970-1980)
1971年臺灣退出聯合國,國際空間遭受壓縮,國內則逐漸醞釀「民族主義」的意識型態,政府鼓勵創作激勵人心的歌曲。同年中視推出「金曲獎」音樂節目,喊出「創作我們自己的歌、演唱我們自己的歌」。
1975年楊弦在臺北市中山堂舉辦「現代民謠創作演唱會」,結合流行音樂與現代詩歌,掀起民歌運動。
1977年新格唱片主辦「金韻獎歌唱比賽」,鼓勵大學生創作、演唱自己的歌,掀起一股民歌新浪潮。
楊弦為「現代民歌運動」的先驅。
金韻獎(一)
全曲目
2011年寬宏藝術主辦,彙集當年金韻獎民歌手演唱的「民歌高峰會」。
2015年「民歌40」演唱會報導
民歌運動同時也帶動臺灣文壇的「鄉土文學」運動,作家黃春明、簡上仁等,進行田野調查、撰文出書或創作新歌,將老歌如〈望你早歸〉、〈補破網〉等申請解禁,透過傳播介紹後,再度盛行於民間。
紀露霞
〈望你早歸〉
民歌在80年代逐漸被商業化的流行歌曲所取代,但它的支流仍舊延續,受過古典音樂訓練的李泰祥結合通俗歌曲與藝術歌曲,提升流行歌曲的層次,代表作有〈橄欖樹〉。
民歌運動造就臺灣流行樂界的重要人材,本土唱片公司積極發展制度化的產銷體系,培育出許多創作人才,為臺灣流行音樂產業建立基礎,促成日後唱片工業的發展。
西風東漸的搖滾時期(1980-1990)
60年代的西方搖滾樂風潮,於1980年代影響臺灣流行音樂的創作,羅大佑的專輯《之乎者也》掀起一股黑色旋風的搖滾熱潮。而收錄在第二張專輯《未來的主人翁》中的主打歌〈亞細亞的孤兒〉,歌詞影射臺灣自鴉片戰爭到戒嚴時期的悲情歷史,以及受到政治壓迫人民的無奈心情。
羅大佑專輯《之乎者也》。
羅大佑
〈之乎者也〉
多元風格的融合時期(1990-2000)
1987年,臺灣解除長達三十八年的戒嚴,興起的地下樂團藉由音樂創作表達對過去政治壓抑的不滿,掀起一股「新臺語歌運動」,其中黑名單工作室的《抓狂歌》,為臺語歌曲掀起新狂潮。專輯中的音樂,融合西方搖滾與饒舌風格,摻雜華語和英語的元素,歌詞描繪小市民的率真,跳脫出傳統臺語歌曲的悲情,影響之後的樂團,如陳昇新寶島康樂隊的發展。新臺語歌曲的代表作有林強的〈向前走〉、伍佰 & China Blue的〈少年吔,安啦!〉等。
黑名單工作室專輯《抓狂歌》。
黑名單工作室
〈抓狂歌〉
新寶島康樂隊
〈鼓聲若響〉
伍佰 & China Blue
〈少年吔,安啦!〉
90年代可說是臺灣流行音樂的融合時期,除了本土新臺語流行歌曲興起之外,國際五大唱片集團看好華語流行音樂的發展,紛紛進駐臺灣,以全球化的商業觀點與雄厚的資金,積極併購本土唱片公司,重新整合臺灣的唱片市場。
在五大唱片集團強力的包裝宣傳下,將歌手如周華健、張惠妹等,成功地打入亞洲華人市場,在兩岸三地和東南亞等華語區域發行專輯。
歌手周華健。
周華健
〈讓我歡喜讓我憂〉
張惠妹
〈姊妹〉
此時期的歌手風格多元,除了本土歌手外,尚有港陸歌手、星馬歌手、日韓歌手以及美籍華裔歌手,如李玟、王力宏、陶喆等。
張學友
〈吻別〉
巫啟賢
〈太傻〉
金元萱
〈莎喲娜啦〉
李玟
〈Di Da Di〉
歌手王力宏。
王力宏
〈公轉自轉〉
陶喆
〈小鎮姑娘〉
1992年日本偶像劇《東京愛情故事》在臺灣播出後,隨著各式日劇主題曲在臺灣火紅,日本流行音樂(J-Pop)在臺灣造成旋風,偶像歌手如小室哲哉、安室奈美惠、濱崎步等,亦將觸角擴及臺灣,臺灣成為日本流行音樂的重要市場。
小田和正
〈ラブ・ストーリーは突然に〉
《東京愛情故事》主題曲
恰克與飛鳥
〈Say Yes〉
日劇《101次求婚》主題曲
日本流行樂歌手安室奈美惠。
安室奈美惠
〈Can You Celebrate?〉
濱崎步
〈Boys & Girls〉
90年代後期,臺灣唱片市場急速萎縮,滾石唱片公司引進「韓國翻唱曲」策略模式,針對偶像派及實力派歌手做企業化包裝,藉著華人歌手大量翻唱韓曲,再透過媒體的密集播放,來增加市場熟悉度與買氣,開啟韓國流行音樂(K-Pop)的新風潮。
徐懷鈺
〈妙妙妙〉
(翻唱自酷龍〈City Escape〉)
酷龍
〈City Escape〉
百花齊放的流行音樂市場(2000至今)
進入21世紀後,唱片公司營運模式已從販售音樂,轉型為以藝人價值為核心,推展經紀事務與提供跨媒體的音樂娛樂服務為主要業務。此外,獨立音樂也逐漸和商業接軌,帶給樂迷們更多元化的視聽感受。另一方面,兩岸三地的選秀節目興盛,為華語流行歌壇注入新的生命力。
李宇春 & 周筆暢 & 張靚穎
〈想唱就唱〉
2005年超級女聲總決選
林宥嘉
〈Last Order〉
第一屆超級星光大道總決賽
2000年,周杰倫的首張專輯《Jay》,其大膽創新的音樂風格,成為新世代華語音樂的指標性人物。
從MTV歌唱比賽脫穎而出的蔡依林,專輯《舞孃》充滿國際風情,其多元化的曲風、精進的舞曲詮釋,使她獲得第18屆金曲獎「最佳國語女演唱人」的獎座。
周杰倫
〈娘子〉
蔡依林專輯《舞孃》。
蔡依林
〈舞孃〉
此時期優秀的團體,包含五月天、信樂團、蘇打綠、南拳媽媽等。
其中五月天的專輯《時光機》加入印度西塔琴、美式龐克及日系復古風等音樂元素,不僅奪得第15屆金曲獎「最佳樂團」的獎座,也奠定「臺灣第一天團」的地位。
五月天專輯《時光機》。
五月天
〈雌雄同體〉
蘇打綠
〈小情歌〉
電影《六號出口》主題曲
南拳媽媽
〈香草把噗〉
音樂欣賞 翻唱歌曲〈孤女的願望〉
50年代國民政府厲行國語政策,臺語被劃上低俗的等號,在這樣的高壓手段下,臺灣人產生親日的奇妙情愫。唱片公司引進日文歌曲,配以臺語歌詞,成為混血的「日文翻唱歌曲」,雖然其中不乏反映社會人心的佳作,但卻扼殺了臺語音樂創作者的生機。
改編自〈花笠道中〉的〈孤女的願望〉以一個初入社會的少女為主角,訴說她對繁華都市的憧憬與未來的期待;全曲以探戈節奏唱出,旋律明朗輕快。
陳芬蘭
〈孤女的願望〉
黃乙玲 & 張秀卿
〈孤女的願望〉
美空雲雀
〈花笠道中〉
音樂欣賞 國語經典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
作曲家翁清溪被譽為樂壇的「幕後金手指」及「60年代群星會時期的音樂教父」,1981年以〈原鄉人〉獲金馬獎「最佳電影主題曲獎」,1999年更獲得金曲獎「終身成就獎」。
鄧麗君
〈原鄉人〉
翁清溪創作超過五百首暢銷流行歌曲,曲曲動聽,〈月亮代表我的心〉抒情感人,經過鄧麗君的詮釋,為全球華人所喜愛。
圖:鄧麗君唱紅〈月亮代表我的心〉。
鄧麗君
〈月亮代表我的心〉
此曲超過五十個翻唱版本,以及鋼琴、古箏的演奏版,甚至還有外國歌手翻唱的版本,堪稱翻唱版本最多的國語歌曲。
劉德華
〈月亮代表我的心〉
海莉 & 信
〈月亮代表我的心〉
2009年高雄世運開幕典禮
音樂欣賞 校園民歌〈橄欖樹〉
70年代新格唱片成立,創辦了金韻獎,讓校園民歌正式進入唱片市場;吸引眾多學子的熱烈投入,他們自寫自編,自彈自唱,清新自然的音樂風格,跳脫出西洋流行音樂的影響,孕育出臺灣人自己的歌謠。
〈橄欖樹〉述說一場年輕的流浪夢想,象徵人們所追尋的理想,由創作大師李泰祥與作家三毛共同操刀,創造出全新的流行曲韻,引起人們內心的共鳴。
圖:齊豫專輯《橄欖樹》。
齊豫
〈橄欖樹〉
音樂欣賞 搖滾歌曲〈亞細亞的孤兒〉
歌曲〈亞細亞的孤兒〉創作靈感來自臺灣作家吳濁流的小說《胡志明》。故事敘述一名臺灣青年,在家鄉飽受日本殖民者的欺壓,從日本留學歸來卻被鄉人排擠,赴中國大陸又被視為外來人,在天地間無所適從。
羅大佑以此意象描繪出臺灣百年來既無奈又悲哀的歷史,曲中加入嗩吶配器,有別於一般搖滾樂團使用的電吉他,創作出具有臺灣意識的音樂曲風。
圖:羅大佑專輯《未來的主人翁》。
羅大佑
〈亞細亞的孤兒〉
音樂欣賞 新臺灣意識歌曲〈向前走〉
90年代以後,臺灣社會風氣漸趨自由,本土歌謠的創作也呈現出多樣化的風格;滾石唱片在1991年推出林強的專輯《向前走》,為臺語歌曲開啟全新的局面,也帶動流行樂界的「新臺語歌運動」。
林強的歌曲〈向前走〉,引用西洋搖滾樂風,打破臺語歌曲苦情、江湖味的印象,成為既時尚又流行的新音樂。歌詞描寫生長在鄉下的臺灣囝仔,為了討生活離開故鄉,前往都市追求希望和理想。
圖:林強專輯《向前走》。
曲中以「啥物攏不驚」(甚麼都不怕)的振奮歌詞,表現出90年代的新新人類活力四射,自由又叛逆的個性。
林強
〈向前走〉
音樂百科 臺灣樂壇風雲人物
作曲家
王雲峰
臺南人,留學日本兩年,因創作〈桃花泣血記〉而成名,作有〈城市之夜〉、〈歸來〉、〈深閨怨〉等37首,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和李臨秋合寫的〈補破網〉。
李靜美
〈補破網〉
詞:李臨秋/曲:王雲峰
作曲家
鄧雨賢
龍潭客家人,一生共創作五十餘首歌曲,啟發後人創作臺灣歌謠的靈感,如〈望春風〉、〈雨夜花〉、〈四季紅〉、〈滿面春風〉、〈碎心花〉等,被譽為「臺灣歌謠之父」。
鳳飛飛
〈四季紅〉
詞:李臨秋/曲:鄧雨賢
龍千玉
〈碎心花〉
詞:周添旺/曲:鄧雨賢
歌謠傳世
鄧雨賢
作曲家
姚讚福
彰化人,哥倫比亞唱片公司作曲家,以〈心酸酸〉、〈悲戀的酒杯〉在歌壇占有一席之地。創作因戰爭而中斷,戰後因臺語歌曲的市場緊縮,晚年生活窮困潦倒。
孫淑媚
〈心酸酸〉
詞:陳達儒/曲:姚讚福
蔡幸娟
〈悲戀的酒杯〉
詞:陳達儒/曲:姚讚福
名作曲家姚讚福的辛酸故事
作詞家
李臨秋
臺北人,因家道中落而輟學謀職。1933年寫下〈望春風〉而享譽歌壇。他的作品雋永細膩,廣泛流傳,他和王雲峰合寫的〈補破網〉,感動人心,奠定他在樂壇的地位。
一代詞人
李臨秋
作曲家
蘇桐
臺北人,哥倫比亞唱片公司聘為專任作曲家,但直到與陳達儒先生合寫〈農村曲〉、〈日日春〉、〈雙雁影〉之後才成名。蘇桐性格恃才傲物,天份雖高,可惜造化弄人,終致潦倒一生。
陳怡婷
〈農村曲〉
詞:陳達儒/曲:蘇桐
黃乙玲
〈雙雁影〉
詞:陳達儒/曲:蘇桐
蘇桐手稿特展報導
作詞家
周添旺
臺北人,以〈月夜愁〉之詞受到矚目,又以〈雨夜花〉、〈河邊春夢〉等感動人心的歌曲,奠定他在臺灣歌壇的地位。戰後與楊三郎合寫〈孤戀花〉、〈秋風夜雨〉等名曲。
孫淑媚
〈河邊春夢〉
詞曲:周添旺
方宥心
〈秋風夜雨〉
詞:周添旺/曲:楊三郎
「河邊春夢─周添旺先生紀念特展」
宣傳片
作詞家
陳達儒
臺北艋舺人,創作〈白牡丹〉、〈青春嶺〉、〈安平追想曲〉、〈港邊惜別〉,為質優量豐的作詞家。1989年獲金曲獎特別獎,被譽為「臺灣歌謠界的才子」,作有歌詞超過三百首。
蔡幸娟
〈白牡丹〉
詞:陳達儒/曲:陳秋霖
蔡幸娟 & 鄭進一
〈青春嶺〉
詞:陳達儒/曲:蘇桐
永樂扶輪社合唱團
〈安平追想曲〉
詞:陳達儒/曲:許石
陳達儒紀念音樂會
作曲家
楊三郎
臺北縣人,本名楊我成,以〈望你早歸〉揚名歌壇。之後與周添旺合寫〈孤戀花〉、〈秋風夜雨〉等名作。1952年成立黑貓歌舞團,提供臺灣創作歌謠一個演出的舞臺。
孫淑媚
〈孤戀花〉
詞:周添旺/曲:楊三郎
黑貓歌舞團創辦人
楊三郎
作詞家
葉俊麟
基隆市人,19歲遠赴日本求學,與洪一峰合寫〈淡水暮色〉、〈舊情綿綿〉、〈安童哥買菜〉等名曲。50年代大量引用日本流行曲調加以填詞或譯詞,如〈孤女的願望〉,作品達七千多首。
翁立友
〈淡水暮色〉
詞:葉俊麟/曲:洪一峰
劉福助
〈安童哥買菜〉
詞:葉俊麟/曲:劉福助
台灣歌謠大師
葉俊麟
詞曲作家
洪一峰
臺南人,本名洪文路,從小即展露音樂才華,有「低音歌王」的美譽。作有不少膾炙人口的名曲,如〈蝶戀花〉、〈舊情綿綿〉、〈思慕的人〉、〈放浪的人生〉、〈寶島四季謠〉等。
洪一峰
〈舊情綿綿〉
詞:葉俊麟/曲:洪一峰
洪榮宏
〈思慕的人〉
詞:葉俊麟/曲:洪一峰
第21屆金曲獎頒獎典禮
洪一峰獲「特別貢獻獎」
洪榮宏、洪敬堯、洪榮良三兄弟
向大師致敬
寶島歌王
洪一峰
課本沒教的事
除了課本介紹的樂壇風雲人物之外,你心目中的臺灣新一代樂壇風雲人物是誰呢?請完成表格並與同學分享。
認識樂理 簡譜
簡譜是記譜法的一種,又可分為字母簡譜和數字簡譜,後者由於簡單明瞭、通俗易懂,在臺灣廣泛流傳。數字簡譜的確切來源已不可考,但其雛形初見於16世紀的歐洲,由18世紀的法國思想家盧梭加以改進,大力倡導,並編入他的《音樂辭典》之中,在19世紀經過改進和推廣,得到群眾的廣泛使用。
數字簡譜後來傳入亞洲,由日本人發揚光大。日治時代,隨著日本流行歌曲傳入臺灣,其簡易的記譜方式(以數字1、2、3、4、5、6、7表示)得到臺灣作曲家的青睞,又因廣東粵曲及江南絲竹亦以簡譜記載傳入臺灣,成為臺灣音樂重要的記譜方式。
若以C大調為例,其記譜方式如下:
牛刀小試
請將下列曲調以簡譜記譜。
音樂加油站 流行歌曲創作
流行歌曲大多由簡單的歌謠曲式構成,目的是讓大眾聽後容易記得並哼唱。在旋律方面,大部分歌曲會有A、B兩段,或在A、B段中間穿插入過門。歌詞方面,有些歌曲有A、B段歌詞持續反覆;也可以在旋律反覆時填入不同的歌詞。
現在以〈月亮代表我的心〉作為分析的範例,先聆聽音樂,對照歌詞以及樂段。
接下來觀察旋律部分的動機與樂句:
A段:分為兩個樂句,使用的旋律動機皆是由一開始的弱拍以及附點節奏而來。
B段:一樣由兩個樂句構成,延續A段的弱拍與附點動機而來,有些節奏作簡單的變奏。
透過上述的例子可以了解流行歌曲的樂曲架構,同學們可嘗試著創作一首歌曲,有A、B兩段即可構成一首動聽的歌曲喔!如果自己覺得還不錯,可以毛遂自薦,投稿至唱片公司呢!
齊豫
〈走在雨中〉
齊豫
〈走在雨中〉
選自電影《歡顏》
請輸入您的會員 Email 帳號,我們將寄送重設密碼的連結給您。
密碼重設信件已寄送,請儘速前往信箱查看。
感謝您申請成為吉寶知識系統的一員,請前往您剛才輸入的信箱中查收信箱驗證信。
您輸入的電子郵件已經被註冊了,有可能是您之前已經註冊過,你可以
緣會員有意願吉寶知識系統(本系統),經註冊本系統表示您同意會員合約:
雙方合意專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