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開朗基羅·梅里西·達·卡拉瓦喬
(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 是17世紀文藝復興晚期最具影響力的意大利畫家,他創造的強調明暗對比的酒窖光線畫法,使形體結實厚重,是對油畫技法的一大貢獻,他是巴洛克繪畫的創始者 。
繪畫影響
在16世紀末到17世紀初的幾十年間,羅馬一直在建造巨大的教堂和宏偉的宮殿,需要大量畫作。當時反宗教改革派教堂在搜尋正統的宗教藝術以還擊新教的威脅,因為此前統治藝術界近一個世紀之久的風格主義不足以擔此重任。卡拉瓦喬帶來的是一種激進的自然主義,兼具近乎物理上精確的觀察和生動甚至充滿戲劇性的明暗對照法。 在卡拉瓦喬手中,這種新風格是達到真實和靈性的工具, 稱為卡拉瓦喬主義。
《削水果男孩》:Boy Peeling a Fruit ,是現今已知的卡拉瓦喬最早的作品,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作品。卡拉瓦喬就因創作《削水果男孩》,《捧果籃的男孩》和《年輕的酒神巴克斯在病中》著三件作品,而開始成名,並他當時的雇主切薩里(Giuseppe Cesari)去創建自己的畫風,後來他那種近乎物理上精確的觀察和生動,甚至充滿戲劇性的明暗對照畫法對巴洛克畫派的形成起到了重要影響。在這件作品中,在明顯的明暗對照之中,一個小男孩正在專心的削著手中的水果,表情傳神,安詳,堅定。
在《捧果籃的男孩》(1593年)中,小伙子俊美白皙的面容被褐色的濃發所襯托,他的眼中掠過一絲淡淡的哀愁。但是籃中由鮮綠變成赭石色的,仿佛正在變軟的水果和逐漸枯萎的葉子,則暗示著塵世萬物的稍縱即逝。那些熟透的水果在枯萎,葉子在卷縮,好像一切都會很快地回歸到死亡的黑暗之中,而光和畫家的筆觸又把它們從黑暗中急速搶救出來一樣。
《年輕的酒神巴克斯》 是卡拉瓦喬早期的作品,是其為自己創作的自畫像,因此也被成為《作為酒神巴克斯的自畫像》。那是1592年,他到羅馬的第一年就染病住院,一住就是半年,半年的光景裡,他被病魔所折磨,但還是畫下了此幅以酒神巴洛克命名的自畫像。所以在畫中略微抬起的、稍稍偏轉的臉上表現出了痛苦的表情,也是自己當時精神狀態的真實表現。當然此圖不僅僅停留於自畫像的層面,他還將宗教與神話故事的內容,移植到自己平民世界的生活中,這件作品是他這種繪畫藝術風格的典型之作。
http://www.aihuahua.net/youhua/xiaoxiang/2935.html
《年輕的酒神巴克斯在病中/自畫像》,1593年,卡拉瓦喬,布面油畫,95x85cm,佛羅倫薩烏菲齊美術館藏
《年輕的酒神 Bacchus》1595年 此時的酒神巴卡斯已經完全擺脫了病容,充滿了青春活力。他那英俊的容貌,健壯的臂膀,頭戴葡萄葉冠,身披白色衣袍,左手優雅地捏著酒杯,杯中的紅酒令人陶醉。更引人深思的是,酒神面前的案子上擺滿了豐盛的各色水果,還有半瓶沒喝完的葡萄酒。整個畫面透露出來的氣息,折射出此時的畫家精神愉悅,生活富足,生命力也十分旺盛,與此前那個病懨懨的酒神,已經判若兩人了。
館 藏 處 : 義大利佛羅倫斯市烏菲茲美術館 Galleria degli Uffizi in Florence
一籃水果,卡拉瓦喬油畫,1596年,46×64.5厘米,藏米蘭安布羅西阿納美術館
《水果籃》(1596年) 是卡拉瓦喬早期的代表作,據史料考證,這是美術史上的第一幅靜物畫。這明晰而結實的輪廓;這單純而質樸的光線;這鮮明而實在的蘋果、葡萄、檸檬、無花果、竹藍、葉子、乾枯的葉子,以及這如實刻畫的蘋果上的蟲子眼;不僅標明了靜物完全可以成為獨立的繪畫主題而存在,也標明了卡拉瓦喬與當時追求理想化時尚格格不入的率真與求實精神。在他看來,不論是靜物,是人物還是其他實物,都是自然的客體,因此,他總是以自然本身為依據,如實地反映自然,而把前人的一切規範和模式拋在一邊。
《朱蒂斯斬殺敵將 Judith Beheading Holofernes》 義大利羅馬國立古代藝術館-巴貝里尼宮 Palazzo Barberini, Rome
《朱蒂斯斬殺敵將
Judith Beheading Holofernes》1599年, 朱蒂斯是聖經裡的女英雄,為了拯救快要被攻陷的城池,帶著女傭出城,赴敵營色誘敵軍將領。趁著大家酒酣耳熟之際,親自割下敵軍將領的頭,神不知鬼不覺的回到城內。次日敵軍看到將領的首級掛在城牆上,紛紛棄械而逃。
這是很多畫家表現過的主題,利用繪畫來表現她的復仇情結,畫中的赫勒福爾納斯彷彿就是她要報復的對象,終於受到應有的制裁。
1599年,大概通過德爾·蒙特的影響,卡拉瓦喬取得裝飾聖王路易堂的肯塔瑞裡小堂的合同。這一委託包括兩件作品,《聖馬太殉難》 和《聖馬太蒙召》 ,1600年完成後立刻引起轟動。卡拉瓦喬增強的明暗對照法使得主題極富戲劇性,同時精確觀察帶來的寫實把情感的強度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平。現在人們把這種明暗對著法的增強形式稱作暗色調主義,其興起歸功於卡拉瓦喬。卡拉瓦喬同時代的畫家對此持截然不同的兩種觀點。一些人公開指責他有各種的感覺缺陷,特別是他不講作畫章法,堅持寫生。但絕大多數人把他當作藝術的救主來歡迎。 “那時,羅馬的畫家被這種新穎的畫風所吸引,特別是年輕畫家都聚集在卡拉瓦喬身邊,稱讚他是絕無僅有的自然模仿者,把他的作品視作奇蹟。
聖馬太殉難
The Martyrdom of St. Matthew
年份: 1599 年
原 作 材 質 : 油彩.畫布 Oil on canvas
原 作 尺 寸 : 323 x 343 cm
館 藏 處 : 義大利羅馬聖路吉教堂 Contarelli Chapel, San Luigi dei Francesi, Rome
基督召喚使徒馬太是一個神聖的宗教題材,而在卡拉瓦喬的筆下卻是另外一番情景:一群流浪漢們躲在陰暗的類似地下室的屋子裡賭博,突然推開門,一束光線射進來,耶穌和彼得進門,手指著人群方向,驚呆的人們回首往外,中間那位老者用手指著自己的胸口似乎在發問:“是召喚我嗎?”另一個剛贏錢的人正埋頭數錢幣,不理會發生的事,畫面毫無神聖氣氛。
這是卡拉瓦喬第一幅宗教畫,其實就是一個義大利底層社會的小賭場。作品問世後,立即引起教會的憤怒譴責和訂畫者--羅馬法蘭契奇教堂的拒絕。認為這是公開對神聖宗教的褻瀆。但這是一幅十分生動的風俗畫,富有個性的不同身份的人物塑造得很真實。
畫家使用強烈的明暗對比手法,使人物形象主要表情部分更加鮮明突出,這種卡拉瓦喬式的聚光法,為後來歐洲不少畫家繼承和使用,魯本斯和林布蘭特最為傑出。
聖馬太蒙召喚
The Calling of Saint Matthew
年份:1599 - 1600 年
原 作 材 質 : 油彩.畫布 Oil on canvas
原 作 尺 寸 : 322 x 340 cm
館 藏 處 : 義大利羅馬聖路吉教堂 Contarelli Chapel, San Luigi dei Francesi, Rome
馬太曾為稅官,這幅畫的場面是:一組稅警,沒有裝飾的環境,高牆上一個無光線的窗戶,一張桌子。身穿卡拉瓦喬時代的衣服圍坐在桌子四周的這組稅警共有五個人,他們正在玩著遊戲。右邊,是側扭著雙肩的聖彼得,他幾乎完全遮住了耶穌,只露出了他的面孔和右手。
畫中的人物似乎是被一位靈巧的導演安排到他們的位置上的。在耶穌出現時,除了一個遊戲者﹝年輕的猶大﹞在數錢外,其餘的都轉過臉來。但它更具電影特點的是:彷彿是從畫右邊﹝似乎從牆壁著色的地方延伸上去應有一更高的窗戶﹞來的一道真正的光束照耀著遊戲者。那道光,彷彿是上帝直接召喚世人的象徵。聖馬太蒙恩寵和蒙召喚完全體現在那道光線中。這道光劈開了黑暗,給耶穌和他指著頭盔的手指的動作有了更具體的象徵意義。
這幅畫以其透視感把我們引到畫布之外的虛構空間中,以其光線使人物形象和牆壁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在這幅畫裡,還有著某些奇特的東西能使我們進入角色的「內心世界」之中;除了色彩、形式和光線外,還有著聲響。當耶穌走進房間,指著馬太,似乎是在說:「你!」我們彷彿聽到他的聲音和光一起在空中擴散;聖彼得指著馬太,他的手勢似乎使聲音帶有某種疑問:「是他嗎?」而聖馬太用食指指著自己的胸口,也似乎在說:「是我嗎?」。
聖彼得被釘上十字架
The Crucifixion of Saint Peter
年 份 : 1600 - 01 年
原 作 材 質 : 油彩.畫布 Oil on canvas原 作 尺 寸 : 230 x 175 cm
館 藏 處 : 義大利羅馬人民聖母堂切拉西小堂 Cerasi Chapel, Santa Maria del Popolo, Rome
在卡拉瓦喬的這幅畫中,他以一種卓越的前縮透視畫法將經由刻意安排位置的人物,和以寫實手法描繪的諸物品的細部突顯出來。
這種繪畫手法是「自然主義」的,它通過光和影的對比,說得更確切些,它是通過破壞諸人物形象沈浸其中的黑暗,以具有奇特的戲劇性力量的光的強力筆觸來揭示那種現實和細部的。
畫面的處理使人感覺這發生的一切離觀眾很近,彷彿只有一步之距而已。這種切分畫面的方法讓觀眾感到身臨其境。
對角線構圖的這種對比協調著人物的位置,兩人物的位置又造成了人物的動感:前景中第一個人彎身側跪著,第二個人在用繩子捆聖者的腳,第三個人低頭正在用力要把十字架拉起;在這個戲劇性的三角形中,生命即將墮入黑暗之中的聖彼得的形象是傾斜的,是充滿著令人悲傷的形象,他的頭微微抬起,有著抽搐痛苦的表情,眼神驚慌而恐懼。
其細部的描繪也是十分傑出的:從一例,可看到前景中彎腰握緊鐵鏟的一個人剛剛挖出的石頭碎塊;從另一例,可看到那個人的腳和聖彼得的腳。
埋葬基督 The Entombment of Christ
年 份 : 1602 - 03 年
原 作 材 質 : 油彩.畫布 Oil on Canvas
原 作 尺 寸 : 300 x 203 cm
館 藏 處 : 義大利羅馬梵諦岡美術館 Pinacoteca Vaticana, Rome, Italy
在「埋葬基督」中,卡拉瓦喬突出了其繪畫的兩個最基本的要求:一是藉由光線,表現出人物個性和形象以及物體之質量感;二是與之緊密聯繫的揭示顯現基督的光。
卡拉瓦喬的作品其實只有「追求光線效果」的特點,光的表現幾乎構成了揭示世界物象的唯一手段,因為它是在事件極具意義和表現力的瞬間被攝取下來專注於物品和人物身上的。
在伴隨著基督身體入葬動作的整體運作中,畫中的六個角色呈現了紀念碑似的戲劇性效果。構圖根據螺旋形下降的動作,從右邊舉起雙臂的女人開始,到下垂於畫之底部的床單邊緣的褶皺止,把這六個角色連成一個整體的群組。
而從高處直下的光停在人物身上,又把他們逐一照清。
他們是:把雙臂伸向天空、表情絕望的女人;面孔在陰影中、彎身抹淚的另一個女人;伸出一隻手要最後一次撫摸她兒子的聖母;扶著基督身體、臉部線條陷在陰影中的一個男人;前景中緩慢轉身對著我們的另一個男人,他的目光把繪畫的表現和現實聯繫起來,似乎在說,像我們一樣的人正把為救贖我們罪過的上帝之子---基督的身體放到墓中;最後,是要安放的、似乎滑動的、處在整個光線中的基督的身體。
由於垂落在墓地長條石上的布單的柔軟的褶皺,顯得十分突出,順著從右上往下的弧線,似乎要伸出畫面之外。從右邊高處向左邊低處下降的對角線和向下的節奏被基督呈弧形的身體打斷,使我們從上而下的注意力和悲哀完全集中在上帝之子為救贖人類罪過而亡的痛苦但無怨無尤的臉上。
卡拉瓦喬小檔案
★本名: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
★生卒:38歲(1571/09/29-1610/07/18)
★畫派:文藝復興時代後期、巴洛克派
★代表作:《捧水果籃的男孩》、《聖馬太蒙召》、《以馬忤斯晚餐》等
★簡歷:
●1584~1588年 師事據稱為提香的學生西蒙彼得札諾,學習繪畫
●1600年 出現在羅馬藝術圈,完成2件禮拜堂繪畫,聲名大噪
●1606年 四處惹事,曾殺害一名男子,金主出面擺平,他開始流浪各地
●1610年 據稱在托斯卡尼地區死於熱病